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李喆  张鹏  买铁军  祝志臻  钟伟 《河北医学》2013,19(2):183-185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髂内动脉栓塞化疗在晚期浸润性膀胱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例晚期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髂内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治疗。结果:5例连续随访1年以上无肿瘤复发;7例随访半年至1年后发现肿瘤复发,其中2例拒绝再次治疗死亡,其余再次行上述治疗,至近期随访元复发;3例因心血管疾患死亡;1例随访3个月后失访。结论:对于晚期膀胱癌,尤其是不能或不愿行膀胱全切术的患者,TURBt联合髂内动脉化疗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髂内动脉化疗栓塞和药泵植入联合手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获随访的40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资料.40例患者分为髂内动脉化疗栓塞和药泵植入联合手术治疗组(A组)20例和单纯手术治疗组(B组)20例,了解介入治疗对浸润性膀胱癌的效应,分析比较两组术后复发率、生存率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术前经髂内动脉化疗栓塞后,能使大部分膀胱肿瘤病灶缩小,控制严重血尿,提高手术中肿瘤的切除率,术后经药泵穿刺注射抗癌药物能更有效地清除残留肿瘤病灶和杀灭盆腔内转移病灶,预防肿瘤复发,提高病人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结论:髂内动脉化疗栓塞和药泵植入联合手术治疗膀胱癌安全有效,可以显著提高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手术+膀胱内灌注+介入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对10例确诊为浸润性膀胱癌(T2-4/G1-3)的病人采用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经髂内动脉介入化疗+膀胱内灌注治疗。手术结束后当天,开始用丝裂霉素20mg或羟基喜树碱10mg行膀胱灌注。手术标本经病理确诊后,经股动脉插管达髂内动脉,给予丝裂霉素10mg,长春花碱30mg,顺铂90mg后拔管。结果3例治疗一次,2例治疗两次(间隔一个月),随访2-5年,未见肿瘤复发。2例术后2、7月时复发,再次予以重复治疗并在随访中。1例晚期膀胱癌,伴肺、脑转移,经联合应用放射粒子植入、γ刀放疗等,存活5年。1例盆腔广泛转移的患者,治疗两次后拒绝治疗,半年后死于癌肿。1例治疗时间较短,在随访中。结论初步结果表明,对于确诊的局限性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在手术后,采用经髂内动脉插管介入化疗+膀胱内灌注化疗的联合治疗方法,能明显的提高疗效,有效地减少肿瘤的复发,显著的降低了静脉化疗的副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翁良福 《基层医学论坛》2014,(13):1697-1698
目的探讨浸润性膀胱癌经导管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5例行经导管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5例患者双侧髂内动脉插管均成功,术后3例患者出现发热现象,1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现象,4例患者出现厌食现象,2例患者出现穿刺点血肿现象,1例患者出现白细胞降低现象。经导管灌注化疗后,2例患者完全缓解,22例患者部分缓解,1例患者病情稳定。术后给予患者为期6个月的随访,3例患者肿瘤复发。结论经导管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新辅助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高低氧吸入放疗对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8例无法耐受或拒绝接受膀胱全切手术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行保留膀胱治疗,先给予髂内动脉灌注化疗2~3次,然后给予高低氧吸入放疗。对肿瘤部分缓解以及肿瘤复发患者行部分膀胱切除术或经尿道肿瘤切除术。结果肿瘤完全缓解率为71.4%(20/28),部分缓解率28.6%(8/28)。8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4例复发并接受了再次手术治疗。结论新辅助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高低氧吸入放疗为不能或不愿行全膀胱切除术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膀胱癌的传统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差,且复发率高,5年生存率仅约50%,因此,对局部浸润性膀胱癌采用保留膀胱的新措施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2000年1月-2008年10月,对59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分别采用术前鸦胆子油乳膀胱灌注并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手术及单纯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栓塞后手术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髂内动脉栓塞化疗在临床上多用于膀胱癌术前治疗或术后联合治疗。2007—2011年我们采取单纯髂内动脉栓塞化疗治疗晚期膀胱癌21例,本文就其可行性、临床效果及常见并发症分析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7—2011年我院收治的不能手术的晚期膀胱癌患者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47~88岁、平均69.3岁;患者均表现有无痛性肉眼血尿,其中15例既往有膀  相似文献   

8.
马晖  彭华  厉红  闫丹丹 《中国医药导刊》2012,(10):1819-1820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术治疗晚期膀胱癌大出血的术中护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晚期膀胱癌大出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法,栓塞双侧髂内动脉并经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的术中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手术和护理,26例的持续血尿均得到有效控制,顺利出院。随访4周,膀胱肿瘤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0例,无变化3例,肿瘤进展死亡1例。结论: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术可缓解膀胱癌大出血症状,护士在围术中的精心护理是对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术的安全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9.
在泌尿系肿癌中,膀胱癌术后复发率较高,临床上采用膀胱内灌注药物治疗和预防肿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方法很多.1994年4月-2003年4月,我们对68例不同分级、分期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联合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浸润性膀胱癌和前列腺癌常需行根治性切除,尿流改道,一部分丧失手术机会,只能行化疗、放疗、免疫内分泌等治疗。而全身性放、化疗毒副作用大,疗效不理想。我院于1999~2007年对32例浸润性膀胱癌,4例前列腺癌采用髂内动脉化疗泵置入,进行区域性化疗和免疫治疗。结合TUR-Bt,膀胱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 手术在治疗浸润性膀胱肿瘤中的价值。方法 对11例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行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 手术。结果 术后1l例随访1~3年。1年时死亡1例,1例多发膀胱肿瘤患者于术后3个月复发,第3次做灌注化疗;余9例2年内死亡4例,5例生存3年以上。1年存活率91%。结论 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肿瘤,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可延缓病情发展,为手术切除肿瘤提供宝贵的时机,两者结合,可成为治疗浸润性膀胱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鸣  许昌泰  邱财荣  徐海红 《吉林医学》2011,32(13):2643-2644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晚期膀胱癌并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介入治疗技术对16例老年晚期膀胱癌并发出血患者进行双侧髂内动脉和相关供血支化疗栓塞治疗。结果:在栓塞术后1 d尿液颜色由深变浅16例,2 d后出血停止12例,3 d后出血减少4例。经止血、持续膀胱冲洗后,血尿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结论:对于老年晚期膀胱癌并发血尿在保守治疗无效时,髂内动脉化疗介入栓塞治疗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结合文献探讨动脉灌注联合化疗对于高危复发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例由于年龄大、体质差、不能耐受麻醉和手术的高危复发性膀胱肿瘤患者,采用一侧髂内动脉永久性栓塞、对侧髂内动脉永久性化疗泵置入化疗,并膀胱灌注化疗.结果 随访2年8个月.3例患者1例血尿消失、肿瘤缩小,2例肿瘤消失.结论 对于高危复发性膀胱癌在不能耐受手术的情况下,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是较为理想的选择.不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经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介入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整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肿瘤防治中心于2001年3月~2003年12月间确诊为浸润性膀胱癌的21例患者接受介入化疗的临床资料.用MVCA的改进方案化疗1~5个疗程并予对症、支持治疗.其中6例采用经股动脉穿刺皮下埋置PCS药泵介入化疗法;15例采用经股动脉穿刺、髂动脉置管介入化疗法.结果 随访3~33个月,18例患者皆生存至今,3例死于肿瘤进展,2例患者达到肿瘤降级,8例肿瘤降期.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6例,好转6例,稳定6例.结论 经动脉介入化疗是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可使肿瘤降期、降级,改善生存质量并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介入化疗栓塞对中晚期膀胱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13例膀胱癌患者包括伴有大出血2例,行双侧膀胱上下动脉或髂内动脉栓塞化疗术,术后随访3个月~5年.结果 13例患者的出血症状于栓塞化疗术后1 d~3 d均得到有效控制,但2例患者栓塞治疗后约40 d~50 d出现血尿复发,考虑为髂内动脉再通引起,再次栓塞双侧髂内动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新辅助化疗手段.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2年间85例晚期膀胱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双侧髂内动脉结扎置泵区域化疗及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切除术(Tuv-Bt)(A组)38例,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组(B组)47例,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38例患者,其中1例复发后行膀胱切除术,15例复发行Tuv-Bt术,5年复发率为42%,8例术后5年内复发死亡,5年生存率为78.9%,7例化疗后白细胞下降到3000个/ml以下;B组47例患者,术后5年17例复发并转移死亡,5年复发率为39.5%.5年生存率为60.5%.结论 在对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中,双侧髂内动脉结扎置泵区域化疗加Tuv-Bt术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其5年生存率前者略高,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有效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新辅助化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绿激光汽化术(radical transurethral photoselective vaporization of bladder tumours,RPVBT)联合髂内动脉介入栓塞灌注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N0M0)高龄、高危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因无法耐受或不愿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而接受RPVBT或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radical of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urs,RTURBT),联合髂内动脉介入栓塞化疗的108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N0M0)患者资料。根据已实施术式不同,分为RTURBT组47例, RPVBT组61例,分析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闭孔反射情况、住院时间、生存率,复发率、以及总体髂内动脉介入栓塞化疗不良反应情况,绘制总体生存及无进展生存曲线。 结果RPVBT组与RTURBT组患者年龄、Karnofsky评分、肿瘤最大直径、肿瘤数量、肿瘤分布位置、病理级别构成、性别构成等观测变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PVBT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血尿时间、住院时间各观测变量显著优于RTURBT组患者,且未出现闭孔神经反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5年累积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累积复发率情况,RPVBT组分别为68.0%、43.3%、38.9%,RTURBT组分别为69.8%、47.8%、45.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发特点以非浸润性复发为主(46.8%、42.6%),肌层浸润性复发率低(4.3%、4.9%)。总体髂内动脉介入栓塞化疗相关不良反应低、耐受性好。 结论RPVBT联合髂内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方案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更微创、更小的不良反应、易耐受性、安全有效,有较满意的远期总体生存率,可作为高龄、高危无法耐受或不愿意接受根治手术患者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栓塞在膀胱癌急性大出血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12例膀胱癌急性大出血患者行膀胱动脉及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术中经动脉灌注抗癌药。结果12例患者栓塞后经膀胱镜或导尿管清除膀胱内血凝块血尿逐渐消失,其中8例患者接受后续膀胱部分切除或膀胱全切治疗。结论采用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膀胱癌急性大出血疗效显著,并且保证了后续外科治疗的安全性和彻底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经动脉导管药盒系统(port—catheter system,PCS)灌注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28例无法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动脉导管药盒系统埋植术,并经动脉导管药盒系统行灌注化疗,化疗药物包括表阿霉素、顺铂和丝裂霉素。结果: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率18例。有效率为89%(25/28),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动脉导管药盒系统灌注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1994年3月至2005年6月,作者采用髂内动脉置化疗泵,依次注射抗癌药物预防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59例,其中54例获随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