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彭海涛 《中国卫生产业》2012,(27):104+106-104,106
目的分析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SIP)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同期的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比较,对多种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通过分析,糖尿病病史、高血糖、内外动脉狭窄等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对卒中的临床病情发展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影响。结论在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应对相关的危险因素积极防治,尽最大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我们的临床实践,通过回顾性分析进行年来我科收治的诊断明确的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资料,联系其计算机断层成像术(cT)、经颅多普勒进超声(TCD)、磁共振成像术(MRI),对引起缺血性脑血管进展性卒中(SIP)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分析,寻找引起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6,(3):399-400
目的探讨临床进展性脑卒中(SI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据脑卒中类型的不同分为SIP组和非SIP组,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颅内或颈部血管狭窄、发热感染、高尿酸血症、高血糖及高血压病与进展性脑卒中密切相关(P<0.05);经Logistics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颅内或颈部血管狭窄、高血糖、高血压是进展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OR=1.723~4.586)。结论 SIP是多种机制及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颅内或颈部血管狭窄、高血糖、高血压是进展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临床针对有上述高危因素的患者应给予积极防治,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探讨颈动脉易损斑块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将101例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病情的演变分为进展性脑卒中组(32例)和非进展性脑卒中组(69例),分析各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狭窄程度及其易损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进展性脑卒中组重度狭窄或闭塞率为28.1%(9/32),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卒中组的8.7%(6/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l).进展性脑卒中组的易损斑块率为75.0%(24/32),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卒中组的42.0% (2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不同类型的易损斑块(脂质核心、表面不规则、溃疡斑块)中,两组溃疡斑块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将年龄、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狭窄程度、易损斑块等因素与进展性脑卒中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3.327,95%CI:1.211 ~ 9.145)和易损斑块(OR=3.699,95%CI:1.292~ 10.589)与进展性脑卒中有关.结论 颈动脉易损斑块是进展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能为确定颈动脉易损斑块提供一定的诊断信息,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进展性脑梗死日渐受到重视。多种致病因素相互协同作用引发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从而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目前,进展性脑梗死临床治愈率低,致残率和死亡率高,容易引发医疗纠纷。探究多种致病因素在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早期是行预防性干预,寻求新的治疗方法和途径已成为紧迫的研究课题。进展性脑梗死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房颤、心力衰竭、营养不良等,而多种疾病共同作用决定该病的预后。进展性脑梗死重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与脉压变化、高血糖、发热和炎性因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颈动脉斑块及狭窄、脑水肿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68例,其中进展性脑卒中组(进展组)88例和非进展性脑卒中组(非进展组)280例,分析两组患者与颈动脉超声结果、CT分型、OCSP分型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病史、颈部血管狭窄程度、斑块性质、OCSP分型、CT分型、年龄因素在进展组与非进展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斑块性质、OCSP分型、CT分型、年龄因素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一致性检验四者联合模型与原样本吻合度一般(Kappa=0.693,PO.O5)。结论颈动脉斑块性质、OCSP分型、CT分型、年龄因素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四因素联合应用能够提高预测急性脑梗死进展准确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院387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的致病相关危险因素,为脑卒中疾病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临床收治脑缺血症状患者,检测空腹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等检测指标水平,同时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调查量表询问并分析相关的致病危险因素。结果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中,重度患者比轻度患者高血压例数偏高(86.21%/83.58%),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比值明显降低(0.16±0.18)/(0.22±0.19),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等的水平增高显著。结论年龄、血压、血脂水平及吸烟饮酒习惯等都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的致病相关因素,预防措施必须针对所有因素综合防治,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2例进展性卒中患者(进展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住院的92例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病史和临床指标(血糖、血压、血胆固醇、血纤维蛋白原、血清Ca^2+含量及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92例进展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指标比较,其中血糖、纤维蛋白原、血清Ca^2+含量、超敏C反应蛋白及收缩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高血糖、高血压、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清Ca^2+含量及超敏C反应蛋白与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关,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卒中(stroke in progression,SI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SIP患者161例与同期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57例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161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有糖尿病史106例,明显高于对照组55例(P<0.05);进展性脑卒中组高血压115例,对照组高血压7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81例进展性脑卒中组患者和32例对照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前者81例,对照组32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SIP组中近期感染者32例,对照组感染20例,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胆固醇131例,而对照组101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相应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入院时高血糖、高血压、近期感染是完全前循环梗死型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引起进展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了116例进展型脑梗死病人临床、血糖、血脂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16例进展型脑梗死病人,降压过低过快,大于原血压的20%的49例,脑梗死前有TIA39例,高血糖(血糖〉11.1mmol/L)19例,上呼吸道及肺部感染19例,脱水19例,发热大于38.5℃18例,高血钠、高血氯11例,冠心病和心功能衰竭10例,消化道出血3例。72h内进展停止110例(94.8%)。同时存在2个以上危险因素61例(52.6%)。结论 进展型脑卒中是多种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TIA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与进展型脑梗死大面积梗死密切相关。对进展型脑梗死,抗凝治疗的同时要对因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SI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0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进展组、非进展组各52例,对其体温、血压、血糖及头颅CT、TCD等项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进展组24 h内体温增高者18例,非进展组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进展组有糖尿病史者高于非进展组(P<0.01),且进展组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者占75%,非进展组者占5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缺血性进展性卒中(SIP)组TCD检查颅内外大血管狭窄率85%,明显高于非进展组(24.2%)。(4)头颅CT 示分水岭脑梗死或侧脑室体旁梗死多提示大血管病变,常预示进展性脑卒中。结论 SIP危险因素与发热、卒中后收缩压水平、糖尿病及是否并发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有关,且患者收缩压下降易引起SIP,故禁止盲目应用降血压药。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其危险因素很多,除了吸烟、嗜酒、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传统危险因素外,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日新月异,已使某些不明原因的危险因素日渐明朗,现将有关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研究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危险时间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敬  程四新 《中国校医》1994,8(5):33-34
脑血管病仍是目前引起死亡的第三大疾病,又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在无效治疗方法的情况下,了解其致病危险因素,掌握其发病特点,采取预防措施,对于减少脑血管病发生率十分重要。许多其它致死性疾病的发生都存在着时间的特异性,那么,脑卒中危险时间的流行病学特点何在?本文通过观察其发病时间的危险性,以探讨其节律性。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收集1985-1991年12月,山西榆次市一院和山西晋中地区一院收治的所有脑卒中病人的临床记录,限于医院外急性起病,症状持续3周以上的病例。缺血性脑卒中或出血性脑卒中根据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十组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55,自引:4,他引:55  
为评价脑卒中发病有关危险因素的关系,对我国十组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病学前瞻性研究的资料进行分析。基线调查时无脑卒中及急性心肌梗塞史者共24734人,年龄35-59岁,平均随访9年,共发生脑卒中256例。  相似文献   

15.
进展性脑卒中是一类发病率不断上升的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降低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促进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是广受关注的研究热点。随着高血压知识的普及,和干预力度加大,进展性脑卒中病死率有所下降,但致残率仍高。为此提高对进展性脑卒中的防治能力,本文综述了进展性脑卒中的病因及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分析进展性出血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合并肺部感染的情况将其分为感染组(83例)和非感染组(37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治疗、病情严重程度、血肿扩大等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进展性出血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感染组中年龄>60岁、吸烟、意识障碍、吞咽障碍、并发疾病发生、接受侵入性操作治疗、应用糖皮质激素、血肿扩大和严重卒中患者分布率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基础疾病(χ2=5.534,OR=5.293)、有侵入性操作(χ2=4.761,OR=12.346)、卒中严重程度(χ2=5.024,OR=1.467)、有血肿扩大(χ2=8.921,OR=1.646)均与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存在合并疾病、侵入性操作治疗、脑卒中严重程度、血肿扩大均是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医护人员应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做好感染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天津市脑梗塞的基因型特点及其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的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危险因素与基因型的关系。结果:本人高血压病史及高血压、脑卒中家族史与X^ 基因型有关。结论:危险基因型是通过影响高血压、脑卒中家族史来影响脑梗塞发病的。  相似文献   

18.
感染性疾病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通过回顾近年来关于卒中与感染关系的文献,分析卒中和感染之间的相互影响;多项研究指出继发性免疫抑制状态是患者卒中后感染高发的一个关键因素,而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小鼠模型可能有助于证明神经免疫机制在脑卒中后感染进展中的作用;另外,近年研究表明,感染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选用合适的卒中相关感染模型,阐明其相互关系的基本机制和研发新的治疗策略,可改善患者的疾病临床转归。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患者D—二聚体的检测及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D-二聚体和脑卒中的关系,深入探讨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对脑卒中病人及其对照进行了D-二聚体和血脂的定量测定以及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5.566,P<0.05),将病例组分为脑梗塞和脑出血后,脑梗塞组D-二聚体含量仍高于对照,而脑出血组与对照比较差别则不明显(P>0.05)。提示D-二聚体可作为脑血栓形成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的有效指标,D-二聚体水平的高低与脑卒中的类型有关。经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家族史、收缩压、D-二聚体为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HDL为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过敏性鼻炎是耳鼻喉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又称为变态反应性鼻炎,该病发生是由患者接触变应原后由IgE介导而出现的鼻黏膜非感染疾病,临床症状为鼻塞流涕、鼻痒等,该病属于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研究显示,近年来过敏性鼻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危害较大。目前临床并无治疗方法彻底根治该病,在患者发病期间给予患者针对性药物治疗,以缓解患者病情,故而过敏性鼻炎应以积极预防为主,减少疾病发生,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了解过敏性鼻炎患者致病的危险因素对积极预防该病具有重要价值及意义,而过敏性鼻炎的致病危险因素较为复杂,关于此研究报道较多。过敏性鼻炎患者的致病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空气污染因素、工作环境污染、吸烟、频繁呼吸道感染、大量应用抗生素、药物或者花粉过敏史等,根据该病致病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预防干预,有助于减少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与复发,具有较高临床价值。本文综述了过敏性鼻炎致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积极预防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