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祝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3):4253-4253
通过内窥镜下42例鼻窦内窥镜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阐明护士熟练掌握鼻部病变患者的发病过程以及鼻窦内窥镜手术的适应症。术前、术中的心理护理及术后的健康指导,减轻病人对疾病及手术的恐惧感,使手术顺利进行,疾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窦CT扫描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对8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鼻窦CT扫描与手术中所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冠状位CT扫描鼻窦病变发现率高,辅以水平CT扫描,鼻窦精细结构、病变范围和程度能够清楚地显示,符合术中所见。结论 鼻窦CT扫描能精确显示鼻窦结构及病变,能正确指导鼻窦内窥镜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内窥镜鼻窦手术中是否同期处理鼻中隔高位偏曲及中鼻甲整形和术后鼻腔粘连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185例(310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伴鼻中隔高位偏曲及中鼻甲病变的患者行内窥镜鼻窦手术,其中92例(147侧)行单纯内窥镜鼻窦手术(对照组);另93例(163侧)在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同时行改良鼻中隔高住偏曲矫正和中鼻甲整形术(处理组)。术后对这2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年以上,处理组鼻腔粘连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同期处理鼻中隔高住偏曲及中鼻甲整形对于改善鼻腔通气引流、减少粘连,提高慢性鼻窦炎、鼻息内的治愈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应用. 方法对5例行鼻内窥镜手术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鼻内窥镜下行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鼻腔外侧壁部分或大部分切除、清除窦内病变粘膜.5例患者术后0.5~2年随访,仅1例复发. 结论鼻内窥镜手术可较好地完成鼻腔、鼻窦内肿瘤切除,创伤轻微,视野清晰、易清除病变,保留正常功能,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部症状不典规的鼻原性头痛的误诊原因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鼻内窥镜对可疑病例检查,并结合CT扫描及前鼻镜检查,对有病变者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结果:鼻内窥镜检查发现20例鼻腔鼻窦病变;CT发现3例异常,前鼻镜检查无异常。术后20例患者头痛完全解除。结论:鼻内窥镜下鼻腔鼻窦手术损伤小,疗效可靠,提示鼻内窥镜在诊断和治疗鼻腔鼻窦疾病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窦内窥镜手术联合上颌窦根治术的疗效及术后复发率生发情况。方法 对66例患实施鼻窦内窥镜手术,并对其中30例联合上颌窦根治术。结果 联合手术复发率明显下降。结论 对于合并有严重的上颌窦病变行联合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鼻腔(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鼻内窦窥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应用。方法:对5例行鼻内窥镜手术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鼻内窥镜下行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鼻腔外侧壁部分或大部分切除,清除窦内病变粘膜。5例患者术后0.5-2年随访,仅1例复发。结论:鼻内窥镜手术可较好地完成鼻腔、鼻窦 内肿瘤切除,创伤轻微,视野清晰、易清除病变,保留正常功能,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8.
赵安滨  姜梅  方玲  赵林  方向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1):976-978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的原因,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的临床病例38例。结果89.5%复发病例系多因素共同引起复发,其中涉及术后复查不当的有22例,涉及术腔粘连的25例,涉及钩突头端或尾端残留的6例,涉及鼻丘气房与额隐窝病灶清除不彻底的8例,涉及中鼻甲处理不当的5例,涉及高位鼻中隔偏曲未矫正的6例,涉及筛及蝶窦病变清理不彻底的5例,涉及下鼻甲肥大的4例,涉及术后没有合理用药的18例。平均每例有2.71个原因。结论熟悉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应用解剖,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正确处理相关鼻腔病变,术后定期合理的鼻窦内窥镜随访以及术后合理用药的综合性治疗是预防和减少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 使用鼻窦内窥镜行鼻息肉摘除、中下鼻甲切除等术。结果 103例在术后均获良好鼻通气,62例患者嗅觉改善,7l例头痛缓解。结论 用鼻窦内窥镜实施手术,视野清楚,对病变切除彻底,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 总结2000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14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方式、来源、临床表现、与鼻窦炎关系以及鼻窦内窥镜手术技巧及护理措施.结果 1450例患者中611例发病源于鼻窦囊肿、鼻息肉260例,上颌窦264例,后筛窦10例,305例分别源于中鼻甲、嗅沟和鼻中隔.全部病例均行鼻窦内窥镜手术切除后鼻孔息肉及相应鼻窦开放,术后无复发.结论 术前做鼻窦CT检查,诊断后鼻窦炎或鼻息肉应分为窦内型、鼻窦阻塞型和单纯型三种临床手术类型,遵循以临床类型为依据的手术原则.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后,手术微创,彻底清除病灶及息肉蒂基部,防止复发.临床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环节,术前、术后护理措施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的原因,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的临床病例38例。结果:89.5%复发病例系多因素共同引起复发,其中涉及术后复查不当的有22例,涉及术腔粘连的25例,涉及钩突头端或尾端残留的6例,涉及鼻丘气房与额隐窝病灶清除不彻底的8例,涉及中鼻甲处理不当的5例,涉及高位鼻中隔偏曲未矫正的6例,涉及筛及蝶窦病变清理不彻底的5例,涉及下鼻甲肥大的4例,涉及术后没有合理用药的18例。平均每例有271个原因。结论:熟悉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应用解剖,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正确处理相关鼻腔病变,术后定期合理的鼻窦内窥镜随访以及术后合理用药的综合性治疗是预防和减少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修正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的适应症、手术标志、治疗意义以及容易发生的并发症和手术的注意事项。方法采用内窥镜鼻窦手术56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了修正性治疗,术中采用Messerklinger技术、Medtronic切削器,并辅以控制性降压。结果病变清除满意44例,占78.6%;手术欠满意10例,占17.9%;另有2例失败。并发脑脊液鼻漏1例、眼眶血肿4例、术后溢泪3例。结论修正性手术适用于鼻窦术腔出现术腔清理难以控制的病变,对于堵塞、粘连性病变效果更好,对鼻息肉病效果不佳。中鼻甲残根和后鼻孔上穹窿为手术重要的安全标志,术前CT扫描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鼻窦真菌的病因、诊断及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 总结分析31例经病理诊断为鼻窦真菌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鼻窦 CT、鼻腔内病变的特点和鼻内镜手术后的疗效.结果 31例经鼻内镜手术患者治愈28例,好转3例,无复发. 结论 鼻窦真菌并非少见,鼻窦CT和鼻内窥镜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最终确诊还需病理学检查,鼻内窥镜下病灶清除术、及充分引流是治疗此病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真菌性鼻窦炎(FS)的3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鼻窦CT病变特征,以及鼻窦内窥镜下鼻窦开放的治疗效果。结果鼻窦CT扫描显示36例患者窦腔内均有病灶,且术后全部病例的病变组织中均能找到霉菌菌丝或孢子,临床分型均属非侵袭性FS。术后随访0.5~2a,治愈34例(94.4%),显效2例(5.6%)。结论鼻窦内窥镜手术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48例患者进行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从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的真菌性鼻窦炎中选择4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鼻窦CT病变特征和治疗效果.结果 经分析发现,鼻窦CT扫描结果 为48例患者的鼻窦腔内均有病灶,经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病变组织中均能发现霉菌菌丝或孢子,48例患者的临床分型都为非侵袭性FS.术后随访可知治愈率为89.58%,显效率为10.42%.结论 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治疗方法 ,也是临床中首选方法 .  相似文献   

16.
鼻腔鼻窦真菌病48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真菌病的病因及诊治。方法 分析不同术式治疗 4 8例鼻腔鼻窦真菌病对疗效的影响 ,并探讨复发的原因。结果  4 8例随诊 6个月至 3年。行上颌窦根治 2 0例 ,复发 1例 ;行鼻内窥镜辅助下上颌窦根治 7例 ,均无复发 ;行鼻内窥镜手术 2 1例 ,复发 1例 ,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①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根本手段 ,关键是彻底清除病变 ,通畅引流。术式选择应根据病情 ,手术方式不影响治愈率。②必须重视术后处理 ,术腔局部引流不畅可能是复发的原因。③鼻内窥镜手术在清除蝶窦及筛窦病变、保留功能等方面有明显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原因及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手术方式与术后疗效.方法 对56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2a.治愈55例(98.2%),显效1例(1.8%).结论 鼻腔、鼻窦真菌感染主要因素可能是鼻腔鼻窦的解剖结构存在异常和病变,阻碍了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首选治疗方式,术中正确处理钩突、中鼻甲、鼻中隔,术前、术后综合性治疗,定期随访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刘波 《中外医疗》2009,28(17):32-3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2004年1月至2008年11月用鼻内窥镜手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72例手术病人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鼻漏和无复视、斜视及其它并发症。术后随访2个月~3年,66例治愈占91.6%;4例肿瘤复发占8.4%。结论鼻内窥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治疗具有损伤小、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无面部瘢痕;病变切除彻底、术后复发率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霉菌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30例鼻窦霉菌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2 9例为非侵袭型鼻窦霉菌病 ,采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均治愈。另 1例为侵袭型鼻窦霉菌病 ,鼻内窥镜鼻窦术后 2月复发 ,采用鼻侧切开术治愈。结论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非侵袭型鼻窦霉菌病 ,疗效肯定 ,患者痛苦小 ,术后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20.
采用鼻内窥镜进行鼻窦手术63例,术中根据情况开放筛窦和上颌窦自然孔,术后术腔宽敞光滑,通气良好,引流通畅,头昏、头痛症状消失。作者体会该类手术可较好清除筛窦、上颌窦等鼻窦病变,防止息肉和炎症复发,有利于鼻及鼻窦生理功能的维护和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