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仪对1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结果全部置管成功,一次进针14例(87.5%),二次进针2例(12.5%)。经引流后黄疸均明显减退,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28~518μmol/L,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在86~277μmol/L之间,平均下降198.6μmol/L。肝功能明显改善,有效地改善了症状。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置管引流术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是一种安全、创伤小、简便、实用的治疗措施,可以明显延长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仪对1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结果全部置管成功,一次进针14例(87.5%),二次进针2例(12.5%)。经引流后黄疸均明显减退,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28~518μmol/L,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在86—277μmol/L之间,平均下降198.6μmol/L。肝功能明显改善,有效地改善了症状。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置管引流术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是一种安全、创伤小、简便、实用的治疗措施,可以明显延长恶性梗阻洼黄疸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玲  唐寒秋 《医学综述》2011,17(20):3194-319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3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术治疗,术后观察生命体征、胆汁引流量、临床症状及置管后1周胆红素的变化情况,以及有无腹膜炎表现和出血症状。结果 32例患者置管成功30例,成功率为93.75%,2例置管失败。置管引流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周后胆红素明显下降。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PTCD具有方法简便、安全、微创、痛苦少的特点,是治疗恶性肿瘤所致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9):78-81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及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对结石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行微创治疗的结石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7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47例结石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分为ERCP组(n=28)和PTCD组(n=19)。收集所有患者入院至出院的临床数据,比较黄疸相关的一般状况、生化指标及并发症,观察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梗阻性黄疸的手术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1天ERCP组患者的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PTCD组[(283.6±65.2)μmol/L vs(327.0±62.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周两组总胆红素水平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谷丙转氨酶水平ERCP组显著高于PTCD组[术后1 d(142.7±30.6)IU/L vs(124.9±25.5)IU/L;术后1周(85.6±18.4)IU/L vs(69.5±14.9)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胰腺炎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能有效缓解患者黄疸症状,改善患者肝功能,但ERCP能从根本上解除患者梗阻,对于结石性梗阻性黄疸更倾向于行ERCP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PTCD)在恶性肿瘤所致阻塞性黄疸中的临床价值及操作方法。方法:恶性肿瘤所致阻塞性黄疸31例,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结果:1次穿刺成功率为90.3%,2次穿刺成功率100%。患者症状减轻,1周后血清总胆红素下降明显。结论:超声引导下PTCD操作方便、安全、成功率高、疗效明确,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下经皮经肝胆管金属支架植入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中心6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及肝功能严重损害患者,先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再在DSA下经PTCD窦道植入胆道金属支架,将外引流转变为生理性内引流,以改善肝功能.结果 60例患者术前血清总胆红素平均值为(386±95) μmol/L,术后第3天、第7天、第10天血清总胆红素平均值分别下降到(260±85) μmol /L、(220±81) μmol/L与(189±68)μmol /L(P<0.05),碱性磷酸酶(AKP)与y-谷氨酰转肽酶(γ-GT)均下降明显(P<0.05),出现并发症7例(11.7%).结论 超声及DSA引导经皮经肝胆道内置引流术是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简便、经济和可重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金属胆道内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X线引导下对26例胆道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根据胆道梗阻狭窄的不同部位和狭窄的程度采用相应的放置方式.结果 26例患者共置入30枚金属支架,其中,20例置人l枚于肝总管和(或)胆总管,4例置入2枚于左右肝管-胆总管内,2例为支架内再狭窄后的重新置入.26例患者术前血清总胆红素(198.83±121.51)μmol/L,直接胆红素(136.74±79.36) μmol/L.术后2周复查,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到(93.52±59.60)μmol/L,直接胆红素下降到( 46.33±42.71) μmol/L( P<0.01).出现并发症2例(7.5%).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胆道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分析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TCD)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对6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均采取PTCD术治疗,先行经皮肝穿胆道造影(PTC),后行导丝通过狭窄段如不能越过狭窄段,则放置外引流管;如能越过狭窄段,则置入内外引流管作内外引流或置入金属支架做内引流.结果 外引流组16例,置入外引流管18根;内引流组8例,置入支架10个;内外引流组36例,置入内外引流管37根.术后1周总胆红素从术前的(500.6±210.1)μmol/L降至(228.2±147.5)μmol/L,谷丙转氨酶明显下降(P<0.001).随访53例,平均随访6.1个月,10例仍存活,随访期内32例(53%)总胆红素降至正常范围.结论 PTCD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可明显缓解黄疸,改善肝功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超声引导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植入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向武  杨冬华  杨见权  汤绍辉  黄卫 《广东医学》2008,29(12):1998-199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植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超声引导下对3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施内镜胆管塑料支架植入术,并观察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和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胆总管内径等临床指标。结果32例超声引导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植入术均获得成功。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术前与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值分别为(295.82±156.54)μmol/L及(125.47±92.28)μmol/L(P<0.01);血清直接胆红素值分别为(205.41±115.27)μmol/L及(106.47±82.16)μmol/L(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值分别为(155.42±65.57)U/L及(56.38±28.47)U/L(P<0.01);胆总管内径分别为(15.25±5.16)mm及(8.55±3.18)mm(P<0.01)。结论超声引导能安全有效地完成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植入术,对梗阻性黄疸疗效肯定,无明显并发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梗阻性黄疸患者36例,分析PTCD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手术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6例患者中,33例一次性穿刺成功,成功率91.67%;术后3d黄疸减退,术后1周及出院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胆汁外漏1例、胆道出血2例。结论B超定位引导下,行PTCD术治疗梗阻性黄疸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明确,患者及操作医师所受射线剂量小,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70岁以上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超声引下行PTCD,术后1周左右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下经PTCD窦道置入胆管金属支架,将体外引流转换为内引流.结果:46例患者PTCD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P<0.01),肝功能明显改善(P<0.01),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10.53±2.35)个月.结论:经PTCD途径联合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有效方法,可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简便、安全、有效、创伤小、可反复应用等优点,可作为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双介入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置放结合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24例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穿肝胆道引流术后,采用置放胆道支架(总计31枚)结合动脉化疗栓塞(总计51次)的治疗方法。分别观察血清胆红素下降程度,手术并发症,并随访患者生存期和胆道支架维持通畅时间。结果24例患者PTCD成功率100%,治疗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由(201.8±154.7)μmol/L降至(120.8±106.7)μmol/L。引流通畅中位时间6.1个月,全组生存中位时间6.2个月。结论胆道支架置放结合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意义。方法:在B超或X线引导下,对2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PTCD治疗。结果:22例中,21例成功,成功率为95%。死亡2例,死亡率为9%。单纯胆道造影(PTC)1例,放置引流管引流17例,置入金属胆道支架9例。治疗后黄疸和皮肤瘙痒减轻,总胆红素明显下降,肝功能改善,效果满意。结论:此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引流可靠有效,是梗阻性黄疸较好的引流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超声引导PTBD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胛BD)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相关并发症。方法:对45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超声引导PTBD治疗,其中142例单纯行PTBD外引流治疗,131例获得完整随访;283例PTBD治疗后接受了胆道支架植入术,26例行内外引流术。结果:全组452例患者共行474人次的PTBD治疗,置管成功率99.8%(473/474),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5/474)。单纯行PTBD治疗的131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29例黄疸减退,平均生存时间6.8个月。结论:超声引导PTBD姑息性治疗梗阻性黄疸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能有效的减低黄疸,改善肝功能,同时为其他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肝穿刺肝胆管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肝胆管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胆的术中及术后护理要点。方法23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肝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一丝不苟的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结果共置入23枚镍钛记忆合金内支架,技术操作成功率100%。1周后复查时引流通畅,支架扩张良好。术前血清总胆红素(386.3±232.5)μmol/L,术后23例血清胆红素降到(86.2±42.5)μmol/L,通过术中医护密切配合和术后严密观察,该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优质的护理可明显减少经皮肝穿刺支架置入手术并发症,提高支架置入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促进高龄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并阻塞性黄疸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后的近期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本院16例原发性肝癌并阻塞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回顾性统计患者在术前、术后1个月之内转氨酶、白蛋白、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并电话随访了全部患者家属以获得生存信息。结果9例患者行胆道内外联合外引流、6例行外引流,1例同时行右肝管内外引流加左肝管外引流。介入术前、后谷丙转氨酶分别是(123.3±69.8)IU/L、(54.1±27.5)IU/L;谷草转氨酶分别是(186.5±149.2)IU/L、(96.8±72.9)IU/L;白蛋白分别是(30.5±3.8)g/L、(27.7±4.3)g/L;总胆红素分别是(368.9±148.1)μmol/L、(218.3±145.7)μmol/L;直接胆红素分别是(272.2±133.2)μmol/L、(141.5±115.7)μmol/L。除白蛋白外,介入手术前后相对应指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lt;0.05)。患者2月、4月、7月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66.7%、22.5%、7.5%。中位生存期3月。结论原发性肝癌并阻塞性黄疸积极行PTBD术,有助于改善患者肝...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放置导丝(PTC)治疗难治性恶性胆道梗阻的技术特点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胆道恶性梗阻ERCP治疗失败患者,先超声引导下PTC放置导丝入十二指肠,ERCP时经过此导丝行奥迪氏括约肌行胆道支架置入术,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18例均获得成功,其中右侧肝管穿刺12例,左侧肝管6例,主要并发症为胆道感染,7天后查血胆红素均明显下降。结论 PTCD与ERCP对接术是治疗ERCP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另一新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对技术要求比较高,要严格把握其适应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金属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胆管癌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胆管癌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经皮穿刺胆管引流(引流组)或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联合金属内支架植入术(联合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胆红素、肝功能变化,以及患者的生存率。结果24例手术均获得成功,低位梗阻14例中10例患者放置支架,高位胆道梗阻10例中3例放置胆道支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黄疸指数和肝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中位随访时间为120 d,随访期间经皮穿刺胆管引流组11例死亡7例,联合组13例死亡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D联合支架治疗胆管癌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方法可行,低位胆道梗阻更适合胆道支架植入,与单纯PTCD相比,PTCD联合胆管支架植入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导丝一步Sedilgner穿刺法在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PTCD)中的操作方法及其安全性。方法对86例经CT、MRI、彩色多普勒超声等影像学及血液检查诊断为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22 G Chiba针配合0.033 m、0.064 m双导丝及6 F血管鞘行微创一步法开通穿刺道,其后完成胆管引流的全过程。结果86例患者中85例置入引流管,手术成功率为98.8%,观察引流效果1周后有20例更换胆道内支架引流。手术早期并发症为15.1%,其中有3例胆心反射(1例停止手术)、5例急性胆管炎、5例血性引流液。结论双导丝一步Sedilgner穿刺法应用在PTCD中是一种经济实用、操作容易、安全性高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