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在从烟曲霉Aspengillus fumigatus(IMI-069714)培养液筛选新的血管生成抑制剂的过程中,将已知成分5-去甲氧基烟曲霉素经碱性水解得到一新的具血管生成抑制活性的成分 5-demethoxyfumagillol(1)。将该真菌的孢子悬浮液经预培养30h后,再在含CSL、葡萄糖和碳酸钙的培养液中于 28℃发酵 60~70h,然后过滤。滤液经HP-20柱吸附,用50%甲醇洗涤,然后用甲  相似文献   

2.
抑制血管生成是肿瘤治疗一个重要策略,从治疗血管生成有关疾病的中药中进行有效成分的筛选可能将提高筛选成功机率,植物来源的小分子血管生成抑制剂的寻找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查找近5年来植物来源的抑制血管生成活性成分的相关文献,按照化合物结构类型进行分类,发现近年来植物来源的抑制血管生成的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萜类、生物碱、黄酮类和多酚类上,尤其是萜类化合物数量最多。以期为从植物中发现新的抑制血管生成活性成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PC SPES是一种饮食补充剂,由一种北美植物(锯齿棕)和7种中草药(菊花、灵芝、甘草、菘蓝、三七、碎米桠和黄芩)的提取物组成。由于其显著的临床疗效和改善前列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该剂作为晚期前列腺癌的替代疗法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作者已证实PCSPES的抗血管生成活性是由碎米桠Rabdosia tubescens(Hemsl.)Hara产生的,现又以一新开发的以人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体外试验为导向,从该植物分得2个二萜类成分ponicidin(1)和oridonin(2),研究了它们的抗血管生成活性。  相似文献   

4.
云南昭通天麻松弛血管平滑肌活性成分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天麻血管平滑肌松弛作用,明确其作用物质基础。方法:采用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灌流实验方法,对天麻血管平滑肌松弛作用进行考察,采用柱色谱法、光谱法(MS,NMR)对其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天麻能够显著抑制KCl引起的大鼠胸主动脉环收缩,从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酯溶性酚性成分(Ⅰ~Ⅴ):对羟基苯甲醛(Ⅰ)、对羟苄基甲醚(Ⅱ)、对羟基苯甲醇(Ⅲ)、4,4′-二羟基二苯基甲烷(Ⅳ)、4,4′-二羟基二苄醚(Ⅴ),明确了天麻的血管平滑肌松弛作用是这5个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结论:天麻具有显著的血管平滑肌松弛作用,其作用主要由5个酯溶性酚性成分共同发挥。  相似文献   

5.
最近有报道称环氧化酶(COX)-2诱导的血管生成对于肿瘤生长是必需的,COX-2引起的前列腺素产生和血管生长因子释放的增加可诱导新血管生成。作者先前的研究表明,从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分得的异黄酮成分鸢尾苷和鸢尾黄素通过抑制COX-2的诱导作用而抑制TPA或辛酸刺激的腹膜巨噬细胞PGE2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自从1971年Folkman提出肿瘤生长依赖于新血管生成的理论以来,抗血管生成治疗已逐渐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和肿瘤治疗的新策略。中医药在治疗肿瘤及血管生成相关病证方面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中药活性成分抗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杨龙飞  赵渤年  丁晓彦  孙启慧  吕婧  高燕 《中草药》2019,50(12):2899-2907
目的研究丹参水溶性成分促血管生成及心脏保护作用的谱-效关系,揭示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丹参水溶性成分指纹图谱,以斑马鱼建立不同药效学模型,对丹参水溶性成分促血管生成及心脏保护作用进行评价,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建立丹参水溶性成分促血管生成及心脏保护作用的谱-效关系。结果在丹参水溶性成分HPLC指纹图谱中,9种水溶性成分与各药效作用均呈正相关,且各共有峰与药效关联度趋势基本一致,其中5号峰(紫草酸)对各药效作用贡献最大。结论通过谱-效关系研究,阐明了丹参水溶性成分促血管生成及心脏保护作用的物质基础,可为其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佛手中筛选对主动脉血管有舒张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采用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膜色谱模型(VSM/CMC)筛选,液相色谱-质谱(LC/MS)离线分析,并结合离体药理实验确定佛手舒张血管的有效成分。结果佛手柑内酯是佛手中作用于血管的活性成分,药理实验结果表明其具有舒张血管作用,化合物在VSM/CMC的保留特性和其药理作用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VSM/CMC 模型可以反映化合物与细胞膜及膜蛋白(包括受体)的相互作用;VSM/CMC 和LC/MS技术联用,为从天然产物中快速寻找新的活性成分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桂皮油和藿香油复合物对烟曲霉、黄曲霉体外抗菌活性及药物作用于烟曲霉菌后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采用试管药基倍比稀释法,用桂皮油藿香油复合物对烟曲霉、黄曲霉进行MIC测定,对烟曲霉进行扫描电镜(SME)和透射电镜(TEM)的观察。结果桂皮油藿香油复合物对烟曲霉MIC均值为桂皮油0.129 mg/ml,藿香油0.064mg/ml;对黄曲霉MIC均值为桂皮油0.257 mg/ml,藿香油0.129 mg/ml。药物作用于烟曲霉后SEM下,24~72 h菌丝粗细不一,形态不规则,胞壁脱落,呈碎片状。TEM下,24~72 h细胞水肿,细胞器大部分溶解消失,呈空泡状。结论桂皮油藿香油复合物对烟曲霉、黄曲霉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作用于烟曲霉菌后,菌丝胞壁很快溶解脱落,呈不规则或碎片状,细胞内水肿,细胞器消失,细胞变性死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王不留行中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活性成分.方法 分别在体外培养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和体内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的实验指导下,从王不留行中分离得到两种成分,用化学与光谱分析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这两种活性成分分别为王不留行环肽A,E.结论 王不留行中抑制血管生成的活性成分是王不留行环肽A,E.  相似文献   

11.
土党参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血管生成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土党参(金钱豹Campanumoea javanica的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血管生成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并用斑马鱼模型评价其抗血管生成活性。结果从土党参9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金钱豹苷(1)、lobetyol(2)、4E,8E,12E-三烯-10-炔-1,6,7-十四烷三醇(3)、9-(2-四氢吡喃)-8E-烯-4,6-二炔-3-壬醇(4)、9-(2-四氢吡喃)-2E,8E-二烯-4,6-二炔-1-壬醇(5)、lobetyolinin(6)、(Z)-3-己烯-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7)、3,4-二羟基苯甲酸(8)、党参苷II(9)、zanthocapensol(10)、蛇葡萄素(11)、贝壳杉双芹素(12)、β-脱皮甾酮(13)、α-托可醌(14)。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聚乙炔苷,命名为金钱豹苷;化合物2~14为首次从金钱豹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和4表现出一定的抗血管生成活性。  相似文献   

12.
唇形科植物被认为是很有前途的天然抗氧化剂资源,对该科70多种植物的研究结果表明,许多植物具有DPPH游离基清除作用,但对其中的活性成分尚未进一步研究。作者研究了药用鼠尾草Salvia officinalis、香蜂花Melissa officinalis和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及所含主要酚类成分迷迭香酸(1)、咖啡酸(2)、木犀草素(3)、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4)和methyl carnosoate(5)对两种不同LPO生物系统的抗氧化作用,同时探讨了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间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五万分子量以下当归多糖成分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通过超滤技术制备五万分子量以下当归多糖成分,将高、中、低剂量五万分子量以下当归多糖水溶液及生理盐水(NS)、表皮生长因子(EGF)对照品加于CAM表面的载体上,作用后制备CAM标本,解剖显微镜下计数新生血管数目.结果:五万分子量以下当归多糖具有明显的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作用,与NS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药效明显低于EGF对照组(P<0.01).结论:五万分子量以下当归多糖成分可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4.
肿瘤血管生成细胞与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认的肿瘤血管生成的主要机制———血管直接生成主要涉及内皮细胞移行通道形成(Reperfu-sion)及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其细胞及分子机制涉及多种细胞成分,在肿瘤微环境特定的刺激下,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肿瘤血管的形成。从血管内皮移行通道形成、血管内皮迁移增殖及血管管腔形成以及抗血管生成三大方面详细阐述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及细胞机制。  相似文献   

15.
李伟东  吴育  刘雪东  蔡宝昌 《中成药》2011,33(12):2114-2118
目的分离当归中内酯类成分,并对其血管内皮细胞保护活性进行筛选。方法当归经CO2超临界萃取,萃取物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单体成分,波谱法鉴定其结构;采用过氧化氢(H2O2)建立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氧化应激损伤模型,设立模型组、对照组和药物组,其中药物组给予5种当归内酯类成分预培养24 h后加入25mmol/LH2O2,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分离得到(Z)-藁本内酯(Ⅰ),(Z)-正丁烯基苯酞(Ⅱ),exo-Z,Z’-3α.7α’,7α.3α’-双藁本内酯(Ⅲ),3,9-二羟基藁本内酯(Ⅳ),(Z,Z’)-6.8’,7.3’-双藁本内酯(Ⅴ)等5种内酯类成分。其中(Z)-藁本内酯、3,9-二羟基藁本内酯具有显著的血管内皮细胞保护活性。结论当归中某些内酯类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及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符合当归的功效、主治。  相似文献   

16.
杨沙  段灿灿  晏仁义  张建永 《中草药》2018,49(15):3471-3482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半枝莲抗肿瘤的活性成分和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类药五原则筛选活性成分,经分子对接获得半枝莲活性成分的靶蛋白并于CTD数据库中获得靶点相对应的疾病,运用网络可视化软件,构建分子-靶点-疾病相互作用网络;同时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库(DAVID)对靶点进行生物代谢通路分析。结果半枝莲中有72个活性成分可与14个以上的肿瘤相关靶蛋白相互作用,半枝莲临泉生物碱D、barbatellarine E、半枝莲碱A等在内的二萜类成分是半枝莲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网络分析显示,半枝莲主要活性成分可作用于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碳酸酐酶2(CA2)、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2)、视黄酸α受体(RXRA)等关键靶蛋白,参与调控VEGF信号通路、FcεRI信号通路以及Fox O信号通路。结论半枝莲可通过抗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过程发挥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最近有报道称环氧化酶(COX)-2诱导的血管生成对于肿瘤生长是必需的,COX-2引起的前列腺素产生和血管生长因子释放的增加可诱导新血管生成.作者先前的研究表明,从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分得的异黄酮成分鸢尾苷和鸢尾黄素通过抑制COX-2的诱导作用而抑制TPA或辛酸刺激的腹膜巨噬细胞PGE2的产生.因此作者进行以下试验,以研究这2个成分是否具抗血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体外非酶糖基化反应模型——牛血清白蛋白/丙酮醛反应体系(BSA/MGO reaction system),评价牡丹皮体外抑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生成的活性,同时借助HPLC和LC-ESI-MS/MS检测辨识牡丹皮中抑制AGEs生成的活性成分。采用荧光光度法考察不同浓度的牡丹皮提取物(生药浓度50,100,150,200,250 g·L-1)体外抑制AGEs生成的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牡丹皮提取物都有一定的体外抑制AGEs生成的活性,各组于反应24 h后AGEs的生成速度趋于平缓,反应6 d后测得抑制率分别为(36.2±5.3)%,(43.5±6.2)%,(55.4±7.8)%,(68.6±6.7)%,(70.4±8.2)%,并呈现出剂量依赖性。同时,利用HPLC分析牡丹皮与丙酮醛孵育前后的色谱图,结果发现反应后有5个色谱峰发生变化,并出现色谱峰减少或增加的现象。经LC-ESI-MS/MS分析鉴定表明,这5个成分分别为三没食子酰葡萄糖、四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酰芍药苷、六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因此得出,牡丹皮具有显著的体外抑制AGEs生成的活性,三没食子酰葡萄糖、四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酰芍药苷、六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5个成分可能是牡丹皮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活性物质,丰富了牡丹皮的基础研究,为其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思路启发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云南鼠尾草茎叶中化学成分及其抗血管生成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云南鼠尾草茎叶的化学成分,寻找抗血管生成活性成分,综合开发药用植物资源.方法:利用溶剂超声提取,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MCI柱色谱等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进行结构鉴定,通过鸡胚尿囊膜模型(CAM)进行活性筛选.结果:从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桉油烯醇(1)、5,7,4'-三羟基二氢黄酮(2)、β-香树素(3)、3β-羟-12-乌苏烯(4)、马斯里酸(5)、熊果酸(6)、3-氧-12-烯-28-乌苏酸(7).抗血管生成实验表明化合物5,6在鸡胚尿囊膜模型中表现出较好抗血管生成作用.结论:化合物1,2,5,6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发现化合物5(齐墩果烷型),6(乌苏烷型)在0.8 nmoL/egg的剂量下就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活性,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许多疾病如癌症、类风湿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在它们病变过程中可出现病理性血管生成,为组织供氧和营养,这提示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作为抑制这些疾病新的治疗策略.最近几十年的研究显示一系列血管生成因子和其受体,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s),是脊椎动物血管生成的主要调节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