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常见影像学改变:椎动脉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核磁共振成像(MRI)观察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患者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影像学改变情况,探讨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方法对我院1998年以来所有行MRI检查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核磁共振血液流空情况,借此判断血管有无异常。结果31例患者发现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流空不良者25例(80.6%),其中单个椎动脉异常者17例(54.8%),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同时异常者6例(19.4%),基底动脉异常者2例(6.5%),未发现血流异常者6例(19.4%)。结论TOBS患者常存在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异常,以单侧椎动脉异常最为多见,提示动脉-动脉栓塞是TOBS发病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2.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由Caplan于1980年首先报道,指基底动脉尖端部位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临床上TOBS较为罕见,国外报道TOKS占脑梗死的7.6%,国内TOBS的发生率约占脑梗死的4.3%~5%。TOBS多由脑栓塞引起,本文报道1例由动脉炎导致的少年TOBS。  相似文献   

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cm直径范围内(即左右大脑后动脉、左右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主干顶端)由于栓塞或血栓形成导致中脑、丘脑、部分枕颞叶以及小脑上部的梗死,从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由于临床发病突然、病情危重、预后较差,在基层医院临床救治中存在一定的困难,现就我院2002-01-2010-12收治的39例进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发病机制的深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发病机制。方法:对19例TOB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其中10例患者行DSA检查均有脑底动脉粥样硬化;7例见基底动脉顶端、大脑后动脉及小脑上动脉闭塞,2例双侧椎动脉严重狭窄,基底动脉顶端未见闭塞,而双侧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闭塞。2例患者后交通动脉发育异常。全部患者均有血液流变学异常。10例有房颤史。结论:基底动脉尖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其次为血液流变学异常,如合并后交通动脉畸形,则更易发生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basilar syndrome,TOBS)是因基底动脉尖端部位血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常因忽略而漏诊或误诊。我院自1999年1月-2001年7月收治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6例,现将诊断、治疗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由Caplan发现并命名,是一种特殊表现的脑血管病,系基底动脉尖部位缺血或闭塞而致丘脑、中脑、小脑、枕颞叶血液循环障碍并有不同程度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被误诊,且发病极其凶险,预后极差。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该文对作者医院2000—2005年收治的38例TOBS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发病机制、高危因素、临床特征、头颅磁共振表现,旨在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7-01—2011-12收治的17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头颅磁共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OBS病人临床表现多样,症状重,神经系统定位广泛,病灶主要分布在双侧枕叶、双侧丘脑、双侧中脑、双侧小脑、双侧颞叶等部位,致残、致死率极高。高危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心房纤颤、吸烟、饮酒等。结论 TOBS起病急,进展快,症状重,预后差,病死率高,溶栓治疗时间窗可适当放宽,头颅MRI及MRA为主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是因基底动脉尖端部位血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以意识障碍,瞳孔变化及眼球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本院近日收治一名TOBS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因基底动脉尖端部位血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国内外均有报道,据统计约占脑梗死的7.6%。我院自1997~2003年收治并确诊TOBS 15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护理经验。方法总结2009-05~2010-10我科36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并分析。结果 4~6周后,康复32例,死亡4例,病死率11.1%。结论根据TOBS患者的具体病情,注重专项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由Caplan于1980年首先提出,约占脑梗死的7.6%.随着影像学(特别是MRI)的广泛应用,确诊的TOBS越来越多.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01~2004-01住院的17例TOBS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脑干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由Caplan[1]1980年首次提出,随着影像学发展及人们认识的提高,确诊的TOBS越来越多,现将我院2000-01~2006-10收治的36例TOBS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梗死部位的分布、发病的血管形态学基础及可能的发病机制,为预防、治疗及预后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方法 对29例TOBS患者易感因素、影像学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  相似文献   

1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是基底动脉尖部位缺血或闭塞所致血液循环障碍,以丘脑、中脑、小脑、枕颞叶有不同程度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发病凶险,预后极差,早期诊治尤为重要.为此,我科自2004年以来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东菱迪芙治疗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脑血管病,指基底动脉顶端2cm范围内的5条动脉,即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小脑上动脉及基底动脉交叉处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TOBS临床表现复杂,并且发病急,病情重,预后差,早期诊断及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现将我科20112013年间收治的15例TOB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482013年间收治的15例TOB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4882岁,平均65.8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11例,冠心病5例,糖尿病2例,脑梗死病史5例,吸烟7例。  相似文献   

16.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 是由Caplan等(1980)首先报道,现已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单独列出[1].现将我科2004-01~2009-05收治的16例TOBS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由Caplan[1]首次报告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of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系指基底动脉顶端及其分支狭窄或闭塞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在我院2000-2004年收治的585例脑梗死患者中明确诊断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者24例,笔者对这些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拟提高对其  相似文献   

18.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15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OBS临床症状及体征复杂多变,意识障碍程度轻重不一.影像学表现位于基底动脉供血区的多发性梗死,双侧丘脑"蝶形"梗死灶为特征性改变.结论 TOBS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有特征性影像学改变,本病起病凶险,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9.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Caplan首先报道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认为系脑干血管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将其从椎基底动脉缺血中分出来.本文分析我院收治的31例TOB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讨论其临床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20.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7例TOBS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眩晕、视物模糊、意识障碍、瞳孔异常、运动障碍是最常见的症状及体征;头颅MRI表现位于基底动脉供血区的多发性梗死,双侧丘脑"蝶形"梗死灶为特征性改变;8例行脑血管造影显示基底动脉尖部,一侧或双侧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狭窄或闭塞征象。综合治疗有效率约52.9%。结论TOB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特征性影像学改变,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