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复杂,主要是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大多数骨质疏松中骨质吸收增多是导致骨组织减少的主要原因,易骨折、骨骼疼痛是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主要特征。老年患者骨质疏松脆性骨折的发病率较高。行动受限、剧烈疼痛是老年患者骨折后常伴有的现象,患者易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因此需重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本文主要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保守治疗的主要护理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前,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全世界骨质疏松症患者已有近2亿人。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五大常见病之一。此病患者多为绝经后的女性。在我国,60岁以上的女性患骨质疏松症的人可达到25%~50%,其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以上。绝经后的女性在患了骨质疏松症后,  相似文献   

4.
肖爽 《开卷有益》2011,(10):18-19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其发病率仅次于糖尿病和老年痴呆,跃居于老年疾病第一位。骨质疏松症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造成腰酸背痛、身体变矮和驼背,但其最大的危害是容易诱发骨折,发病率为27.5%-32.6%,许多患者因此致残,50%的患者需全天候护理,20%的患者需常年有人照顾。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OP)是现代社会常见病,其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治疗DOP主要以治疗糖尿病原发病和治疗骨质疏松为主,在以控制血糖为前提下,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改善骨矿化。他汀类药物对骨质疏松症亦有保护作用,主要表现在能有效改善骨密度,增加骨量。有效的血糖控制与抗骨质疏松药联合应用能有效改善DOP不适症状,增加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风险。但目前对DOP的研究仍较为单一,期待在基因分子水平层面针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能有更多发现。  相似文献   

6.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年龄增长、人体衰老有关的常见病,主要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其病因为肾精不足、脾胃虚弱、血虚、肝郁、血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女性患者的身体和生理健康。目前中医药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该文结合近十年中医药及现代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成果和认识,对其病因病机、防治等多方面进行综述,为今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不断增加。据统计,目前中国有9500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六位[1l。骨质疏松症因其病情隐匿、危害严重,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从“治未病”的角度出发,以中医体质学理论为指导,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探讨POP的好发体质,以期通过对易感体质进行早期干预以降低POP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的筛查与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据统计我国60-69岁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高达50%-70%,老年男性发病率为30%,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0月20日定为“世界骨质疏松日”,旨在提高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在今年国际骨质疏松日到来之际,为配合其宣传活动,我们特别约请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的专家撰文介绍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及预防,从而提高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短肠综合征是指大段小肠切除后,残存的功能性肠管不能维持患者营养需要的吸收不良综合征。本病发生于广泛的肠切除后,常见病因有肠扭转、内外疝绞窄、肠系膜血管的血栓形成或栓塞等。此外,较长肠段的功能损害如放射性肠炎,或不适当的外科手术如空肠结肠吻合或胃回肠吻...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长,是严重的社会公共健康问题。全世界约有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其发病率已跃居各种常见病的第7位,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折的发病率为26.6%,60岁以上的骨质疏松症总发病率约为22.6%,男性为15%,女性为28%,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osteopomsis,OP)是以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三大类。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约占骨质疏松症的90%,它又可分为两型:Ⅰ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Ⅱ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已位居全球常见病的第7位,由骨质疏松所致的骨痛和骨折可直接影响中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近年来,随着对其病因、发病机制及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骨质疏松症治疗的药物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主要可分为骨吸收抑制剂和骨形成促进剂两大类。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乙型肝炎发病率极高,乙型肝炎相关性骨质疏松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肝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容忽视。或许读者来说乙型肝炎相关性骨质疏松症是一个非常模糊概念。乙型肝炎怎么会导致骨质疏松症呢。今天就慢性乙型肝炎所导致的骨质疏松症做一简单介绍,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益。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骨质疏松症,人体骨骼同其他组织一样不断的进行着新陈代谢,即骨的重构(骨的吸收和骨的形成达到平衡的过程),如果形成的骨质少于破坏的骨  相似文献   

13.
肠吸收不良     
肠吸收不良是小肠上段的一种炎症病变 ,其发病原因是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摄入麸质1,2 。炎症可导致几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吸收不良3 。采用无麸质饮食后 ,临床和粘膜恢复正常 ,证明此病是由麸质诱导的4 。 195 0年Dicke观察到麸质在肠吸收不良发病机理中起核心作用。肠吸收不良与疱疹样皮炎有密切的相关性。在疱疹样皮炎中 ,存在有典型的皮疹和与肠吸收不良相似的小肠病变 ,当除去麸质后两种病损均消失。   方法  本综述是根据定期的国际专题研讨会资料5 7和肠吸收不良会议论文集8、教课书、综述文章和检索Medline资料 (1997…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表现为骨量减少和骨显微结构改变,导致骨脆性增加及继发骨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发生于老年妇女的常见疾病.目前全世界约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7位.女性由于生理上的特殊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特别在绝经后明显高于男性,绝经后妇女可高达25%~50%.由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日益增多,加强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并学会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乳糖吸收不良是由乳糖酶缺乏引起的,乳糖酶缺乏可以通过直接小肠黏膜活检检测乳糖酶活性或其他间接诊断试验进行诊断,我国是成人乳糖酶缺乏高发的国家,成人乳糖酶缺乏罹患率高达90%,部分乳糖酶缺乏者在摄入含有乳糖的食物后可出现腹泻、腹痛、腹胀等类似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症状,称为乳糖不耐受。研究并未发现在IBS患者中乳糖吸收不良发生率高于普通人,乳糖氢呼气检测在我国IBS患者中缺乏必要性,国外一些研究发现IBS患者减少或去除食物中的乳糖能够减轻肠易激相关症状,未来需要更多双盲随机食物激发试验,为临床指导IBS患者合理膳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退行性骨质疏松症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症(OP)目前已成为世界性问题,是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又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有研究显示:骨质疏松症其发病率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全世界约有2亿多人发病,目前我国骨质疏松患者约有8400万左右,其中3/4是绝经后妇女,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骨质疏松症其发病率还有增加的趋势,但目前医学上还未有安全而有效的根治方法,帮助已疏松的骨骼恢复原状,因此,正确认识、早期预防、早期干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退行性骨质疏松症诊断需依靠临床表现、骨量测定、X线片及骨转换生物化学的指标等综合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 ,也是一种长期接受皮质类固醇治疗患者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激素治疗后很快可发生骨质丢失 ,其作用机制是激素直接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 ,并且抑制肠钙吸收 ,而增加甲状旁腺分泌 ,甲状旁腺刺激破骨细胞的功能 ,同时皮质激素可增加钙从肾脏的排泄。随着社会老龄化现象的增加和临床应用激素范围的扩大 ,尤其在治疗风湿病时剂量大 ,时间长 ,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此 ,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的研究也愈加重视。据文献报道 ,采用黄芪复方制剂 [1] (用黄芪生药制备之浸出液配以维生素 A、…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症(Oste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使骨的脆性增加,以致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发病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绝经后的妇女占绝大多数,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1])。目前有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症发病存在Mi RNA的异常表达,那么,通过调控异常的Mi RNA,是否可以起到治疗骨质疏松的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很多文献对内源性Micro RNA在调控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中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重要作用以及成骨细胞雌激素受体表达的调控作用做了阐述,为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现将Mi RNA对骨质疏松症Wnt通路调控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骨的一种退行性病变,其发生与骨的吸收和重建失衡相关,主要通过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的活性变化发挥作用。此病最坏的后果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常常受到轻微碰撞就导致骨折的发生,从而影响生活质量。伴随着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不断增加,其发病原因的研究对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尤为重要。骨质疏松症发病的病因机制很复杂,众多国内外学者近年来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症与多种因素关系紧密,但尚未完全研究清楚。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有关文献的查阅,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因学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是以低骨量和骨的微结构破坏,从而导致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本病是一种老年人的常见病,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和社会的老龄化,发病率明显上升.其并发症可致残、致死,对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