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病毒治疗艾滋病138例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抗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AIDS)效果。方法:应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对符合治疗条件的138例AIDS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定期随访并检测CD4T淋巴细胞。结果:治疗后前3个月内CD4T淋巴细胞增加速度最快,2年后升高(254.32±98.76)个/mm3;患者机会性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治疗后2年生存率86.36%。结论:抗病毒治疗能显著提高AIDS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效地控制机会性感染,符合治疗条件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对新发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收治的初次确诊且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220例,经临床诊断,220例中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33例,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30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31例,其余病例中艾滋病合并1种病原体45例,艾滋病合并2种病原体30例,艾滋病合并3种及以上病原体51例,治疗方案为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拉米夫定+依非韦伦(TDF+3TC+EFV),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6、12个月采集患者抗凝血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比分析各组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结果 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AIDS/TB)、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AIDS/HCV)、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AIDS/TM)3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CD3+、CD8+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AIDS/TM组治疗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再次明显升高,其余2组3项指标随后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a后3组患者的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DS/HCV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要高于其它2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1种病原体(AIDS/1)组抗病毒治疗3个月后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2种病原体(AIDS/2)组治疗6个月后CD3+及治疗3个月后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3种及以上病原体(AIDS/≥3)组治疗6个月后,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才明显升高;AIDS/2和AIDS/≥3组在治疗3、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3组患者的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DS/1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要高于其它2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组患者1a的治疗过程中CD4+/CD8+比值都<1.结论 规范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患者外周血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都能恢复到同等水平与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无关,而艾滋病患者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水平的高低和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及数量会影响治疗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恢复速度和水平.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前3个月是评估治疗效果好坏的关键期,而CD4/CD8不是一个理想的治疗效果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对新发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收治的初次确诊且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220例,经临床诊断,220例中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33例,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30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31例,其余病例中艾滋病合并1种病原体45例,艾滋病合并2种病原体30例,艾滋病合并3种及以上病原体51例,治疗方案为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拉米夫定+依非韦伦(TDF+3TC+EFV),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6、12个月采集患者抗凝血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比分析各组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结果 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AIDS/TB)、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AIDS/HCV)、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AIDS/TM)3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CD3+、CD8+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AIDS/TM组治疗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再次明显升高,其余2组3项指标随后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a后3组患者的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DS/HCV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要高于其它2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1种病原体(AIDS/1)组抗病毒治疗3个月后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2种病原体(AIDS/2)组治疗6个月后CD3+及治疗3个月后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3种及以上病原体(AIDS/≥3)组治疗6个月后,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才明显升高;AIDS/2和AIDS/≥3组在治疗3、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3组患者的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DS/1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要高于其它2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组患者1a的治疗过程中CD4+/CD8+比值都<1.结论 规范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患者外周血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都能恢复到同等水平与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无关,而艾滋病患者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水平的高低和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及数量会影响治疗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恢复速度和水平.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前3个月是评估治疗效果好坏的关键期,而CD4/CD8不是一个理想的治疗效果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4.
复方甘草酸苷辅助治疗艾滋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艾滋病的疗效.方法:40例艾滋病病例分为两组,在抗病毒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复方甘草酸苷,两组均6个月为1疗程.观察CD4 T细胞计数、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38的表达情况及服药后的副反应.结果:治疗6月后,治疗组CD38下降较对照组明显,CD4升高更显著,HAART后服药的副反应更少.结论:在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对艾滋病的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艾滋病(HIV/AIDS)初治患者接受国产药为主的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疗效,为规范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32例初治HIV/AIDS患者提供国产药为主的HAART并进行定期随访,分析随访3年来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及耐药情况.结果 232例患者接受HAART后24、36个月HIV-1病毒载量小于50拷贝/mL的百分比分别为94.8%、85.3%.CD4+T淋巴细胞计数基线均值(160.1±80)个/mL,接受HAART治疗后,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逐渐增高,对0、3、6、9、12、18、24、30、36个月来所检测到的CD4+T淋巴计数进行检验P〈0.01.常见的毒副反应是肝功能损害、外周神经炎、外周脂肪分布异常、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皮疹.9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临床耐药.结论 HIV/AIDS初治患者经国产药为主的抗病毒治疗后虽然毒副反应较大,但病毒学及免疫学应答效果好,临床耐药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成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艾滋病门诊服用国家免费抗病毒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的34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因不良反应所致换药情况.结果347例患者HAART后,因不良反应而换药的患者128例,发生率为36.9%,其中骨髓抑制为11.2%、外周神经炎为9.8%、肝功能异常为6.6%,所使用的药物组合中以3TC+D4T+NVP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3TC+D4T+EFV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皮疹、严重消化道反应主要发生在治疗3月内,而外周神经炎、脂肪代谢异常、中枢神经系统副反应主要发生在治疗3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100/mm3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为49.3%,大多数患者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都上升.结论患者予以HAART后应定期检测观察及处理所毒副反应,特别是对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100/mm3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的出现率相对较高,更应密切观察.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我院HIV/AIDS患者住院的原因,机会性感染的疾病谱及机会性感染发生与CD4+T淋巴细胞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3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109例次HIV/AIDS病人,就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9例次HIV/AIDS住院患者,因服用抗病毒药物出现严重副反应而住院15例次;因机会性感染而住院83例次。机会性感染以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疾病为主,前三位机会性感染为细菌性呼吸系统感染30例次、念珠菌感染28例次、结核菌感染15例次;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密切关系;细菌、念珠菌、结核菌在CD4+T淋巴细胞的每个区段都可发生,但CD4T淋巴细胞越低,念珠菌感染越高且重,有时波及胃、肠、皮肤和四肢,而结核菌感染则症状不典型,伴有全身或纵膈淋巴结肿大。PCP仅在CD4+T淋巴细胞<200个/mm3发生。CD4+T淋巴细胞在3502013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109例次HIV/AIDS病人,就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9例次HIV/AIDS住院患者,因服用抗病毒药物出现严重副反应而住院15例次;因机会性感染而住院83例次。机会性感染以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疾病为主,前三位机会性感染为细菌性呼吸系统感染30例次、念珠菌感染28例次、结核菌感染15例次;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密切关系;细菌、念珠菌、结核菌在CD4+T淋巴细胞的每个区段都可发生,但CD4T淋巴细胞越低,念珠菌感染越高且重,有时波及胃、肠、皮肤和四肢,而结核菌感染则症状不典型,伴有全身或纵膈淋巴结肿大。PCP仅在CD4+T淋巴细胞<200个/mm3发生。CD4+T淋巴细胞在350500个/mm3之间有机会性感染出现。结论:机会性感染和抗病毒药物副反应是患者就医住院的主要原因;CD4+T淋巴细胞<500个/mm3即应启动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6月我市110例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抗病毒治疗;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110例患者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上升,与治疗前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性别文化水平以及婚姻状况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年龄40岁以下和40岁以上的患者、 漏服药物与未漏服药物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给予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效控制HIV复制,加快免疫功能重建,延缓病情发展,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3年10月至2008年4月5年抗病毒治疗的病人,统计分析其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体质量、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生存状况指标的变化,以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艾滋病病人经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治疗2~3年后与治疗前基线相比,平均增长150/mm3以上;病人治疗1年后,体质量增加明显,各种机会性感染症状体征发生率由治疗前的94.57%下降到7.61%;病人生存率提高,维持治疗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达到82.46%和61.54%.结论 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艾滋病病人生存状况和生命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符合治疗条件的病人应及早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1.
廖洪斌  李新枝  刘艳会 《黑龙江医学》2021,45(21):2252-2253
目的:探究抗病毒逆转录联合胸腺法新治疗艾滋病的效果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襄阳市传染病医院确诊为艾滋病的6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A组(采用抗病毒逆转录疗法)和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胸腺法新治疗),A组35例,B组30例.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血清TGF-β水平和服用药物后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比A组高.治疗前1 d,两组患者血清TGF-β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两组患者血清TGF-β水平均比治疗前1 d低,且B组患者血清TGF-β水平比A组低.B组服用药物毒副反应总发生率比A组略高.结论:对艾滋病患者采用抗病毒逆转录联合胸腺法新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总有效率,降低患者血清TGF-β水平,且药物的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江苏省艾滋病患者的耐药性,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整群抽取了1 022人,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液采集,采用基因型耐药分析法对其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共877名研究对象被纳入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毒株总耐药率为6.50%?CD4水平低?独居?收入水平低?感染时间长?抗病毒治疗时间长和最近1个月出现HIV相关临床症状等因素是HIV-1耐药毒株产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江苏省抗病毒治疗人群目前耐药率处于较低水平,但耐药个体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双重耐药突出;应多关注病程较长?抗病毒治疗时间较长?身体免疫状况较差?收入水平较低?居住状况不稳定的患者,增加CD4检测和耐药检测的频率,以尽早发现耐药情况,降低耐药毒株的发生和传播,提高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进而减少艾滋病患者的死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转归与CD4~+T淋巴细胞数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筛选在凉山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共88例,将病人按年龄分为40岁以上(A组)和40岁以下(B组),每组人数均为44人。定时定量服用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奈韦拉平进行治疗。研究者每隔3个月对患者血液进行CD4~+T淋巴细胞的检测;每隔6个月,对患者病毒载量(VL)进行检测;同时观察患者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及临床表现情况。结果在接受治疗3个月后,受试者CD4~+T淋巴细胞的个数与治疗初期相比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后几个月的治疗中,CD4~+T淋巴细胞的个数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与治疗初期的基线相比显著提高(P0.05)。在接受治疗6个月后,受试者VL水平显著降低(P0.05),12个月后,VL水平下降速度有所放缓,但与治疗初期的基线相比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满12个月后,患者转归与CD4~+T淋巴细胞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与VL水平变化情况相反,呈负相关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CD4~+T淋巴细胞与VL水平变化情况相反,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在不考虑年龄、性别、传播途径、用药方式等外界因素的条件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转归与CD4~+T细胞水平增加、VL水平降低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周迪  马永娟  王彬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5):131-134
目的探讨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7年4月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的15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给予高效联合抗病毒疗法(HAART)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患者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并分析影响患者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HAART治疗后,150例患者的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存在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呈现增长的趋势,且治疗3、6、9及12个月时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以及治疗方案对患者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量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BMI≥23 kg/m~2及无药物漏服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量均明显高于年龄≥40岁、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BMI23 kg/m~2及有药物漏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有利于提高艾滋病患者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且治疗效果与患者的年龄、BMI、治疗时机及服药依从性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艾滋病住院患者机会性感染在不同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感染率.方法 以2013年1月~12月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某病区首次住院的未抗病毒治疗患者为调查对象,调查患者各种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结合患者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对比机会性感染疾病在不同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感染率.结果 451例住院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平均水平为(181.34±146.04)个/mm3,CD4+T淋巴细胞<50个/mm3水平上患者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感染率大于CD4+T淋巴细胞≥50个/mm3患者感染率;CD4+T淋巴细胞<200个/mm3水平上患者结核病的感染率大于CD4+T淋巴细胞≥200个/mm3患者感染率;患者口腔真菌病的感染率在CD4+T淋巴细胞<100个/mm3,100个/mm3≤CD4+T淋巴细胞< 200个/mm3,CD4+T淋巴细胞≥200个/mm33个水平上感染率依次减少.结论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多发生在患者CD4+T淋巴细胞<50个/mm3水平上,结核病多发生在CD4+T淋巴细胞<200个/mm3水平上,口腔真菌病的感染率随CD4+T淋巴细胞的上升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丁佩佩  何纲  谭雅仪  吴兴柳  甄沛林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1):1393-1393,1420
目的观察黄芪联合HAART治疗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动态。方法收集62例艾滋病患者分为黄芪联合HAART治疗组30例和常规HAART治疗组32例,各治疗24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6个月时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经1、3、6个月治疗后两组CD+4T淋巴细胞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经3、6个月治疗后黄芪联合HAART治疗CD4+T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常规HAART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单纯HARRT治疗而言,黄芪联合HAART治疗能更有效提高CD4+T淋巴细胞数量,增强艾滋病患者免疫力。  相似文献   

17.
李钰  罗泽燕  黄琳 《中国热带医学》2014,(6):733-734,737
目的了解惠州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不同基线CD4细胞计数的变化特征,建立健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监测平台,为取得相关治疗的最大成效比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的抗病毒治疗管理基本信息数据库及实验室检测数据,比较惠州市2006~2012年抗病毒治疗病人治疗前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CD4细胞数值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抗病毒治疗3个月以后,106例患者的CD4细胞有不同程度增高,最高378个/uL,平均增加88.74个/uL。同治疗前基线CD4+T淋巴细胞数相比,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CD4细胞数明显增加,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以后,CD4细胞计数在不同治疗时间段均逐渐上升,提示患者抵抗力的增强。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的变化,有助于治疗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并观察对治疗的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和分析艾滋病患者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体会.方法对在我院2008年8月~2011年8月间住院治疗的40例接受药物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艾滋病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有37.5%的患者出现了副反应;CD4+T 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与基线比较,治疗3,6,9,12,24个月均有增长,不同时间的治疗CD4+T 淋巴细胞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疗效显著,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艾滋病患者抗逆转录病毒的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53例艾滋病患者给予高效抗病毒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临床表现、CD4变化及生活质量改变.结果 患者机会性感染得到明显控制,发病率由60%减至5%,3个月后CD4数值逐步提高,与治疗前基线相比,CD4 T淋巴细胞平均增长280.069±96.70.生活质量提高,有90%患者恢复工作能力.结论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显著,影响抗病毒疗效因素主要是患者的依从性,对于符合抗病毒治疗条件的患者应及早进行高效抗病毒治疗,同时服药前进行依从性教育,以早日获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治疗联合壮药复方合剂辅助治疗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贵港市人民医院艾滋病门诊就诊未抗病毒治疗且合并营养不良的艾滋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20例。分别给予抗病毒治疗(抗病毒组)、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营养素治疗(营养辅助组),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壮药治疗(壮药辅助组),抗病毒治疗联合营养素及壮药治疗(联合组),干预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免疫细胞CD4~+、CD8~+淋巴细胞计数。结果治疗前各组研究对象血清白蛋白(SB)、谷丙转氨酶、肌酐、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营养辅助组、壮药辅助组、联合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较抗病毒组高,联合组SB、血红蛋白水平较营养辅助组及壮药辅助组高,壮药辅助组及联合组转氨酶水平较抗病毒组、营养辅助组低,联合组肌酐水平较抗病毒组、营养辅助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各组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抗病毒组、营养辅助组、壮药辅助组、联合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分别为(259.8±123.81)、(376.3±110.43)、(393.9±136.08)、(487.9±117.64)/μL,CD8~+T淋巴细胞水平分别为(715.1±174.73)、(654.7±185.50)、(669.9±207.89)、(689.1±156.03)/μL。治疗后各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714,P0.05),其中营养辅助组、壮药辅助组、联合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较抗病毒组高,联合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较营养辅助组、壮药辅助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CD8~+T淋巴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支持及壮药辅助治疗有利于改善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营养状况及促进免疫重建,对艾滋病的治疗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