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损伤修补术后胆道大出血(简称肝术后胆道出血)发生原因及临床过程,结合文献总结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对1982年以来我院收治的6例肝术后胆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全部为当地医院行肝损伤修补手术后胆道大出血患者,出血发作次数为4~10次,其中早期2例及1例合并肝脓肿与腹壁窦道者行手术治疗,其余3例均紧急行腹腔动脉及选择性右肝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进行栓塞治疗。结论 严重肝损伤患者初次手术如果止血或修补不完全,术后可出现胆道大出血,选择性右肝动脉造影及栓塞在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损伤修补术后再次胆道大出血(简称肝术后胆道出血)诊断要点及体会。方法对1982年以来我院收治的11例肝术后胆道出血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1例全部为肝损伤修补手术后再次胆道出血患者,出血发作次数为4—10次,其中不能行血管造影的4例及1例合并肝脓肿与腹壁窦道者行手术治疗,3例经皮肝穿及保守治疗,3例行紧急行腹腔动脉及选择性右肝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进行栓塞治疗。结论严重肝损伤患者初次手术如果止血不充分、修补不完全或并发感染者,术后可出现胆道反复出血,选择性右肝动脉造影及栓塞在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无其他并发症的前提下,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胆道术后大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和栓塞对胆道术后大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4例胆道术后发生胆道大出血的病例行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行肝动脉分支出血点近端栓塞。结果 14例栓塞后出血均立即停止,2例再发生血,经再次栓塞后止血成功。结论: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和栓塞对胆道出血诊断准确率高,止血效果确切,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是治疗胆道术后大出血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胆道术后并发胆道出血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术后胆道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保守治疗4例,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3例,手术探察8例中行缝扎止血2例,肝固有动脉结扎3例,肝右动脉结扎1例,肝叶切除2例,治愈13例死亡2例。结论 胆道术后并发胆道出血其常见原因是感染和损伤。诊断的关键在于明确出血原因及确定出血部位。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及栓塞具有安全、可靠、微创及诊断与治疗可同时进行的显著优点,可作为首选。而在出血量大或持续时间长的情况下应及时行手术探察。  相似文献   

5.
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造影栓塞术治疗胆道大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造影栓塞术治疗胆道大出血进行疗效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胆道大出血的临床资料,采用放射介入技术行腹腔动脉和选择性肝右或左动脉造影,能迅速明确诊断,随即行肝动脉分支出血点近端栓塞,出血立即停止。结果 有2例患由于再出血而行第2次栓塞,所有患均存活,随访2mo-7a无再出血。结论 超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及栓塞作为一种安全,可靠微创的手段,为胆道大出血提供了重要的诊断及治疗依据,且比手术具有显优良性,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胆道大量出血的病因、病理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0-03~2003-03我们收治的胆道大量出血32例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主要以胆总管探查术、肝动脉结扎术及伴感染的肝叶切除术。非手术治疗主要以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发现出血来源后,随之送入不锈钢弹簧圈和明胶海绵碎块至出血部位,达到立即止血的效果。结果 手术治疗28例,治愈26例,死亡2例;非手术治疗4例,治愈1例,死亡3例。结论 胆道大量出血应以手术治疗为主,其手术方式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7.
手术后胆道出血的处理--附21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术后胆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分析13年内处理的21例胆道外科手术后胆道出血患者的资料,从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史、手术方式、术后出血时间、临床表现、诊断方法、肝动脉栓塞或手术治疗等方面总结手术后胆道出血的处理经验。结果:21例患者中男13例,女8例;有高血压病史者12例;16例经肝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并肝动脉栓塞治疗;5例直接经手术处理,其中2例经两次手术。全部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生再出血。结论: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肝动脉血管造影与栓塞是术后胆道出血诊断与治疗的首选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中胆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64例术中胆道出血病人应用肝动脉阻断、纤维胆道镜等方法,明确胆道出血的部位及病因,根据不同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 局部用药止血16例,肝动脉结扎12例,肝叶切除24例,气囊导管压迫止血9例,凡士林纱布填塞压迫止血3例,均达到止血目的,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术中胆道出血处理的关键是明确出血的部位和病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大出血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T)后急性大出血的处理原则与方法。方法:总结我院1991—2001年期间PDT术后急性大出血6例的诊治经验井复习文献,就临床表现、出血原因、处理方法与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上腹部胀痛与腹腔引流管内或周围出血是所有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2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均有术后胰瘘。所有病例均进行血管造影检查,来自胃十二指肠动脉出血3例,胰十二指肠下动脉2例,胰腺残端后缘1例。前3例施行肝动脉血管造影与栓塞,未再出血。后3例再次行手术止血,1例术后5d死于反复再出血致多器官衰竭。加用健脾行气中药可促进肠功能恢复。结论:出血后应给予必要的准备,及时进行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出血来源,根据出血的部位选择肝动脉栓塞或手术止血。  相似文献   

10.
胆道大出血的介入性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道大出血的介入性治疗胡何节许戈良胆道出血临床并不少见,常周期性反复发作,严重时威胁生命,特别是一次或多次手术者,传统的手术方法止血困难。我院自1993年采用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及栓塞的方法治疗7例胆道大出血患者,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例患...  相似文献   

11.
对12例腹腔或胆道大出血(其中6例为外科手术后)患者作了腹腔动脉造影,明确了出血来自肝动脉,原因有:肝癌、外伤、肝动脉瘤。所有病例均作了经导管肝动脉明胶海绵或弹簧簧钢圈栓塞。栓寒后均有效止血,但2例术后休克仍无法纠正,12小时内死亡。讨论了动脉造影在腹腔、胆道出血时的意义。对肝动脉出血尤其外科手术后仍出血时,肝动脉栓塞术甚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胆道术后出血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对1990~2004年收治的13例胆道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恶性肿瘤浸润肝胆管4例,结石伴严重胆管炎症3例,肝胆管结石术中胆管壁血管损伤5例,肝损伤1例。其中有4例经保守治疗后2例痊愈,7例行肝动脉血管造影与栓塞,6例止血成功,5例经保守无效后转为手术治疗。结果死亡5例,8例治愈。结论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肝动脉血管造影与栓塞是术后胆道出血诊断与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1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后并发胆道大出血、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该患者因经皮肝穿刺活检术后并发肝动脉-门静脉瘘继发胆道大出血、急性胰腺炎而急诊入院,最终经腹腔动脉造影确诊并成功实施了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结果 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术后2d患者黑便消失,腹痛症状逐渐缓解,各项实验室指标逐渐趋于正常,16d后患者治愈出院.结论 在消化道出血原因明确前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加强饮食、疼痛、心理护理,做好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是该患者病情好转、顺利出院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胆道大出血为常见的临床急症,内科保守治疗和传统的外科处理多难以奏效,病死率较高。随着介入放射技术的进展,国内外不断有肝动脉栓塞治疗胆道出血的病例报道,但病例数尚不多。本院1992年9月至2004年6月收治胆道大出血16例,均急诊行选择性肝动肺造影和栓塞治疗,效果满意,理结合临床资料,综合文献,就胆道大出血的介入放射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约20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其病程中会发生出血 [1]。十二指肠球后溃疡急性大出血在上消化道大出血中极少见 ,术前确诊困难 ,术中容易漏诊造成术后再出血 ,死亡率高。作者自1990年5月~2002年7月经手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72例 ,其中十二指肠球后溃疡急性大出血8例 ,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例中男6例 ,女2例。年龄24~76岁 ,平均42.8岁。溃疡位于十二指肠降部5例、十二指肠水平部3例。术前出血量2000~4200ML ,4例术前曾行胃镜检查 ,未发现出血病灶 ;术中经纤维胆道镜检查发现病灶5例、经胃镜检查发现病灶3例。1.2方法进腹检查未…  相似文献   

16.
胆道大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诊断及治疗较为复杂和困难,病死率较高。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放射技术的发展,胆道大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我们自1996年3月-2002年3月共收治胆道大出血4例,均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检查及栓塞治疗,诊断治疗同步完成,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自1990年以来,我科共手术治疗溃疡病大出血57例,死亡1例.痊愈56例,现将有关手术治疗作一报告。资料与方法本组男51例,女6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6岁。57例中,胃溃疡28例,十二指肠溃疡22例,复合溃疡7例。其中49例术前经胃镜明确出血部位,8例经手术找到出血病灶或术后病理证实。术式:全胃切除2例、近端胃切除3例,远端胃切除50例,其中:胄次全切除、Baucroft氏术式(肠内溃疡矿置术)3例,胃次切除、Nissen氏术式(肠外溃疡旷置术,6例;胃小弯与食管、贲门部“L”形切除、“T”形缝合5例;切开胃、肠腔,缝合止血加相应动脉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伴胆道出血的临床诊断学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收治的1例肝移植术后伴发胆管吻合口狭窄,反复行经内镜逆行性胆道支架引流(ERBD)术后,肝假性动脉瘤破裂伴胆道出血患者的诊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患者因"反复发热伴黄疸1个月余"于2017年7月6日入院,患者肝移植术后4年,多次行ERBD。患者入院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检查发现肝右动脉显影,肝动脉造影确诊肝右动脉假性动脉瘤,破溃至胆道,行肝动脉假性动脉瘤栓塞术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术后发热及黄疸症状明显改善。 结论肝移植术后,有医源性有创治疗史患者,不明原因反复发热伴持续黄疸时,需术后定期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作为随访,排除肝假性动脉瘤破裂胆道出血可能。  相似文献   

19.
术中胆道镜检查对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大出血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探查出血部位及原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术中由手术医生经胃体前壁置入纤维胆道镜循序检查上消化道探查出血部位及原因.结果受检病人中有34例术中经纤维胆道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并作相应处理,1例术中因失血性休克死亡,无法明确出血原因部位,术前胃镜检查与术中纤维胆道镜检查确诊率比较差异显著(0.01<P<0.025).结论上消化道大出血术中应用胆道镜探查出血部位及原因具有操作简便、全面、直观、确诊率高等优点,诊断价值高,可作为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前术中检查手段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移植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发生率可达8.9%,国内报道为5%左右.目的:总结原位肝移植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12例肝移植后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处理及对肝移植预后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6例,均发生在移植后2个月内,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炎症出血8例,胃底、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例,胆道出血4例,死亡4例.出血诱因为急性排斥反应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严重感染、胆瘘,肝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经皮肝穿胆管引流,肝穿活检等.8例经内科治疗后止血成功,3例介入治疗止血成功,1例开腹手术止血成功.说明消化性溃疡出血是肝移植后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和胆道出血次之;一经明确诊断应立即给予合理的治疗,并应根据患者移植前情况给予积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