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5年1月~1999年12月我院收治207例重型肝炎患者,其中23例并发真菌感染,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7例重型肝炎患者有23例并发院内真菌感染,感染为11.1%;23例并发真菌感染的患者中有3例为亚急性重型肝炎,20例为慢性重型炎。肝功能:ALT异常20例(86.5%),最高达6180u/L;胆红素异常23例(100%),最高达545μmol/L;白蛋白低于30g/L23例(100%),最低仅2g/L;白/球倒置23例(100%)。1.2 诊断标准 同一种标本连续3次以上涂片查到菌丝或培养出同一种真菌,结合临床表现确定诊断。1.3 细菌感染情况 发生细菌23例。感染部位以呼吸道…  相似文献   

2.
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重型肝炎、肝硬化者真菌感染和易感因素,探讨提高治愈率的措施。方法 分析54例重症肝炎和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部位,病原菌菌株的分类。结果 并发真菌后病情凶险治疗困难,病死率84.5%。结论 积极分治疗原发病,合理应用抗生素,慎用激素,切实有效地做好消毒隔离。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对30例慢性重型肝炎并发真菌的护理,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主要有以下的护理措施:进行深入的健康教育,有效的口腔护理,密切观察真菌感染的早期症状、严格消毒隔离、环境的清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合理使用抗生素、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这些护理措施对真菌感染的预防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慢性重型肝炎并发院内真菌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发感染是重型肝炎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及各种侵袭性诊疗手段在肝病中的广泛应用,使慢性重型肝炎并发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重型肝炎并发医院内真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重型肝炎 (简称重肝) 患者并发医院真茵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996年6月~2006年6月该院收治的重肝患者中发生医院内真茵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8例重肝并发真茵感染患者平均年龄 (45±11) 岁.其中,男126例,女42例,其感染因素为使用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白细胞减少、疾病严重程度、侵袭性诊疗操作,是重型肝炎并发真茵感染的密切相关因素 (P<0.01) .结论 重肝并发真茵感染的相关因素和影响预后的因素对其预防、诊断、治疗、改善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重型肝炎并发糖尿病病死率高,必须积极有效的治疗原发肝病,尽早尽快控制糖尿病,才能降低死亡率,我院自1995年11月~1998年3月收治重型肝炎97例,其中19例合并糖尿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97例病人19例合并糖尿病,其中男17例,女2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 98例重型肝炎的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 ,对其感染率、细菌种类、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的影响进行统计学研究。结果 :重型肝炎并发细菌感染率为 53 .90 %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好转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早期应用抗生素与未用抗生素患者的好转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果表明 ,重型肝炎易并发细菌感染 ,认为早期、及时合理选用有效抗生素是治疗重型肝炎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重型肝炎并发低血糖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对我院 1 995年 2月~ 2 0 0 2年 3月收治的 4 8例重型肝炎病人的空腹血糖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及慢性肝炎病人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  (1 )正常对照组 30例 ,其中男 2 2例 ,女 8例 ;年龄 2 0~ 5 5岁 ,平均 39.6岁。均为健康体检者。(2 )慢性肝炎组 2 3例 ,其中男 1 7例 ,女6例 ;年龄 30~ 5 2岁 ,平均 4 0 .1岁。病原学标志为HBV感染。 (3)重型肝炎组 4 8例 ,其中男 39例 ,女 9例 ;年龄19~ 5 8岁 ,平均 35 .7岁。亚急性重型肝炎 (亚重肝 ) 1 8例 ,慢性重型肝炎 (慢重肝 ) 30例 ;病原学分型为HAV感染2…  相似文献   

10.
重症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类型,主要病变为肝细胞变性坏死,常可引起糖代谢异常,合并低血糖较为常见,低血糖除可引起出汗、神经质、颤抖、无力、眩晕、心悸、饥饿感外,严重的还可引起低血糖性休克,也影响重症肝炎的预后.为探讨低血糖与重症肝炎的关系,笔者对近年来收治的重症肝炎并发低血糖的2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1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及20例健康者进行对比,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慢性重型肝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48例慢性重型肝炎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48例慢性重型肝炎中并MOF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慢性重型肝炎并发MOF病死率高(81.3%),预后与器官受累数目、年龄、重叠感染、入院诊治时间、治疗方法密切相关。结论早期综合治疗,防治并发症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13.
①目的 了解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并发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②方法 对住院重肝患者并发真菌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 185例重肝患者中并发SFI患者64例,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85.0%,消化道10.9%.白色念珠菌为主要感染真菌,占64.4%,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占12.3%.药敏试验以二性霉素 B敏感性最高,达98%;对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伏立康唑耐药率6%~10%,少数呈现多种药物耐药.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激素治疗、长期使用抗生素等是主要的诱发因素.④结论 合理使用激素和抗生素,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基础条件,提高免疫功能,可降低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常见病原菌,为早期诊断、抗菌药物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对收治的30例重型肝炎并发SBP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病原菌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16例(53.33%),腹痛20例(66.67%),腹胀23例(76.67%),腹泻8例(26.67%),腹部压痛23例(76.67%),反跳痛5例(16.67%),肝性脑病8例(26.67%),消化道出血5例(16.67%)。血白细胞总数>10×109/L者16例(53.33%),腹水混浊12例(40.00%),李凡他试验阳性者16例(53.33%),腹水白细胞数>250×106/L 14例(46.67%),(249~50)×106/L 12例(40.00%),腹水培养出大肠埃希氏菌3例,肺炎克雷伯菌1例,阴沟肠杆菌1例,阳性培养率16.67%。治愈12例(40.00%),好转10例(33.33%),死亡8例(26.67%)。结论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患者中大多数为不典型的SBP,仅表现有某一二种症状。腹水检验结果较多为非典型渗出液表现,腹水性质介于渗出液与漏出液之间,病原菌主要为正常肠道菌群中的菌种。重型肝炎病死率较高,尤其是并发症出现,影响预后。因此,对重型肝炎并发SBP做到早期诊断,早期使用抗生素,可提高重肝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分析40例重型肝炎、腹水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并对其发病机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简希尧 《广东医学》2001,22(8):725-725
近年来 ,机会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急剧增加 ,且病死率高 ,已引起高度重视。慢性重型肝炎由于肝功能严重障碍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极易造成机体微生态失衡 ,条件性致病菌得以生长 ,而深部真菌感染往往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对2 1例经病理学证实的慢性重型肝炎并发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1例均为 1 990年 1 0月至 2 0 0 0年 5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重型肝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 ,其中男 1 7例 ,女 4例。年龄 37~ 72岁 ,平均 57 5岁。1 2 诊断标准 慢性重型肝炎诊断均符合 1 995年第五次全国传…  相似文献   

17.
慢性重症肝炎并发曲霉菌感染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重症肝炎病人一旦发生曲霉菌感染,常使病情急剧恶化而死亡。我院于1991年前的15年间,曾有15例慢性重症肝炎并发曲霉菌的报告^[1]。近年发病率有所增加,现报告1991~2001年10年间的23例,以进一步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8.
19.
夏玲玲  程君  吴玲  余鑫之  魏少峰 《安徽医学》2011,(10):1678-1680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95例重型肝炎和肝硬化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分析。结果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合并肺炎的发生率为7.3%,病死率20%;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主要靠胸部X线检查和深部痰细菌培养;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白色念珠菌;疾病严重程度、肝性脑病(肝性脑病)、住院时间、广谱抗菌药物长期使用等是造成并发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重型肝炎患者合并肺炎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医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综合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20.
分析40例重型肝炎、腹水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并对其发病机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