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调脂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 mg组(A组)24例,20 mg组(B组)26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空腹采血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钙蛋白I(CTnI)浓度以及血脂水平.结果 阿托伐他汀20 mg组较10 mg组治疗后hs-CRP和CTnI浓度降低更明显(P<0.01).两组服药后血脂水平较服药前均有降低,但阿托伐他汀20 mg组较10 mg组治疗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和CTnI水平较正常人升高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和CTnI、LDL-C水平 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较1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何华伟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0):1273-127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40mg,每晚1次,口服。3月后比较两组观察患者用药前后血脂,hs-CRP和Hcy水平变化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脂,hs-CRP和Hcy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和hs-CRP水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更为明显(P〈0.01或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Hcy水平仅出现下降趋势(P〉0.05),但治疗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出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能降低血中hs-CRP和Hcy水平,从而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刘新梅 《吉林医学》2011,32(23):4799-4800
目的: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和阿托伐他汀对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将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点滴生理盐水250 ml加丹红注射液40 ml/d,晚上加服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检测血脂、hs-CRP、FIB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血脂、hs-CRP、FIB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后治疗组血脂、hs-CRP、FIB水平明显下降。结论:丹红注射液和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脂、hs-CRP、FIB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剂最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85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10mg/d,而另一组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mg/d,2周后比较治疗前后hs-CRP及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hs-CRP均显著下降.大剂量强化降脂组比常规降脂组下降更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UAP患者hs-CRP,大剂量的作用更为显著,未出现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陆家乾 《广西医学》2013,(12):1673-1674,168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UAP患者84例,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抗凝、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常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d,强化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d,经治疗8周后,检测两组患者血hs-CRP及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hs-CRP水平较入院时均明显降低(P〈0.05),而强化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TC、LDL-C在两组中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或强化治疗均能明显降低UAP患者hs-CRP水平,但强化组降低更明显,提示阿托伐他汀除降脂治疗作用之外,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巨名飞  霍明艳  王青松  姜锋  王虹 《河北医学》2014,(12):2040-204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 C 反应蛋白、血BNP )水平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ACS患者132例,分为AMI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和UAP 组(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均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 1次/d,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测定C反应蛋白及血BNP、血脂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血CRP、BNP 明显高于UAP 组,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血BNP 水平较前均降低(P<0.05)。结论:C反应蛋白、血BNP 水平升高与ACS发病有着密切关系,阿托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C 反应蛋白、血BNP 水平,提示阿托伐他汀具有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炎性反应的作用,改善冠脉供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与阿托伐他汀联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脂的影响.方法:107例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1给予阿托伐他汀及常规治疗、治疗组2为厄贝沙坦联用阿托伐他汀及常规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后6周、12周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而厄贝沙坦联用阿托伐他汀更优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结论:早期厄贝沙坦联用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控制程度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8.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UAP疗效及对IL-6和hs-CRP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对IL-6和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11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口服。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TC、TG、IL-6和hs-CRP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及P0.05)。随访6个月内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UAP安全有效,显著降低血脂、血清IL-6、hs-CRP的浓度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9.
乔亚京 《中原医刊》2007,34(7):46-4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U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每晚10 mg口服,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持续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和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经用药后治疗组血清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脂正常的UA患者血清CRP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和血管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1次/晚,共8周。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变化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患者血脂水平改善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降低血脂及减轻血管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5例)与常规对照组(35例)。采用超声多普勒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对两组分别进行血管内皮功能的测定。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降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对硝酸甘油的反应(N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UAP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早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1个月,随后20 mg/d;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2组用药时间均为1年。分别在用药前,治疗4周末及12周末测定血脂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观察2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用药前,4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血脂指标及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4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及随访期间治疗组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早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1月年至2010年12月2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其中试验组(145例)自入院时始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d,对照组(141例)自入院时始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前后血清中hs—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后半年内,试验组较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肌溶解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UAP患者血清hs—CRP水平,改善冠心痛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红花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心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淅川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予以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治疗,予以观察组红花注射液+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前后检测比较两组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DL-C、TC、TG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值均有所上升,观察组LVEF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红花注射液及阿托伐他汀应用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降低血脂水平,并改善其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和曲美他嗪,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78%;治疗后两组患者 TC、TG、LDL-C、Hcy 及 Hs-CRP 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能够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能有效降低血脂、Hcy、Hs-CRP 水平,减少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卜法芹 《中原医刊》2007,34(7):11-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80例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20 mg和4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12周,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hs CRP和血脂水平,作治疗前后及组间对比。结果UA患者血清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升高(P〈0.05),大剂量组效果更好,与小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阿托伐他汀不仅能有效降低UA患者血脂水平,而且可明显降低血清hs-CRP水平,抑制斑块内炎症反应,且存在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硝酸酯类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立普妥,辉瑞公司生产)10mg口服,每晚顿服。疗程为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CRP、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一例退出,其中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0.0%(36/40),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77.5%(31,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x2=6.235,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RP、TNF-α比较,差异元显著性;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CRP、TNF-α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CRP、TNF-α水平治疗后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考虑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减轻UAP患者的心肌损伤、改善UAP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早期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180例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治疗A组9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9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d,用药时间6个月。两组均于入院第2天及6个月后抽血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a(LPa)及hs—CRP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A组和B组治疗6个月后检测TC、TG、LDL—C、LPa、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H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前后血清TG、TC、HDL—C、LDL—C、LPa、hs—CRP两组间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调脂、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广 《当代医学》2010,16(22):145-14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脂的变化及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电图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检测血脂水平与对照组相对比下降幅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优于常规治疗心绞痛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5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予吸氧、卧床休息,严密监护,其中对照组予硝酸盐、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剂以及钙通道拮抗剂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8~10 mg/d,每日睡前一次,疗程8周,根据病情变化调整剂量。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hs-CR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3.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血清hs-CR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且可以降低hs-CR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