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病例]女,42岁.因突发胸痛5 h人院.5 h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心前区持续性钝痛,进行性加重,同时伴有胸闷、心慌、恶心、出汗,无肩背部放射痛,无发热、咳嗽、气短,无呕吐、泛酸、腹痛,无呼吸及吞咽困难,当地个体诊所给予口含速效救心丸和输液治疗(具体用药情况不详),疼痛无缓解,急来我院就诊,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速,ST-T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2.
注射用头孢硫脒与5%转化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翠香  王军  王增寿 《医药导报》2009,28(10):1365-1366
目的 考察注射用头孢硫脒在5%转化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 方法 分别于25,37 ℃不避光条件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8 h内5%转化糖注射液中头孢硫脒的含量,观察配伍液外观并测定 pH值. 结果 25 ℃时,头孢硫脒在5%转化糖注射液中的含量 4 h内无明显改变;37 ℃时,头孢硫脒的含量2 h内基本不变,2 h后含量明显下降,但外观、pH值无明显改变. 结论 注射用头孢硫脒与5%转化糖注射液配伍,2 h内稳定性较好,应注意环境温度对稳定性的影响,临床上两药配伍使用应在2 h内完成.  相似文献   

3.
张洁  赵金侠 《中国药师》2012,15(7):1002-1004
目的:考察氟脲苷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观察在室内、室内避光和低温条件,24h内氟脲苷在氯化钠和葡萄糖注射液的外观、pH变化;观察配伍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变化,测定氟脲苷的含量变化.结果:配伍液在24h内无浑浊、沉淀、气体产生,颜色、pH、不溶性微粒数等无明显变化,在三种不同条件下,氟脲苷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含量24h内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实验条件下,注射用氟脲苷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24 h内对光和温度均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观察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配伍后于室温避光放置24h内的外观、pH及不溶性微粒的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阿奇霉素、氨溴索的含量.结果:室温、避光条件下,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中,在24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均无明显变化,微粒数目不断减少,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氨溴索在以5%葡萄糖为溶媒的配伍液和以0.9%氯化钠为溶媒的配伍液中,24h内含量无明显变化;阿奇霉素以5%葡萄糖为溶媒的配伍液中24h内含量无明显变化,但在以0.9%氯化钠为溶媒的配伍液中16 h后含量有所下降.结论:最终浓度分别为4.31,1.03或小于4.31,1.03 mg·ml-1的乳糖酸阿奇霉素和盐酸氨溴索以5%葡萄糖为溶媒的配伍液在24 h内使用较安全,以0.9%氯化钠为溶媒的配伍液建议在8h内使用.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8岁。因晕厥5h于2008年11月8日入我院内科。患者于5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体位变动时明显加重,伴有呕吐,继之出现晕厥。约5min后,患者清醒。无失忆,无头痛,无抽搐。在卫生院给予倍他  相似文献   

6.
双波长法考察注射用草酸铂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不同温度下注射用草酸铂(L-OHP)在5%葡萄糖注射液(5%GS)中及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情况.方法: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各溶液中L-OHP的含量,同时测定各溶液的pH、观察外观性状及紫外光谱的变化情况.结果:L-OHP 5%GS及L-OHP 5%GS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自然光下、温度20℃或35℃,12h内各种溶液的外观无明显变化,pH值无明显变化.但L-OHP的含量受温度和配伍药物的影响较大:单药20℃,6h含量为初始浓度的95%以上,8h为94%;35℃6h含量约为初始浓度的94%,8h约为93%;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配伍:20℃1h时L-OHP含量约为初始浓度的91%.结论:临床应用L-OHP时宜现用现配.L-OHP不宜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伍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查氨茶碱、呋塞米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观察及测定2种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于室温放置8h内的外观、不溶性微粒及pH,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结果:室温8h内,氨茶碱与呋塞米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外观、pH、微粒、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6h左右溶液颜色略有变化,pH、微粒、含量则无明显变化.结论:氨茶碱、呋塞米注射液可以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8.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37岁.主因突发腹部剧痛5 h余,于2007年11月23日入院.患者5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呈撕裂样,有搏动感,但具体腹部疼痛部位不明,镇痛药不能缓解.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梅毒等病史,否认马凡综合征家族史,否认胸腹部手术、外伤史.  相似文献   

9.
应用多普勒超声动态观察德脉宁、络活喜降低肺心病肺动脉高压(PAH)的临床效果.德脉宁组19例、络活喜组1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在服药前30min和服药后2,4,8,12,16,24h进行多普勒超声,同时检测血压和心率.德脉宁组13例、络活喜组10例患者在服药前30min、服药后8h作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德脉宁40mg po后,RPEP、RPEP/RET、PAMP、PADP逐渐下降.8h降至最低,持续到16h,各时点均明显低于服药前(P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静脉输液 ,寻找替代葡萄糖注射液 ,为木糖醇注射液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 5 %木糖醇注射液 ,5 %葡萄糖注射液 +胰岛素 8u ,生理盐水做对照观察 ,静脉滴注前、2 h后观察血糖变化情况。结果 :5 %木糖醇组 ,静脉滴注前和 2 h后比较 ,血糖略有下降 (P>0 .0 5 )。 5 %葡萄糖 +胰岛素组 :静脉滴注前和 2 h后比较 ,血糖明显升高 (P<0 .0 1)。生理盐水组 :静脉滴注前和 2 h后 ,血糖变化不明显 (P>0 .0 5 )。结论 :木糖醇注射液可替代葡萄糖注射液 ,静脉滴注后血糖略下降 ,但无统计学意义 ,明显优于葡萄糖注射液。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在5%葡萄糖溶液中,华蟾素注射液和胰岛素配伍后胰岛素的稳定性。方法观察室温、自然光下、12h内,华蟾素-胰岛素-5%葡萄糖配伍液的外观、pH变化,观察配伍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配伍液中胰岛素含量的变化。结果配伍液在12h内无浑浊、沉淀、气体产生,颜色、pH无明显变化,胰岛素含量无明显变化。不溶性微粒数8h内未见明显变化,其后逐渐增多。结论在实验条件下,8 h内华蟾素、胰岛素在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12.
蔡伟明  陈红明 《中国药业》2011,20(17):13-14
目的 观察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与5%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用药合理配伍提供参考.方法 模拟临床用法,对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和5%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0~5 h内的外观、pH以及不溶性微粒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配伍液在0~5 h内外观无明显变化,pH变化范围为6.73~7.06,不溶性微粒数量在3~5 h显著增加.结论 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应单独、缓慢地输注,以避免因不溶性微粒数增加而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13.
猪肝细胞异种移植过程中移植肝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钟  杨欣荣  戴新征 《江苏医药》2007,33(3):253-256,F0003
目的 探讨猪肝细胞异种移植后移植肝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采用原位胶原酶循环灌注法分离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肝细胞.D-氨基半乳糖腹腔内注射制作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48h时将培养24h的猪肝细胞悬液2ml (含5.0×107个肝细胞)移植到急性肝衰竭大鼠腹腔内,观察移植后ALF大鼠2周存活率和肝功能变化;收集移植后不同时段的移植肝细胞观察其病理变化,应用Annexin V-FITC凋亡检测试剂盒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肝细胞的凋亡率、坏死率及存活率.结果 2周存活率ALF大鼠为18.75%,移植组为56.25%(P<0.05).注药后48h肝功能明显恶化,移植后肝功能明显改善.移植肝细胞在腹腔内存活时间约3~5d.肝细胞体外培养24h已有凋亡出现.与培养24h时相比,移植后24h,移植肝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活率明显下降(P<0.05),坏死率无明显上升(P>0.05);与移植后24h相比,移植后48h,移植肝细胞凋亡率进一步上升,活率进一步下降(P均<0.05),坏死率仍没有明显变化(P>0.05);移植后72h,移植肝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与体外培养24h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移植48h相比,移植肝细胞活率无明显变化(P>0.05),移植肝细胞坏死率明显上升(P<0.05).结论 猪肝细胞异种腹腔内移植时,移植肝细胞仅能存活3~5d,早期免疫排斥以肝细胞凋亡为主,3d后则以肝细胞坏死为主.  相似文献   

14.
赵梅  徐凌燕  高绍才 《淮海医药》2006,24(4):352-352
患者女,35岁.因咳嗽、发热来我院就诊,既往无重大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查体温38.6℃.经诊断为肺部感染.给予0.9%生理盐水500 ml 青霉素800万u静脉滴注.滴注1h左右,患者出现腹部不适、尿急、尿频、小便有灼热感并伴有轻微的疼痛感,无尿道分泌物,尿道口无发痒,余无明显不适,立即停止静脉输液.查T:38.3℃,血压105/80 mm Hg,呼吸20次/min,脉搏80次/min,各项生命体征正常.故在严密监察患者的情况下,暂未给予其他治疗,输液结束后3 h左右,患者症状明显减轻,5 h左右症状完全消失.诊断为青霉素导致的尿路刺激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甲磺酸培氟沙星和维生素C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室温条件下,0~6 h内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考察了甲磺酸培氟沙星和维生素C在配伍前后的含量变化情况,同时记录其外观及ph值变化.结果室温条件下,0-6 h内,甲磺酸培氟沙星和维生素C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前ph值、外观无明显变化,而其配伍体系在6h后略微变黄;维生素C的含量在未与甲磺酸培氟沙星配伍时降解约5%,在其配伍体系中降解接近10%;甲磺酸培氟沙星的含量是否与维生素C配伍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维生素C在本配伍体系中降解更快.  相似文献   

16.
朱志刚 《海峡药学》2012,(12):81-83
目的考察注射用阿洛西林钠在5%转化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分别于25,37℃不避光条件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8 h内5%转化糖注射液中阿洛西林钠的含量,观察配伍液外观并测定pH值。结果 25℃时,阿洛西林钠在5%转化糖注射液中的含量8h内无明显改变;37℃时,阿洛西林钠的含量4h内基本不变,4h后含量明显下降,但外观、pH值无明显改变。结论注射用阿洛西林钠与5%转化糖注射液配伍,4h内稳定性较好,临床上两药配伍使用应在4h内完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考察注射用头孢拉宗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拉宗钠与两种输液在25℃条件下放置8h内不同时间点的含量变化,并观察其外观及pH值变化情况.结果 8h内配伍溶液澄清,色泽基本无变化,pH值和头孢拉宗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注射用头孢拉宗钠与两种输液配伍8h内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8.
徐文平 《海峡药学》2012,24(9):176-177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妇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且ASAⅠ-Ⅱ的病例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于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入氟比洛芬酯1mg.kg-1,用生理盐水溶解至5mL;B组于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入生理盐水5mL。手术后,对患者完全清醒时(T0)和清醒后1h(T1)、2h(T2)、4h(T3)、8h(T4)、12h(T5)、24h(T6)进行视觉模拟评分,记录手术过程中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在T0、T1、T2和T3时,A组的视觉模拟评分与B组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T4、T5和T6时,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应用于妇科手术中临床效果明显,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查胰岛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稳定性.方法:观察配伍液外观、测定配伍液pH值,采用HPLC法测定头孢呋辛钠含量,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胰岛素含量.结果:配伍液在12 h内无明显外观、pH值、头孢呋辛钠含量的变化,但胰岛素含量在3 h后变化超过10%.结论:胰岛素注射液和头孢呋辛钠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室温下可配伍应用,但应在3 h内用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注射用喷昔洛韦、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细辛脑注射液与临床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6h内混合液中药物的含量及紫外图谱变化,并观察不同时间点液体的外观和pH值变化.结果:以上4种药物与输液溶媒配伍后6h内外观、pH值均无明显变化.注射用喷昔洛韦与0.9%氯化钠注射液(NS)、5%葡萄糖注射液(GS)、10%GS、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GNS),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与10%GS,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与5%GS和果糖注射液,细辛脑注射液与10%GS、5%GNS配伍后6h药物含量与图谱无明显变化.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与NS和转化糖注射液配伍,4h时药物含量分别降至95.07%和93.98%.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与NS配伍后6h时含量降至75.92%.细辛脑注射液与NS、5%GS配伍后6h含量分别降至94.72%和95.72%.结论:以上4种药物与不同的输液溶媒配伍后,药品的含量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会发生变化,其中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含量变化尤其明显,提示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药品配制完毕后需减少放置时间,以保证药品质量,确保病人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