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对3 6 2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每间隔1 0 d检查一次下肢血管彩超,发现DVT后给予及时治疗。对发生DVT与未发生DVT的患者进行年龄、疾病、卧床时间、性别等各因素的患病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 6 2例患者发现DVT 4 8例,DVT患肢6 3侧,DVT患病率高血压者为1 7.5 0%(2 8/1 6 0),无高血压者9.9 0%(2 0/2 0 2),年龄<6 0岁者1 0.7 1%(3 3/3 0 8),>6 0岁者2 7.7 8%(1 5/5 4),糖尿病者2 5.3 0%(2 1/8 3),无糖尿病者9.6 8%(2 7/2 7 9);瘫痪肢体2 2.9 2%(4 4/1 9 2),未瘫痪肢体3.5 7%(1 9/5 3 2),卧床≤1 0 d时DVT患病率2.2 1%(8/3 6 2),≤2 0 d时7.4 6%(1 7/2 2 8),≤3 0 d时1 2.1 2%(2 4/1 9 8),≤4 0 d时2 4.4 3%(3 2/1 3 1),≤5 0 d时3 9.8 1%(4 3/1 0 8)。结论颅脑损伤患者DVT的发生与年龄、血压、血糖、肢体活动度、卧床时间等密切相关,与性别关系不大。高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瘫痪肢体、卧床时间>1 0 d等均是形成DVT的高危因素,而且卧床时间越长,形成DVT的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解决结脑患者长期静脉用药造成的浅静脉损害,减轻结脑患者的痛苦.方法 对156例结脑患者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局麻后行股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结果 保证结脑患者长期、准确、及时、安全、有效的用药,提高结脑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护士的工作效率.结论 股静脉粗大,位置固定,走行直,周围无重要组织,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护士可独立完成.20%甘露醇是治疗结脑的常用药物,用药时间长,用量大,每天用药次数多,由于浓度高,滴速快,易对静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重者可致无菌性静脉炎,经股静脉穿刺置管输液,甘露醇药液可直接进入大血管,避免静脉炎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 在38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对发生DVT与未发生DVT的患者进行年龄、术后、疾病、卧床时间等相关因素患病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82例患者发生DVT 24例,年龄、术后、血压、卧床时间、肢体瘫痪、股静脉穿刺置管是DVT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创伤患者侧脑室穿刺置管精准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颅脑创伤患者,经侧脑室穿刺置管术后行CT薄层扫描,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置管精准度的相关因素。结果穿刺置管位置良好并能通畅引流脑脊液79例,置管成功率为71.17%,穿刺置管精准度与医生手术操作因素有明显相关性,而与患者性别、年龄、术前GCS评分、脑外伤诊断类型、术前是否中线移位及穿刺点位置(左/右侧)等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生手术操作是影响置管成功率的关键因素,提高手术操作精度还可通过设备辅助来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颅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压疮预防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2011-01—2012-06符合纳入标准的颅脑肿瘤手术患者82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皮肤护理,2012-07—2013-12符合纳入标准的颅脑肿瘤手术患者86例为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Braden评分量表和专科手术特点,对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压疮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和发生时间。结果对照组压疮发生率7.32%(6/82),高于干预组1.16%(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发生压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颅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压疮的预防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有效控制了颅脑肿瘤术后患者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在重型颅脑外伤病人救治中的效果和优势.方法 2008-05~2009-05按住院先后顺序将60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用ARROW双腔静脉导管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而对照组用BD Intima-II22G静脉留置针行前臂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分别观察2组不同部位静脉通道开放效果和留置效果.结果 观察组可控制输液速度较对照组快,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而出现外渗等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中心静脉置管开放静脉通道能有效提高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静脉输液护理质量,从而达到成功救治患者的目的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管局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040例次行外周静脉置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出现外周静脉置菅轻度局部感染10例,中度局部感染1例,重度局部感染1例。结论正确选择留置针及穿刺部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导菅通畅及拔针后正确处理,是预防外周静脉置菅局部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特别是神经外科术后昏迷的患者,由于昏迷不能进行正常的吞咽运动,加上插入气管导管对气管壁的推压作用间接压迫食管壁造成食管管腔狭小,即使技术娴熟,胃管也常难插入。鼻胃管置管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冶疗效果和康复时间。我院重症监护室于2005—06-2007—11在神经外科术后昏迷、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置管257例,其中一次置管失败26例。本文就26例置管失败的原因作一分析,提出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临床上并不少见,其中以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为常见,约占深静脉血栓的90%以上,而神经外科手术后DVT的发病率在24%左右。DVT是病死率极高的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基础疾病,故预防DVT的发生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将发生DVT护理体会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lentrd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减轻了反复静脉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为患者提供了中期至长期(5d~1a)的静脉治疗通道,逐渐用于急症病人,稳定状态输液,胃肠道外营养等被认为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与传统的深静脉穿刺比较,具有操作创伤小,插管快捷,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等特点。我科于2002-10~2004-10对115例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进行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分析颅脑肿瘤术后脑脊液漏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 将2014-10—2016-09在我院神经外科治疗的50例颅脑肿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分析脑脊液漏的原因,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切口感染、颅内感染、切口愈合不良、术后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转移复发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肿瘤术创伤大,脑脊液漏主要与后颅窝硬脑膜缝合不严有关,临床应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炎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炎的有效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对10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炎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引起肺炎的相关因素依次为呼吸障碍排痰不畅、误吸、医源性因素。结论 针对相关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肺炎的发生,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创伤性颅内出血病人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60例创伤性颅内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使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检验创伤性颅内出血病人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260例中,60例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3.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出血量>50 ml、入院GCS评分≤8分、多发伤、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量表Ⅱ评分≥20分、合并糖尿病、机械通气、住院时间≥30 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7 d、血清D-二聚体≥1.5 ng/ml是创伤性颅内出血病人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创伤性颅内出血病人继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较高,病情重、多发伤、合并糖尿病、术后下床活动延迟和血清D-二聚体水平增高是创伤性颅内出血病人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颅脑术后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术中护理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术后肺炎系医院获得性感染,是颅脑术后患者主要并发症之一,轻者增加患者痛苦和医疗费用,重者导致患者死亡。手术治疗是外科治疗的一个重要阶段,手术室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医疗效果和预后。为避免术后感染来源于手术室的污染和护理缺陷,应有预见性地从术前术中的各项措施做  相似文献   

17.
锁骨下深静脉置管穿刺处红肿、渗出的两种处理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它不仅可以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减少患者的痛苦,有效保护患者的血管,还可以减少护士的工作量.但深静脉置管是一项有创治疗,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并发症和风险.2年来我科44例患者发生锁骨下深静脉穿刺处皮肤红肿、外渗,尤以夏季多见,可能与患者出汗较多,穿刺处敷贴不透气、不通风有关,用安尔碘常规消毒且每天更换敷贴,效果缓慢.近半年我们采用常规消毒后涂抹百多邦,然后用带消毒棉的输液贴覆盖穿刺处,待输液完毕覆盖敷贴,明显缩短了愈合时间,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颅脑手术部位感染率及危险因素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颅脑手术部位感染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调查我院颅脑手术病人478例。结果我院颅脑手术部位感染率为3.1%;按美国疾控中心NNIS系统SSI危险因素评分分层得到的感染率分别是:0分者1.2%(4/344),1分者7.4%(9/121),2-3分者15.4%(2/13)。发生SSI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时间>4h、术后使用引流管、SSI危险因素评分>0分、本次手术前曾进行过颅脑手术。结论我院颅脑手术SSI发生率为3.1%;危险因素为手术时间>4h、术后使用引流管、SSI危险因素评分>0分、本次手术前曾进行过颅脑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管局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1040例次行外周静脉置管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出现外周静脉置管轻度局部感染10例,中度局部感染1例,重度局部感染1例。结论 正确选择留置针及穿刺部位,严格执行无菌 操作,保持导管通畅及拔针后正确处理,是预防外周静脉置管局部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腔穿刺置管在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自行研制的腹腔穿刺锥行腹腔穿刺置管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4例患者术后随访1~12个月,无腹腔脏器意外刺伤,无肠管与腹壁粘连及切口疝,无腹腔内出血,无肠穿孔.38例临床效果良好,2例出现硬脑膜下积液,1例出现硬脑膜下血肿,腹腔感染1例,腹腔端梗阻2例.结论 单纯腹腔穿刺置管在脑室-腹腔分流术中,腹部创伤小,肠功能恢复快,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节省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