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变化对不同血栓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10月收治的不同血栓性疾病老年患者50例纳入观察组,同期行健康体检老年人5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浆D-二聚体、FDP水平和异常增高的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过敏性紫癜、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脑梗死、静脉血栓形成、肝硬化、肺栓塞、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FDP水平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各种血栓性疾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异常增高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脑梗死、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异常增高阳性率高于其他血栓疾病。观察组的FDP水平异常增高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脑梗死、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FDP水平异常增高阳性率高于其他血栓疾病。结论 老年人群血浆D-二聚体、FDP水平呈现不同程度上升,表明D-二聚体、FDP在老年人群中更为敏感。其中对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脑梗死、急性粒细胞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的检测在小儿过敏性紫癜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6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D-二聚体和FDP的检测,与60例健康儿童血浆中D-二聚体和FDP进行对比。结果 6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D-二聚体检测阳性率为54.41%,FDP检测阳性率为52.94%。对照组60例中D-二聚体和FDP的检测均为阴性。在68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中近50%患儿血浆中D-二聚体和FDP可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对患儿进行出院后1年的随访,D-二聚体和FDP阳性结果组出现肾脏损害的占30.88%,阴性组出现肾脏损害的占2.94%。结论 D-二聚体和FDP的检测对临床合理应用抗凝治疗有指导作用,能及时判定患儿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19,(18):212-214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纤溶酶原活性、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情况,以及轻度急性脑梗死和重度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纤溶酶原活性(PLG)明显低于对照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情严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纤溶酶原活性明显低于病情轻度的患者,并且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病情轻度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功能有明显的变化,并且各项指标的变化和病情的轻重程度有关,病情越严重,指标变化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闭雄杰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4):3371-3372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前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例妇科恶性肿瘤作为观察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术前、术后1小时、24小时、3天、7天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术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小时、3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术后7天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体内可能处于高凝状态,术后患者体内肿瘤切除,D-二聚体恢复正常水平。因此,D-二聚体作为纤溶系统敏感的指标,动态检测并观察其变化,有助于观察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李朝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4):91-9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所选患者均度过急性期(发病72h内)和恢复期(治疗2周后)。同时选取本院健康体检者共30例为对照组。对所选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抽取静脉血检测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的急性期FDP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恢复期FD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的急性期FDP、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急性脑梗死的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FDP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急性脑梗死的发生、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及观察疗效,具有较高的检测价值,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方法以Clauss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定量水平。分别检测125例乙型肝炎患者及68例正常人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乙型肝炎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定量水平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呈现不同程度的继发性纤溶,提示联合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能反映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受损的凝血变化,对预后的判断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发病24h内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并将两组结果与正常对照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3周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显著下降,其数值与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发病24h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异常,治疗3周后凝血纤溶系统基本恢复正常,血浆D-二聚体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病情及疗效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实施疾病检测的过程中,分析FDP以及D-二聚体的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40例作为本次对比实验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人员40例作为本次对比实验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FDP水平以及D-二聚体水平分别实施检测。通过对比临床检测结果以突出FDP以及D-二聚体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检测的临床价值。结果在实施临床化疗前,在FDP水平以及D-二聚体水平两方面,同对照组体检人员比较,观察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表现为显著的升高(P<0.05);临床完成化疗后,在FDP水平以及D-二聚体水平两方面,同对照组体检人员比较,观察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其会表现出纤溶系统激活以及凝血激活的情况,此外患者会表现出程度不同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情况,临床对其实施FDP检测以及D-二聚体检测表现出显著的价值,随着患者疾病的好转,上述两项指标含量会表现为一定程度的下降,表现出显著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探讨深静脉栓塞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深静脉栓塞(DVT)患者血浆中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35例深静脉栓塞患者和35例健康者血浆(对照组),测定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深静脉栓塞患者PT、FIB、TT、D-dimer和FD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PTT延长不超过10秒,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深静脉栓塞患者血液存在明显的凝血纤溶系统的异常,在血栓形成过程机体呈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后机体继发纤溶亢进,各项指标可作为DVT患者安全、有效的筛查试验,D-二聚体和FDP对DVT的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及避免发生并发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血浆D-二聚体在监测肾病综合征患者高凝和纤溶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试验,检测43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及35例正常健康对照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所测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均比正常对照组中健康者有显著升高。结论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可作为观察肾病综合征患者高凝和纤溶状态的指标,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测定是诊断弥覆性血管内凝血、原发性纤溶症、抗凝、溶栓药物应用等纤溶系统亢进性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当纤溶系统亢进时,纤溶酶活性增强,降解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产生分子量大小不等的碎片,包括碎片X、X'、Y、Y'、A、B、C、H、D、D-二聚体等,统称FDP.  相似文献   

12.
王虹  董虹 《福建医药杂志》2008,30(2):108-10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及纤维蛋白原(FG)含量的变化及在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CHD)患者125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1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47例和稳定性心绞痛(SAP)组57例。健康对照组65例。检测各组及UAP组患者抗凝治疗后D-二聚体和FG水平。结果AMI组与UAP组、SAP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浆D-二聚体和FG水平明显升高(P<0.001);UAP组与SAP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亦明显升高(P<0.001);SA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患者抗凝治疗后D-二聚体、FG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FG水平对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及疗效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景枝  夏伟娟 《河北医药》2008,30(8):1210-1211
血浆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ⅩⅢ(FⅩⅢa)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它的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1].本文通过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以分析D-二聚体在脑硬死患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黄宁  柳卫芳  毕正 《河北医药》2010,32(16):2191-219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监测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9例,手术前后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测定患者FDP、D-二聚体及Hcy水平。结果 59例患者按术后发生血栓患者18例,未发生血栓患者41例。未发生血栓患者血浆FDP、D-二聚体及Hcy含量手术前后未发现显著改变(P〉0.05)。发生血栓患者术前血浆FDP、D-二聚体及Hcy含量,与未发生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4d血浆FDP、D-二聚体及Hcy含量较手术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浆FDP、D-二聚体及Hcy水平增加,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危险性也大幅度增加,血浆FDP、D-二聚体及Hcy高水平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血浆中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玲芬 《淮海医药》2007,25(1):94-94,F0003
目的 探讨FDP、D-二聚体在临床治疗应用.方法 FDP、D-二聚体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标记乳胶颗粒,与待测血浆混合.当血浆中FDP含量≥5 μg/ml,D-D聚体含量≥5μg/ml时,标记的乳胶颗粒则发生凝集呈现阳性反应.结果 DIC时,血浆FDP、D-二聚体明显增高,呈阳性反应,要结合临床表现警惕DIC前状态的存在.D-D聚体在原发性纤溶时正常,继发性纤溶亢进时显著增高,是两者鉴别的重要指标.结论 FDP、D-二聚体对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血管内凝血,纤溶和血栓形成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D-二聚体特点,以指导临床抗凝治疗。方法:采用Latex法对正常对照组30例,心功能正常组28例,心衰组58例及心衰缓解后7-10天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结果:心衰组D-二聚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心功能正常组(P<0.01),心功能缓解后7-10天显著下降(P<0.05),心房纤颤组显著高于非心房纤颤组(P<0.01),瓣膜病组显著高于非瓣膜病组(P<0.01)。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凝血及纤溶异常,心房纤颤或瓣膜病变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检测血浆D-二聚体可指导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0 例肝硬化患者及20 例正常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凝血酶原(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时间,血小板(PLT)采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结果:肝硬化chi1 d B级组、C级组血浆D-二聚体(D-dimer)、PT、APTT、PLT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肝硬化Child B级组、C级组(FIB)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硬化Child C级组D-dimer、PT、APTT分别与肝硬化Child B级组比较其差异性更显著(P<0.01),肝硬化Child C级组FIB、PLT与肝硬化Child B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凝血及纤溶指标对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出血危险性的D-dimer、预后估计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水平与小儿肾病综合征(NS)高凝及纤溶活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仪测定58例NS患儿和50例健康儿童的血浆D-D水平.结果 NS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D-D检测对NS的高凝状态和纤溶系统变化的观察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测定83例脑梗死患者和77例健康对照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脑梗死不同临床分型组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836,P<0.01).结论 血浆D-二聚体水平不但能反映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及纤溶活性,同时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脑梗死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纤溶指标D-二聚体(D—dimer,D—D)抗原含量在急性脑梗死(CI)、脑出血(CH)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中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分别检测30例脑梗死、20例脑出血及1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抗原含量水平并分别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死、脑出血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含量降低,TIA组D-二聚体含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D-二聚体是反映体内纤溶状态、纤溶活性的重要指标,在不同的疾病和病期有不同的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与复发及判断病程、病期的参考指标;D-二聚体单独应用不能鉴别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