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是口腔科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出生时或出生不久,是一种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它占全身血管瘤的60%[1].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粘膜等,可造成颜面部畸形、功能障碍,且可引发感染及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我科采用平阳霉素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马斌  刘玉柱 《西南军医》2005,7(3):F003-F003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是口腔科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出生时或出生不久,是一种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它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粘膜等,可造成颜面部畸形、功能障碍。且可引发感染及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我科采用平阳霉素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超声及弹性成像在评价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特殊部位血管瘤疗效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0例婴幼儿特殊部位血管瘤患儿口服普萘洛尔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进行超声检查,采用相关指标监测瘤体的动态变化,监测项目包括二维灰阶超声测量血管瘤纵径、横径及深度;彩色多普勒测量血管瘤内较大血管以及周围正常血管(颈总动脉)的直径及收缩期动脉峰值血流速度(PASV)、阻力指数(RI);弹性成像分析血管瘤瘤体的弹性分级及应变率比值。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比较。结果:50例患儿中,37例治愈,12例明显好转,1例复发。治疗后瘤体纵径、横径、深度及体积分别较治疗前缩小58%、60%、69%及93%;治疗后瘤体血管直径、PASV及RI较治疗前分别减小64%、74%和增高43%;治疗中瘤体弹性应变率较治疗前减小35%,治疗前与治疗后瘤体弹性分级及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特殊部位血管瘤有效,而对周围正常血管无明显影响,高分辨率超声及弹性成像技术作为无创性检查可以较好地对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效果进行随访评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不可切除且不能耐受同步放化疗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4-09至2020-01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放射治疗科收治的3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均为不能接受手术且不能耐受同步放化疗的Ⅲ期患者。采用TOMO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TOMO放疗剂量60~70 Gy,分15~25次完成,5次/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于TOMO前一周采用静脉给药模式,剂量7.5 mg/(m2·d),至少4个周期(持续给药14 d,间隔7 d为一个周期)。评估患者治疗后疗效、安全性及生存时间。结果 共纳入38例,中位随访时间[M (95%CI)]为42.6(17.2,87.4)个月。在38例中,ⅢA和ⅢB期分别为25例(65.8%)和13例(34.2%)。腺癌、鳞癌和其他类型分别为18例(47.4%)、11例(29.0%)和9例(23.7%)。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其中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大于6周期的16例(42.1%)。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M (95%CI)]为37.3(1...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腹腔灌注降低胃癌术后腹膜转移风险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胃癌术后存在腹膜转移高危风险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CAPOX)方案进行术后辅助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腹腔灌注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血管内皮抑素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20例为TACE联合重组人内皮抑素经动脉灌注,对照组20例为单纯TACE,所有患者术后1年内每2月复查彩超检查,观察肿瘤控制情况、新生血管抑制情况,并观察1年内生存率。结果治疗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35),治疗组肿瘤新生血管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5),治疗组疾病控制率(D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8)。结论内皮抑素联合TACE治疗肝癌,患者1年生存率显著提高,肿瘤新生血管、转移抑制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索(内皮抑素)联合肝动脉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4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常规TACE加重组人内皮抑素-碘化油乳剂栓塞;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TACE.所有患者术后1年内不定期复查CT或MRI,以及DSA检查.观察肿瘤复发或转移情况以及有无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比较瘤体缩小情况,AFP变化,6个月、1年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同时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1年生存率、AFP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75%(15/20)和60%(12/20);AFP下降值平均差为300μg/ml;肿瘤新生血管、转移抑制明显.结论 内皮抑索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1年生存率显著提高,AFP下降明显,肿瘤新生血管、转移抑制明显,且安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125I粒子植入治疗裸鼠肺癌移植瘤模型的辐射增敏效应。 方法 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125I植入组(B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C组)和125I植入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D组),每组20只。移植瘤直径达2 cm时行125I粒子植入,处方剂量20 Gy,采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移植瘤的体积及接受剂量。按每只裸鼠每天给予20 mg/kg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连续给药14 d,观察并记录肿瘤生长的速度和瘤体体积的变化,分别于第15、30天时处死裸鼠,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通过RT-PCR分别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αvβ3 mRNA水平。 结果 第15、30天时,D组的重量抑瘤率和体积抑瘤率与B、C组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D组第30天时的重量抑瘤率和体积抑瘤率均较第15天时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第15、30天时,D组与A、B、C组VEGF、MV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组与A、B组VEGF、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第30天时的VEGF表达水平和MVD较第15天时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T-PCR结果显示,第15、30天时,与A组相比,B组αvβ3 mRNA的表达有所增加,并随时间的延长增加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C组和D组αvβ3 mRNA的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肺癌移植瘤的近距离辐射增敏作用明确,VEGF、MVD、αvβ3 mRNA的表达变化是其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陈兰  范娟 《西南军医》2014,(3):325-327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商品名:恩度)Endosta具有广谱抗血管生成活性,其作用机制[1]是通过抑制形成血管的内皮细胞迁移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阻断肿瘤的营养供给,从而抑制肿瘤增殖或转移。恩度与化疗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已被收入NCCN的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静脉滴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41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人组研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相应的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组在灌注化疗后当天开始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静脉滴注治疗,连用14 d,间隔7 d为1个周期,对照组仅行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于2个治疗周期后比较疗效和生活质量评分,同时比较不良反应.结果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组治疗后疾病控制率、K氏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和不良反应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静脉滴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和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提高,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不大,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MRI血管成像(3D TOF MRA)在显示婴幼儿颜面部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供血血管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患儿行常规MRI平扫和3D TOF MRA成像,并经MIP、MPR重建血管进行分析。结果:30例均较好地显示血管瘤的供血血管,其中25例颈外动脉供血,5例颈内动脉供血。结论:3D TOF MRA能准确显示IH患儿头面部血管瘤的供血动脉,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 ACE)治疗HCC的疗效,及其对肿瘤组织CT纹理特征的影响.方法:搜集89例HCC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其中37例(观察组)接受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T ACE治疗,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T ACE治疗.于治疗前4周内和治疗后4~8周内分别行三期动态增强CT检查.按m...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局部瘤内注药术联合抗血管治疗控制转移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7例转移瘤患者均行CT引导下局部瘤内注药术,注射药物为顺铂、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及碘油。定期行CT或MRI复查,客观疗效评价参照RECIST实体肿瘤评价方法。结果17例共进行60次治疗,平均每位患者行穿刺治疗3次。无因穿刺及注药引起的并发症。随访率100.0%,17例患者均存活。其中获CR 0例(0%),获 PR 7例(41.2%),SD 9例(52.9%),PD1例(5.9%),RR 8例(41.2%),DCR 16例(94.1%)。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其1年生存率为88.2%,2年生存率为47.2%,3年生存率为23.5%。结论 C T引导下顺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及碘油的局部瘤内注药术是控制转移瘤的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可发展成为缓解晚期肿瘤患者临床症状的姑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rh-endostatin,YH16),商品名为恩度(EndostarTM)是我国学者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药物,临床前研究显示该药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Ⅰ期临床结果证明该药单用临床应用安全有效。Ⅱ、Ⅲ期临床研究表明恩度与化疗方案联合具有协同作用,能明显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率及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且安全性较好,不增加化疗的不良反应,是晚期NSCLC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恩度治疗NSCLC的临床研究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及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经肝动脉灌注(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4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TACE术中经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及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并根据肿瘤血管丰富程度分组,术后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并定期行实验室指标及肝脏CT/MRI/DSA评价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富血管肿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乏血管肿瘤组患者(85.7%比33.3%,P<0.05),临床随访数据表明多数富血管的患者通过联合药物灌注治疗有效,生存时间6个月以上者达57.1%(16/28),对于乏血管肿瘤患者的治疗中病情进展的仅为26.7%(4/15).结论 TACE术中经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激光联合药物血管内介入治疗婴幼儿血管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激光联合疗法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探讨最佳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各类型婴幼儿血管瘤363例,其中浅表毛细血管瘤303例,采用连续Nd:YAG激光或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深部血管瘤54例,采用脉冲染料激光联合介入治疗;婴幼儿重症血管瘤6例,采用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口服激素治疗和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随访2~5年评定治疗结果。结果 363例患儿治疗效果:治愈率47.9%,显效率33.6%,有效率18.5%。并发症发生率:凹陷性瘢痕3.6%,表皮纤维化8.0%,色素沉着3.3%,色素减退1.4%。结论激光联合疗法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可达到恢复外观和功能的最佳疗效,并可缩短治疗周期,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脑颜面血管瘤病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颜面血管瘤病的CT和MRI表现,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脑颜面血管瘤病8例,均有颜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皮肤血管痣及同侧颅内相关的病理改变。结果 CT显示患侧皮层钙化8例,脑萎缩6例,颅骨板增厚3例,侧脑室脉络丛增大1例。MRI扫描显示沿皮层弧条状低信号3例,静脉血栓形成1例。结论 CT对脑颜面血管瘤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MRI可以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弥漫型婴幼儿肝血管瘤(IH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弥漫型IHH患儿临床资料。采用介入栓塞联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方案。微导管超选择瘤体供血动脉,选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和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病灶,根据有无动静脉分流选择不同注射顺序,40%~50%病灶栓塞后停止栓塞,经肝固有动脉灌注平阳霉素稀释液。随访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7例弥漫型IHH患儿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均获成功。术后口服普萘洛尔,逐渐增加剂量至2 mg/kg(2次/d)。术后随访5~14个月,4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85.7%(6/7),1例死亡。未发生与介入栓塞及普萘洛尔相关并发症。结论介入栓塞联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弥漫型IHH安全有效。弥漫型IHH病情进展较快,建议在出现严重临床症状前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口服普萘洛尔对婴幼儿血管瘤病灶内相关生长因子及凋亡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年龄≤3个月、血管瘤病灶位于肢体或隐蔽部位、家属要求手术治疗但具备单独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条件、排除用药禁忌证、先前未接受过任何治疗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共39例。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夹取血管瘤体组织活检,然后口服普萘洛尔(每次1mg/kg,每12h服药一次)8周,继而手术切除瘤体。通过HE染色观察用药前后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用药前后病灶组织内ADRB1、ADRB2、ERK、Akt、NF-κB、VEGFA、Cyclin D1、Cyclin E1、Ki-67、Bax、Bcl-2、caspase-8、Fas、Fas L、caspase-9、caspase-3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分别用CD34、Ki-67免疫组化染色及TUNEL染色检测用药前后病灶内新生血管密度(MVD)、细胞增殖情况(Ki-67阳性率)以及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与用药前比较,口服普萘洛尔后血管瘤病灶内ADRB1、ADRB2、ERK、Akt、NF-κB、VEGFA、Cyclin D1、Cyclin E1、Ki-67、Bcl-2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Bax、caspase-3、caspase-9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Fas、Fas L、caspase-8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与用药前比较,用药后病灶内MVD、Ki-67阳性率明显下降(P<0.01),凋亡指数明显增高(P<0.01)。结论普萘洛尔可通过调节MAPKs和PI3K-Akt通路抑制血管瘤增殖,促进内源性凋亡,但对外源性凋亡途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不少的研究资料提示全身静脉给药或是浆膜腔内灌注血管内皮抑制素均对恶性浆膜腔积液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与化疗联合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且安全性好,耐受性高。但迄今为止,只有通过载体携带在体内合成的血管内皮抑制素来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动物研究及小样本的临床研究的资料。因此,明确证实血管内皮抑制素在恶性浆膜腔积液的治疗作用尚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