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基础的华支睾吸虫与扇棘单睾吸虫的ITS-2序列分析鉴别方法。方法在华支睾吸虫流行区采集华支睾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成虫,从成虫虫体分离并收集虫卵。以蛔虫、鞭虫、钩虫、蛲虫做对照虫种,按不同虫种和虫卵数分成5个实验组,各组分别提取DNA,并扩增ITS-2序列,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作同源性分析以确保为目标片段,根据PCR扩增产物电泳获得的条带判定虫种。结果以华支睾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虫卵DNA为模板的PCR产物电泳图谱分别在400bp、500bp左右各显示一条明显条带;在以两种虫卵DNA混合液为模板的PCR产物中,电泳图谱在400bp左右和500bp左右各显示明显条带。将测序得到的两种核苷酸序列进行Blast比对后,显示与GenBank中相应的华支睾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序列高度同源。混入四种肠道线虫虫卵DNA的PCR产物中,除目的条带外,无其他条带。结论该方法可以对华支睾吸虫及扇棘单睾吸虫虫卵进行鉴别,且结果不受常见四种肠道线虫虫卵干扰,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作为两虫种的鉴别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检测广西华支睾吸虫疑似感染者粪样华支睾吸虫/扇棘单睾吸虫虫卵和血清华支睾吸虫IgG抗体,分析二者的相关性,为华支睾吸虫感染的监测和诊断提供参考。收集2017年3-9月于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性健康体检科就诊的疑似华支睾吸虫感染者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三检)检查华支睾吸虫/扇棘单睾吸虫虫卵并计算每克粪样虫卵数(EPG)。同步收集粪检阳性患者的血液标本,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华支睾吸虫IgG抗体。分析EPG值与IgG抗体A_(450)值的相关性,并根据华支睾吸虫感染度分类标准,分析轻度、中度和重度感染者EPG值与血清IgG抗体阳性率以及IgG抗体定性结果与EPG值的关系。在146份华支睾吸虫/扇棘单睾吸虫虫卵阳性粪样中,EPG最大值为21 502,最小值为8。血清华支睾吸虫IgG抗体阳性率为84.9%(124/146),男、女性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6.0%(111/129)和13/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感染者EPG值和IgG抗体A_(450)值呈正相关性(r_s=0.436, P 0.01)。轻度、中度和重度感染者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8.4%(69/88)、 96.0%(48/50)和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华支睾吸虫血清IgG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粪样几何均数(GM EPG)值分别为736和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提示在华支睾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共感染的广西,粪样虫卵镜检和血清华支睾吸虫IgG抗体检测结果呈正相关;但单独粪便虫卵检查用于华支睾吸虫监测和诊断会存在误判,应辅助IgG抗体等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3.
桂南6县异形类吸虫人体感染初步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1年以来,我们在广西武鸣等县进行华支睾吸虫感染调查中发现一粪样同时检获2种吸虫卵,其中华支睾吸虫与台湾棘带吸虫混合感染已从虫卵形态、大小和驱虫治疗后检获的虫体得以证实[1]。感染者粪便中获得的另一些较华支睾吸虫卵小、肩峰不明显的虫卵与教科书中描述的异形科吸虫卵相似[2]。为探讨本区异形类吸虫人体感染情况,作者于1992~1995年,对广西南部的邕宁、崇左、凭祥、上思、武宣、武鸣等6县(市)部分乡村2周岁以上居民采用粪便醛醚法检查虫卵,以虫卵形态特征鉴别法结合驱虫治疗中粪便沉淀法查找成虫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西淡水鱼异形科吸虫感染情况。方法使用消化法对从桂北的阳朔县及桂南的南宁市、马山县、扶绥县和宾阳县等地采集的淡水鱼进行检查。结果共检查各种鱼类316尾,分属鲤科33种、Centropomidae科和丽鱼科各1种。鲤科鱼33种中有28种、Centropomidae科的Coreoperca whiteheadi 1种带有异形吸虫囊蚴。共检出后殖吸虫、扇棘单睾吸虫、钩棘单睾吸虫和台湾棘带吸虫等4种异形吸虫囊蚴,其感染率分别为28.2%、27.5%、44.3%和10.8%。桂北检查112尾,后殖吸虫感染率为78.6%;桂南检查204尾,钩棘单睾吸虫感染率最高,为63.2%,其次为扇棘单睾吸虫42.7%和台湾棘带吸虫16.7%,后殖吸虫为0.5%。结论广西各地淡水鱼异形吸虫感染非常普遍和严重,尤以桂南为甚。异形吸虫与华支睾吸虫感染方式相同、流行区域重叠及虫卵形态相似,临床上要注意其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东方次睾吸虫(Metorchis odentalis)与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ais)的各期病原体形态的观察比较,为鉴别该病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两种吸虫的成虫、虫卵和囊蚴,并进行形态学比较、大小测量和寄生宿主部位的观察。结果东方次睾吸虫和华支睾吸虫成虫寄生部位均为肝胆管与胆囊。幼虫囊蚴的寄生部位,华支睾吸虫主要寄生于鱼背鳍肌肉内;东方次睾吸虫囊蚴主要寄生于鱼尾鳍肌肉内。虫卵特征,东方次睾吸虫与华支睾吸虫的虫卵大小与形态极为相似,仅前者卵盖与肩峰不如后者明显,卵壳与光洁度较后者更光滑透亮。囊蚴特征:东方次睾吸虫囊壁较华支睾吸虫为厚,且成双层结构,为典型的特征性。成虫特征:华支睾吸虫虫体呈葵花仔状,东方次睾吸虫则呈叶片状。结论发现虫卵、囊蚴与成虫时,需根据形态和大小等特征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6.
粪便标本中检出的灵芝孢子与寄生于人体的某些吸虫虫卵十分相似,常常引起误诊。本文阐述了灵芝孢子与华支睾吸虫、猫后睾吸虫、异形异形吸虫、横川后殖吸虫等吸虫虫卵的形态学特征及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7.
异形科吸虫是一类小型吸虫,种类繁多,寄生人体的有异形异形吸虫(Heerophyes hetervphyes)、横川后殖吸虫(Metagonimus yokogawai)、高桥后殖吸虫(Metagvnimus tadahashil)、钩棘单睾吸虫(Haplorchis pumilio)、多棘单睾吸虫(H.yokogawai)、扇棘单睾吸虫(H.taichui)、镰刀星隙吸虫(Stellantchasmus fulcutus)与台湾棘带吸虫(Centrocestus formosanus)10种。  相似文献   

8.
1990年4月,我们在南靖县作“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发现华支睾吸虫和台湾棘带吸虫合并感染一例。患者系男性,41岁,南靖县靖城乡农民。自诉近年腹部和肝区常有不适或阵痛。镜检大便发现华支睾吸虫卵与疑似台湾湾棘带吸虫卵,再用水洗沉淀法,观察虫卵形态。以剂量20mg/kg吡喹酮顿服,  相似文献   

9.
附件棘隙吸虫与4种鱼源性吸虫混合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调查福建棘隙吸虫等多种吸虫混合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改良加藤法或水洗过筛沉淀法粪检 ,对吸虫卵阳性人群和终宿主动物分别作驱虫与解剖观察 ,对鱼类宿主取鱼鳃和鱼肉等组织 ,镜检囊蚴。结果 :查出福建棘隙吸虫 ( Echinochasmus fujianensis)、华支睾吸虫 ( Clonorchissinensis)、日本棘隙吸虫 ( Echinochasmus japonicus)、钩棘单睾吸虫 ( H ap lorchis pumilio)和台湾棘带吸虫 ( Centrocestus taiwanense)等 5种 ;人群感染率为 4 .6% ( 81/ 1774 ) ,有 33.7%感染者同时感染 2种或 3种吸虫 ,第二中间宿主为麦穗鱼等 11种 ,感染率为 4 9.1% ( 169/ 34 4 ) ;不同吸虫囊蚴寄生鱼体部位不同 ;保虫宿主为狗、猫和 2种鼠类等 4种 ;混合感染率为 53.5% ( 2 3/ 4 3)。结论 :当地为兽主人次的鱼源性 5种吸虫混合感染区 ,人体自然感染钩棘单睾吸虫系首次报告。  相似文献   

10.
分别提取华支睾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的基因组DNA,针对两种吸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1(COX1)基因设计引物,进行单重和双重PCR扩增。用针对华支睾吸虫的3对引物进行单重PCR扩增,FC1/RC1和FC3/RC3引物分别扩增出328 bp和356 bp的特异性目的条带,而FC2/RC2引物未扩增出任何条带;用针对扇棘单睾吸虫的FH1/RH1和FH2/RH2引物进行单重PCR扩增,分别扩增出200 bp和190 bp的特异性目的条带。用华支睾吸虫FC1/RC1引物,结合扇棘单睾吸虫的FH1/RH1和FH2/RH2引物,分别进行双重PCR扩增,均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彼此间无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