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廖翔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256-1257
目的探究上消化道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分析。方法选择2003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胃癌患者23例,给予上消化道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诊断,观察早期胃癌的X线表现。结果病变部位:胃体部7例,胃底部5例,胃角部2,胃窦部9例,23例癌灶部位均为单发。病灶大小:直径1-20mm有6例,超过20mm有17例,最大直径63mm。病灶类型:Ⅰ型2例,Ⅱa型5例,Ⅱb型4例,Ⅱc型2例,Ⅲ型5例,Ⅱa+Ⅱc型2例,Ⅱc+Ⅲ型3例。组织学类型:管状腺癌9例,低分化腺癌7例,印绒细胞癌6例,类癌1例。X线表现:息肉样隆起状肿物、平坦病变区呈现浅表龛影、腔内凹陷龛影、贲门区结节状肿物、胃小区病变破坏。病变深度:病变侵犯黏膜层6例,黏膜下层17例,无淋巴结转移。上消化道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分析诊断出黏膜癌4例,符合率66.67%;黏膜下层癌10例,符合率58.82%。结论上消化道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是早期胃癌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低张追加气量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在早期贲门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确诊的早期贲门癌的低张追加气量气钡双重造影检查资料。结果54例早期贲门癌,经低张追加气量气钡双重造影检查,49例显示异常,5例显示正常。阳性率90.7%。结论低张追加气量气钡双重造影具有诊断率高、方便易行的优点。应做为早期贲门癌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X线气钡双重造影在诊断上消化道肿瘤中的价值.方法以电子胃镜及病理确诊为对照,分析X线气钡双重造影误漏诊的规律及部位特点.结果27例胃癌和29例食管癌确诊前曾经接受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查,6例胃窦癌(6/12)、2例胃底贲门癌(2/14)、3例食管癌(3/25)误诊为非肿瘤;拟诊的19例胃癌中,晚期进展期早期为5131,误漏诊的分别为251;拟诊的22例食管癌中,晚期进展期早期为3123,漏诊的分别为201,单纯胃镜检查的分别为5191;单纯胃镜检查的食管癌中,分别为6167;同期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出现2例食管癌假阳性.结论胃镜结合活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胃和食管肿瘤的可靠手段;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的肿瘤假阴性较多,也有假阳性,没有确诊价值,也没有排除诊断的价值;胃窦部肿瘤最易误漏诊,其次是胃底贲门及食管.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最初提出了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rcinoma,EGC)的概念,实际上所有进展期胃癌病人都经过了早期胃癌这个阶段,因此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诊断率和手术率是改善胃癌预后的关键,但在此期被发现者却不多。早期胃癌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85%-100%,而进展期胃癌仅为20%-30%。因此,能否及时发现胃癌,对于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日本是普查筛选EGCI作开展最好的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日本就开展了胃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结合内镜检查的筛查方法,至1983年胃癌普查人群扩展至40岁以上的全体居民,每年普查人数达数百万人,EGC检出率高,占检出的胃癌总数50%以上。  相似文献   

5.
非低张法螺旋CT扫描对胃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非低张法螺旋CT扫描对胃癌的检出效果及其Borrmann分型的准确性。方法收集经病检证实的41例胃癌患者的非低张法螺旋CT影像资料,其中增强扫描23例,平扫18例,36例作了胃镜检查,18例作了气钡双对比钡餐检查。比较CT与胃镜和钡餐的病变检出率,计算病变Borrmann大体分型的准确性。结果41例病变中有5例为早期胃癌,36例为进展期胃癌。非低张法螺旋CT共栓出37例,增强扫描检出22例,其中2例为早期胃癌,20例为进展期胃癌;平扫检出15例,均为进展期胃癌,3例早期胃癌平扫漏检。非低张法螺旋CT与胃镜和钡餐对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例经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胃癌术前Borrmann分型准确率为92.8%(13/14)。结论非低张法螺旋CT对胃癌的检出率与胃镜和钡餐相似,能显示胃癌的直接和间接征象,并能在术前较好地进行Borrmann大体分型,帮助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但非低张法螺旋CT平扫对早期胃癌的检出有一定的限度,增强扫描有助于早期胃癌的检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X线低张气钡双重造影诊断食道癌的价值。方法45例均行X线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及胃镜检查,全部经过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结果X线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判断有无食道癌符合率为9313%,胃镜为97.7%;X线低张气钡双重造影判断癌变部位的符合率为97.7%,胃镜为95.5%;判断癌变部位长度,X线低张气钡双重造影符合率为95.5%,胃镜为87.7%,但胃镜难以判断梗阻长度。结论X线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更适合于诊断食道癌的癌变部位的长度,定性以及易操作性上均优于胃镜检查,是检查食道癌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早期胃癌的气钡双对比造影X线表现,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了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的X线表现.结果 40例早期胃癌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检出率为87.5%.隆起型和凹陷型检出率高;浅表型X线不易显示,需仔细多体位观察,并结合胃镜才能作出诊断.结论 气钡双对比造影及多轴位、多角度观察是诊断早期胃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小肠的X线检查方法很多,有传统的口服钡剂法,十二指肠插管气钡灌肠法[1,5],肛门插管逆行注气双对比造影法[2]。在这些方法中,插管法虽然能使小肠呈气钡双重相,较好的显示病变,但操作繁杂,病人难以接受。传统法病人虽然能够接受,但病变显示率较低,难成为小肠X线检查的常规方法。我们在以上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创新,用产气粉产气代替插管注气,并辅以促胃肠蠕动药和低张药,进行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本组收集了我科近2年来经非插管法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的病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气钡双重造影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1月到10月间经气钡双重造影检查阳性并经临床随访或手术证实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69例,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9例中,源于粘膜的病变29例(包括炎症、肿瘤、溃疡),源于粘膜下的病变9例(包括间质瘤、淋巴瘤、硬皮病),以器官形态、结构、位置改变为主的病变15例(包括食管裂孔疝、憩室),以器官动力、功能改变为主的病变8例(包括食管功能紊乱、肠系膜压迫综合症),因管腔外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改变5例(包括食管移位、胃移位),其他病变3例(包括食管纵隔瘘、食管异物)。结论 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准备简单、操作方便、患者痛苦小、检查范围全面、诊断结论可靠,是上消化道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粘液溶解法低张胃双对比造影与普通胃肠钡餐造影对病变的检出率。方法采用低张黏液溶解胃双对比造影50例,普通胃钡餐造影50例进行对照。结果观察组50例,发现病变40例,检出率80%;对照组50例,发现病变19例,检出率38%。结论使用不同检查方法与病变检出率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CT小肠造影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2年3月在滨州医学院及本院接受诊治的疑似小肠肿瘤患者67例为观察对象,患者所用检测方式包括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将内镜及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两种检查方式在小肠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T小肠造影检查与传统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平滑肌肉瘤、小肠癌、间质瘤、淋巴瘤、平滑肌瘤及腺瘤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小肠造影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诊断效能较高,有助于临床对小肠肿瘤进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糜烂性胃炎X线表现,提高诊断糜烂性胃炎的能力。方法本组选择经气钡双重造影检查,X线征象典型糜烂性胃炎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全部病例均经胃镜及病理请实。结果病变发生于胃窦11例,胃体3例。弥漫性1例。病变呈痘疮样糜烂13例,息肉样隆起2例。病变多发14例,单发1例。结论气钡双重造影结合内窥镜及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糜烂性胃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6-542在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中应用。方法现对40例上消化道造影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用低张药者29例,未用者11例,无明确年龄段。结果首先,通过注射6-542,使食管、胃、十二指肠平滑肌蠕动减弱、张力降低;其次,6-542可抑制胃腺体分泌功能,使胃酸分泌减少,从而降低对钡剂的稀释、解裂,使钡剂充分、均匀涂抹而充分显示胃肠轮廓,利于观察及摄片。再次,6-542抑制胃肠蠕动、减缓排空,很大意义上避免了胃与充盈的十二指肠袢相重叠而难易观察。结论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在注射6-542(低张力下),更能充分显示胃肠粘膜皱襞结构及病变,有利于胃肠道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分析贲门癌在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时的X线表现,提高对贲门癌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52例经病理证实为贲门癌的病例,在我科进行的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时的X线表现。结果:表现为贲门区软组织块影29例;病变累及食管下端17例;胃底部变形和胃体上部浸润10例,贲门区溃疡6例。结论:贲门癌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的X线表现有其一定的特征性,检查时仔细观察分析多可以对贲门癌作出正确的X线诊断。  相似文献   

15.
詹强  陈仕勇 《工企医刊》2005,18(6):16-16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腺癌的X线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对本病的早期X线诊断水平。方法:本组10例均行十二指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同时均行十二指肠内窥镜检查。结果:8例手术切除,2例内窥镜活检证实。本组病例X线造影检查全部发现病变。结论:十二指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是发现和诊断十二指肠病变的首选方法。当X线征象不典型尤其早期病变,应结合内窥镜进行组织学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某院2008-01—06经消化道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阳性并经临床随访或手术证实的消化道疾病患者197例,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7例患者中,源于黏膜的病变83例(包括炎症、肿瘤、溃疡),源于黏膜下的病变24例(包括间质瘤、淋巴瘤、硬皮病),以器官形态、结构、位置改变为主的病变38例(包括食管裂孔疝、腹股沟斜疝、憩室、肠旋转不良、巨结肠),以器官动力、功能改变为主的病变29例(包括食管功能紊乱、肠系膜压迫综合征、小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因管腔外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改变17例(包括食管移位、胃移位、小肠移位),其他病变6例(包括食管纵隔瘘、直肠阴道瘘、食管异物、小肠蛔虫症)。结论: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准备简单,操作方便,患者痛苦小,检查范围全面,诊断结论可靠,是消化道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强调早期胃癌DC检查X线特征,提高检出率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包括小胃癌、微小胃癌)DCX线与病理资料,重点分析了凹陷型早期胃癌。结果:龛影口部或表面的结节状充缺以及周围无一定规律的粘膜纠集,胃壁趋僵或僵直,微小边缘毛刺征,微皱襞的改变和粗糙的充缺是早期胃癌的诊断重要依据。本组病例胃镜前正确诊断率70%。结论:早期胃癌DC法具有典型X线特征,结合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肠的气钡双重造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检查方法及X线表现。方法42例溃疡性结肠炎全部采用GE--500mA摇控胃肠机行结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结果42例中病变位于直肠、乙状结肠29例,累及整个结肠13例,均表现为肠腔变窄,管腔边缘模糊,大部分出现小龛影。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无论病变是早期还是中晚期及病变的范围、对称性、连续性、一致性为本病特点。  相似文献   

19.
凡癌肿限于粘膜内或浸润及粘膜下,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均称早期胃癌。前者称粘膜内癌(M癌)或原位癌,后者称浸润癌(Sm癌)。此外,癌灶≤1.0cm称小胃癌,≤0.5cm者称微小胃癌。早期胃癌手术切除后五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故临床上致力于早期胃癌的检出。自纤维胃镜应用以来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不断提高,尤其日本近年来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有的报告已占胃癌的40%以上;国内最高有达29.5%者,但一般仍在4~9%左右,甚至更低。近十余年来华东医院共检出早期胃癌75例(占7.8%),其中小胃癌12例,微小胃癌6例;南方医院共检出16例(占5.4%),其中小胃癌5例。现就两院纤维胃镜检出早期胃癌的体会介绍如下: 一、要时刻想着早期胃癌的形态特点1962年日本内窥镜学会提出了早期胃癌形态分类法,分为三型。Ⅰ型为隆起型;Ⅱ型为浅表型,再分为三个亚型,即  相似文献   

20.
通过35例慢性胃扭转经气钡双重造影复位后效果颇佳,追踪随访无1例复发。慢性胃扭转复位机理:气钡双重造影后由于胃内充气,使胃的张力弹性改变以及钡剂重力作用,及系列有序的机械动作使之恢复正常位置。35例均一次复位。临床上此病多见,长期临床用药物治疗久治不愈,通过双重气钡造影复位法,无痛苦,极易掌握推广,优点甚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