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测定试验组26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及对照组83例非糖尿病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应用体外诊断试剂盒测定血脂、血糖指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及超声特点,同时测定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化。结果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及2级以上斑块发生的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对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测定试验组26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及对照组83例非糖尿病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应用体外诊断试剂盒测定血脂、血糖指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及超声特点,同时测定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化.结果 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及2级以上斑块发生的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s-CRP对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的51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余者66例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生化检验指标,包括空腹血糖、TG、TC、LDL-C、HDL-C等,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梗死灶类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BG、TG、TC、LDL-C等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大片梗死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余者腔隙性梗死、多灶性梗死、出血性梗死等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心律失常、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生(症)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脑梗死患者,且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单纯脑梗死患者,临床上要加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压、血糖及血脂的控制,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周樱  肖雨雄  王剑梅  周旭萍 《吉林医学》2013,34(10):1839-1840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BI)、血尿酸(UA)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2型糖尿病脑梗死(T2DMCI)相关性。方法:测定并分析2型糖尿病(T2DM)组患者、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T2DMCI)组患者及对照组的踝臂指数、血尿酸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T2DMCI组及T2DM组UA、CIMT均高于对照组,ABI则低于对照组。结论:踝臂指数、血尿酸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4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150例2型糖尿病未合并脑梗死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诊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和并发症情况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类型主要为腔隙性梗死;两组患者在血糖、血脂及血压等各项检测指标以及各类并发症的比较上,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主要与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水平相关,临床应采取相应的治疗,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37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性质及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明显的关系,糖尿病组有32例检查出粥样硬化斑块,而对照组仅有19例,斑块导致颈动脉狭窄多为轻、中度,重度狭窄较少,而且梗死灶的部位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明显的同侧性(P<0.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增长而增加(P<0.005),与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有一定关系(P<0.05~P<0.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大多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及脑梗死与2型糖尿病的治疗及二级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于加重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心脏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0例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按血压水平的高低分为高血压组及正常血压组,分别对血脂,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纤维蛋白原,尿微量蛋白水平,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组脂蛋白、纤维蛋白原、胰岛素抵抗指数、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尿微量蛋白出现率均显著高于无高血压组(P<0.05,P<0.01)。结论:高血压能够促进尿微量蛋白的出现,对缺血性心脏病的预后不良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糖、血脂、血尿酸与腔隙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及40例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IMT,并检测血清中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尿酸(UA)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腔梗组的GLU,TCH,TG,LDL-C,UA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其中GLU,LDL-C和U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腔梗组的IMT明显增厚,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T与腔隙性脑梗死密切相关,血糖、血脂及血尿酸的水平与其发病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5月一2014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150例2型糖尿病未合并脑梗死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诊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和并发症情况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类型主要为腔隙性梗死;2组患者在血糖、血脂及血压等各项检测指标以及各类并发症的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主要与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水平相关。临床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余清  陈玉明 《疑难病杂志》2008,7(11):676-677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对33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DMCI)和51例糖尿病无脑梗死(DMNCI)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DMCI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不稳定斑块发生率及重度以上狭窄所占比例与DMNC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MCI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不稳定斑块及重度狭窄与脑梗死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能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物理特性,对脑梗死的早期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与分析9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丽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2):1620-1621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为其治疗、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我科收治的96例进展性脑梗死,并以同期住院的110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脂、血糖、血纤维蛋白原、平均动脉压、糖尿病史和CT早期梗死征象进行比较。结果:进展组患者的糖尿病史(P<0.05)、CT早期梗死征象(P<0.05)、血糖(P<0.05)、血纤维蛋白原(P<0.0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史、高血糖、高纤维蛋白原、CT早期梗死征象是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彭程 《广州医药》2009,40(2):30-3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住院的63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其BMI、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空腹血糖的结果分为DM1组(血糖控制较差组)和DM2组(血糖控制一般组),与2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与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胰岛素抵抗及血糖控制程度密切相关,可能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心血管并发症的早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临床类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糖尿病组)与100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进行性别、年龄、血脂、临床类型及预后的比较。结果糖尿病组起病年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性别差异不明显(P>0.05);糖尿病组患者血脂代谢紊乱明显;缺血性卒中类型以大动脉粥样硬化为主,其次为腔隙性梗死,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以心源性脑栓塞多见。结论基层医院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住院患者特点是:发病年龄偏小、合并脂代谢紊乱多、以大血管病变为主、预后不良。作为基层医院应重视健康教育普及保健知识,及早发现糖尿病患者,对于糖尿病患者积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减少脑梗死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陕西医学杂志》2019,(4):518-520
目的:探究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对患者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166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并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M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6%,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更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具有调节血脂和改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作用,可有效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检测138例老年人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心电图及头颅CT等。结果发现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异常分别为95%、78%及88%。心电图异常者为70%。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两组头颅CT显示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及多发性脑梗死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提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时糖、脂肪代谢紊乱及血流变学异常可能是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糖尿病、血脂紊乱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对62例脑梗死患者(其中23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同时作血糖、血脂及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糖尿病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分别与非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化验指标上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在三组间有差异性,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甘油三酯(TG)比较有差异性 高密度脂蛋白(HDL-C)、纤维蛋白原(FIB)在三组间无差异性。结论糖尿病是造成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增厚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脑梗死早期预测的手段。脂类代谢紊乱,在影响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与脑梗死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对病人进行降脂治疗,改善脂代谢紊乱,能预防和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患者41例,4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留取入组者晨起空腹血进行血小板计数及叶酸水平测定,分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及脑梗死的关系,探讨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结果高同型半胱氨酸组患者中存在脑梗死及合并有斑块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血小板计数高于正常组(P<0.05),叶酸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左颈总动脉、左内总动脉、右颈总动脉和右内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大于正常组(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原因之一,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后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病特点。方法:统计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及腔梗非糖尿病患者首诊的临床资料,比较两者梗死临床特点。结果: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者较腔梗合并非糖尿病者以多发病灶的发病率高(P0.05),合并糖尿病的腔梗患者首诊时多有明显临床表现,且血糖、血压和血脂异常(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以多发的基底节区发病多见,与血糖、血压、血脂异常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栓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取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比较两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血糖水平及斑块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s-CRP、LDL、TG及TC低于对照组,HDL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栓患者采取利拉鲁肽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hs-CRP及血脂水平,降低血糖水平,缩小斑块面积及中层厚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变化及预测意义。方法比较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hs-CRP水平。结果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组和腔隙性脑梗死组(P<0.05),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组和糖尿病组的三酰甘油及空腹血糖显著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结论hs-CRP可作为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高危预测因子,对高hs-CRP的糖尿病患者应注意监测和追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