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探讨易感因素,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全年上报的267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在各个年龄组均有女性病例略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1.1;住院与留院观察病例占报告病例的91.01%(243例).一般或常见的ADR占90.26%(241例),以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ADR为主,占89.89%(240例);抗感染药物引起ADR最多,占总数的72.66%(194例),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占4.89%(13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属器官损伤最常见,占64.79%(173例).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可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57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2007年12月收集到的57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7例ADR中60岁以上19例(33.33%),合并用药39例(68.42%),单独用药18例(31.58%).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占87.72%;所涉及的药物共有24个品种,由抗菌药物导致的ADR所占比例61.40%;ADR常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的损害,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和消化系统反应.结论:ADR发生因素较多,应加强和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格对我院2009-2011年收集上报的134例ADR报告申患者的性别、年龄、过敏史、ADR严重程度、给药途径以及引起ADR药物的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ADR的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4例ADR报告中,男性71例(52.99%),女性63例(47.01%);年龄最小16 d,最大96岁,年龄分布无差异性;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的ADR例次较高(119例);所涉及的药品中抗茼药物引起ADR例次较高(35例),其次是中药注射剂(33例);ADR临床表现以全身损害为主(38.01%),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21.27%);严重的ADR共5例(3.73%).结论:应重视抗茼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规范用药,尽量避免静脉用药.  相似文献   

4.
我院9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季敏  谢培晨 《中国药房》2009,(23):1812-1814
目的:分析2008年度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情况,促进临床用药合理及安全。方法:对我院2008年1~12月临床各科呈报的ADR病例,按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进行描述、因果关系分析评价、分级、汇总及统计。结果:90例ADR监测报告中,涉及药品50种,由抗菌药物引起的疑似ADR最为常见,共48例(占53.33%);由降压药、抗心绞痛药引起的疑似ADR其次,有11例(占12.22%);再者是由中药制剂引起的疑似ADR,有6例(占6.67%);由静脉滴注引起的疑似ADR也是所有给药途径中最为多见的,有72例(占80.00%);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多见,有38例(占42.22%)。结论:我院抗菌药物所引起的ADR相对较多,应正确合理使用,并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5.
63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敏  王艳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3):448-449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有关情况.方法:对2006年收集并网上直报的63例ADR报告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63例报告中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占44例(69.8%);ADR的器官分布与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系统损害为主.占24例(38.1%);引起ADR主要以注射给药为主,共52例(82.5%);年龄以12~55岁患者居多,占38例(60.3%).结论:ADR发生与诸多因素相关,临床表现多样化,需要加强ADR的监测、提高ADR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及时调整用药,以保证安全有效的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一般规律.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上报的315例ADR报告,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5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1类70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发的ADR最多,有139例(占44.1%);其次是中药注射剂58例(占18.4%);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有263例(占83.5%);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45例(占46.0%).结论 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和上报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5年10月~2009年5月的76份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6例ADR涉及药物品种33个,抗菌药物引起ADR的比例最高(占36.84%);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导致的ADR比例最多(占74%);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56.58%).结论:应高度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加强合理用药教育,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2007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媛  苏丽丽  陈丽 《首都医药》2008,15(16):43-45
目的 了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汇总2007年收集的94例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类别、临床表现及ADR发生数量、及前5位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38例,占40.43%);发生ADR的给药方式以静脉注射为主(72例,占76.6%);ADR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对皮肤及其附件的影响(49例,占52.13%);喹诺酮类引起ADR数量最多(35例,占37.23%).结论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性质、临床使用量、个体因素等密切相关.应重视抗菌药物的ADR监测,以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用药安全.方法 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柳州市人民医院)从2002~2006年报告的402例ADR病例按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类别、临床表现以及上报科室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报告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发生的ADR例次分别占报告总数的55.7%和44.3%;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38.1%;给药方式以静脉注射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0.4%;ADR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对皮肤及其附件的影响(占38.3%),其次为心血管系统(占26.4%)和消化系统(占11.4%);引起ADR的药物以抗微生物药物为主(占44.3%),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占17.2%);有6种药物发生7例过敏性休克等严重ADR,其中1例造成植物状态,1例造成不可逆的肾衰竭.结论 ADR监测对促进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院456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李荔  杨静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5):642-644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收集到的456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比例最高,位于前3位的是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类抗生素;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循环系统用药.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损害.重度ADR有72例(占15.78%).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合理使用抗微生物类药物,密切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上报至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49例ADR报告分别就患者基本情况、药品信息、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49例ADR报告中,有既往药物过敏史的患者40例,占11.46%;引起ADR前15种药品中,抗菌药物10种,占66.67%;药品剂型分布以注射剂为主(385例,占86.91%);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167例,占47.85%)。结论:临床应重视患者药物过敏史,深入开展ADR病例的用药分析、评价工作,提早发现预警信号,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69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692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发生的基本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对692例报告中涉及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分类,以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692例ADR中涉及儿童(1~10岁)占21.68%(150/692),抗菌药物占80.35%(556/692),中成药占5.64%(39/692);静脉滴注引起的ADR占77.31%(535/692);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55.49%(384/692。结论:临床应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加强用药监测,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用药安全。方法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柳州市人民医院)从2002~2006年报告的402例ADR病例按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类别、临床表现以及上报科室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发生的ADR例次分别占报告总数的55.7%和44.3%;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38.1%;给药方式以静脉注射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0.4%;ADR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对皮肤及其附件的影响(占38.3%),其次为心血管系统(占26.4%)和消化系统(占11.4%);引起ADR的药物以抗微生物药物为主(占44.3%),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占17.2%);有6种药物发生7例过敏性休克等严重ADR,其中1例造成植物状态,1例造成不可逆的肾衰竭。结论ADR监测对促进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院2004年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分析安贞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安贞医院2004年1-10月间收集的142例临床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2例临床ADR病例报告中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抗感染药(91例,占59.8%);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7例);女性ADR发病率高于男性;老年人ADR发生率最高(83例,占58.5%)。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降低AD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率和常见类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集的48例儿童ADR报告表,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引起ADR的药物以抗菌药为主,占40例(83.33%);年龄以0~3为主,占23例(47.92%);临床表现以过敏反应为多见,占21例(43.75%);累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损伤为多见,占有36例(74.28%)。结论:加强儿童的ADR监测,可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138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0 年1-12 月1387例ADR 报告,分别对患者性别和年龄分布、ADR 因果关系评价、给药途径、引发ADR 的药品种类、ADR 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涉及32 个科室19 类药物,抗感染药有983例,占70.87%.其中,ADR 发生例次排在前3 位的药物依次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20例,占15.86%),加替沙星注射液(158例,占11.39%),氟罗沙星注射液(127例,占9.16%).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引发ADR 51例,占3.89%,酶类及其他生化制剂引发ADR 50例,占3.81%.静脉用药引发1221例(88.03%);1387例ADR 主要涉及感觉器官和脉管系统(1071例,占60.85%),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365例,占20.74%).新的、严重的ADR 98例,占7.07%,其中,左氧氟沙星注射液8例,氟罗沙星注射液8例,注射用美洛西林2例,莫西沙星2例等.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充分了解该药物的作用特点,做到有针对性地对症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抗肿瘤药物相关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使用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2018年抗肿瘤药物致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共计346例,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分布、ADR累及系统/器官和临床表现、给药途径与发生时间、ADR分级与转归情况、关联性评价、报告主体等进行分析。结果:346例ADR报告中,女性患者占61.27%,男性患者占38.73%;年龄以45~59岁组占比最高(43.64%);药物种类占比最高的依次为抗代谢类(21.21%)、铂类(20.98%)和植物来源类(20.51%);累及系统/器官最常见的为血液系统(36.86%)、消化系统(16.80%);引发ADR最多的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85.08%);发生时间主要为用药后2 h(37.06%);严重ADR为64例(18.50%),新的ADR为6例(1.73%)。结论:抗肿瘤药物致ADR较多且严重,应加强监测高危品种、长期用药、严重ADR、新的ADR;药师应从多方面发挥作用,注重对特殊人群的药学监护,促进抗肿瘤药物在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丁海燕  王浩 《中国医药》2007,4(1):526-527
目的 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加强临床医师用药安全意识,减少ADR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3年10月至2008年6月587例ADR报告按发生ADR的患者年龄分布、引起ADR的药物种类、ADR的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7例ADR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有187例(31.86%);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多见,为250例(42.59%);ADR涉及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为284例(48.38%);发生ADR患者中,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者426例(72.57%),口服给药者为161例(27.43%).结论 加强ADR的监测,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注意合理给药方法 ,加强老年儿童患者用药后的观察,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丁海燕  王浩 《中国医药》2008,4(1):526-527
目的 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加强临床医师用药安全意识,减少ADR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3年10月至2008年6月587例ADR报告按发生ADR的患者年龄分布、引起ADR的药物种类、ADR的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7例ADR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有187例(31.86%);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多见,为250例(42.59%);ADR涉及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为284例(48.38%);发生ADR患者中,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者426例(72.57%),口服给药者为161例(27.43%).结论 加强ADR的监测,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注意合理给药方法 ,加强老年儿童患者用药后的观察,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丁海燕  王浩 《中国医药》2009,4(1):526-527
目的 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加强临床医师用药安全意识,减少ADR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3年10月至2008年6月587例ADR报告按发生ADR的患者年龄分布、引起ADR的药物种类、ADR的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7例ADR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有187例(31.86%);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多见,为250例(42.59%);ADR涉及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为284例(48.38%);发生ADR患者中,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者426例(72.57%),口服给药者为161例(27.43%).结论 加强ADR的监测,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注意合理给药方法 ,加强老年儿童患者用药后的观察,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