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病例]女,68岁.主因间断性胸闷、气短3年、加重5 h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70/min,律齐,心音低钝,未闻及心包磨擦音.心电图检查示前壁、下壁心肌缺血.入院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行冠状动脉介入术.  相似文献   

2.
[例1]男,61岁.急性下壁心肌梗死20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半小时,病人排尿1 500 ml后,突然出现持续性胸闷、气短,血压由130/80 mmHg下降至40/?mmHg,呼吸40/min,尚可平卧,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肺无罗音,心率38/min,肝脾不大,未见心音遥远、奇脉等体征,心电示波交界区性心律,初步诊断为大量排尿引起迷走反射,立即给予阿托品、扩容升压等处理,很快恢复窦性心律,90~110/min,血压波动在90~100/50~60 mmHg,经过近1小时观察,症状无明显缓解,血压一直需用大量升压药物维持.  相似文献   

3.
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与近期疗效.方法 分析48例AMI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2~12 h行急诊PCI,观察急诊介入治疗中冠状动脉开通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无复流现象以及住院期间再梗死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率100%,其中单支病变25例,双支病变15例,三支病变8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9例;无复流患者,7例因血压不稳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9例行临时起搏器,7例行冠脉内血栓抽吸术;9例术中使用替罗非班;所有患者IRA的TIMI血流均恢复至Ⅲ级;住院期间无急性闭塞或再发心肌梗死及死亡患者.结论AMI行急诊PCI即刻成功率高,近期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支持下对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急诊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5例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行急诊直接冠状动脉介入同时给予IABP术支持治疗。结果:25例患者中,7例3支血管病变,12例双支血管病变,6例为单支血管病变。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A):前降支15例,回旋支7例,右冠脉2例,左主干1例。25例患者均成功置入IABP,在IABP支持下完成了急诊PCI治疗,IABP使用持续时间3~7d。结论:AMI患者进行急诊PCI风险较大,特别是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手术效果更加不确定。在术前、术中应用IABP支持能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例1] 男,61岁。急性下壁心肌梗死20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半小时,病人排尿1500ml后,突然出现持续性胸闷、气短,血压由130/80 mmHg下降至40/?mmHg,呼吸40/min,尚可平卧,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肺无罗音,心率38/min,肝脾不大,未见心音遥远、奇脉等体征,心电示波交界区性心律,初步诊断为大量排尿引起迷走反射,立即给予阿托品、扩容升压等处理,很快恢复窦性心律,90~110/min,血压波  相似文献   

6.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老年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1997年12月至2004年12月接受急诊PCI治疗大于60周岁的AMI患者72例(PCI组),同期病年龄大于60周岁未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住院和随诊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率。结果PCI组72例住院死亡7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33.4±4.2)%、平均住院天数20.3(19.2±1)d,随诊期间再发心绞痛16例、猝死1例。对照组70例住院死亡16例、LVEF(28.8±9.3)%、平均住院天数27.4(25.1±6.3)d,随诊期间再发心绞痛39例、心肌梗死6例、猝死5例。结论急诊PCI治疗能较好地提高老年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马坤  周子健  侯晶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9):65-66,68
目的研究对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术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心肌灌注、心功能和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8年6月~2011年5月共入选7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在术后1h应用替罗非班[10μg/kg静脉推注后,以0.15μg/(kg.min)持续48h],对照组(38例)不应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的基线临床状况,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出院后30d和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和再次靶病变血管重建)发生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两组的基线临床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出院后30d的MACE发生率显著降低(5.0%vs18.4%,P〈0.05),其中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vs10.5%,P〈0.05)。治疗组6个月MACE发生率和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降低(分别为10.0%vs23.7%,P〈0.05;2.5%vs10.5%,P〈0.05),治疗组出院后30d,6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1±6)%vs(46±8)%,P〈0.05;(57±7)%vs(50±9)%,P〈0.05]。两组的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可以显著降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30d和6个月MACE发生率,改善其30d和6个月的心功能不增加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ECHO)分析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及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PCI组(30例)与溶栓组(30例),两组的内科治疗相同。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后第2、4周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射血分数(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的变化情况,以评价左心室功能。结果 PCI组患者治疗后第4周与第2周LVD、LVEDV、LVES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F及F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患者治疗后第4周与第2周LVD、LVEDV、LVES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F及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治疗第2、4周的LVD、LVEDV、LVESV、EF及FS与PC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PCI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改善左室重构,提高左心室功能较静脉药物溶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Partner药物洗脱支架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急诊PCI的患者68例,分为Partner支架组和Cypher支架组,比较PCI术后即刻最小管腔直径,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组患者的再狭窄率。结果Partner支架组术后即刻最小管腔直径为(3.1±0.8)mm,Cypher支架组为(3.1±0.3)mm,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再狭窄率Partner支架组为4%,Cypher支架组为3%,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PCI中,应用Partner药物洗脱支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即刻和随访结果,以评价在具备条件的基层医院开展急诊PCI的可行性.方法 1998年6月至2005年12月对122例STEMI患者经股动脉行急诊PCI治疗,其中119例直接PCI,3例补救PCI.结果 血管造影成功率95.1%,操作成功率93.4%.5例应用了主动脉球囊反搏术,2例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住院死亡5/122例(4.1%),术后1周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55±0.16).平均住院天数(9.5±5.8(1~36)d.6个月死亡7/122例(死亡率5.7%).结论 直接PCI可迅速使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并恢复正常血流,扩大了治疗STEMI的适应证,高危患者术后存活率高,住院时间缩短.补救性PCI是静脉溶栓治疗失败后的一种有效补救措施.在具备条件的基层医院开展急诊PCI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50例老年人AMI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的连续观察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50例老年AMI患者中,梗死相关血管(IRA)为左前降支26例,回旋支16例,右冠状动脉8例,共置入5种支架合计68个。术后残余狭窄程度由术前95%~100%降至术后10%~-5%(P〈0.001),手术成功率100%。随访1~12个月,3例发生心功能不全,其余病例无心脏事件发生。结论 老年人AMI急诊冠脉内支架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功能不全高危患者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早期病死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20例AMI患者于发病3~12 h内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并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观察IABP置入前后的血压变化,并于1周内行心脏超声心功能检查。结果患者应用IABP 24 h后,平均心率由(120.0±15.8)次/分降至(84.3±5.7)次/分,1周内心功能射血分数由(36±5)%改善为(44±4)%,患者术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而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出院后1个月死亡率为5%(1/20)。结论 IABP作为辅助手段可在AMI患者PCI术前早期预防性短期应用,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改善术后近期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已成为冠心病的一种最常用、最成熟的方法之一。目前,PCI已发展为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术、斑块旋磨术等为主体的一系列综合技术。操作途经采用桡动脉、股动脉两种,具有创伤小、病人痛苦少、操作简便、恢复期短等特点。但术后也易出现一些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我科选择106例行PCI手术患者进行护理观察,  相似文献   

1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已成为冠心病的一种最常用、最成熟的方法之一。目前,PCI已发展为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术、斑块旋磨术等为主体的一系列综合技术。操作途经采用桡动脉、股动脉两种,具有创伤小、病人痛苦少、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Mlw)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共纳入175例AMlw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其中85例患者急诊PCI治疗(急诊PCI组),90例患者给予择期PCI治疗(非急诊PCI组)。所有患者于术后1天、1周及4周行心脏超声检查,记录比较右心室流出道缩短分数(RVOT)、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FAC)、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以评价两种治疗对右心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PCI治疗后第1天,右心功能指标RVOT、FAC、RVEF均有明显下降,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急诊PCI组患者右心功能指标明显升高,RVOT、FAC、RVEF分别为(45±7)、(44±6)、(46±7)%,与术后第1天[依次为(38±8)、(32±7)、(34±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非急诊PCI组患者右心功能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右心功能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Mlw早期及晚期行PCI治疗,最终都可以使患者的右心室功能得到恢复,但早期行急诊PCI治疗,可能使患者右心室功能的恢复更早、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12h内进行急诊PTCA,术后即刻行血管造影并进行随访(6—12个月)观察,评价其疗效。结果48例患者共扩张57支血管,其中左前降支36支,左回旋支12支,右冠状动脉9支;完全闭塞性病变24支,成功率为75.0%(18/24),而不完全闭塞性病变33支,成功率97.0%(32/33)(P〈0.05)。随访6-12个月,40例(83.3%)无靶血管再狭窄及与其相关的心绞痛、心肌梗死,8例(16.7%)因靶血管再狭窄而进行支架植入治疗。结论急诊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近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具有手术简便、创伤少、效果可靠等优点,但作为一项有创手术,仍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且术中术后抗凝药物的应用,可以引起相应的并发症。针对引起PCI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的早期预防和护理干预,对于降低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 常见并发症 1.1 血管迷走性反射介入治疗心脏病可能导致与心脏病相关的并发症,而血管迷走性反射是极危险的并发症,占 1.9%。发生时间多在术后0.5~5.0h,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闷、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大汗、血压和心率下降。常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ThromCat血栓切除导管系统(ThromCat Thrombectomy Catheter System,TTC)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应用中的安全性、工作性能及有效性.方法:入选14例ACS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分析TTC操作的成功率、TTC应用的临床成功率、术中并发症和术后随访30 d心脏不良事件.结果:TTC操作成功11例,TTC临床成功10例,PCI成功13例,并不伴有心脏不良事件.在PCI中,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由使用TIC前的0.5(2.0)升高至使用后的2.0(1.0),心肌灌注分级(MBG)由使用前的1.0(2.0)升高至使用后的2.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在ACS患者中行PCI,TTC能安全有效地去除非严重钙化的冠状动脉内的血栓.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易行,减少PCI手术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的左心功能进行评价,并将其结果与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及其相关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男性患者43例,在急性心肌梗死后7~10d内行超声心动图及CMR,10~14d内行PCI治疗。6个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及CMR。比较PCI前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及2种评价方法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PCI术后LVEF较术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R所测得的LVEF低于超声心动图,两者相关性较好,PCI前后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0.75,P<0.05;r=0.78,P<0.05)。结论①PCI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功能有较为显著的效果;②CMR与超声心动图所测得LVEF值有较高的相关性;③CMR评价左心功能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尤其是ST段抬高的AMI(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意义。方法:接受PCI治疗并需要IABP支持的AMI患者52例顺利行冠脉造影检查,其中32例(61.5%)冠脉造影前导管室插入IABP,15例(28.8%)造影后、介入治疗前插入,2例术前(3.8%)床旁插入IABP,3例(5.8%)PCI术后插入,无介入操作相关并发症,无术中死亡。IABP维持24~240h。结果:50例(96.1%)行直接PCI治疗成功,术后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均达TIMIⅡ级,2例(3.8%)未行PCI治疗。52例中4例(7.7%)需要呼吸机支持,1例(1.9%)PCI后停用IABP而死亡。IABP相关并发症为肾功能异常伴血尿1例(1.9%),下肢缺血2例(3.8%),局部血肿4例(7.7%)。结论:IABP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AMI的直接PCI治疗具有较好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