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5年在广西产的一只熊猴体内首次发现了一种自然感染的猴疟原虫,并对其形态和生活史进行了研究。一、这种猴疟原虫的红细胞内裂殖周期为72小时,其形态特征基本上与猪尾猴疟原虫相似。二、这种疟原虫不能感染雷氏按蚊;在斯氏按蚊体内能发育即卵囊分化,但迅即出现退变,不能完成孢子增殖;在巴拉巴按蚊体内发育良好,12天(25℃)完成孢子增殖。三、用阳性巴拉巴按蚊感染一只熊猴和4只恒河猴,原虫血症前期前者为8天,后者一致为9天。四、观察了这种猴疟原虫对恒河猴的感染过程。正常不切脾猴引起中等度感染;切脾猴则引起重度感染,感染猴出现严重贫血,甚至死亡。五、根据文献,对这种猴疟原虫与猪尾猴疟原虫进行了比较和讨论,认为这是猪尾猴疟原虫的一个株。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青蒿琥酯(Artesunste)对食蟹猴疟原虫在大劣按蚊体内发育的影响。方法 受疟原虫感染实验猴在肌注和静注青蒿琥酯各60mg之前、之后0h、2h各感染一批大劣按蚊;另取部分药前感染的大劣按蚊在感染后第3天和10.5天吸药血,另设一对照组吸正常猴血。各组实验蚊均在感染后第9天解剖蚊胃和第13天解剖涎腺,观察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情况。结果 药前组和药后0h组的蚊胃及唾腺感染阳性率均为100%,两组蚊胃卵囊平均密度、卵囊平均大小、子孢子平均感染度都无显性差异(P>0.5);药前组和药后2h组蚊胃卵囊平均密度有显性差异(P<0.5);大劣按蚊感染后第3天和10.5天吸药血组和吸正常血组,蚊胃卵囊平均密度、卵囊大小、子孢子平均感染度都无显性差异(P>0.1,P>0.5)。结论 青蒿琥酯对食蟹猴疟原虫在蚊体内的配子生殖、孢子增殖及子孢子进入唾腺无直接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们于1985年引进食蟹猴疟原虫B株,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建成食蟹猴疟原虫B株—斯氏按蚊—恒河猴猴疟模型。B株原虫对斯氏按蚊感染性强,斯氏按蚊叮咬输血感染后7~11天的猴,其卵囊阳性率可达80~100%;第8天卵囊成熟,第10天子孢子进腺率平均52.7%。猴感染后第7天肝切片中红外期原虫不分叶,无  相似文献   

4.
根据近十年来的实验研究资料,本虫株具有下列特征。外期:形态不规则,第7天胞质内可出现液泡,分叶,第8天成熟,同一天末即可在周围血流内找到原虫。复发率为60%左右。内期:喜入侵晚期网织红细胞(Ⅳ期);血传感染持续期较长,可长达6年以上。孢子增殖期:在巴拉巴按蚊、斯氏按蚊及雷氏按蚊体内都能完成孢子增殖,但巴拉巴按蚊为最适宜蚊种,在雷氏按蚊体内发育不良,黑孢子形成率可高达42.3%;巴拉巴按蚊体内,子孢子最早可于7.5天进腺。卵囊园形或椭园形,其最大径未超过60微米。根据上述特点,与本疟原虫的各虫株进行了比较。初步认为本虫株可能属于柬埔寨株。对虫株的复发特性及血传感染持续期之长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抗生素对斯氏按蚊感染重组约氏疟原虫BY265-GFP株的影响.方法 在疟原虫感染斯氏按蚊前后分别饲含抗生素的糖水,分别于7 d、16 d观察蚊胃卵囊和唾液腺子孢子情况.结果 饲加入抗生素糖水组蚊胃感染度和感染率、唾液腺子孢子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抗生素可提高重组约氏疟原虫对斯氏按蚊的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6.
用猪尾猴疟原虫广西株感染猕猴,M1猴于接种后第380-487天期间,每天感染一批蚊媒,72d获阳性,阳性日可连续15-32d,蚊媒感染率最高达66.6%。M2猴于接种后第675-840天,原虫血症复燃6次,每次连续感染蚊媒3d,17批蚊媒均阳性,其中4次蚊媒感染率达90%-100%。  相似文献   

7.
抗疟药硝喹对鸡疟原虫、食蟹猴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及恶性疟原虫的孢子增殖均有明显的阻断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当宿主服硝喹后若干小时至数天后,其血中配子体在蚊媒体内,虽然仍有可能发育成卵囊,但这种卵囊感染率及感染度均远较对照组为低;而且这种卵囊的发育均受到明显的抑制,最后都退变死亡。至于硝喹通过什么机制抑制卵囊的  相似文献   

8.
斯氏按蚊感染约氏疟原虫后,饲以10%的蔗糖水加入适量之对氨苯甲酸(PABA)并增加一次血餐,可促进疟原虫在蚊体内之发育。表现为:卵囊数较单饲以10%蔗糖水的对照组高出近一倍,卵囊发育较快,在第七天测量卵囊平均直径大于对照组。在24℃左右子孢子于第八天开始进腺,较对照组提早一天。腺感染率在第14天实验组达82%,对照组则为63.5%。  相似文献   

9.
目前,疟疾免疫,疟疾防治和疟原虫理论的研究,需要在蚊体内获取大量子孢子,以提供实验研究的物质基础。如何在蚊体内获取大量子孢子,关键是掌握感染的最适时机。1984年1月至9月,采用猪尾猴疟原虫(Plasmodium inui)感染大劣按蚊(Ano-pleles dirus)的实验,以探索猪尾猴疟原虫感染大劣按蚊的最适时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亚致死剂量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Bs)对斯氏按蚊传疟能力的影响.方法 利用亚致死剂量Bs 2 362株处理斯氏按蚊Ⅳ龄幼虫,收集存活按蚊并常规饲养.正常对照组按蚊Ⅳ龄幼虫不进行Bs处理,常规饲养.对3~5d龄的斯氏按蚊成蚊进行约氏疟原虫攻击感染,并于按蚊吸血后第9天解剖蚊胃,观察卵囊的发育情况,比较分析Bs处理对斯氏按蚊传疟能力的影响.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Bs处理组按蚊对疟原虫的感染率分别为92.1%和97.6%,Bs处理组感染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gma 3.5统计软件分析显示,正常对照组和Bs处理组斯氏按蚊对疟原虫的感染度分别为(56.69±69.29)和(84.19 ±75.64),Bs处理组按蚊卵囊数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致死剂量Bs 2362株处理显著增加约氏疟原虫对斯氏按蚊的感染率和感染度,提高了按蚊的传疟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证明在一定条件下,斯氏按蚊对食蟹猴疟原虫的感染率为77±0.15%;恒河猴易感性强,对照组的感染率非常稳定,用10~5个以上子孢子静脉接种恒河猴可100%获得感染,在食蟹猴疟原虫—斯氏按蚊系统猴疟模型上,常用抗疟药如乙胺嘧啶、伯喹显示有病因性预防作用。伯喹剂量达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环境温度对按蚊传疟能力的影响,并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温度下斯氏按蚊天然免疫关键分子TEP1转录水平,初步探讨相关分子机制,为气候变化对疟疾传播和流行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本研究利用斯氏按蚊-约氏疟原虫动物模型,分别在24 ℃和28 ℃的环境温度下利用约氏疟原虫感染斯氏按蚊,感染后9 d解剖蚊中肠,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疟原虫卵囊发育情况并计数,比较不同温度条件下疟原虫感染率和感染度。然后,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不同温度条件下,感染前后不同时间点的斯氏按蚊TEP1分子的转录水平。 结果 在24 ℃的环境温度下,斯氏按蚊的感染率为91.7%,感染度为(403.9 ± 37.09)个/蚊。在28 ℃的环境温度下,斯氏按蚊的感染率为38.8%,感染度为(38.63 ± 13.91)个/蚊。24 ℃组的按蚊感染率和感染度均显著高于28 ℃组(P<0.001)。于吸血感染当天但尚未吸血时和吸血感染疟原虫后的第5天、第7天及第9天,斯氏按蚊的TEP1转录水平在28 ℃的条件下均高于24 ℃,提示斯氏按蚊TEP1参与的感染前基础免疫力和疟原虫感染中后期的免疫杀伤力28 ℃组均高于24 ℃组。结论 环境温度对按蚊传疟能力的影响较大,24 ℃较28 ℃的环境更适宜于约氏疟原虫感染斯氏按蚊;TEP1参与的天然免疫反应可能是温度对按蚊传疟能力影响的原因和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猪尾猴疟原虫广西株在大劣按蚊体内孢子增殖晚期扫描电镜观察。成孢子细胞体形状不规则或具分枝,从其表面长出子孢子茅。早期子孢子茅呈指状,有时末端膨大呈球状。晚期子孢子芽细长。成孢子细胞的残余体亦多为不规则形,少数呈球状,表面略现粗糙。成熟子孢子具微孔。微孔一个位于子孢子前端约2/5处。  相似文献   

14.
巴拉巴按蚊(Anopheles balabacensis Baisas,1936)在我国分布于海南岛,云南南部,广西的西南部及台湾,是这些地区及东南亚一带疟疾的重要传播媒介。在海南岛,其自然感染率较之其它传疟按蚊为高。此外、尚为多种猴疟的敏感蚊种。为了我国疟疾研究工作的需要,建立对疟原虫易感性高的实验室蚊株,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四川寄生虫病研究所、四川医学院和我们曾于1976年在海南岛对巴拉巴按蚊进行驯化并分別带回各单位驯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用小白鼠(昆明株)接种约氏疟原虫(By265)后第三、四天供大劣按蚊吸血感染,蚊胃感染率平均为78.57%(44/56),腺感染率平均4.88%(2/41)。疟原虫经大劣按蚊传2代后,按蚊对首次血传疟原虫的腺感染率平均为13.96%(6/43)。  相似文献   

16.
猴疟原虫对于研究人类疟疾的基础理论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1975年秋,作者在广西的一只熊猴(Macaca assamensis)体内发现了自然感染的猴疟原虫。其形态和生活史: (一)裂殖周期用感染了这种猴疟原虫的巴拉巴按蚊(Anopheles balabasen-sis)对四只恒河猴作了蚊传感染实验,结果发现红细胞内裂殖周期为72小时。①滋养  相似文献   

17.
约氏疟原虫在微小按蚊体内能正常发育成卵囊,卵囊发育成熟能产生子孢子,但子孢子在多数情况下未能进腺,未能完成孢子增殖。这样看来,微小按蚊对约氏疟原虫并不易感,但个别蚊涎腺内有子孢子,说明敏感性上有个体差异,可作为今后微小按蚊——约氏疟原虫系统中媒介选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毫菊氯仿提取物对约氏疟原虫配子体的效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灿熙  雷颖 《海南医学》1996,(3):143-144
感染约氏鼠疟原虫已于体的小鼠腹腔注射毫菊氯仿提取物1.4g/kg,用药后12小时,给斯氏按蚊吸血30分钟,按规定的时间解剖蚊胃及涎腺,结果显示毫菊氯仿提取物能影响小鼠体内约氏疟原虫配子体在蚊体内发育为卵囊及感染性的子孢子.  相似文献   

19.
对感染约氏鼠疟原虫配子体的小鼠分别一次灌服MP0090 5mg/kg和10mg/kg,2小时后供斯氏按蚊血餐。于第7、9、11天分别解剖蚊胃;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经两组药物作用的卵囊发育受抑制,其内胞质粗糙并出现许多空泡,正常结构几乎消失。在某些卵囊内,即使成孢子细胞已形成,但子孢子也呈现明显的空泡状。结果表明:MP0090具有间接阻断孢子增殖的作用,且浓度不同作用效果亦不同。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约氏疟原虫约氏亚种及鸡疟原虫卵囊体外培养的研究,初步探讨了有关卵囊体外培养的条件。在修改的 M-Mc_3培养基中加入了某些氨基酸亚适当提高了培养基的渗透压,结果有一定促进作用。约氏疟原虫8天卵囊经体外培养3天后,鸡疟原虫7天卵囊体外培养4天后均形成形态成熟的子孢子。本实验还探索了污染的控制问题。结果表明在相同消毒方法处理下,斯氏按蚊与白纹伊蚊蚊胃的污染率不同,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其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