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高眼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玉娥 《西南军医》2009,11(5):972-973
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常用的手术方法,眼内硅油填充有利于提高视网膜复位率,改善视力预后,也常常带来许多并发症,其中高眼压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因此,做好术后高眼压的观察与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广视野倒置系统下实施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解放军25医院收治的17例(17眼)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23G玻璃体切割+剥膜+眼内激光+环扎+硅油填充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17例患者中,术后一次性复位15例,占88.24%;裂孔边缘翘起,未完全复位2例,占11.76%,术后二次予以环扎+补充激光治疗后复位。无1例患者出现眼内炎、脉络膜上腔暴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广视野倒置系统、全视网膜镜下实施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具有微创、视野范围广、光凝准确、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王群  赵杰  侯宝杰 《武警医学》2018,29(12):1155-1158
  目的 探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生物胶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06至2017-06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收治的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1例,共21眼,微创玻璃体切割术(microincision vitrectomy surgeries, MIVS)联合应用生物胶来封闭视网膜裂孔,应用手术灌注液填充玻璃体腔。观察术中生物胶覆盖情况,以及术后视网膜复位成功率、矫正视力、眼压、炎性反应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中生物胶与视网膜黏附良好,能成功封闭视网膜裂孔。通过间接检眼镜检查见生物胶膜在玻璃体切除术后(13.77±5.13)d已吸收。21例21只眼术中和术后视网膜复位成功,在随访期间视网膜脱离未复发。术后1年矫正视力0~2.15,平均(0.79±0.62),较术前矫正视力0~2.32,平均(0.93±0.74),显著提高。1例1只眼术后出现视网膜前膜,最终需要行前膜剥除术。2例2只眼术后7 d内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给予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后眼压降至正常。出院随访期间未发现眼压异常情况。未发现明显的与生物胶相关的炎性反应或其他并发症。结论 MIVS中联合生物胶可成功封闭视网膜裂孔,促进孔源性脱离视网膜复位;眼内应用安全有效,可以作为MIVS联合气体填充的一种替代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疗效。方法:对36例46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采用玻璃体切割术中应用眼内激光光凝并进行随访。结果:1次手术成功40眼,4眼经2次手术成功。失败2眼。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疗效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5.
玻璃体切割联合激光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析玻璃体切割联合激光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充填材料选择.方法:分析426例472眼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膜剥离切除,眼内电凝,激光光凝并根据情况选用眼内充填材料.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448/472眼(占95%)一次视网膜解剖复位成功,除1眼术后合并中央静脉阻塞,1眼合并中央动脉阻塞,8眼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视力下降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视力0.05以上362眼(76.7%),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46眼视力大于0.2.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激光治疗是挽救增殖性糖尿病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最终失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多波长激光光凝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2例(118只眼)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多数病例术后1周内开始行多波长激光光凝治疗,并在术后1个月内完成全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为1~15个月,观察视力、眼底等。结果 118只眼中视力≥0.02的眼数由治疗前的49只眼(41.5%)增加到治疗后的86只眼(72.9%),其中,≥0.1的的眼数由治疗前的18只眼(15.3%)增加到治疗后的54只眼(45.8%)。玻璃体手术中未造成新的视网膜脱离,术前已有视网膜脱离的46只眼,术后视网膜均得到复位,其中35只眼填充硅油,22只眼已于随访期间取出硅油,视网膜脱离未复发。并发症主要有:手术后持续较浓密的玻璃体积血11只眼,其中5只眼接受了再手术;光凝期间玻璃体再出血6只眼,2只眼接受了再次手术;虹膜红变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5只眼,眼球萎缩2只眼。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能够有效治疗严重的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通过联合应用多波长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治疗,能显著改善手术预后,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或保留患者的视力,减少失明率。  相似文献   

7.
间接检眼镜激光在玻璃体切割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间接检眼镜激光在玻璃体切割术中应用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76例78只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术中应用间接检眼镜激光对视网膜进行光凝的范围是中周部以前的视网膜,重点是多膜裂孔缘周围的视网膜、视网膜新生血管膜及视网膜无灌注区。曝光时间100ms,输出功率为240~650mW,在裂孔缘视网膜及新生血管膜上形成Ⅲ级光斑,视网膜无灌注区形成Ⅰ~Ⅱ级光斑。结果 未脱离的视网膜及脱离的视网膜在重水或硅油充填复位的条件下顺利地进行了间接检眼镜激光光凝。术后2周内对其中的19例22只眼行眼底荧光造影(FFA)检查,13例需补充光凝。术后1月复查,光斑色素增生,视网膜裂孔封闭好,术后3个月复查FFA,21只眼视网膜无灌注区和新生血管消失。  相似文献   

8.
随着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的应用,使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成功率大大提高。由于行硅油填充的患者病情均较复杂,因此对于硅油取出的时机,尚存争议。Ka-等[1]认为,硅油乳化是立即取出硅油的指征;无论  相似文献   

9.
巩膜环扎术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作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环扎术治疗视网膜脱离中环扎带的作用,并对环扎带的作用与必要性做出评价。方法:分析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环扎术28眼与玻璃体切割非联合巩膜环扎术96眼的手术效果及环扎带对视力的影响。结果: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环扎组与非环扎组视网膜解剖复位率及术后视力分析,统计学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彻底解除PVR,牢固的封闭裂孔,并配合有效的眼内充填是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复位的关键,巩膜环扎术不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并非必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无晶体硅油填充眼的硅油取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31眼无晶体硅油填充眼行硅油取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进行回顾性分析,不需要剥膜的患眼在角巩膜缘做隧道切口并轻压切口后唇使硅油排出,需要剥膜者行常规玻璃体切除手术切口。其中6眼行囊袋或睫状沟植入人工晶体,25眼行后房人工晶体植入缝线固定术。结果:其术后视力与术前矫正视力无明显差异。结论:无晶体硅油填充眼硅油取出与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手术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11.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是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许多人主张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环扎术 ,以缓解玻璃体视网膜牵引的作用 ,但对环扎术的作用 ,尚有争议。我们对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或不联合巩膜环扎术的病例进行分析 ,观察术后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在我院治疗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 ,对其中经随访的 12 4眼进行分析研究 ,男 86眼 ,女 3 8眼 ,其中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PVRD级3 3眼 ,继发性视网膜脱离 (眼外伤、PDR、牵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伤性眼内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外伤性眼内炎患者36例36眼患者眼外伤特征、病原微生物情况、治疗方法、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其中男性34例34眼,女性2例2眼,年龄3~72岁,平均46.2岁。结果随访1~36个月,平均9.8个月。36例36眼外伤性眼内炎患者中22例22眼有球内异物,其中25例25眼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10例10眼行清创缝合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1例1眼患者行眼内容物剜除术。经治疗后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脱盲(最佳矫正视力≥0.05)10眼,占27.8%。结论早期诊断、及时进行玻璃体腔注药或玻璃体切割手术能有效挽救外伤性眼内炎患者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3.
邵黎阳 《西南军医》2011,13(3):546-547
目的 探讨使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术后的护理.方法 通过对50例(54眼)视网膜玻璃体病变患者,在使用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复位、重水置换、视网膜光凝、硅油填充术后,进行术后恢复期的体位护理及相应各种并发症护理.结果 玻璃体切割术后,在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专业护理下,36例患者术后视力提高1行以上,12例患者视力无明显改变,2例较前有所降低.结论 手术后的良好护理对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对疾病的康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二期患者硅油填充术后行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于我院行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PDR患者55例(61眼),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好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40眼(74.07%),与术前相同的10眼(18.52%),低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4眼(7.41%)。所有患者均无角膜内皮失代偿、人工晶体移位、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PDR行玻璃体切除术后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取出硅油时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经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巩膜环扎外加压术联合氩激光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01~2009-12经巩膜环扎外加压术联合氩激光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32例36眼,所选病例均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以视网膜下膜为主的PVRC级的患者。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年,视网膜完全复位25眼,4眼明显好转,2眼因PVR进展行玻璃体切割术,1眼放弃治疗。术后视力提高21眼,7眼视力不变,4眼视力下降。结论:巩膜环扎外加压术联合氩激光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损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化脓性眼内炎简称眼内炎,是一种严重的葡萄膜及视网膜化脓性炎症,病情凶险,发展迅速,对眼组织和视功能可造成极大破坏。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视功能丧失,眼球萎缩[1]。而玻璃体切割术已被公认为现阶段治疗眼内炎最有效方法。但玻璃体手术的时机选择目前还存在争议[2,3]。我们对一组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以探讨不同时期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对眼内炎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35例35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病例手术治疗的效果探讨。方法:注气,放液,环扎,玻璃体切割,硅油充填等手术方法单独或联合应用及术后激光治疗。结果:取得了不同程度的临床疗效,35例病人中视力增进31例,无变化4例;经一次或数次手术视网膜完全复位34例,不完全复位1例,结论:手术治疗黄斑裂孔隙源性视网膜脱离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玻璃体切割术是眼科精细而复杂的显微外科手术,是应用于治疗眼外伤、玻璃体混浊、复杂性视网膜脱离以及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手术方法[1]。具有手术难度大、眼内操作时间长、组织损伤重、术后并发症多,且病情严重等特点[2]。现将我科2010-10~2011-11玻璃体切割手术护理配合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8例(78眼),男55例,女23例;年龄16~71岁。复杂视网膜脱离32例,玻璃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眼科罕见的Terson综合征的玻璃体手术时机和疗效。方法:应用玻璃体切割术、部分病例配合环札、气液交换、硅胶海绵外加压、氩离子激光及硅油充填治疗Terson综合征4例5眼。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视网膜脱离全部复位。结论:Terson综合征早期行玻璃体切割术可提高视力,防止牵引网脱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视网膜脱离再手术40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原因以及再手术的效果 ,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对 40例视网膜脱离再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查找手术失败原因 ,分别再给以巩膜扣带术或玻璃体切割术。结果 手术失败原因有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 3 0眼、原裂孔未闭 17眼、出现新裂孔 11眼、脉络膜脱离 2眼、黄斑前膜 2眼、玻璃体积血 2眼。结论 视网膜脱离再手术成功的关键是 :确切地封闭裂孔 ,处理PVR ;巩膜扣带术仍然是再手术的首选 ,PVR严重者行玻璃体切割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