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比较伊曲康唑与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实体瘤化疗后真菌感染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30例恶性实体瘤化疗后真菌感染患者,包括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13例,常规强化治疗17例。按时间先后分为两组,1996年6月~2003年11月真菌感染15例患者均用两性霉素B治疗,2003年12月~2005年10月真菌感染15例患者均用伊曲康唑治疗。观察并评价两药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实体瘤中性粒细胞减少真菌感染疗效分别为86.8%和93.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482);两性霉素B组出现发热、寒战33.3%、低血钾39.6%,伊曲康唑组均未出现以上不良反应,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药治疗真菌感染疗效相似,但伊曲康唑的毒副作用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在实体恶性肿瘤与血液肿瘤患者中的发病率、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抗真菌治疗结果,从而提高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实体恶性肿瘤或血液肿瘤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并进行抗真菌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两组...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呈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的恶性单克隆性浆细胞疾病,约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第2位,患者生存期从数月到数年不等.传统上治疗MM的主要方法是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临床疗效很难维持.近10年来,应用新型制剂和实施靶向治疗形成治疗MM的新方案、新模式,使其完全缓解率及总体生存率明显提高.目前该病已经从治疗反应率低、不可治愈的肿瘤,成为几乎可控的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预防性使用泊沙康唑抗真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7年4月上海瑞金医院102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预防性使用泊沙康唑抗真菌治疗的效果,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02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给予泊沙康唑预防性治疗后,2例(1.96%)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2例患者治疗期间发生死亡,但与泊沙康唑治疗无关.11例患者因不良反应停用泊沙康唑,不良反应导致的停药率为10.8%;2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抗真菌治疗失败和1例未确诊侵袭性真菌病患者停用泊沙康唑,泊沙康唑整体停药率为13.7%(14/102).泊沙康唑使用时间与住院时间、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均无相关性(rs=-0.02,P=0.853;rs=0.167,P=0.113),住院时间与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呈正相关(rs=0.448,P=0.000).结论 泊沙康唑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预防性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佳.  相似文献   

5.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是血液系统疾病尤其是恶性血液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由于大剂量化疗药物以及免疫抑制广泛应用,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 infection,IFI)罹患率逐渐增高。而IFI目前诊断手段匮乏,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6.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是血液系统疾病尤其是恶性血液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由于大剂量化疗药物以及免疫抑制广泛应用,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 infection,IFI)罹患率逐渐增高。而IFI目前诊断手段匮乏,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且传统抗真菌药物不良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液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血液肿瘤患者(其中急性白血病30例,淋巴瘤28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7例,多发性骨髓瘤5例,castleman 1例,朗格罕细胞增生症1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实施统计与分析.结果 真菌感染者33例(45.8%),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感染部位主要为口咽部.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抗生素应用时间、侵入性操作、中性粒细胞数目及缺乏持续时间、既往真菌感染史、联合使用激素的化疗方案、住院时间为血液肿瘤患者感染真菌的危险因素,P<0.05;据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中性粒细胞缺乏≥2周、既往真菌感染史、侵入性操作为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积极控制原发疾病,合理应用抗生素,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可以有效控制及预防真菌感染发生,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恶性血液病合并粒细胞缺乏患者并发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粒细胞缺乏合并DFI患者的资料.结果:接受骨髓移植、多次化疗、反复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的粒细胞缺乏患者,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明显降低,同时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破坏了宿主正常菌群生态平衡,成为真菌感染的高危人群.医院内DFI的病原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占61.8%;应用rhG-CSF等药物能缩短粒缺的时间,有利于DFI的治疗.结论:粒细胞缺乏的血液病患者极易并发深部真菌感染,应尽早行保护性隔离.应及时应用rhG-CSF,缩短白细胞减少持续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对高度怀疑真菌感染病灶存在时应预防性应用抗真菌治疗,适时据培养结果选用有效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氟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合并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对1998年7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21例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总有效率为76.19%(16/21),确诊病例为71.43%(5/7),临床诊断病例为90.91%(10/11),拟诊病例66.66%(2/3)。结论氟康唑对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疗效确切,价格较低,可作为一线治疗推荐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高危因素,并探讨肺癌患者真菌感染的防治方法.方法:通过对49例肺癌患者的咽拭子、痰、血液、大小便、阴道分泌物进行涂片及培养,多次检查真菌阳性者则确诊,32例肺部感染者检查胸部影像学.确诊后立即给予抗真菌治疗,持续2周以上,治疗后连续复查3次,涂片及培养无真菌者视为治愈.结果:呼吸道是真菌感染的好发部位,占深部真菌感染的65.3%以上;其次是口腔10.24%,泌尿道8.16%,消化道6.12%,阴道6.12%,血液4.08%.败血症虽然只有2例,但病情重预后差.真菌种群以白色念珠菌最常见,非白色念珠菌及曲霉菌感染次之.结论:肺癌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存在多种真菌感染的临床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1.
Fludarabine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型抗肿瘤区物,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尤其是淋巴系统恶性疾病,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治疗中有广泛应用。FDB不仅可以作为单药化疗,而且可以联合其它化疗药物治疗低度恶性NHL,提高疗效,并且学可应用于AML/MDS等髓系恶性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CD44在许多恶性血液病中均有表达,其表达水平与疾病的临床状况及预后相关.对CD44及其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预后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而移植后复发是allo-HSCT主要的并发症,也是目前患者移植后总生存(OS)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是一种疗效显著的针对恶性血液系统肿瘤的新兴治疗方法,而且随着研究的进展,CAR-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在不断提高.研究发现移植后复发患者通过供体来源的CAR-T能够显著提高OS率,控制疾病的复发和进展.现综述近年来将供体来源CAR-T用于allo-HSCT后患者治疗的相关研究,并总结该治疗方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老年肺癌患者院内呼吸道真菌感染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院内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手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我院62例老年肺癌患者并发院内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我院39例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作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187例老年肺癌患者并发院内呼吸道真菌感染62例,感染率33.15%;对照组211例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发生院内呼吸道真菌感染39例,感染率18.48%.结论老年支气管肺癌患者手术、放、化疗的影响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为老年支气管肺癌患者院内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对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并发肝脏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GELightspeed16层CT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1例患者中8例CT表现为肝内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影,3例肝内弥漫分布小结节状低密度影,部分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后无强化或呈轻中度环形强化,大小在0.4~4.8 cm;其中2例脾内多发低密度影,强化方式与肝内病灶相同.抗真菌治疗后复查,肝、脾病灶体积缩小,病灶数量减少或完全消失.结论 CT检查能很好显示肝脏真菌感染情况,并能对抗真菌疗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明确化疗联合亲缘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输注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9例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化疗后36 h回输亲缘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评价其疗效、造血恢复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9例患者包括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霍奇金淋巴瘤、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年龄29~67岁;共接受治疗19例(次),每个疗程平均回输单个核细胞计数(3.12±1.29)×108/kg,CD+34 细胞计数(1.71±1.00)×106/kg;CD+3 细胞计数(2.13±0.99)×108/kg。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例,疾病进展4例。随访2~14个月,生存4例,死亡5例。9例患者输注亲缘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过程顺利,无病例检测到供者嵌合状态,未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结论 化疗联合亲缘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输注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操作简单且经济,供者来源丰富且易获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
恶性血液病是血液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包括各种类型的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近年来,靶向治疗的蓬勃发展给恶性血液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以下分别就淋巴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的分子靶向治疗策略及有代表性的靶向治疗药物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的多重临床表现.方法:回顾1996年4月~2003年5月间21例确诊为真菌感染患者的诊治及预后.结果:患者主要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真菌感染,多器官功能受损占33.3%,败血症占9.5%,死亡率28.6%.结论:对真菌感染应予重视,规范各种治疗,并加强全身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血液恶性病患者合并侵润性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对30例按标准诊断患者应用伊曲康唑注射液,剂量200~400mg/d第1天,以后200mg/d用药14天。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66.7%,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与拟诊病例有效率分别为71.3%、86.3%、25.0%。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与拟诊病例有效率之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粒细胞减少,应用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是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伊曲康唑注射液起效时间3天~7天,中位时间4天。结论伊曲康唑注射液对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显著,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1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易感因素、感染的好发部位、病原微生物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对我科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住院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135例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56例次恶性血液病患者住院过程中各种医院感染发生率37.9%;易感因素与年龄、原发疾病类型、粒细胞缺乏、化疗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因素有关;感染的好发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其次为血液、胃肠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和念珠菌为主;药敏试验表明所有革兰氏阴性杆菌均对多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而对亚胺培南及头孢他啶耐药率相对较少,未检出耐舒谱深的菌株.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尤其对老年人和粒细胞缺乏者,应加强治疗过程的环境保护,及时使用恰当的支持治疗,对重度感染者应尽早使用广谱高效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