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龙岩市麻疹流行状况,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策略。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龙岩市2007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资料进行分。结果龙岩市2007年报告麻疹确诊病例49例,报告发病率为1.70/10万;流动人口发病25例,占病例总数的51.02%;发生爆发疫情2起,发病19例,占病例总数的38.78%;确诊病例中10~14岁年龄组最多,占32.65%,小于8月龄儿童和成人也占较大比例;病例中有免疫史的16例,占32.65%。结论龙岩市2007年麻疹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据高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棒种率是消除麻疹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和措施。方法对芜湖市1996~2005年麻疹的发病情况、麻疹爆发疫情、麻疹疫苗接种率、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996~2005年,芜湖市麻疹疫苗报告接种率为98.47%,儿童疫苗免疫后抗体阳性率为95.77%。期间共报告麻疹病例69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19/10万,其中爆发疫情11起,爆发病例占总数的16.5%,其中有免疫史者占72.3%。与全国大多数地区相似,小于8个月和15岁以上年龄组的发病有增高趋势。根据国内文献资料,近年来全国部分地区13992例麻疹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为3921例(28.0%),无免疫史的4753例(34.0%),免疫史不祥的5318例(38.0%)。结论有较好的计划免疫基础并不能避免麻疹的爆发,为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除需要扎实开展儿童免疫规划基础工作外,还需对我国现行的麻疹免疫策略及免疫程序进行调整,建立新的成人免疫规划体系,适时研究开发更有效的麻疹疫苗毒株提高疫苗的免疫效力。  相似文献   

3.
金华市婺城区2005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金华市婺城区麻疹爆发流行特征,为控制麻疹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年1-7月麻疹爆发流行期发生的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年1—7月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人770例.确诊640例,发病率102.65/10万,外来人口占40.6%。发病率以〈8月龄最高,患者构成以≥15岁最高。640例患者有麻疹疫苗免疫史占18.9%,无免疫史占50.0%,免疫史不详占31.1%。流行主要原因是常规免疫接种工作滑坡、外来人口管理不到位、麻疹控制免疫策略不落实、免疫失败牢高、人群胎传抗体水平低。结论 加强免疫规划工作,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建立有效的外来人口管理机制;调整麻疹控制策略;提高接种质量;加强疫情监测,适时开展麻疹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绵阳市近5年麻疹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策略分析,为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疑似麻疹爆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人急性期血清检测麻疹抗体IgM。采取隔离治疗现症病人,对易感人群免疫接种,重点人群强化免疫等措施控制疫情。结果:对25起(1138例)疑似麻疹爆发疫情,确诊麻疹爆发19起(985例),占报告起数和例数的76%和86.6%,其余为风疹等发热出疹性疾病。麻疹病人有明确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占53.6%,未接种过的占4.8%,免疫史不详的占41.6%。麻疹疫苗初免失败率为6.5%。对目标人群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控制了麻疹爆发疫情频发的现状。结论:麻疹疫苗接种率低和初免失败等因素是麻疹爆发频发的重要原因。对重点人群实施强化免疫,提高免疫覆盖率是控制麻疹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麻疹监测系统(Measles Surveillance System,MSS)现状,探讨消除麻疹的策略。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新疆2011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疆2011年共报告麻疹1895例,报告发病率8.69/10万。2~6月为麻疹发病高峰,〈15岁病例占病例总数的84.01%,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病例分别占病例总数的53.02%和25.06%;排除麻疹病例报告发病率为6.77/10万,69.07%的县(区、市)排除麻疹病例报告发病率≥1/10万。48h内完整调查率77.11%,觑清检测结果7d内及时报告率86.64%,血标本采集率75.62%,爆发疫情血清学确诊率100%,麻疹免疫球蛋白M阳性率64.41%。结论新疆2011年MSS运转质量良好,预防和控制爆发是减少麻疹发病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嵩县麻疹流行特征及发病因素,为制定嵩县麻疹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嵩县2002年-2006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2年—2006共报告麻疹病例876例,死亡1例,年均发病率32.44/10万,麻疹死亡率0.57%,2003年发病率最高为92.41/10万,2005年发病率最低为3.89/10万.全县16个乡中有13个乡有麻疹病例报告,发病主要集中在3月-6月,占总病例数的88.7%(777/876),病例以7岁-12岁小学生为主(占总数的79.22%),学龄前散居托幼儿童次之(占15.63%)。登记完整的663例麻疹病例中,有44.04%的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2002年-2006年嵩县共报告麻疹暴发疫情17起,有3起经实验室确诊。结论继续做好麻疹疫苗的基础和加强免疫工作,是预防和控制麻疹的最经济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西藏林芝地区2004--2012年麻疹流行状况,探讨预防和消除麻疹的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林芝地区2004--2012年麻疹疫情监测数据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林芝地区2004--2012年共报告麻疹病例367例,年均发病率为23.55/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察隅县和林芝县,分别占病例总数的83.92%(308/367)和11.17%(41/367);9-10月为发病高峰期,共报告312例,占发病总数的85.01%;男性194例,女性173例,男女性别比为1.12:1;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25岁以下年龄组,占发病总数的94.01%(345/367);病例职业以学生为主,占发病总数的47.41%(174/367),其次为散居儿童占23.16%(85/367)、农民占22.89%(84/367)。2006年9月发生1起暴发疫情,报告病例306例。结论林芝地区麻疹发病处于较低水平,但仍有暴发疫情发生,应加强疫情监测,控制暴发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龙岗区2000~2004年麻疹控制与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和措施。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龙岗区近5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龙岗区发病率波动在20.48-49.80/10万之间,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9.40/10万,呈高度散发与局部爆发并存的流行模式;0-7岁为麻疹的高发年龄;4-6月为麻疹的高发季节;报告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占7.20%,元免疫史的占64.72%,免疫史不详者占28.09%;外来人口病例占总病例的97.31%。结论:该市应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提高其免疫覆盖率,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及干预作用以控制麻疹的发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湖北省1998~2007年麻疹流行状况,为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湖北省1998~2007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和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湖北省1998~2007年共报告麻疹29000例,发病率波动在2.17/10万-8.20/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4.93/10万。近10年来麻疹疫情报告资料显示,每年3~6月为发病高峰,病例数占全年总数的62.89%。男女比为1:0.69。发病以小年龄组为主,15岁以下儿童发病居多,占发病总数的81.81%。全省各市(州、林区)均有麻疹病例报告,发病主要集中在武汉市、黄石市、黄冈市、荆州市、荆门市、恩施州。近4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11458例个案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仅占16.29%,其中麻疹疫苗免疫1次者占11.66%,免疫2次者占4.63%,无免疫史的占39.54%,免疫史不详占44.18%。1999~2007年全省共报告83起麻疹暴发疫情,均经过实验室确认。结论湖北省麻疹发病率已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济南市1998-2006年风疹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预测风疹流行趋势,判定高危人群,预防和控制风疹爆发和流行。方法根据济南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风疹监测系统资料,对1998-2006年风疹爆发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济南市1998-2006年报告风疹爆发疫情74起、1212例,占全部风疹病例数的73.10%(1212/1658)。爆发疫情中本市人口病例占94.14%(1141/1212);中学爆发疫情43起,占爆发总起数的58.11%;5-14、15-19、20-29岁病例分别占50.50%、45.21%、3.80%。爆发疫情病例中有风疹减毒活疫苗(Rub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me,RubV)免疫史的仅占0.49%,无RubV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93.65%和5.86%。结论预防和控制风疹爆发的重点在5-19岁人群。高质量的RubV常规预防接种是减少风疹发病,控制风疹爆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龙岩市麻疹流行状况,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策略.[方法]对2005年龙岩市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报告疑似麻疹病例129例,确诊麻疹101例,报告发病率为3.52/10万,其中永定县发病率为15.58/10万,并在2处小学发生暴发.101例病人中,3~7月龄5例,7~13岁41例;4~7月84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76例,占79.2%.[结论]2005年麻疹发病率明显升高,主要原因是存在免疫空白.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2003年麻疹监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甘肃省麻疹发病状况。方法对2003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3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631例,确诊1612例,发病率6·24/10万。麻疹发病呈散发和爆发并存的模式,爆发病例占总发病数的34·18%。麻疹发病以≤15岁儿童为主。在确诊病例中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者占55·09%,无免疫史者占10·85%,免疫史不详者占34·06%。发病主要原因是部分地区MV常规免疫未落实,爆发疫情不能及时报告、检测。结论应在加强MV初免和复种的同时,在重点地区适时开展强化免疫,同时提高接种质量,要加强基层疫情报告;建立麻疹实验室网络,提高麻疹IgM抗体检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云南省马关县苗族村寨2005年10月16日~11月12日麻疹爆发的原因。方法对麻疹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收集患者急性期鼻咽拭子和尿标本,分离麻疹病毒;采集现症病例和未发病人群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体。结果119例麻疹分布于4个村。年龄最小的8月龄,最大32岁,0~13岁占84.87%。现症病人63.16%无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免疫史,31.58%免疫史不详。疫区301名儿童MV接种率88.37%,疫苗效力88.79%,麻疹感染人群中62%有接触史。患者血清标本麻疹IgM抗体阳性率59.09%,未发病人群血清标本麻疹IgG抗体阳性率61.76%。分离到麻疹病毒4株,基因型为H1。结论马关县苗族村寨发生的经血清学和病毒学检测证实的麻疹疫情,由于卫生院报告疫情滞后,部分村寨存在免疫空白,MV接种不落实导致爆发。麻疹感染者作为传染源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张丽  胡艳 《职业与健康》2011,27(14):1642-1644
目的分析信阳市2004—2009年麻疹发病流行特征,了解当前麻疹发病特点,为实现2012年全市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信阳市2004—2009年麻疹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数据通过Excel 2003和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信阳市麻疹发病特征:①季节性明显,主要集中在3—7月的春夏季,占全年总发病数的60.22%;②发病人群呈现典型的小年龄组发病模式,学龄前儿童是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94.34%病例的年龄<15岁,且小年龄儿童麻疹发病率逐年上升,1岁以下幼儿发病率由2004年的11.68/10万上升到2009年的435.38/10万;③高度散发和局部暴发、流行相结合。2009年浉河区、新县和潢川县发生麻疹流行,报告发病率分别高达50.37/10万、36.23/10万、33.83/10万。结论近年来,信阳市麻疹的流行特征在发病时间、流行强度和年龄分布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全市麻疹的发病率逐渐上升。麻疹疫苗接种作为控制发病的有效措施,在信阳市的落实需要进一步加强,保证在人群中形成针对麻疹的免疫屏障,控制发病,逐步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了解2015年望谟县麻疹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麻疹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年12月20日至2015年2月25日望谟县报告的麻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此次麻疹暴发疫情历时68 d,共报告麻疹病例53例,发病率为16.56/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8月龄至18岁散居儿童、托幼儿童和学生;疫情呈点多面广的流行;病例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1剂次占13.21%,0剂次占16.98%,免疫史不详占69.81%;麻疹IgM抗体和麻疹核酸阳性率分别为100.00%和96.43%,病毒分离鉴定麻疹病毒阳性率为25.92%。结论 基层防保网络薄弱、常规免疫接种存在薄弱环节及监测系统不敏感延误疫情处置是本次麻疹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户县1970~200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控制策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户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加速控制麻疹。方法 对户县 1 970~ 2 0 0 3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发病有明显不同的两个阶段 :1 970~ 1 984年麻疹发病呈高发状态 ,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每隔 2~3年出现 1个发病高峰 ,整个流行呈阶梯形下降态势 ;1 985~ 2 0 0 3年发病呈低发状态 ,其发病率波动在 0. 35/ 1 0万~ 7. 71 / 1 0万 ;流行模式为散发和爆发并存 ,以爆发为主 ,局部麻疹爆发影响着全县的发病水平 ;3~ 6月为麻疹高发病季节。不同时期麻疹发病年龄分布提示 ,发病年龄后移。对麻疹病例的免疫史分析表明 ,30 %未接种麻疹疫苗 (MV) ,24%免疫史不详。结论 今后加速控制麻疹应继续加强MV的常规免疫 ,提高MV的初种、复种覆盖率和有效接种率 ;在全县范围适时开展MV强化免疫 ;重新调整或制定现行MV免疫程序 ;加强麻疹监测与报告 ;对疫点及时应急处理 ,防止麻疹爆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麻疹暴发的原因,探讨控制措施。[方法]对2004年3-4月兴义市威舍镇谢洒村1起麻疹暴发疫情进行调查。[结果]3月1日至4月27日合计发病80例,为8个月至15岁儿童,罹患率为32.00%,其中7-12岁罹患率最高(38.89%);接种麻疹疫苗者罹患率为20.19%,未接种者罹患率为40.41%(P〈0.01);3月下旬发病56例(占病例总数的70.00%)。[结论]部分适龄儿童未接种麻疹疫苗,使用的麻疹疫苗保护效果差,疫情发现和处理不及时是本次麻疹暴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西安市麻疹流行病原毒株和疫苗免疫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确定引起西安市麻疹流行的病原毒株,探讨相关的疫苗免疫因素。方法 采集麻疹病人咽拭子标本分离病毒,用酚-氯仿抽提法提取病毒悬液中的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N基因碳末端的450个核苷酸(bp)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基因分型。用微量中和试验测定麻疹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和麻疹疫苗株和野毒株的中和抗体水平。结果 采集咽拭子标本13份,分离出麻疹病毒8株,分离率61.54%;8株麻疹病毒均为H1基因型H1a亚型。结论 H1基因型H1a亚型是引起西安市本次麻疹流行的病原病毒。此次麻疹流行不排除疫苗保护性下降因素和麻疹疫苗免疫工作中存在无效接种而造成的免疫空白。  相似文献   

19.
肖胜传 《职业与健康》2009,25(17):1862-1863
目的了解梅州市麻疹流行特点,为今后制定麻疹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梅州市2004-2008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梅州市2004-2008年共报告麻疹429例,年均发病率为2.14/10万,每年均报告有麻疹疫情;病例数和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五华、兴宁、平远3个县,以局部暴发为主,且病例相对地方集中,麻疹疫情高峰在3—5月,占该时期病例总数的51.05%;8月龄~14岁的病例占病例总数的69.93%。结论实施计划免疫对控制麻疹疫情效果显著,应进一步加强对免疫规划工作薄弱地区、薄弱人群的预防接种工作,进一步完善麻疹疫情的监测和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