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亮  李欣  李雯 《吉林医学》2013,34(22):4424-4426
目的: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静脉联合溶栓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18例,其中静脉溶栓14例,动静脉联合溶栓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小时、24小时、3天、7天、21天(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小时、3天、7天、21天(出院时)的NIHSS评分和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之间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静脉联合溶栓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均有效和安全。  相似文献   

2.
<正> 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治疗临床以静脉溶栓为最常用,它可以缩小心梗面积,减少心脏泵衰竭的发生,从而降低死亡率。本文对AMI病人用链激酶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溶栓治疗后血清CK总活力、CK—MB活力及心脏肌钙蛋白TNT的浓度变化作动态观察。1.材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急性持续胸痛数小时来医院就诊,并在第一次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塞入院的病人共17例,男14,女3,27~74岁。其中,急性前壁心梗8例,急性下壁心梗5例,急性前间隔心梗4例。符合临床溶栓治疗指征。采用静脉输链激酶11例,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6例,从发病到溶栓在3~9h完  相似文献   

3.
溶栓治疗,已经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治疗措施。尿激酶、链激酶溶栓药物治疗AMI已有报道,但是由于上述药物作用的非选择性及发生出血、过敏等并发症,故目前有被新的溶栓药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替代的趋势,我们于1998年6月~1999年10月收治急性AMI患者32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静脉溶栓以及延迟用药的疗效.方法对36例AMI患者,用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检查治疗后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开放率.结果24例AMI患者发病后6 h内溶栓,冠状动脉开放率为70.83%.12例发病后6~12 h时溶栓,冠脉开放率为33.33%.结论溶栓疗法能使AMI的预后完全改观.  相似文献   

5.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2):1610-1612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凝血及纤溶系统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AMI患者39例(观察组),取溶栓前、后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及相关凝血因子、纤溶指标水平变化,并对治疗前心脏功能进行评价;设立同期来院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溶栓治疗前血浆NT-proBNP及血浆Fg、D-D等纤溶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观察组凝血指标PT、APTT、TT等均明显缩短(P<0.01);观察组溶栓治疗2h后至溶栓治疗48h后者血浆NT-proBNP、D-D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1),PT、APTT及TT呈先延长后缩短趋势(P<0.05),于溶栓治疗后4h达到最高值;血浆Fg水平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1),于溶栓治疗4h后达到最小值;观察溶栓治疗期间发生皮肤黏膜出血2例,鼻出血3例,牙龈出血1例,但未见消化道出血及脑出血等严重出血性疾病发生。结论:溶栓治疗能有效降低AMI患者凝血活性,增强纤溶活性,改善患者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34例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及符合溶栓指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采用早期rt-PA溶栓治疗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冠脉再通率的发病与溶栓时间有着直接关系,rt-PA静脉溶栓治疗越早,血管再通率越高.结论: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进行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 -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9例AMI患者接受rt -PA静脉溶栓治疗 ,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的变化 ,判断冠状动脉的再通率。结果  39例中冠状动脉再通 2 9例 ( 74 .3% ) ,其中发病 6小时以内的溶栓再通率为 85.7% ( 12 14 ) ,发病 6~ 12小时的溶栓再通率 6 8% ( 17 2 5) ,两者相比差异显著性 (P <0 .0 5)。≤ 6 5岁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 >6 5岁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AM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应提倡急诊室溶栓 ;>6 5岁的患者静脉溶栓同样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武洪杰 《安徽医学》2011,32(1):59-60
目的 比较小剂量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43例接受rt-PA和47例接受UK溶栓治疗的AMI患者病例资料,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总再通率rt-PA组和UK组分别为90.70%和70.21%(P<0.05);在发病3 h内和3...  相似文献   

9.
观察5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发病3周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剂(PAI)活性的动态变化,比较蝮蛇抗栓酶(SVATE).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和一般常规治疗的作用。结果AMI患者纤溶系统受抑,t-PA和PAI活性分别显著性降低和升高;治疗后有不同程度地恢复,UK组在治疗即刻t-PA和PAI活性出现瞬时最大幅度地增高和降低,随后很快回复入院时水平;2周时t-PA达到正常水平,PAI一直持续在高水平。SVATE组给药即刻t-PA和PAI活性分别升高和降低,此后缓慢改变,2周时t-PA和PAI活性都恢复正常。常规治疗组在观察期间纤溶活性缓慢地改变,给药3周时t-PA和PAI活性尚未达到正常水平。结果说明,溶栓治疗优于常规治疗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45例)和观察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联合阿司匹林,45例)。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测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测定髓鞘碱性蛋白(MB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MBP与NS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NIHSS评分、MBP与NS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减轻脑神经损伤情况,利于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时间与溶栓成功的关系.方法 溶栓适应证的ST段抬高的AMI病例68例,给予国产尿激酶100~150万U溶栓,肠溶阿司匹林0.3 g口服;尿激酶溶栓6 h后,给予肝素5000 U肌注,2次/d.结果 静脉溶栓治疗2 h以内再通13例(再通率72.2%);3~6 h以内再通21例(再通率91.3%);7~12 h以内再通7例(再通率38.9%);13~24 h再通0例(再通率0%).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尿激酶溶栓治疗,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12.
江浙蝮蛇抗栓酶(Svate)是近年应用于临床的新型抗凝、抑栓及溶栓药物,经动物及人体外实验证实,具有明显的抗凝、抑栓及溶栓作用。本文单用Svate 50u/d静滴,连续两周,治疗12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者。使用EIA法、底物显色法及火箭电泳法等检测方法探讨其治疗前后血浆α_2~-纤溶酶抑制因子-纤溶酶复合物  相似文献   

13.
用大剂量尿激酶(UK)静脉溶栓(进口UK50万U静推5~15分钟,100万U静点30分钟或国产UK100万U静推5~15分种,100万U静点30分钟滴完)治疗30例发病6小时内急性心肌梗塞(AMI),根据临床冠脉再通指标观察再通率为96.7%(29/30),明显高于UK50~150万U/60~90分种静脉溶栓再通率(50%~55%),亦与rt-PA、SK加速溶栓治疗的结果相一致。无脑出血及严重内脏出血。大剂量UK静脉溶栓治疗AM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再通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60例AMI早期溶栓再通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心肌酶的峰值浓度、峰值恢复正常时间、再灌注心律失常、梗死面积、左室功能、C反应蛋白及纤溶系统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肌酶峰值浓度、峰值恢复正常时间、心律失常发生率、梗死面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C反应蛋白及纤溶系统活性明显改善。治疗2周后室壁运动指数、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均低于对照组(P<0.01),2周后左室射血分数、纤溶酶原激活剂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AMI再通患者使用丹红注射液能缩小其梗死面积,减少再灌注损伤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对保护缺血心肌损伤及心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溶栓时间窗.方法 28例AMI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的变化,判断冠脉再通率,并观察出血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 28例患者溶栓后冠脉再通20例,再通率71.4%,其中发病6 h内溶栓冠脉再通13例,再通率81.3%,发病6~12 h内溶栓冠脉再通7例,再通率58.3%;2例出现牙龈出血.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AMI是安全可靠的,AMI患者发病6 h内应用rt-PA静脉溶栓效果疗效显著,发病6~12 h应用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16.
陈世平 《中原医刊》2006,33(6):79-80
目的观察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流变特性及体外模拟血栓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AMI诊断标准且有溶栓适应证[1]患者60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8.91岁,起病3h内用尿激酶50万U 生理盐水100ml静滴,20min滴完,3~6h内用尿激酶100万U 生理盐水150ml静滴,30min滴完,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低中高切变率的血液流变特性指标及体外模拟血栓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低、中切变率,全血粘度及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毛细血管血浆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体外模拟血栓长度、湿重及血栓指数Q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治疗后尿激酶通过激活体内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以水解纤溶蛋白降低血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性来改善血流变特性异常,减少血栓形成从而达到溶栓治疗AMI的显著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3种溶栓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①目的 比较尿酸氧化酶、链激酶和基因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 tPA) 3种药物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效果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②方法 对 1 997年 1 2月~ 2 0 0 2年 1月 1 63例AMI溶栓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 1 63例病人分为尿酸氧化酶组、链激酶组、r tPA组 ,溶栓治疗后 ,观察血管再通率、出血率、4周病死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③结果 r tPA组血管再通率最高 ,达 76 .1 % ,4周病死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最低 (χ2 =4.341~ 6 .1 89,P <0 .0 5)。④结论 r tPA应作为AMI溶栓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8.
t-PA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经皮冠状动脉内溶栓(PTCR)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一重大进展,是挽救梗塞心肌,缩小梗塞范围最有效的方法[1].本文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67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病例为日本鹿儿岛市立病院1993年6月~1994年3月住院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7例.男性54例,女性13例.<70岁52例,70~75岁15例.广泛前壁15例,前间壁16例,局限前壁14例,下壁7例,下壁伴正后壁7例,下壁伴右室4例,正后壁2例,前侧壁2例.  相似文献   

19.
周军 《中外健康文摘》2012,(37):153-154
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肺栓塞(rt-P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1例急性肺栓塞呼吸困难明显且部分有血液动力学异常的患者,进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结果31例中21例显效,占67.74%;6例有效,占19.35%;4例无效,占12.90%.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肺栓塞(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显著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住院时间,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20.
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结果冠状动脉再通率75%,溶栓过程中未见严重出血及其它副作用,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选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