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及其在瘢痕疙瘩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取瘢痕疙瘩和正常人包皮皮肤的成纤维细胞各4例分别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原代培养,行细胞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分析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以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eyelin D1的表达水平.结果:细胞免疫组化结果,cyclin D1表达阳性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m Blot检测结果,cyclin D1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clin D1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异常高表达可能在其发生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栋梁  张雷  张宏峰  杨喜明 《安徽医药》2021,25(6):1140-1143
目的 研究微小RNA-4463(miR-4463)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以及机制.方法 收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整形手术病人40例,每例切除瘢痕疙瘩组织1个以及邻近正常皮肤组织1个,利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人正常成纤维细胞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miR-4463的表达量;将miR-4463模拟物对照质粒和miR-4463模拟物分别在Lipofectamine 2000介导下转染入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为miR-NC组和miR-4463组;常规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作为对照;qPCR检测转染后miR-4463的表达量;qPCR检测上调miR-4463对瘢痕疙瘩纤维化相关基因Col 1 A1、Col 3 A1表达的影响;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上调miR-4463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采用TargetScan软件预测miR-4463与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关的致病基因BAG4的靶向关系,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进一步进行验证.结果 miR-4463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量较人正常成纤维细胞显著降低[(0.218±0.036)比(1.000±0.071),P<0.05];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R-4463模拟物明显增加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miR-4463的表达量[(1.000±0.073)比(3.313±0.242),P<0.05];上调miR-4463显著抑制瘢痕疙瘩纤维化相关基因Col 1 A1[(1.000±0.065)比(0.334±0.010)]、Col 3 A1[(1.000±0.070)比(0.301±0.008)]的表达量(P<0.05);上调miR-4463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0.836±0.081)比(0.656±0.072),P<0.05],降低其迁移[(153.269±12.471)个比(82.363±7.254)个]、侵袭细胞数[(73.623±6.451)个比(36.459±3.235)个](P<0.05);BAG4是miR-4463下游靶基因.结论 miR-4463可能通过调控BAG4抑制细胞外基质中纤维化相关胶原基因的表达,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侵袭.  相似文献   

3.
杨贤金 《江苏医药》2006,32(6):537-538
目的 了解细胞因子尿激酶型血浆酶原激活因子(UPA)及其受体(UPAR)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对11例增生性瘢痕,10例瘢痕疙瘩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UPA及其UPAR在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中的表达。结果 正常皮肤中UPA及其UPAR的表达均为阴性;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UPA及其UPAR的表达与正常皮肤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UPA及其UPAR的表达明显高于增生性瘢痕(P〈0.05)。结论 UPA及UPAR在增生性瘢痕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p53基因在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p5 3基因在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取手术切除的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各 8例为标本 ,通过细胞培养 6~ 8代后 ,应用反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PCR)的方法检测 p5 3m RNA的表达。结果  p5 3m RNA在正常皮肤高表达 ,而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明显减弱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p5 3基因介导了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异常增生 ,是病理性瘢痕发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桦木酸(betulinic acid, BA)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侵袭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并探讨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临床切除的瘢痕疙瘩组织,采取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 DMSO)处理组(溶剂对照组)和BA处理组。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5-乙炔基-2’-脱氧尿苷(5-ethynyl-2’-deoxyuridine, EdU)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法测细胞侵袭。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c-myc和cyclin D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ColⅠ)、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和DMSO处理组相比,BA处理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降低,细胞凋亡率上升,细...  相似文献   

6.
瘢痕疙瘩中小分子蛋白多糖decorin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瘢痕疙瘩中小分子蛋白多糖decorin的基因表达水平改变,探讨其在瘢痕疙瘩形成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以含decorin cDNA的重组质粒为模板,体外转录合成decorin cRNA探针,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瘢痕疙瘩增生期、静止期和正常皮肤组织中decorin mRNA表达水平。结果 增生期瘢痕疙瘩中decorin mRNA表达水平较静止期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减少(P<0.01,P<0.01)。静止期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相比,decorm mRN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瘢痕疙瘩组织中decorin的基因表达发生变化,尤其在瘢痕疙瘩的增生期改变显著,提示其参与瘢痕疙瘩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土木香内酯(alantolactone, AL)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其对lncRNA PCAT19/miR-143-3p分子轴的调控作用。方法 原代分离培养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不同浓度的AL处理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别将si-NC、si-PCAT19、miR-NC、miR-143-3p mimics转染至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别将pcDNA、pcDNA-PCAT19转染至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后加入AL培养24 h; CCK-8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及侵袭能力;qRT-PCR法检测瘢痕疙瘩组织、正常皮肤组织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PCAT19与miR-143-3p的表达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PCAT19与miR-143-3p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法检测MMP-2、MMP-9蛋白表达量。结果 AL能够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及侵袭,并可抑制PCAT19、MMP-2、MMP-9的表达,而促进miR-143-3p的表达;瘢痕疙瘩组织中PCAT19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皮肤...  相似文献   

8.
费猛  汤諹 《云南医药》2016,(4):461-463
前言: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形成于皮肤异常纤维伤口愈合过程中,是组织修复和调节机制失控的结果,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合成并大量分泌Ⅰ,Ⅲ胶原而导致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ECM)过度沉积[1]。有研究认为瘢痕形成过程的关键效应细胞是成纤维细胞,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在其中起关键作用[2]。  相似文献   

9.
载体介导的siRNA抑制TIEG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构建siRNA稳定表达载体,抑制TIEG基因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为研究TIEG在瘢痕疙瘩等纤维化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提供有效的实验工具。方法根据siRNA设计原则设计并合成带有双向启动子具有转录功能的siRNA载体,转入成纤维细胞内,干扰TIEG基因的表达,利用载体可以发荧光观察转染效果,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iRNA对TIEG基因的抑制效果。结果瘢痕成纤维细胞经RNAi沉默后TIEGmRNA表达下调。结论成功建立siRNA载体,并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抑制TIEG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郭佩  周英惠  卿荣珍 《安徽医药》2021,25(3):607-610
目的 探讨复方麝香膏治疗外阴硬化性苔癣的临床疗效及对病变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及抑癌基因p16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的90例病人,经病理活检确诊为外阴硬化性苔癣,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选择常规传统药物治疗,观察组选用复方麝香膏外用,连续用药3个月.治疗前、治疗完成后即刻、治疗后6个月取外阴原病变处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病变组织中cyclin D1与p16的表达水平,于治疗完成后即刻、治疗后6个月判定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有效率.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完成后即刻两组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11%、24.44%,与治疗前(71.11%、68.89%)比较均降低(P<0.05);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4.44%、26.67%,与治疗前(6.67%、8.89%)比较均升高(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率28.89%仍低于治疗前68.89%(P<0.05),p16蛋白阳性表达率24.44%高于治疗前8.89%(P<0.05),对照组cyclin D1及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完成后即刻两组cyclin D1及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率28.89%低于对照组51.11%(P<0.05),p16蛋白阳性表达率24.44%高于对照组8.89%(P<0.05).治疗完成后即刻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6%、8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77.8%高于对照组57.8%(P<0.05).结论 复方麝香膏及糖皮质激素均是治疗外阴硬化性苔癣的有效方法 ,两者均能降低cyclin D1的表达水平,增加p16的表达水平,短期疗效相当,但复方麝香膏疗效稳定,治疗后6个月时复方麝香膏疗效优于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