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脊髓康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动物实验于2003-09/2005-06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实验室完成,分别进行3个实验:①脊髓康对小鼠棉球肉芽肿质量变化的影响:50只小鼠腋部皮下植入灭菌消毒棉球,缝合后分为5组,即模型组、阿司匹林组、脊髓康(主要由当归、川芎、黄芪、丹参、赤芍等药物组成)12.5g/kg,25g/kg,50g/kg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8d后处死小鼠,取出棉球计算肉芽组织干重。②脊髓康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影响:50只小鼠,分组同上。静脉注射给药20min后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生理盐水溶液,然后腹腔注射醋酸,20min后处死各组小鼠,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收集洗涤液离心,测定吸光度值。③脊髓康对Allen法脊髓损伤造模大鼠的抗脊髓损伤作用;60只大鼠分为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脊髓康12.5g/kg,25g/kg,50g/kg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5d。除假手术组外,麻醉后均行Allen法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制备,假手术组行^9-10棘突椎板全切除。分别于术后1,3,7,14d按改良的Tarlov标准评价大鼠双后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为5级:1分,没有可觉察的后肢活动;5分,后肢功能完全恢复)。临床观察选择于2003-09/2006-02在江南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骨科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84例,均自愿参加观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脊髓康,50mL口服,2次/d,3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①运动评分:检查身体两侧各自10对肌节中的关键肌.各肌肉的肌力均分为6级,分别记为0~5分:0=完全瘫痪;5=正常肌力。双侧总分为100分。②脊髓损伤程度: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分类标准,共分为5级:A完全性损害,E正常。结果:动物实验结果:①各组小鼠的肉芽组织干重比较:脊髓康50g/kg组显著低于模型组[(46.54&;#177;6.78,55.01&;#177;12.37)mg,P〈0.05]。②各组小鼠腹腔洗涤液吸光度比较:脊髓康12.5g/kg,25g/kg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0.87&;#177;0.19,0.84&;#177;0.16,1.06&;#177;0.19.P〈0.05)。③各组大鼠的双后肢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术后3,7,14d脊髓康各剂量组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临床观察结果:①两组观察对象的运动评分比较:治疗组、对照组治疗1个疗程后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92.00&;#177;9.95,71.67&;#177;19.94;83.76&;#177;24.12,78.81&;#177;23.17,(P〈0.05)],治疗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观察对象的总体改善率(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分级升高1级或以上)比较:治疗组的总体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9%.45%.P〈0.05)。结论:脊髓康能防止脊髓损伤的继发性改变,促进神经组织的恢复及再生。  相似文献   

2.
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泓杰  石铁  王迅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6):133-135
目的:对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药物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4—01/2005—12关于脊髓损伤药物治疗的相关文章。检索词“spinal cord injury,drugtreatment”并限定文章语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12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脊髓损伤,药物治疗”。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药物及其作用机制、临床及实验推荐用量。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48篇,排除30篇重复性研究。18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6篇关于脊髓损伤药物治疗的研究,12篇关于脊髓损伤具体药物治疗的个案研究。资料综合:脊髓损伤后药物治疗包括两个阶段:急性及继发反应期,以及神经再生期。急性及继发反应期的药物治疗包括皮质类固醇类、神经节苷酯、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等,神经再生期的药物治疗包括细胞生长因子、褪黑激素等。结论:对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药物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比较多,但仅少数几种应用于临床,大多数仍处也实验研究阶段,药物治疗脊髓损伤其前途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3.
中药脊髓康抗脊髓损伤作用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脊髓康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了解其作用是否有剂量依赖性,并与地塞米松进行阳性对照。方法: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n=10)。①给药:地塞米松组大鼠灌胃给予地塞米松0.6g/kg;脊髓康12.5,25,50g/kg组灌胃脊髓康(由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等组成,生药10.3g/g浸膏)12.5,25,50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体积均为20mL/kg,连续给药5d。②造模:于末次给药后30min,用AllenWD法打击大鼠T9~l0造成大鼠脊髓中度损伤(10g×25mm),假手术组不打击。③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3,7,14d进行爬板试验并采用改良的Tarlov标准进行肌力测定,以术前肌张力为5分;测定后进行大鼠脊髓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6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爬板实验:脊髓康3个剂量组大鼠从第7天爬坡能力开始恢复,7,14d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地塞米松组大鼠从第3天开始恢复。②双后肢肌力:脊髓康3个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大鼠从第3天开始恢复,3,7,14d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③病理检查结果:地塞米松组与脊髓康50g/kg组大鼠脊髓组织出血、坏死程度较轻,各种病理变化较轻,边缘粘连不明显。结论:①12.5~50g/kg脊髓康均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②50g/kg脊髓康能防止脊髓损伤的继发性改变,促进脊髓组织的恢复,促进神经组织的再生。其效果与地塞米松相似。  相似文献   

4.
嗅鞘细胞移植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长期实验和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嗅鞘细胞在大鼠完全损伤脊髓内长期存活和修复作用的研究以及嗅鞘细胞移植治疗人类脊髓损伤的观察。方法: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骨科中心实验室用新生Wistax大鼠嗅球做嗅鞘细胞原代纯化培养,大量增殖后植入完全损伤的大鼠脊髓内,同时设立注入DMEM培养液和单纯椎板切除的对照组。术前及术后2,4,8,16和24周进行动物神经功能评定(BBB评分);术后24周取损伤段及其邻近脊髓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嗜银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了解脊髓再生情况;同时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oechst标记的嗅鞘细胞在体内存活情况。选择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2003—06/12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嗅鞘细胞移植,术后随访。结果:①手术后4周,嗅鞘细胞移植组,DMEM注射组开始有运动功能恢复,嗅鞘细胞移植组运动功能好于DMEM注射组(P&;lt;0.01);在各个时间段BBB分值嗅鞘细胞移植组均高于DMEM注射组(P&;lt;0.01)。②苏木精—伊红及嗜银染色显示,嗅鞘细胞移植组,DMEM注射组脊髓损伤区及其近端都有神经纤维,排列紊乱,嗅鞘细胞移植组数量多于DMEM注射组(P&;lt;0.01),但都少于相应节段的对照组(P&;lt;0.01)。③24周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Hoechst标记的嗅鞘细胞仍存在于OEG移植组脊髓损伤段周围。④透射电镜结果见嗅鞘细胞移植组胶质瘢痕近端大量新生有髓神经纤维并形成S型突触连接。⑤患者运动功能无显著改善(P&;gt;0.01),感觉功能恢复明显(P&;lt;0.01)。结论:①移植的嗅鞘细胞可在受体内长期存活(至少6个月)并迁移。②嗅鞘细胞移植能促进轴突再生,并对脊髓功能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药物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4-01/2005-12关于脊髓损伤药物治疗的相关文章。检索词“spinalcordinjury,drugtreatment”并限定文章语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12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脊髓损伤,药物治疗”。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药物及其作用机制、临床及实验推荐用量。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48篇,排除30篇重复性研究。18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6篇关于脊髓损伤药物治疗的研究,12篇关于脊髓损伤具体药物治疗的个案研究。资料综合:脊髓损伤后药物治疗包括两个阶段:急性及继发反应期,以及神经再生期。急性及继发反应期的药物治疗包括皮质类固醇类、神经节苷酯、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等,神经再生期的药物治疗包括细胞生长因子、褪黑激素等。结论:对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药物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比较多,但仅少数几种应用于临床,大多数仍处也实验研究阶段,药物治疗脊髓损伤其前途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6.
自血光量子疗法治疗脊髓损伤的兔脊髓血流量变化观察230022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张循善,董英海,吴基,邵宏英,陈晓燕,卫玉芝,程越1990年起,笔者在临床尝试应用自血光量子疗法(ALQ)治疗脊髓损伤,取得了满意疗效[1]并开展了一系列基础研究[2,3...  相似文献   

7.
中药脊髓康抗脊髓损伤作用实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中药脊髓康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了解其作用是否有剂量依赖性,并与地塞米松进行阳性对照。 方法: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n=10)。①给药:地塞米松组大鼠灌胃给予地塞米松0.6g/kg;脊髓康12.5,25,50g/kg组灌胃脊髓康(由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等组成,生药10.3g/g浸膏)12.5,25,50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体积均为20mL/kg,连续给药5d。②造模:于末次给药后30min,用Allen WD法打击大鼠T9-10造成大鼠脊髓中度损伤(10g&;#215;25mm),假手术组不打击。⑧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3,7,14d进行爬板试验并采用改良的Tarlov标准进行肌力测定,以术前肌张力为5分;测定后进行大鼠脊髓病理组织学检查。 结果:6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爬板实验:脊髓康3个剂量组大鼠从第7天爬坡能力开始恢复,7,14d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俨〈0.05)。地塞米松组大鼠从第3天开始恢复。②双后肢肌力:脊髓康3个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大鼠从第3天开始恢复,3,7,14d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③病理检查结果:地塞米松组与脊髓康50异/kg组大鼠脊髓组织出血、坏死程度较轻,各种病理变化较轻,边缘粘连不明显。 结论:①12.5-50g/kg脊髓康均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②50g/kg脊髓康能防止脊髓损伤的继发性改变,促进脊髓组织的恢复,促进神经组织的再生。其效果与地塞米松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嗅鞘细胞在大鼠完全损伤脊髓内长期存活和修复作用的研究以及嗅鞘细胞移植治疗人类脊髓损伤的观察。方法: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骨科中心实验室用新生Wistar大鼠嗅球做嗅鞘细胞原代纯化培养,大量增殖后植入完全损伤的大鼠脊髓内,同时设立注入DMEM培养液和单纯椎板切除的对照组。术前及术后2,4,8,16和24周进行动物神经功能评定BBB评分();术后24周取损伤段及其邻近脊髓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嗜银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了解脊髓再生情况;同时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oechst标记的嗅鞘细胞在体内存活情况。选择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2003-06/12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嗅鞘细胞移植,术后随访。结果:①手术后4周,嗅鞘细胞移植组,DMEM注射组开始有运动功能恢复,嗅鞘细胞移植组运动功能好于DMEM注射组(P<0.01);在各个时间段BBB分值嗅鞘细胞移植组均高于DMEM注射组(P<0.01)。②苏木精-伊红及嗜银染色显示,嗅鞘细胞移植组,DMEM注射组脊髓损伤区及其近端都有神经纤维,排列紊乱,嗅鞘细胞移植组数量多于DMEM注射组P<0.01),但都少于相应节段的对照组P<0.01)。③((24周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Hoechst标记的嗅鞘细胞仍存在于OEG移植组脊髓损伤段周围。④透射电镜结果见嗅鞘细胞移植组胶质瘢痕近端大量新生有髓神经纤维并  相似文献   

9.
自血光量子疗法治疗家兔脊髓损伤的形态学观察230032安徽医科大学病理张王海,王道斌,张红安徽医科大学附院骨科董英海1990年起本校附院应用自血光量子疗法(ALQ)治疗脊髓损伤,取得了明显疗效[1,2],随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研究[3,4]。现就AL...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的修复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脊髓损伤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危重疾病。脊髓损伤患者给社会及家庭带来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也是极其严重的。因此,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成为了目前世界各国科研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目前研究的成果认为:脊髓损伤后限制神经轴突生长或再生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一是神经营养因子和支持引导神经生长的基质成分缺乏;二是脊髓断端产生的囊腔和瘢痕组织以及一些抑制性生长因子等抑制轴突生长。近年来,围绕这两个方面开展了大量的脊髓损伤治疗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特别是在脊髓移植治疗、神经营养因子的应用、阻断抑制性因子的作用、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的实验结果令人鼓舞,为截瘫患者燃起了希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并发骨折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1988-2001年22例 脊髓损伤后并发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结果:22例脊髓损伤后并发骨折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骨折在无意或较小外力时发生,骨折时无症状,往往忽略,难以及时发现。15例经过手术治愈。结论: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是脊髓损伤后患者发生骨折的病理基础,被动关节活动时骨干承受超负荷应力是本组患者下发生下肢骨折的主要外因,强调早期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及健康宣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冲击疗法时急性颈髓损伤的疗效并观察其副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07年8月我院ICU科和脊柱外科住院的41例急性颈髓损伤并接受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冲击疗法的患者,平均随访1年,根据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脊髓损伤程度并观察疗效,记录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结果 应用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冲击治疗后患者的感觉及运动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1),随访中出现心血管并发症1例,消化道8例,感染22例.其他6例(死亡1例).结论 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冲击治疗可改善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及感觉功能,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16.
Phased outcome clinical pathways can be useful in the management of neurotrauma patients in the acute care setting. By developing multidisciplinary plans of care that focus on patient and family outcomes and not arbitrary points in time, hospitals can provide quality care to trauma patients that is both appropriate and cost effective. In fact, this type of plan for SCIs can be expanded on and used across the health care continuum from prehospital to community reintegration. Providing collaborative quality care will result in improved outcomes for both patients and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17.
18.
This review reports on the contemporary possibilities of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walking 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paraplegia following a spinal cord injury. Current methods of evaluation of walking function, i.e. the ASIA Classification,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FIM), Barthel Index and Spinal Cord Independence Measure (SCIM) are described. The latest classification, known as the WISCI (Walking Index for Spinal Cord Injury) is described in detail. WISCI is the most detailed scale that is also the most sensitive to changes in the patient's walking ability compared to the other sca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