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观察了高支链氨基酸和普通营养型氨基酸,对20例腹部手术患者行完全胃肠外营养时血清氨基酸谱变化的影响。发现两种氨基酸混合液均可促进术后病人血清氨基酸谱的恢复,但前者作用更好,且术后早期输入高支链氨基酸比普通营养型氨基酸能更好地提高血清支链氨基酸浓度,有利于纠正负氮平衡,支链氨基酸中亮氨酸的作用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2.
感染时机体氨基酸代谢发生改变,现有的常用氨基酸溶液不适合这种状态.本文根据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和感染患者使用平衡氨基酸时血浆氨基酸的变化特征,设计出一种适合于感染时使用的氨基酸—新方-17S 氨基酸液.其特点是;1.增加支链氨基酸及精氨酸含量;2.降低苯丙氨酸、丝氨酸和脯氨酸含量.  相似文献   

3.
强化大豆高支链氨基酸混合物(Ⅱ)是采用特殊工艺水解大豆蛋白,再添加少量个别氨基酸制成的支链氨基酸含量高的多种氨基酸混合物。其必需氨基酸含量为68.89%,支链氨基酸含量为42.85%。动物烫伤治疗实验表明,该种氨基酸混合物能改善烫伤后的负氮平衡,提高血清白蛋白含量,其作用显著优干酪蛋白,略优于强化大豆平衡氨基酸,提示可作为创伤营养剂的良好氮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临床上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初步探讨CHF后的血浆氨基酸谱的变化。方法:对48例心功能Ⅲ~Ⅳ级的CHF患者进行了营养状况的评价,并进行分组(营养正常组28例,营养不良组20例),同时分析了血浆氨基酸谱的变化。结果:本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1.7%,主要以风湿性心脏病(40%)和扩张型心肌病(20%)为主,营养不良组的血浆氨基酸谱呈普遍下降趋势,尤以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三种支链氨基酸为著,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21.7%、18.6%和23.0%。结论:严重的CHF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血浆氨基酸呈普遍下降趋势,尤以支链氨基酸为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以富含支链氨基酸(BCAA)的复方氨基酸为氮源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选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进行1周全胃肠外营养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应用35.9%BCAA注射液),和对照组(应用15.6%BCAA注射液)。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氮平衡测定及体重、双手握力、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血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C-反应蛋白等营养指标的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恢复正氮平衡早3d,研究组术后第3d、对照组术后第6d转为正氮平衡,第3d时,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术后第7d,研究组双手握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d,研究组血浆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富含支链氨基酸的复方氨基酸制剂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肠外营养支持,更有益于纠正负氮平衡,改善各项营养指标。  相似文献   

6.
作者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8例急性肝炎患者的20种血浆氨基酸值。结果表明:急性肝炎患者17种氨基酸、重症肝炎患者13种氨基酸有显著增多;支链氨基酸(BCAA)/芳香族氨基酸(AAA)克分子比值显著降低。血浆氨基酸增多以蛋氨酸最为显著,在3例胆酶分离的重症肝炎患者蛋氨酸也明显升高,这可以作为反映肝细胞坏死程度的较好指标。讨论了肝炎患者血浆氨基酸代谢紊乱的机理和氨基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者用4种稳定性核素标记的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氨基酸对正常人与重型病毒性肝炎(重型肝炎)患者进行示踪动力学的研究。结果显示重型肝炎患者苯丙氨酸的血浆代谢库增大,而3种支链氯基酸的血浆库则减少。因此为了有效地纠正肝病时血浆氨基酸的不平衡,一方面需采用氨基酸制剂滴注疗法,另一方面还需采取措施减少支链氨基酸的降解。  相似文献   

8.
肝昏迷是失代偿期肝硬化的难治性合并症。在治疗中为了避免血氨增高,经常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以致加重了低蛋白血症,导致顽固性腹水和肝肾综合征等更严重的合并症。1971年Fischer等对于肝昏迷的产生提出了“假性介质学说”,1975年发现肝昏迷病人血浆氨基酸平衡失调,并于1976年首先报道了静脉输注特制的高支链氨基酸、低芳香族氨基酸溶液(FO80)治疗肝昏迷获得了  相似文献   

9.
肝脏疾病氨基酸失衡表现为血浆支链氨基酸(BcAA)和芳香族氨基酸(AAA)以及其它含硫氨基酸量的变化.近年来国内外研先血浆氨基酸在肝性脑病(HE)的发生机理及治疗中的作用已取得十分可喜的成果,同时根据血浆氨基酸的变化有助于鉴别某些肝脏疾病,了解肝组织损害程度,判定病程及预后,现将这方面新进展综合报道如下: 肝脏疾病的氨基酸谱及其形成机理血浆氨基酸浓度受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合成与分解糖原异生与氧化以及氨基酸转运等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浆氨基酸测定值在重型肝炎中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设立40例非重型肝炎患为对照组,与43例重型肝炎患在入院时及入院1周后检测空腹血浆氨基酸、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血清胆固醇指标各1次。结果:血浆氨基酸值中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值下降、蛋氨酸值升高,在重型肝炎组特别明显(P<0.01);重型肝炎组中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及蛋氨酸与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血清胆固醇有密切比例关系,且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红素等指标未达到重型肝炎诊断标准时,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值已明显异常。上述结果在对照组不明显。结论:在重型肝炎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中血浆氨基酸比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检测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65年以来,国外学者对肝脏疾病患者血浆氨基酸浓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慢性肝病恶化时,血浆中支链氨基酸下降,而芳香族氨基酸上升,特别是甲硫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天门冬酰胺、谷酰胺及丙氨酸比正常人要高2~4倍。急性肝机能不全的患者,除支链氨基酸保持正常或轻度下降外,其他氨基酸均见升高。1976年,Fischer在对血浆氨基酸浓度变化规律与产生肝性脑病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肝性脑病的假性神经介质学说。迄今为止,氨基酸代谢紊乱在肝脏疾患及肝性脑病发病学上的机理还不十分清  相似文献   

12.
复合花粉制剂改善CCl_4诱导肝硬化大鼠血浆氨基酸失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合花粉制剂对CCl4诱导的肝硬化模型大鼠的血浆氨基酸浓度的影响。方法将45只SD大鼠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模型组(35只)和对照组(10只)。对照组与模型组动物给予同样的基础饮食;模型组按照每100 g体质量0.2 mL的剂量,腹腔注射40%CCl4葵花籽油溶液,每周2次,持续12周,待病理证实肝硬化形成,停止注射CCl4。12周时32只大鼠造模成功,对照组大鼠全部存活,营养素干预前处死模型组大鼠4只,对照组大鼠3只,检测基线血浆氨基酸浓度;余7只对照大鼠分别于营养素干预2周、4周后处死;余28只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组1(模型对照组)、组2(复合花粉营养素)、组3(高剂量Noveliver营养素)、组4(低剂量Noveliver营养素),分别于营养素干预2、4周后处死,检测各组干预后2、4周血浆氨基酸浓度。结果①基线血浆氨基酸浓度:模型组血浆支链氨基酸及芳香族氨基酸浓度均低于对照组,但2组支链/芳香族氨基酸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48±0.05和1.48±0.13)。②营养素干预2周后血浆支链氨基酸:组3高于组4和组2;芳香族氨基酸:组2和组3低于其余3组;支链/芳香族氨基酸比值:对照组、组1、2、3、4分别为1.54±0.11、1.59±0.43、1.82±0.11、1.98±0.55和1.58±0.04,组3和组2明显高于其余3组。③营养素干预4周后血浆支链氨基酸:3组营养干预组(组2、3、4)均高于模型对照组(组1),其中组3高于组4;芳香族氨基酸:组2和组4低于其余3组;支链/芳香族氨基酸比值:正常对照组、组1、2、3、4分别为1.44±0.14、1.16±0.35、1.40±0.24、1.51±0.08和1.40±0.15,3组营养干预组(组2、3、4)均高于模型对照组(组1),其中组3高于组4。结论 CCl4所致肝硬化大鼠血浆氨基酸整体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大鼠;复合花粉制剂营养素干预有提高血浆支链氨基酸水平和支链/芳香族氨基酸比值的趋势,且高剂量Noveliver效果优于低剂量Noveliver,干预4周时效果优于2周时的结果。本实验提示复合花粉制剂有一定改善肝硬化大鼠血浆氨基酸失衡的作用。本研究为临床肝硬化患者氨基酸失衡的治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富含支链氨基酸(BCAA)的氨基酸配方对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按随机、前瞻、单盲、对照原则,将40例行全胃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富含BCAA组.20例)和对照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组,20例),术后第1天开始.连续6天.采用全营养混和液通过周围或中心静脉输注等氮、等热卡.每天输注时间不少于12小时.同时留24小时尿测氮平衡。术前、术后第3天和第7天抽静脉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C-反应蛋白。结果研究组术后第2天转为正氮平衡,对照组术后第6天转为正氮平衡,术后第3天时,两组之间的差异非常显着(P<0.01);研究组累积氮平衡为正氮平衡,对照组累积氮平衡为负氮平衡,两组之间差异非常显着(P<0.01)。术后第3天,研究组血浆前白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研究组血浆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浓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富含BCAA的氨基酸配方更适合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有利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富含支链氨基酸(BCAA)的氨基酸配方对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按随机、前瞻、单盲、对照原则,将40例行全胃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富含BCAA组.20例)和对照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组,20例),术后第1天开始.连续6天.采用全营养混和液通过周围或中心静脉输注等氮、等热卡.每天输注时间不少于12小时.同时留24小时尿测氮平衡。术前、术后第3天和第7天抽静脉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C-反应蛋白。结果研究组术后第2天转为正氮平衡,对照组术后第6天转为正氮平衡,术后第3天时,两组之间的差异非常显着(P〈0.01);研究组累积氮平衡为正氮平衡,对照组累积氮平衡为负氮平衡,两组之间差异非常显着(P〈0.01)。术后第3天,研究组血浆前白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研究组血浆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浓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富含BCAA的氨基酸配方更适合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有利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5.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了5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及带状疱疹患者血浆芳香族氨基酸(AAA,包括苯丙氨酸、酪氨酸)及支链氨基酸(BCAA,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的含量,结果显示带状疱疹患者血浆AAA、BCAA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初步认为带状疱疹与肝损害之间无明显关系;而银屑病患者血浆AAA、BCAA均高于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提示银屑病患者存在蛋白代谢障碍并可能存在肝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给饥饿家免按每公斤体重4u于皮下注射药用胰岛素。注射前、后30分钟,分别抽血并分离出血浆。用聚酰胺薄层析分离和荧光测试法检测血浆支链氨基酸(BCAA)及芳香族氨基酸(AAA)荧光强度,并以此计算支/芳(BCAA/AAA)比值。以对照液用同样方法做对照组实验。研究结果,AAA变化不显著,但BCAA则明显降低,因而支/芳比值从注射前的2.816下降至注射后的1.486,其下降百分率为48.0%。提示,增加血浆胰岛素的有效浓度能显著改变BCAA的分布平衡。病例测试,选择具有高胰岛素血症的肝硬化患者20例及肝性脑病患者13例,以同样方法进行血浆支/方比值测定,所获结果与上述动物实验的相互吻合。  相似文献   

17.
说到氨基酸输液,通常我们有一个错误的认为:氨基酸输液是营养输液。其实,临床上使用的氨基酸输液分为营养型和治疗型两类,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病理、生理需要合理选用,防止滥用而引起毒副反应。1.肝脏疾病用氨基酸输液这类氨基酸输液是根据肝病或肝昏迷发病机理研制而成的,是因为严重肝病时血浆中芳香氨基酸水平高,支链氨基酸水平低,故在肝病用氨基酸输液中支链氨基酸含量高,芳香氨基酸含量低,支/芳物质的量比值可达37.0以上,具有改善症状,纠正肝昏迷时血浆中氨基酸异常,提供营养和提高成活率等作用。目前常用的此类氨基酸有F0-80,其…  相似文献   

18.
采用Beckman 6 300高分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以生理体液内标法,检测了 19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血浆39种游离氨基酸。结果表明,NIDDM 患者血浆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胱氨酸、鸟氨酸及赖氨酸水平升高;精氨酸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9.
外科手术或创伤可导致体内氨基酸库的失衡,随着肌肉蛋白质的大量分解,术后出现严重的负氮平衡。为了探讨手术和外源性氨基酸对血浆游离氨基酸谱的影响,本文对一组胃癌根治术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10例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后每天静脉输注葡萄糖和国产氨基酸溶液(18种、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制)24g,共四天。以单纯葡萄糖组、葡萄糖加与国产氨基酸等量的Proteamin 12x(日本产氨基酸溶液)组作对比。试验期间的累计氮平衡(M±SD,g)国产氨基酸组为-32.08±5.03,单纯葡萄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