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经手术确诊的13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超声诊断,总结输尿管的走行、梗阻程度及与下腔静脉的位置关系.结果 8例患者临床上有时间不等的腰部酸痛症状;9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上均可显示扩张的输尿管靠近下腔静脉,并与上段消失于下腔静脉附近;4例伴有肾结石;2例伴有同侧输尿管结石.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临床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特别是原因不明的肾积水,并伴有扩张的输尿管向下腔静脉靠近的声像图表现时,应高度怀疑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相似文献   

2.
王志军  徐兹江 《江西医药》2007,42(11):1070-1070
目的 探讨腔静脉后输尿管影像学诊断方法.方法 对4例疑似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疾病患者于其尿道膀胱镜下置入双J管后行CT薄层扫描.结果 CT平扫可见双J管绕行了腔静脉后,证实诊断的正确性.结论 输尿管置入双J管后行CT薄层扫描可较为准确地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畸形.  相似文献   

3.
张长庚  何国华 《江苏医药》2008,34(7):695-696
目的 总结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7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7例患者术前均明确诊断,采用输尿管切断复位矫正术治疗,术中切断下腔静脉后有病变的输尿管2~3 cm,无张力吻合输尿管.术后随访6个月至10年,所有患者症状消失,肾积水明显减轻.结论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断主要依据多种影像学的协同检查,静脉肾盂造影(IVU)和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是主要的诊断方法,狭窄段切除,输尿管复位成形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泌尿系畸形,本文报道经后腹腔镜下输尿管端端吻合术治疗腔静脉后输尿管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下腔静脉后输尿管(retrocaval ureter,RU)又称环绕腔静脉输尿管(circum cavalureter),典型表现为右侧输尿管位于下腔静脉的后面并部分环绕它,是下腔静脉发育反常的一种先天性畸形,易引起右侧输尿管梗阻,临床少见,而左侧下腔静后输尿管罕见。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起至2012年8月收治的7例右侧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尿路造影(RGU)及CT、MR成像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B超检查7例显示右侧输尿管上段并右肾积水;IVU检查7例可见输尿管上段呈反"J"征,移行段以上输尿管及肾盂、肾盏不同程度扩张积水;RGU检查7例所见移行段以上之输尿管及肾盂、肾盏表现与IVU检查所见相似,患侧输尿管全程显影;CT扫描2例显示右侧输尿管在腰3~4平面水平于腔静脉的后侧及内外侧显影;MR检查1例显示输尿管于下腔静脉外后绕至下腔静脉内前侧。7例均于术前获得明确诊断并进行了手术,证实为右侧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结论多种影像学的协同检查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提供了主要依据,是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5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资料.主要临床表现有腰背部不适、尿路感染等.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B超、IVU、逆行造影及CT)发现右肾积水、输尿管上段扩张和走行异常.10例行肾孟离断、输尿管复位、肾盂成形术;3例行右肾切除术;2例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结果 对12例矫形术后患者随访,右肾积水不同程度减轻,肾功能正常,吻合口无狭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结论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手术治疗可纠正这种先天性畸形,有助于肾功能的长期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影像检查表现,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对经过手术治疗的7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患者,对其手术前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肾盂造影(RP)检查的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影像检查特征性表现为患侧肾盂肾盏扩张,输尿管上段扩张移位,输尿管走行呈"S"状或反"J"状。结论IVU、RP是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离断成形术治疗腔静脉后输尿管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175医院泌尿外科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住院5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行后腹腔镜下离断成形术治疗临床资料.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于后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术中未损伤输尿管前方下腔静脉,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发热,无漏尿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2个月拔除双J管,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4例患者平均随访 14(4~20)个月,1例失访,门诊复查B超和静脉肾盂造影显示右肾积水显著减少,2例患者术后1年复查肾动态扫描提示患侧分肾功能均较术前好转. 结论 后腹腔镜下离断成形术治疗腔静脉后输尿管,手术时间短,对腹腔脏器干扰小,恢复快,是治疗腔静脉后输尿管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了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水平。方法:采用离断输尿管,在下腔静脉前外侧复位矫正方法,恢复输尿管正常通道。结果:10例术前均明确诊断,均经手术矫正复位。术后6-12月复查,肾及输尿管上段扩张均明显减轻,肾功能良好,输尿管通畅,吻合口无狭窄。结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先天性下腔静脉胚胎发育异常所致,术前需联合庆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输尿管离断复位矫正术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成形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收集14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采取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成形术治疗,总结临床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门诊随访B超显示均输尿管走形正常,肾积水较术前减轻或消失,无吻合口狭窄.结论 及时的心理护理、术前沟通,术后的周密观察等一系列人性化、细节化、循序渐进化地护理措施使患者安全地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38岁.间歇性腰痛4月余入院.B超诊断为右肾积水.静脉尿路造影检查示右肾盂积水,右输尿管上段扩张,于L_4水平输尿管迂曲,中、下段输尿管显影浅淡.增强CT扫描示右输尿管在L_4水平位于下腔静脉后方,在L_5水平又绕到下腔静脉前方,矢状面重建图像显示更清晰,诊断为环腔静脉输尿管.手术将输尿管游离至下腔静脉前方,行  相似文献   

13.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又称输尿管前下腔静脉,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1997年1月至2005年6月我院收治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11例,经离断、复位、矫形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又称环绕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一种泌尿外科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易被误诊.我院2003~2008年共收治此病5例,均经影像学检查诊断明确后行手术复位矫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结合文献就其影像诊断学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CT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波新  颜纯海  单玉喜 《江苏医药》2002,28(6):438-439,F003
目的 评价CT检查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0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作CT检查,并对分析CT与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和逆行尿路造影(RU)等检查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根据CT图像显示输尿管与下腔静脉的位置关系改变,10例患者术前均获确诊。结论 CT诊断技术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中的应用,可使患者免于以往的浸入性检查,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有腰部不适,间歇性血尿,疑为腔静脉后输尿管变异的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容积扫描,经后处理重建了解输尿管走行与下腔静脉关系,分析研究其临床资料和MSCT对其诊断的价值。结果 5例患者均为腔静脉后输尿管变异,表现为上段输尿管呈"S"形或反"J"样改变,1例合并肾积水伴结石,2例轻度肾积水,2例仅为腔静脉后输尿管,无肾积水。结论 MSCT对腔静脉后输尿管具有明确的诊断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对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和手术方式,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随访结果:8例右肾积水明显改善,4例右肾功能显著好转。结论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确诊主要应依据影像学检查,输尿管切断复位术是根本性治疗措施,利用腹腔镜技术的微创手术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超声对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和临床确诊的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超声表现14例为观察组,随机选取性别、年龄匹配的30例右输尿管上段梗阻病变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肾盂分离程度(D1)、输尿管扩张程度(D2)、狭窄处距肾门的距离(D3),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组D1、D2、D3分别为(2.60±0.29)cm,(1.23±0.14)cm,(5.37±0.98) cm;对照组D1、D2、D3分别为(2.81±0.30)cm,(1.20±0.15)cm,(2.10±0.25)cm.两组间D1和D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D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梗阻部位相对固定为其独有的超声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作为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提高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报告 6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临床资料。 6例患者均行输尿管造影等检查 ,影像学表现为输尿管呈鱼钩状或S形特征 ,对其中 2例并输尿管CT检查。治疗均行输尿管复位术。结果 :6例患者术前均明确诊断。术后 3— 6个月复查症状消失 ,肾积水程度减轻 ,吻合口无狭窄。结论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主要依靠IVU及逆行输尿管造影检查 ;输尿管造影结合输尿管CT检查方法可靠、准确。输尿管复位术是治疗此病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下腔静脉后输尿管(retrocaval ureter,RU)是少见的先天畸形,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患者右侧输尿管容易受压变形成角,造成输尿管不全性梗阻及肾脏积水~([1])。传统多采用开放手术矫正输尿管畸形,近年来采用腹腔镜手术的报道逐渐增多。2010年1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10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畸形患者,均在后腹腔镜下行腔静脉后输尿管矫正手术,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