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7):62-69
目的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治疗结合头皮针抽提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收治的12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强制性使用运动治疗结合头皮针抽提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比较,采用Wolf运动功能量表(WMFT)、简易上肢功能评定量表(STEF)对两组患者的上肢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采用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及随访过程中日常活动能力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对比。结果 (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WMFT、STEF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上肢功能优于对照组患者。(3)观察组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得分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强制性使用运动治疗结合头皮针抽提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状况,对患者的远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透刺法配合头皮针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78例,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透刺法配合头皮针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体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吞咽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认知功能、吞咽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透刺法配合头皮针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偏瘫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提高吞咽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朱宏程  芮仞  王频  陈幸生 《中医学报》2020,35(5):1106-1109
目的:观察芒针透刺督脉组穴联合平衡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卒中后平衡障碍患者以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芒针通督组、普通针刺组和平衡训练组各30例。平衡训练组给予单纯平衡训练,普通针刺组在平衡训练基础上给予毫针针刺治疗,芒针通督组在平衡训练基础上给予芒针通督组穴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步行功能(Holden步行能力分级)、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量表)。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平衡功能、步行运动能力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芒针通督组平衡功能、步行运动能力均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芒针通督组有效率(96.6%)显著高于普通针刺组(83.3%)、平衡训练组(7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透刺督脉组穴联合平衡训练治疗卒中后平衡障碍患者疗效显著,可显著提高患者平衡功能、步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皮针治疗脑卒中患者Broca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Broca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言语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头皮针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失语商(AQ)值。结果对照组治疗后AQ值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AQ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皮针能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Broca失语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触发式功能性电刺激训练结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82例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予以常规步态训练;观察组予以触发式功能性电刺激训练结合肌内效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测量踝背伸功能(AROM)、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量表及6 min步行距离法(6MWT)结果。结果两组治疗前AROM及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ROM及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FAC、6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AC、6MWT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步行速度及左右步长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步行速度较治疗前下降,而左右步长差较治疗前提升;且观察组步行速度下降幅度及左右步长差提升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触发式功能性电刺激训练结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头皮针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痉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42例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1例,观察组患者在行头皮针留针同时进行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促进技术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定患者上肢痉挛情况、Fugl-Mayer上肢功能量表评定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U-FMA、MBI及MAS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皮针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能更好的促进脑卒中患者痉挛上肢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患侧下肢肌力均≥3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Berg平衡量表(BBS)和10米最大步行速度(10 maximum walking speed,10MWS)评定两组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步行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的FMA、BBS和步行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项评定结果均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步行速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视觉反馈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视觉反馈平衡仪进行平衡功能训练,治疗组采用头针结合视觉反馈平衡仪训练治疗。2组连续治疗5周,在治疗前后分别通过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Holden步行能力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BBS评分和Holden步行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2组BBS评分和Holden步行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且治疗组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头针结合视觉反馈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和行走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悬吊运动训练(SE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下肢运动能力及平衡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本院住院部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肌力、步行、平衡功能等训练治疗,观察组行常规治疗+SET。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以Berg平衡量表(BBS)、Lindmark平衡反应、FuglMeyer(FMA)对治疗前后患者平衡能力、下肢运动能力进行评分,观察患者步态指标[步长、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MA、BBS、Lindmark评分和10 m MWS、步长值均高于入院时,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在行康复治疗中使用SET,效果理想,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以及步行能力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治疗干预下脑卒中患者脑血流速度的变化,探讨头皮针治疗改善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作用及其途径.方法 将60例明确诊断为脑卒中(缺血性脑梗死/脑实质出血)的患者,在应用相同运动疗法进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头皮针组和对照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观察治疗期间患者颅内脑血流速度、搏动指数等的变化.结果 (1)头皮针组经15次治疗后TCD检测脑血管异常率有显著性下降(P<0.05),对照组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第1次和第15次治疗前、后头皮针PI值均没有上升趋势(P>0.05);(3)头皮针组第1次和第15次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的Vm,Vs均显著提高(P<0.05),且第15次治疗前、后血流速度改变幅度较第1次治疗明显(P<0.05);(4)头皮针组第1次和第15次治疗前、后动脉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脉率增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皮针治疗能刺激脑血流自动调节,使血液循环发生重新分配,提高颈内动脉系颅内分支血流速度,增加脑血流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音乐放松疗法对其下肢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仅行早期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早期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音乐放松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的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恢复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BBS及下肢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BS及下肢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AC分级0、1、3、4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2、5级分别有6、7例,对照组分别有18、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早期下肢康复机器人恢复训练联合音乐放松疗法,能更好地恢复其下肢功能、改善步行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子生物反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电子生物反馈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30例)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评价1个月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步行能力均有提高(均P<0.01),其中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电子生物反馈结合康复训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头皮抽提针法辅助治疗偏瘫恢复期患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偏瘫恢复期患者123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2例,选用头皮抽提针法辅助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61例,仅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肢体痉挛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肢体痉挛恢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肢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为(39.1±18.2)分,对照组为(27.5±13.9)分,两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72.7±12.6)分,对照组为(55.2±9.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抽提针法辅助治疗偏瘫恢复期患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好,能有效降低患肢患肢痉挛程度,提高其自主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8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EpiInfo 2000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2周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of lower extremity,FMA-LE)、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10 m步行最大速度及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分。结果 FMA-LE情况及10 m步行最大速度:治疗前,两组患者FMA-L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LE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10 m步行最大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AC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FAC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AC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痉挛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下肢康复机器人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更有助于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痉挛程度,操作简单,临床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陈志敏  卢祖能 《广西医学》2016,(11):1521-1524
目的 探讨电温针辅助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6例脑卒中偏瘫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电针加温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采用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进行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Fugl-Meyer、Barthel指数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电温针治疗能改善脑卒中并偏瘫患者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步态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重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08年6月到2011年3月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步态恢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训练基础上接受减重平板训练仪训练;12周后对两组患者步行功能、10米步行时间、下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等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步行功能、10米步行速度,下肢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步行功能、10米步行时间,下肢运动能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较对照组显著性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减重平板训练仪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能力,下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调任复元灸法结合头皮针和舌面点刺治疗脑卒中后感觉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5例脑卒中后感觉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给予头皮针和舌面点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调任复元灸法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言语功能评分。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自发谈话、理解、复述、命名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自发谈话、理解和复述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而命名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前后理解、复述、命名评分和总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任复元灸法治疗脑卒中后感觉性失语具有良好疗效,可改善患者言语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头针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足底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脑卒中后呈偏瘫步态的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34例)、下肢机器人组(34例)和联合治疗组(34例)。头针组予针刺头皮运动区域治疗,下肢机器人组予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步行训练,联合治疗组采用头针与下肢康复机器人相结合进行治疗。康复治疗前及康复治疗3月后以步态分析仪测定患者站立相双侧足底触地面积、负重比、平衡参数的变化。结果 干预结束后,3组患者健侧足底触地面积、负重比等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0.01),患侧足底触地面积、负重比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0.01),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头针组和下肢机器人组(P<0.05~0.01)。联合治疗组球长度、椭圆面积、球长度/椭圆面积、椭圆倾斜角度、长轴、短轴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明显优于头针组和下肢机器人组(P<0.05~0.01)。结论 头针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静态平衡能力,较单纯头针治疗和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踝关节策略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姿势平衡及提高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康复治疗的168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8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踝关节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加用踝关节策略稳定极限训练,1个月、3个月后比较两组相关康复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试验组的BB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及10m MWS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踝关节策略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姿势平衡,改善其步行能力,对于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踝足矫形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2年内)分为常规康复组30例和矫形器康复组31例。常规康复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治疗,矫形器康复采用常规运动疗法并加用踝足矫形器。在治疗前后分别用Fugl-Meger下肢评分,评衡评分及10米最大步行速度来评定。结果:2组在康复治疗前评测的各主要指标间无明显差别(P0.05);康复治疗后评测的下脚FMA、平衡FMA与10米最大步行速度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踝足矫形器疗法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