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人类抵抗疾病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发现相对于患病后的治疗和护理,预防接种疫苗所花费的钱是很少的,但却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进步,用于人类预防控制疾病的疫苗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知程度日益提高,预防接种副反应(AEFI)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1]。为客观评价AEFI发生情况,进一步规范预防接种服务行为,现对盐城市盐都区2007年-2008年AEFI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对疫苗可预防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新疫苗的不断开发和推广,疫苗预防接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由于疫苗种类和接种数量增加、个体差异等因素,导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时有发生,AEFI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为探讨AEFI个案发生的一般规律,寻找降低反应发生率的方法,减少纠纷,从而提高大众预防接种的积极性和预防接种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卢存国 《家庭医生》2010,(20):49-49
预防接种和传染病控制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公共卫生成就之一,疫苗对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降低产生了全球性的影响。接种疫苗,预防疾病,“预防胜于治疗”等,应该成为建设健康生活的新理念。然而,世界上仍有许多儿童及孕妇未能获得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5.
周娟 《中国校医》2013,27(9):674-674,678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疫苗被应用于疾病预防控制,疫苗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对预防疾病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已得到人们广泛的认可,但同时接种疫苗所产生的预防接种反应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解丰县儿童疑似预防反应(AEFI)发生情况,评价AEFI报告系统的运行情况,探讨如何减少儿童AEFI的发生及对策,对本县2011-2012年预防接种监测报告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苗良 《大众健康》2002,(5):27-27
在人类与疾病的长期斗争中,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接种疫苗对于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及有效性。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有极个别人接种某种疫苗后会出现一些无益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反应。尽管大规模人群的预防接种已经证实,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各种疫苗对于人体来说都是安全、有效的,但由于个体差异,少数人仍不适合或短时期内不适合接种疫苗。  相似文献   

7.
《大众医学》2010,(10):6-13
随着公众预防保健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预防接种,关注疫苗问题,尤其是近几年来“疫苗相关事件”发生以后,大家更加关注疫苗的安全性。为什么审批通过的合格疫苗还会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杜国明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2):2539-2540
我国公共卫生行业正在进入信息化建设的加速期,随着各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服务意识的逐渐提高,如何提升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已成为各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下面就张家港市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情况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实施,儿童预防接种针次增多,虽然传染病发病率下降,但是预防接种相关事件时有发生,使得预防接种反应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预防和降低预防接种反应的发生,减少基层预防接种工作者因预防接种相关事件引起的烦恼,笔者认为应认真落实好日常预防接种管理工作、规范疫苗进货渠道、保持接种环境舒适干净、过细地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把预防接种相关事件处理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10.
胡得意  陈晓微  黄大锟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6):998-998,1002
乙型肝炎(hepatitis Bvirus。HBV)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传染性疾病。为了准确掌握本县青少年学生乙型肝炎患病及免疫抗体情况,研究提高学生乙肝免疫能力策略,永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2001年开始,每年组织对永嘉县上塘镇10所学校的新入学学生进行肝功能检测,同时对HBsAg与抗-HBs均阴性的学生进行预防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监测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学生的抗-HBs阳转情况,分析研究,提出可行性方案,为全县学生制定预防乙肝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疫苗,通过注射、口服等方式接种于人体,使人获得对某种疾病的免疫力。用疫苗预防疾病简便而有效,可使人免除罹患某种疾病的痛苦;与患病所用医药费相比,接种疫苗的费用是很低的,所以科学发展不断研究出新的疫苗,用疫苗预防疾病也成为一种健康新观念。目前预防疾病用的疫苗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12.
<正>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被认为是预防疾病最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是预防传染病 ,提高人群免疫力及健康水平的最有效措施。可是预防接种能否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关键在于疫苗的质量及贮存、运输、接种等诸环节是否规范。为此国家卫生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预防用生物制品生产供应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中对疫苗的生产、供应及使用、管理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然而 ,随着科学的发展及人们对预防用生物制品需求的增加 ,受市场经济体制的调节及经济利益的驱动 ,预防用生物制品的生产、经营、使用、管理各方面都出现了一些问题 ,影响了国家有计划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14.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技术风险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四盟 《上海预防医学》2002,14(10):490-490,495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政府举办的承担社会预防保健工作、并对卫生监督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的事业单位。按照卫生部颁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其工作内容既有疾病预防控制的宏观管理,亦有开展预防接种、卫生检验、有关健康体检的微观技术工作。随着业务工作不断拓展以及法制建设逐步加强和健全,以技术服务为主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其业务工作中产生与酝酿着大量的风险。笔者根据在基层多年工作实践,对此问题进行讨论,以求取得共识,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龙岩市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建设现状,进一步规范狂犬病暴露后的预防处置。方法按照"龙岩市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建设现状调查方案"开展调查。结果龙岩市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主要依托规范化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实施接种,115个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均设有就诊区、伤口处置区和注射区,设备试剂、消毒药械的配备基本到位,安全注射、疫苗管理措施落实。2007-2009年狂犬病Ⅲ级暴露患者同时接种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的接种率仅分别为21.36%、32.05%、36.16%。结论各接种单位能够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工作规范的要求做好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疫苗管理与接种处置工作,但部分接种单位场所建设、人员培训、Ⅲ级暴露患者的预防处置等方面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6.
南通市2002年~2004年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预防接种人群在获得免疫保护的同时,个别人会发生除正常免疫反应以外的免疫接种不良反应]。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不断发展,可预防疾病生物制品种类的不断增多,人们越来越关注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为了解南通市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客观评价疫苗免疫的安全性,以制定科学免疫策略,将2002年~2004年南通市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苗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保障有计划、安全、有效地接种疫苗,国务院制定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由于疫苗流通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市场经济行为,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却大都是全额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执行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成本核算的功能较弱,按现行会计制度核算疫苗的收入和支出,不利于预算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一、进一步落实《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继续完善体系建设和运行机制建设,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绩效评估工作,提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履行基本公共卫生职能的程度;开展加强边境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能力建设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研究、制定加强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指导的措施,逐步建立与城乡基层卫生网络和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协凋机制。加大《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血吸虫病防治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实施力度。组织修订《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推进促进疾病预防控制相关法律、法规立法工作进程。  相似文献   

19.
<正>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经济的方法。随着预防接种使用的疫苗品种和接种剂次数的增加,预防接种不良反应(AEFI)的发生报告数量也越来越多,公众对预防接种的安全日益关注[1]。AEFI如果未能有效处理,将对预防接种工作造成负  相似文献   

20.
预防接种是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随着各种疫苗接种率的不断提高、疫苗可预防疾病显著减少或消灭(消除)的同时,免疫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显著增加,人们对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的关注与担忧与日俱增。由于疫苗多使用于健康人,对风险的耐受度远低于患者用药的风险耐受度,因此疫苗安全性的监测与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应成为一个地区免疫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