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图像引导放疗技术确定PTV外扩数值,与常规三维调强计划(CT—IMRT)进行剂量学比较研究。方法选取15例病理组织学确诊的非小细胞肿瘤患者,每周行1次肺部CBCT扫描,每次在放疗前、放疗后分别扫描,得到数据依据二参数法得到三维方向外扩距离,按照外扩距离数据重新勾画靶区并制定计划(CT—IGRT),并与原计划(CT—IMRT)的PTV、双肺、脊髓、心脏的受量、体积进行比较,差异行配对t检验;并依据LymanNTCP模型设计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程序,比较2种计划的肺组织NTCP,差异行非参数wilcoxson检验。结果校正后PTV外扩值较前减小。校正后肺平均剂量减小,2种计划有统计学差异。校正后随双肺受照体积增加,经CBCT校正后NTCP有下降趋势,V5、V10、V20、V30、V40、V50CT-IGRT比CT-IMRT明显减低(P均〈0.05)。结论利用CBCT技术校正后可减小摆位误差,缩小PTV外扩数值,精确PTV外扩距离,减小双肺平均受照剂量,降低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  相似文献   

2.
滕炳祥  曾自力  刘兵 《广西医学》2012,34(2):166-169
目的 比较不均匀肺组织校正与否对肺癌患者的肿瘤靶区、正常组织及重要器官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9例原发性肺癌患者,每例均同时设计两种治疗计划,即常规放疗不校正不均匀肺组织计划(计划1)、三维适形放疗(3DCRT)校正不均匀肺组织计划(计划2).计划1为前后对穿照射60 Gy,通过调节剂量权重使处方剂量与常规放疗相同;射野大小及其他参数与常规放疗相同,此时得到计划1的剂量分布就是常规不校正不均匀肺组织在患者体内的实际分布.计划2为3DCRT照射60 Gy.将计划1与计划2进行比较.结果 计划2的Dmax、Dmin和Dmean PTV剂量小于计划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划1HI、CI值小于计划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Dmax计划1高于计划2、食管V50则计划1少于计划2,两肺V20、V5均为计划2高于计划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V40、D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CRT校正不均匀肺组织比常规放疗不校正不均匀肺组织对肺癌患者的肿瘤靶区剂量分布有明显保证和改善,但对正常组织和重要器官的受量有一定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不同调强放疗技术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14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分别设计4野静态调强(4F-IMRT)、混合调强(Hy-IMRT)和2个部分弧长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并比较3组计划的计划靶区(PTV)、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剂量参数以及治疗效率的差异.结果 3组计划PTV的最小剂量、平均剂量(Dmean)、适形度指数和V105相差不大,但最大剂量、均匀性指数和V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F-IMRT的靶区剂量分布最优.不同计划患侧肺V5、V10、V15、Dmean以及心脏的V10、V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y-IMRT患侧肺和心脏的剂量参数优于4F-IMRT和VMAT计划.Hy-IMRT靶区外正常组织的V5、V10明显优于其它两种计划(P<0.05).4F-IMRT所需机器跳数(MU)最多,而VMAT的治疗时间最短.结论 4F-IMRT在降低计划靶区高剂量区体积和提高剂量均匀性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Hy-IMRT对左肺、右肺、心脏等危及器官保护较好,治疗所需的MU也最少;VMAT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舒适性和放疗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食管癌自适应放疗时,三种累加方法所得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s)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根治性食管癌自适应放疗计划,PTV:50 Gy/25 f,PGTV:60 Gy/30 f。在治疗20~25 f期间重新CT模拟定位,根据肿瘤靶区退缩情况制定自适应放疗计划。通过人工计算(A组)、治疗计划系统(B组)和MIM多模态形变配准系统(C组)三种方法分别计算双肺、心脏及脊髓的累加受照剂量。结果方差分析显示双肺V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33,P<0.001),A组最小为(51.95±12.67)%;V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V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90,P<0.05),A组最大为(17.69±12.48)%。脊髓D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87,P<0.001),A组最大为(43.98±2.23)Gy。结论食管癌自适应放疗时,人工计算方法会低估双肺的低剂量受照体积,并会高估脊髓的最大受照剂量。建议采用TPS计算或MIM多模态形变配准系统进行OARs受照剂量的累加计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锥形束CT(CBCT)在鼻咽癌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情况及对靶区、邻近器官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行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120例,采用CBCT系统获取CBCT图像,在摆位前、在线修正后及治疗结束后的获取CT实际图像,比较摆位前、在线修正后及治疗结束后的的摆位误差及偏差≤2mm的人数比例;比较各靶区实际剂量与计划剂量及放疗前、放疗中期原发肿瘤大体瘤体积(GTVnx)、转移淋巴结大体肿瘤体积(GTVnd)、原发灶临床靶体积(CTV1)剂量分布;统计各邻近器官剂量的实际剂量。结果 在线修正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均小于摆位前,偏差≤2mm的人数比例高于摆位前(P<0.05);各靶区实际剂量均低于计划剂量,放疗中期、治疗结束后GTVnx、GTVnd、CTV1剂量分布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脑干、脊髓及颌骨放疗中期、治疗结束后的平均剂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腮腺放疗中期的平均剂量高于治疗结束后(P<0.05)。结论 CBCT可有效减小摆位误差,降低邻近器官的辐射剂量,而靶区在线修正前后的剂量分布无明显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NSCLC适形放疗的体位固定方法和呼吸动度对适形放疗剂量学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对22例NSCLC患者采用胸腹热朔体模固定,在X射线模拟机下分别测量有体模固定和无体模固定下肿瘤随呼吸运动的位移距离大小,同时利用在两种情况下的呼吸动度确定IMRT计划的PTV;通过DVH图、TCP和NTCP评价治疗计划.结果 无体模固定组患者在Y轴方向上的位移明显大于有体模固定组(P>0.05).在有足够的PTV间隔时,呼吸动度对PTV剂量和TCP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胸腹固定模能明显降低患者患侧肺、健侧肺及心脏V20体积和NTCP,从而降低肺及心脏的放射损伤.结论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NSCLC能明显提高靶区剂量和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从而提高TCP,降低NTCP;但在治疗中应尽可能控制呼吸动度,胸腹体模固定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椎形束CT(D-CBCT)在肺癌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精准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治疗科就诊的100例肺癌患者。根据CBCT扫描模式不同,分为4D组(n=57)和3D组(n=43)。比较两组患者放疗摆位误差、内靶区(ITV)体积、靶区剂量、心脏受照剂量和肿瘤控制效果。结果 在校正前后和治疗后,两组各摆位误差绝对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4D组患者中下叶肿瘤ITV体积低于3D组(P<0.05);4D组的最大剂量(Dmax)、最小剂量(Dmin)和平均剂量(Dmean)靶区剂量均高于3D组(P<0.05);4D组的V10、V20、V30及平均受量(Dmean)等心脏受照剂量均低于3D组(P<0.05);4D组和3D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可将D-CBCT应用于肺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精准治疗中,尤其采用4D-CBCT可更好提供靶区剂量,减少肺癌患者的中下叶肿瘤ITV体积和心脏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射野数目和入射方向对胸中段食管癌调强放疗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在Pinnacle 9.10治疗计划系统上选取胸中段食管癌术后患者1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每例患者分别设计基于患者身体两侧的蝴蝶形5野(PA,射野方向为180°、140°、20°、340°、220°)、7野(PB,射野方向为180°、150°、120°、20°、340°、240°、210°)及7野均分(PC,射野方向为180°、128°、76°、24°、332°、280°、228°)三种共面固定野调强放疗计划,靶区处方剂量为50.4 Gy/28 F,要求95%体积的PTV剂量不低于50.4 Gy。采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每种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差异。采用SPSS 19.0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3种放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学比较,D95%、平均剂量(D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区适形指数PC最高,PA最低(P<0.05);PA计划双肺的V5和Dmean最低,PC最高(P<0.05),双肺V20、V30PC低于PA(P<0.05);心脏和脊髓的剂量学比较,PC优于PA;NT剂量学比较与双肺类似;PA的机器跳数最高,PC最低。PB计划所有指标均介于PA和PC之间。结论对于绝大多数胸中段食管癌术后放疗患者,可选用PB;对肺功能不好或对肺保护要求严格的患者,可优先选用PA计划;对需严格保护心脏的患者,可考虑采用PC计划。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乳腺癌改良根治术(MRM)后放疗所致的放射性肺炎(RP)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2月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41例乳腺癌患者。按照是否发生RP将患者分为肺炎组37例及无肺炎组204例,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及放疗剂量学参数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RM后放疗所致RP的影响因素。结果:肺炎组贫血及化疗人数占比均高于无肺炎组(P<0.05)。两组年龄、绝经、临床分期、放疗前内分泌治疗、放疗模式及放疗技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组计划靶体积1(PTV1)、计划靶体积2(PTV2)、接受5 Gy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V5)、接受10 Gy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V10)、接受20 Gy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V20)及全肺平均耐受剂量(MLD)均高于无肺炎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贫血及V5均是MRM后放疗发生R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RM后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影响因素包括贫血及V5。  相似文献   

10.
刘黎  曹遂  周强  张匠  刘旭 《医学综述》2012,(19):3140+3337
目的观察静脉造影剂对中下段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剂量的影响。方法 8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进行平扫和增强定位CT扫描,分别进行相同的靶区勾画和三维计划设计,记录增强CT计划每个照射野的跳数,然后在平扫CT计划中以相同的跳数计算剂量,比较肉眼肿瘤靶区(GTV)、计划靶区(PTV)以及危及器官的剂量。结果与增强CT比较,平扫CT的GTV、PTV平均剂量分别增加了2.06%和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心脏、脊髓的平均剂量以及脊髓的最大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扫描对中下段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的剂量有显著差异,说明CT增强扫描对中下段食管癌放疗剂量有一定的影响,在治疗中必须考虑其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左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静态调强放射治疗(sIMRT)与断层定野放射治疗(TD)的剂量学特点。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云南省肿瘤医院左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银夹标记患者24例,对同一患者分别采用sIMRT计划设计(Monaco5.11.03治疗计划系统)和TD计划设计(TomoTherapy治疗计划系统),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学参数。结果 两组计划的肿瘤计划靶区(PGTV)的D2%、D98%、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sIMRT的CI(0.75±0.05)高于TD的CI(0.61±0.13),TD的HI(0.04±0.01)低于sIMRT的HI(0.05±0.00)(P <0.05)。D5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计划的乳腺计划靶区(PTV)的D98%、CI、H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sIMRT的CI(0.82±0.04)高于TD的CI(0.68±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前列腺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RapidArc与适形调强放疗(IMRT)计划在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术辅助放疗或者术后生化复发的前列腺癌患者14例,分别设计7野IMRT和RapidArc计划,对2种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进行比较。结果 RapidArc计划的D2%为(6 645.28±242.48)cGy,低于IMRT计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的下降导致RapidArc计划的靶区剂量均匀度指数优于IMRT计划(P<0.05);RapidArc计划的膀胱V40和V50,直肠V50以及左右侧股骨头D5%均低于IMR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pidArc计划的执行效率高于IMR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pidArc计划在在靶区剂量均匀度,危及器官高剂量受照体积限制,以及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肺保护性通气对肺内和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不同类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47例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内源组,同期47例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外源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非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血气分析值、住院时间等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RM前,RM后1、2、6、12h,Ppeak、Pplat、Pmean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M后30min,内源组Ppeak、Pplat、Pmean水平分别为48.95±4.17cmH2O(1cmH2O=0.098kPa)、38.45±4.18cmH2O、15.85±2.97cmH2O,均比外源组高(P<0.05);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后30min,内源组SaO2、PaO2、SaO2/FiO2等动脉血气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后1、2、6、12h,两组SaO2、PaO2、SaO2/FiO2等动脉血气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源组、外源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14.96±3.85天、15.41±3.72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治疗内源性和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均有明显疗效;在改善改善呼吸力学指标和动脉血气值等方面,对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王德昌  水清  陈方 《安徽医学》2018,39(11):1351-1355
目的 分析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例,其中对照组予以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予以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及血气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2)均低于术前,动脉血氧分压(PaCO2)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术后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FVC%、FEV1%、DLCO%、PaCO2降低程度低于对照组,PaO2提高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天然抗氧化剂藏红花素(crocin)对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HS)大鼠氧化应激损伤和器官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80只实验用Wistar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空白组)、失血性休克组(模型组)、失血性休克+生理盐水(对照组)、失血性休克+藏红花素(实验组),每组20只,采用颈动脉放血的方法制备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开始复苏时静脉注射给药。记录给药前和给药24h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测定血液pH值、pO2和pCO2;记录给药24h后的存活率;称量并计算肺组织湿/干比重(W/D),HE染色后测定肺组织定量评估指数(IQA);测定血清中血尿素氮(BUN)、肌酐(creatinin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氨酶(AST)、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测定肺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测定肝脏、肾脏、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 给药24h后,实验组HR、pH值、pO2显著升高而pCO2显著降低(P<0.05),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率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W/D显著降低(P<0.05)、IQA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BUN、Creatinine、ALT、AST、MDA含量显著降低且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肺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且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肝脏、肾脏、肺组织中MPO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藏红花素能够抑制HS引起的肝脏、肾脏、肺组织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藏红花素能够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析立体定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与肿瘤标志物变化及近期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案分为IMRT组(采取逆向调强放疗,n=70)与3D-CRT组(采取三维适形放疗,n=60)。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与治疗前后的血清CA125、CA153、CA199、CEA水平、T细胞亚群,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立体定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影响因素。结果 IMRT组总有效率为72.86%,高于3D-CRT组55.00%(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CA125、CA153、CA199、CEA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同时IMRT组治疗后的血清CA125、CA153、CA199、CEA水平低于3D-CRT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下降、CD8+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IMRT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高于3D-CRT组、CD8+低于3D-CRT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CA125阳性、CA153阳性、CA199阳性、CEA阳性等为近期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立体定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取得良好效果,其中年龄>65岁、CA125、CA153、CA199、CEA阳性为近期疗效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气管插管后行过度通气对后腹腔镜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后腹腔镜手术患者44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22)和实验组(P组,n=22)。两组均采用间歇正压通气模式,吸入氧浓度为100%,氧流量为2L/min,吸呼比为1∶1.5。C组:气管插管后至气腹前行正常通气:潮气量10ml/kg,频率12次/分,气腹开始后改为潮气量8ml/kg,频率18次/分直至术毕。P组:气管插管后至术毕全程均行过度通气:潮气量8ml/kg,频率18次/分。记录诱导前(T0)、气腹前(T1)、气腹10min(T2)、气腹30min(T3)、气腹1h(T4)、气腹结束(T5)时的气道峰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并于上述各时间点分别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肺动态顺应性(Cdyn)、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结果 与C组比较,P组T1~5时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T1~4时气道峰压均降低,T2~5时动态肺顺应性增高,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缩短(P<0.05)。与C组比较,各时间点两组的氧和指数、呼吸指数、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及皮下气肿、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管插管后即刻行过度通气有利于减轻后腹腔镜手术中的二氧化碳蓄积,同时对肺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前采用三维CT支气管血管成像(3D-CTBA)模拟对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安阳市肿瘤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104例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拟组和常规组,各52例,常规组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模拟组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急性期老年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血管斑块稳定性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老年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2周总有效率;治疗前与治疗2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血流动力学、血管斑块稳定性、Hcy和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和NIHSS评分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峰流速、平均流速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稳定斑块比例高于治疗前(P <0.05)。治疗前,两组稳定斑块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稳定斑块比例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Hcy、hs-CRP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急性期老年患者疗效良好,且可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和血管斑块稳定性,降低血清Hcy、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