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的服用方法恰当与否对疗效有很大的影响.病之愈与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服用亦须得法,否则非但无功,反而有害[1].在传统的汤剂中就有一些特殊的煎服法,如先煎、后下、烊化、包煎、另炖等.现就临床常见的10种中药服法做一探讨,以期引起医务工作者及患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中药汤剂的适时服用是充分发挥药物疗效的关键,也是合理用药的重要环节。 目前中药的服药时间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在乡镇卫生院或中医诊断,多年来几乎是千篇一律的服用方法,即:头煎二煎药汤合并一起分早晚两次服,笔者认为这种服法是一种传统的不科学的服药方法。 为了维持一定的体内药物浓度和适应人体功能昼夜节律变化的规律,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因此中药汤剂要注意适时服用。我国历代医学  相似文献   

3.
现代中药剂型中以汤剂为最大。它具有操作方便,吸收奏效快,并可随症加减药物等优点。前人对汤剂的服法是比较讲究的,如《伤寒论》中桂枝汤的煎服法:“……取药一剂用水七杯,微火煎取三杯,除去药渣,温服一杯,约过半小时,再喝热稀粥一杯,以助药力,盖上被睡卧约二小时,令遍身潮润出微汗为最好,不可令大汗淋漓,如大汗,病必不除。”现就以下有关中药汤剂服法的几个方面作一浅述。 现状分析:笔者在实际工作中,耳闻目睹了病人在服用汤药时普遍存在着不顾时间,随意热服与凉饮,以及倒弃沉淀物等现象,结果往往对疗效产生很大的影响,有的导致无效。究其原因,大致有二:  相似文献   

4.
中药对保障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药能在医疗过程中展现出独特的理论和应用形式 ,是和煎器、煎法、服法分不开的。为了更好的发挥中药疗效作用 ,笔者就三者与临床关系 ,谈几点看法。1 中药煎器的选择中药主要是以汤剂为主 ,煎器的选择是否正确 ,直接关系到对药物的疗效。从日常生活中 ,我们了解到很多病人家属不知用什么煎器。煎器的选择 ,历代医药家都强调用陶器 ,因陶器导热均匀 ,化学性质稳定 ,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并有保暖特点。随着金属的发现和应用 ,相应的出现了用金属制备的中药煎器 ,现代有使用铝合…  相似文献   

5.
吴玉君 《安徽医药》1999,3(4):35-36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在防病、治病以及滋补、强身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但如果不了解药性.不加以辩证.就盲目服用或服法不当.往往不能取效.甚至出现毒副反应。下面就中药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中药代煎服务是近年来医院药房为方便患者服用中药汤剂而开展的一项新业务.我院于2001年开始提供该项服务,从开始的每月几百剂代煎,目前已发展到每月10000多剂代煎药.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认为中药代煎有以下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中药能在医疗过程中展现出独特的理论和应用形式,是和煎器、煎法、服法分不开的。为了更好的发挥中药疗效与临床关系,现将本人的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程京艳 《中国药业》2012,21(14):95-95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正确的服用方法,从而促进药效的发挥。方法依据临床工作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中药汤剂服法与疗效的关系。结果与结论正确恰当的服用方法可促进中药汤剂的药效,掌握汤剂正确的服用方法,是促进中药疗效发挥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正> 中药服用,素讲究服用方法。服法不当,则难达预期疗效,甚至可能出现副作用。目前个别生产厂家,在使用说明书中,其服法,几与西药无异,体现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中药服法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住院患者180例,其中肝火上炎型48例,阴虚阳亢型72例,痰浊上扰型60例,就这3种类型的高血压病症,探讨服药时间、服药次数、服药温度对疗效的影响。结果中药的正确服法(服药时间、服药次数、服药温度)对临床疗效有很大差异。结论正确的服用方法可促进中药的疗效,只有正确掌握中药的正确的服药方法才能达到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在几千年的中医药发展中,历代前贤对中药的服法都极为重视,深加研究,总结出了很多科学的服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然而,现在有些人认为,治病的关键是正确诊断与合理处方,服法无关紧要。我们认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其实,中药的服法是很重要的,它是临床能否取得应有效果的重要环节,服用得法,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可以说,中药服法大有学问,在此仅从以下几方面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12.
中药免煎颗粒优劣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瑞坤 《北方药学》2011,8(6):73-74
目的:分析中药免煎颗粒特点,使其推广使用。方法:将传统中药饮片和中药免煎颗粒的特点进行对比。结果:中药免煎颗粒剂量小、疗效高、起效快,服用、携带、贮藏方便。结论:中药免煎颗粒发展前景广阔,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中药免煎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之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琛  张慧媛 《中医儿科杂志》2009,5(1):56-56,F0003
通过对传统中药汤剂和中药免煎颗粒在煎服方法、药物浓度、废弃率及满意度等各个方面的对比,浅谈中药免煎颗粒在小儿外感发热临床治疗中的优势。即中药免煎颗粒服用方便、耗时少、废弃率低、满意度高、疗效可靠、能够及时缓解患儿痛苦、迅速改善症状,在儿科临床应用中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我们雅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汤剂中药疗效不仅与使用何种药物有关,而且与临床汤剂中的药物用量和汤剂服法也有较大关系。如何提高汤剂中药的疗效,注重汤剂中药的临床用量及其服用方法,这正是本文要与大家共同探析的问题。1中药剂量含义及确定剂量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药的煎煮和服法与患者病情好转、治愈有着直接关系,因此煎中药时务必认真掌握煎煮方法及服用时间和剂量,方可收到满意疗效。1 中药煎法 中药汤剂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剂形,在煎煮时选水和火候确定都有一定的要求。用水必须寻找洁净的泉水、河水或自来水等。煎药时首先把药物置于容器内用少量水浸药令匀后,再加足量水以淹没药物或稍高为度。不同药物组成的处方,必须选用不同的方法煎煮,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一般常见的发散风寒及芳香化湿的药物必须后下,避免久煎久  相似文献   

16.
中药处方脚注是指医师开写中药处方时在某味药的右上角或右下脚处加以注解.其作用是简明地指示调剂人员对该昧药的饮片应采取的不同的加工方法.脚注的内容一般包括炮制法、煎法、服用法等.常见的脚注术语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冲服、烊化、打碎、炒制等.  相似文献   

17.
正中药汤剂是中医临床常用剂型,在治病调理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如今,接受和服用中药汤剂的患者越来越多,但很多人对其服用方法及服用注意事项并未留意,其实,如不能按照科学的方法服用,即使中药汤剂配伍再适合患者个体,也无法发挥真正的药效,身体自然也就无法得到更好地调理。那么,中药煎好了,是立即喝还是放凉再喝?  相似文献   

18.
石膏是一味古老的矿物类中药,在我国临床使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古至今,历代医家对于石膏内服用生品还是煅制品颇有争议;生石膏煎服方法是先煎、久煎、同煎、后下,还是研末吞服也有不同看法,常常是各抒己见、莫衷一是,本文就历代具有代表性的医家用石膏内服时用生品或煅制品及生石膏的煎服方法做了全面的归纳和分析,以供临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观察其中天麻采用不同的煎服法对临床药效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采用改良后煎服法,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煎服法,观察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后NO、ET-1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NO、ET-1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中对天麻采用改良后的煎服法,治疗效果提升明显,建议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治病服药,乃病家一大关口。古医书道:“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而反有害,此不可不知也。”因此,应正确掌握中西药品的服用方法,使药物服用后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而不发生副作用或副作用降低到最小,是保证药效的重要环节。 1 中药汤剂服药剂量 将一次药液少量、多次服用,适用于婴幼儿及呕吐频繁患者;将一剂药液一次服完,使药液在体内迅速达到有效浓度,适用于急症、重症;将一剂药液总量分几次服用,使药液在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