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两方面阐述了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论治血证的学术特色:对脏腑生理病理,注重脾胃中气升降顺逆,谓心肺肝肾之气同升降,皆取决于中气,脾胃中气为人体阴阳、脏腑、气血、精神之化源,及赖以升降之轴心。中气旺则阳化有源,阴生有本,脏腑各安其位而履其职,气血充旺,精神交泰。中气升降窒塞,脾土下陷,胃土上逆,则阳化匮源,阴生乏本。胃土上逆则火炎金逆,气为之滞而神为之飞;脾土下陷则水沉木陷,血为之淤而精为之遗。诸般上逆、下陷、左淤、右滞四维病变,悉归居中气升降乖违。故论治首重顾护中气,升清降浊,兼顾四维。于内伤杂病,宗仲景“少阴负跌阳者为顺也”之旨,谓“足太阴脾以湿土主令,足阳明胃从燥金化气,是以阳明之燥不敌太阴之湿。及其病也,胃阳衰而脾阴旺,十人之中,湿居八九而不止也……湿则中气不运,升降反作,清阳下陷,浊阴上逆,人之衰老病死,莫不由此”。基于此,论治血证多从阳衰土湿、水寒木郁立论,以燮理中气升降立法,环顾四维。文章对血淤、衄血、吐血、便血、溺血的病机及立法、遣方,逐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黄元御中气升降理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析黄元御中气升降理论。方法:立足于黄元御医学著作,分析并归纳黄元御有关中气升降理论的有关论述,探析其学术思想。结果:黄元御阐述人体生理病理,恒以中气升降立论,认为中气旺盛,升降有序,为人生命之根本;中气虚衰,升降窒塞,则百病丛生。因此,临证通过泄水补火,扶阳抑阴,培土健中以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水火既济则为却病延年之大法。结论:黄氏重视中气的学术思想对临床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曹颖  李志国 《吉林中医药》2013,(10):980-981
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以“中气升降”为中心,阐释脏腑气机的圆运动,在临床治疗中重视人体中气,调畅脏腑气机,复其升降枢转之常。黄氏第五代弟子麻瑞亭将“中气升降”理论进一步完善,认为脏腑气机升降紊乱所致之病,均当复其升降之常,而复其升降之常的关键,重在调理脾胃中气升降,并将黄氏气滞之主方下气汤加减完善为治疗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升降紊乱之内伤杂病方,可用以指导临床脏腑气机失调类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论黄元御执中治本的论治特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元御阐释人体生理病理多以中气阴阳升降立说,临证论治恒以燮理中气阴阳升降立法,既恒守执中培土之大法,又能环顾四维,病变法变,因证施治,灵活遗药。  相似文献   

5.
探讨黄元御"中气升降"理论对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启示。认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机多为中气虚衰、太阴寒湿,治疗用药重在培补中气、顾护下元。  相似文献   

6.
从学术界对"中气"一词的理解入手,阐述"中气"的意义,认为黄元御对中气的理解才是正统.  相似文献   

7.
曾鉴源 《环球中医药》2009,2(5):377-378
黄元御,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壤子,清代山东昌邑县人,因医术高超而曾获乾隆御赐"妙悟岐黄"匾额。黄氏多用泻水补火,抑阴扶阳,运转中气的方法来治疗疾病,且多有良效。而对黄疸病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上,黄氏均有其独到的见解,现将其治疗关于治疗黄疸病的学术特色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反流病作为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病因病机复杂,主要发病机制为抗食管反流的防御屏障与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失去平衡。中医治疗该病具有一定优势,认为该病与气机升降失调有关。清·黄元御提出“中气枢轴”这一概念,重视中气的“枢轴”作用。“中气枢轴”失调会影响气机的运行,通过恢复“枢轴”的正常运转,平衡全身气机的升降运动,使身体功能恢复。该文以黄元御“中气枢轴”理论为指导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论治思路。  相似文献   

9.
阳缘乐  李敏  杨志军  杨秀娟 《新中医》2021,53(18):195-200
黄元御从《周易》《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总结并创立出独具特色的中气升降理论,认为人体中气、阴阳、五行、六气皆由中气轮转变化而来,并皆处在以中气为枢纽的轮转升降系统之中。此系统的正常轮转便构成了人体的生理,轮转失常便出现了病理变化。通过黄元御对六气的认识可知人体百病皆不离六气,以六气外联人体病理表现,内系人体气机变化。基于此医理,黄元御又创出其药性理论以调整人体的异常气化来治疗疾病,同时黄元御还强调六气之风木为五脏之贼、百病之长,并在《长沙药解》中将当归列于木药之首,就此,基于黄元御中气升降理论探讨当归在临床中之应用,认为当归不仅可治木气本病,亦可治木气引动其他四行之病,尽皆体现于温经汤、赤小豆当归散、当归散、当归贝母苦参丸、当归四逆汤等诸方中。  相似文献   

10.
通过探析黄元御中气理论,研究其著作,认为中气在阴阳之间,处五行之中位,职司调和六气,其功在枢转升降、圆融五行。以中气理论解释生理、病理和医理,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脾胃是气机升降之枢纽,脾气升清,胃气降浊.生理状态下,脾胃脏腑之气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始终保持协调通畅,故而人体能够升清降浊,摄取精微,排泄废物,完成机体的新陈代谢.若气机失调,升已不降,降已无升,升降混乱,则易致人体发病.故治疗脾胃疾病重在调理脾胃气机,俟脾气得运,胃气得降,则气血生化有源,疾病自愈.  相似文献   

12.
气机升降理论在紧张型头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吕娟  胡志强  吴宏赟 《河南中医》2009,29(7):645-646
从气机升降理论出发,分析头部气机升降特点,以肝脏为例,阐释了多种致病因素导致头部气机升降失调,从而引起紧张型头痛的机理,以期通过调理肝脏气机升降,为紧张型头痛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王玉保 《光明中医》2011,26(6):1098-1099
气机升降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脏腑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的根本,升降失调则病变发生,故《内经》云:"气机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升降息则气力孤危","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前人有"死生之机,升降而已"的说法。历代医家对此颇为重视,并用以指导临床实践。《伤寒论》运用《内经》阴阳、脏象学说,创立了六经证治,既包含着八纲、脏腑辨证,又贯穿了脏腑气机升降的理论。1肺主升降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一升一降,  相似文献   

14.
陈以国教授依据《内经》"四海""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和津液输布理论,提出腹部用穴是调理中焦气机基础,也是调和全身脏腑气机之首要。临证以建里配天枢为用穴基础,调节脾胃气机,升降相和,津液滋生而安中缓急;陶道使三焦阳气布散而祛邪扶正,共奏升清降浊,调和气血,输布阳气之功效。先针刺背部,疏通郁滞的阳气,再针腹部来培补中焦生化气血,再针头面使气血上达,最后针刺四肢的穴位完成气血输布的过程。腹部用穴是调理中焦气机的基础,亦是调和脏腑气机之首要。用针配合上病下取、局部配伍远端、放血等方法,疏导经气机运行,涵养脏腑,强壮支节来调治外感、内伤杂病、情志失调等病证。附三叉神经痛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5.
马军燕  周际  冯利民 《光明中医》2022,37(2):314-317
古今临床医家多认为眩晕是以风、火、痰、虚、瘀致其病,而笔者认为气机升降失调,运行逆乱与眩晕的发生密切相关,气机升降不及与太过均可使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而致脑窍失养或被蒙蔽发为眩晕.气机的升降出入失调又主要表现为脏腑气机的升降失调,故可从肝与肺、脾与胃、心与肾等脏腑之气机升降失调来认识眩晕,并在治疗上以调理脏腑之气机升降出...  相似文献   

16.
付艾妮  全国芳 《河南中医》2010,30(2):130-131
本文从中医升降理论出发,论述了脾胃阴阳升降运动在全身气机升降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其理论在脾胃病证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7.
中气升降思想源于《易》、《河图》之理,《内经》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金元时期创立中气升降理论,明清时期中气升降理论得到发展。不同时期医家将此理论用之于临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用药各具特色尤以明清时期医家对其阐述最为明确详尽。从历代医家观点看,中气主要是指脾胃之气,很多医家都强调中气升降在脏腑气机上下阴阳相交中的枢机作用。中气升降是阴阳升降、五行生化、脏腑气机升降之枢轴,中气衰败,升降失司,就会产生种种病变。  相似文献   

18.
升降出入理论源自于《内经》,应用于《伤寒论》。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失常,疾病就会产生。如升降出入不畅,治疗则宜因势利导,高者因而越之,下者引而竭之,在皮者汗而发之;如升降出入失调,则应逆而调之,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散者收之,结者散之;如升降出入杂乱,则应诸法并用,或升降并调,或散敛兼顾,或散升同施,或散降共治,或以降求升,或以升求降。治则旨在恢复气机的正常运动,仲景虽未明言升降出入之语,但在六经病证治中处处蕴含升降出入之理。运用气机升降出入理论分析《伤寒论》中的六经证治思想,梳理仲景遣药组方规律,有助于提高临床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19.
王珍  贾奎  刘彩莉  任伟华 《河南中医》2020,40(4):518-521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病机关键在于气机升降失常。气机上升太过,气血逆乱,上犯于脑,甚至迫血妄行、血溢脉外,发为脑出血;情绪控制不当,致使肝阳暴亢,气血逆乱,犯于癫顶,脑脉痹阻,发为卒中。气血的生成需要依靠气机的升降,气机升降失司,气血化生不足,不能上呈以荣养脑窍,则出现气虚乏力、头晕耳鸣、寡言少语、心慌、胸闷、纳差、腹胀,甚至晕厥等症状。气机调畅才能保证津液、血液的正常输布运行。反之,气机升降失调,气血津液代谢失衡无序,机体则产生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痰瘀痹阻脑脉,而发为中风。气升则精血上输以化生脑髓,充养脑窍,气降则制约肝气过度升发,并调畅呼吸,通调水道。升降不及,脏腑精微不能上荣于脑,神明不能下降统领脏腑,则会出现耳目昏聩、反应迟钝、焦虑抑郁等病症。脾胃同居中焦,五行属土,有通上彻下、升清降浊之功,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调理脾胃是调畅全身气机升降的关键所在,也是治疗PSD的核心。脾胃健则五脏功能健全,诸虚易补,补而不滞;脾胃运则痰瘀得消,气机得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