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沙立度胺(Thalidomide,Tha)单独及联合多柔比星(Doxorubicin)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并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沙立度胺组(200 mg/L),多柔比星组(1.0 mg/L),联合用药组(沙立度胺200 mg/L+多柔比星1.0 mg/L),分别作用于HepG2细胞12、24、48、72 h后,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PPARγCOX-2表达的影响.结果:沙立度胺单独及联合多柔比星可上调PPARγ,并降低COX-2表达,与对照组及多柔比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立度胺单独及联合多柔比星对人肝癌细胞株PPARγ、COX-2表达有明显作用,可能是沙立度胺抗肿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沙立度胺单独及联合多柔比星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生存素(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多柔比星组(1.0 mg/L);沙立度胺组(50、100、200、400 ms/mL,4个对半稀释质量浓度);联合用药组:沙立度胺(200 mg/mL)+多柔比星(1.0 mg/L).分别对HepG2细胞作用12、24、48、72 h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对Survivin表达的影响.结果:沙立度胺单独及联合多柔比星作用于HepG2细胞可下调Survivin表达,单药沙立度胺以200 mg/L作用48 h效果最为明显,联合用药组下调Survivin表达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立度胺可下调人肝癌细胞株HepG2 Survivin的表达,且与多柔比星有协同作用,可能是沙立度胺抗肿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沙立度胺单独及联合多柔比星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使核糖核酸(VE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并随机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多柔比星组(1.0 mg/L),沙立度胺100 mg/L组,沙立度胺200 mg/L组,联合用药组:沙立度胺(200 mg/L)+多柔比星(1.0 mg/L),分别作用于HepG2细胞48 h后,应用半定量RT-PCR法观察对VEGF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沙立度胺单独及联合多柔比星作用于HepG2细胞均可下调VEGFmRNA表达.沙立度胺以100 mg/L作用效果较为明显.联合用药组下调VEGFmRNA表达,与沙立度胺100 mg/L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225),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沙立度胺可下调人肝癌细胞株VEGFmRNA的表达,但与多柔比星无明显协同作用,可能是沙立度胺抗肿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沙立度胺单独及联合多柔比星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生存素(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多柔比星组(1.0mg/L);沙立度胺组(50、100、200、400mg/mL,4个对半稀释质量浓度);联合用药组:沙立度胺(200mg/mL)+多柔比星(1.0mg/L)。分别对HepG2细胞作用12、24、48、72h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对Survivin表达的影响。结果:沙立度胺单独及联合多柔比星作用于HepG2细胞可下调Survivin表达,单药沙立度胺以200mg/L作用48h效果最为明显,联合用药组下调Survivin表达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立度胺可下调人肝癌细胞株HepG2Survivin的表达,且与多柔比星有协同作用,可能是沙立度胺抗肿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沙立度胺单独及联合多柔比星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使核糖核酸(VE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并随机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多柔比星组(1.0 mg/L),沙立度胺100 mg/L组,沙立度胺200 mg/L组,联合用药组:沙立度胺(200 mg/L)+多柔比星(1.0 mg/L),分别作用于HepG2细胞48 h后,应用半定量RT-PCR法观察对VEGF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沙立度胺单独及联合多柔比星作用于HepG2细胞均可下调VEGFmRNA表达.沙立度胺以100 mg/L作用效果较为明显.联合用药组下调VEGFmRNA表达,与沙立度胺100 mg/L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225),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沙立度胺可下调人肝癌细胞株VEGFmRNA的表达,但与多柔比星无明显协同作用,可能是沙立度胺抗肿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7.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是一类依赖配体活化的转录因子,属于Ⅱ型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PPAR-γ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现已明确其在细胞增殖分化、炎症反应、糖代谢及脂类代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就PPARγ与胰腺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刘新育  沈卫星 《江苏医药》2020,46(4):421-424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属于类固醇受体超家族成员,最早在脂肪代谢的研究中被发现。近年的研究表明,PPARγ作用广泛,在众多病理生理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肝脏疾病领域,PPARγ参与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酒精性肝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肝癌等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随着对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PPARγ有望成为肝脏疾病防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的微结构破坏,骨骼的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年龄之外还与环境因素有关。自从1973年Smith率先提出骨量获得过程中存在遗传因素以来,遗传因素对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影响日益受到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壳聚糖合并中药对脂肪肝大鼠肝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小剂量CCl4肝损伤的基础上合并高脂饮食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后,给予壳聚糖合并中药治疗,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壳聚糖合并中药对大鼠肝PPARαmRNA表达的影响,并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及肝脏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血清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结果:脂肪肝模型组大鼠肝PPARa表达明显减少,肝脏TG、TC水平和血清ET、TNF含量均明显增加,经药物治疗后肝PPARa表达基本恢复正常水平,肝TG、TC水平和血清ET、TNF含量均明显下降。结论:该复方中药能显著促进脂肪肝大鼠肝细胞PPARa表达,可能是其治疗脂肪肝的分子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在正常人脑组织和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正常脑组织、不同分化级别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标本中PPARγ表达。结果PPARγmRNA和PPARγ蛋白在正常人脑组织、人脑星形细胞瘤中均可表达,且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其中,Ⅰ~Ⅱ级组和Ⅲ~Ⅳ级组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Ⅲ~Ⅳ级组的表达显著高于Ⅰ~Ⅱ级组(P〈0.05)。结论PPARγ在人脑星形细胞瘤和正常脑组织中均表达,与人脑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有关,可能参与人脑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是调控能量代谢、炎症反应、细胞发育和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重要核受体。其激动剂已被开发用于治疗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代谢性疾病。PPAR激动剂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以及新型PPAR激动剂的开发。本文对特异性PPAR激动剂相关的毒性类型和毒性机制进行了归纳整理,并介绍了临床试验中双重PPAR激动剂和泛PPAR激动剂的不良反应报道,以期更好地了解PPAR激动剂毒性作用,为设计出安全性更高的PPAR激动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食管癌、Barrett食管和反流性食管炎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Barrett食管、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各21例,食管腺癌患者7例,对其食管粘膜组织进行活检,采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对各组粘膜组织食管上皮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PAR γ的单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对各组分布水平的差异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EAC(42.86%)、BE(33.33%)、RE(33.33%)组患者的PPAR γ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EAC组(l00.00%)、BE组(76.19%)、RE组(61.90%)样本中PCNA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AC组样本PCNA阳性表达率为100%,远高于RE组和B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C[(0.33±0.12)]、BE[(0.20±0.17)]、RE[(0.29±0.14)]组PPARγ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EA组表达最高,但三组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中,PPARγ的表达逐渐增加,同时伴随细胞增殖的不断加快,此种现象表明在此类患者的发病过程中,PPARγ的调控作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γ)在高脂饮食所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脏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模型组Wistar大鼠给予高脂饮食饲养,分批于实验第4、8、12周处死,设普通饮食饲养大鼠作对照。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大鼠肝脏PPARγ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第4周呈现单纯性脂肪肝,第8~12周从单纯性脂肪肝进展为脂肪性肝炎,个别出现肝纤维化;RT-PCR显示,随着造模时间延长,肝脏PPARγmRNA的表达逐渐减弱,于第12周达到最低。结论持续12周的高脂饮食可以成功复制大鼠NAFLD模型;模型大鼠肝脏PPARγmRNA表达随造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PPARγ可以通过对胰岛素抵抗的调控参与NAFL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真真  曲爱娟  王艳 《安徽医药》2018,22(12):2279-2282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药物过量是我国及欧美国家急性肝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正常剂量的APAP约90%以上经过肝内Ⅱ相代谢酶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和磺基转移酶(SULT)转化为无毒的葡萄糖醛酸盐或硫酸盐从肾脏和胆汁排泄,10%以下通过肝内I相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酶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N-乙酰基-对-苯醌亚胺(NAPQI),NAPQI随后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作用下转化为无毒的化合物。当APAP过量时,NAPQI蓄积,继而引起肝损伤。代谢性核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PPARα),作为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参与肝脏脂质代谢及多种生物转化过程,多个研究表明PPARα激动剂可保护APAP引起的肝损伤,该文将对PPARα在APAP引起的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APAP诱导的肝损伤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7.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在哺乳动物中存在3种亚型:PPARα、PPARγ和PPARδ。它们的结构相似,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是否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调节肝细胞内的脂肪酸代谢。方法 大鼠肝细胞在用蛇床子素12.5~100μmol.L-1作用24 h后,用比色法测定细胞内甘油三酯(TG)和游离脂肪酸(FFA)含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PPARαmRNA表达的变化。PPARα抑制剂MK886 1μmo.lL-1预处理肝细胞2 h后,观察蛇床子素100μmo.lL-1作用24 h后对细胞内TG和FFA含量以及PPARα调控的靶基因包括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2、脂肪酸合酶(FAS)、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肉碱软脂酰转移酶(CPT)-1a、脂肪酸转运蛋白(FATP)4和肝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蛇床子素12.5~100μmol.L-1可明显降低肝细胞内TG和FFA的含量(P<0.01),同时也能明显增加肝细胞内PPARαmRNA的表达(P<0.01)。在用PPARα抑制剂MK886预处理后,蛇床子素降低肝细胞内TG和FFA的作用则明显被减弱(P<0.01),同时抑制SREBP-1/2,FAS和DGAT mRNA表达的作用明显减弱或完全消失(P<0.01),增加CPT-1a,FATP4和L-FABPmRNA表达的作用也明显减弱或完全消失(P<0.01)。结论 蛇床子素通过激活肝细胞中PPARα后可降低细胞中的TG和FFA含量,其机制与激活PPARα后随后抑制SREBP-1/2,FAS和DGAT的基因表达以及增加CPT-1a,FATP4和L-FABP的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高糖作用下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家族的表达及转录活性的变化,探讨PPAR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在糖尿病性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使用3层滤网法分离HMC,3~7代细胞用于实验。HMC分为正常对照组(5mmol.L-1葡萄糖,NG)、渗透浓度对照组(5mmo.lL-1葡萄糖+25mmol.L-1甘露醇,MG)和高糖组(30mmol.L-1葡萄糖,HG)。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的检测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结果NG组HMC中PPARα,PPARγ及PPARδ mRNA均有表达,PPARγ蛋白亦有表达。MG组上述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高糖刺激后,PPARα mRNA表达明显高于MG组,PPARγ和PPARδmRNA表达减少,PPARγ蛋白表达亦明显降低,PPARγ激活的基因adipophilin的表达亦减少。结论高糖能上调PPARα基因的表达,抑制PPARγ和PPARδ基因表达,并降低PPARγ的转录活性,提示高糖可能通过PPAR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在糖尿病性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