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颌骨骨折的坚固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7  
下颌骨骨折是颌面部常见损伤 ,根据临床统计 ,占颌面部骨损伤的 5 0 %~ 70 %。交通事故是下颌骨骨折的主要原因 ,其次为工伤、跌伤和暴力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放复位骨间内固定 ,加颌间固定 (IMF) 6~ 8周 ,或采用外固定。随着骨折固定材料和治疗方法的研究 ,下颌骨骨折的治疗发生了很大变化 ,出现了坚固内固定技术 (RIF)和以钛接骨板为代表的主流接骨材料。由于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实用 ,容易掌握 ,损伤小等优点 ,故很快得到广泛推广 ,迅速取代了一些传统的治疗技术 ,如骨间钢丝结扎固定、克式针固定和外固定等方法 ,象颌间结扎固定这…  相似文献   

2.
骨不连是骨折并发症之一,颌骨骨不连主要见于下颌骨.坚固内固定成为颌骨骨折常规治疗模式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但下颌骨骨不连发生率并未下降.骨不连仍然是颌骨骨折治疗中较棘手的问题.本文就下颌骨骨不连的定义、诊断、病因和治疗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颌骨骨折治疗方法是采用颌间牵引固定及钢丝结扎内固定,这两种方法虽然都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与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相比均达不到维持稳定及足够的骨间压力,不能促进骨折很快愈合,且固定时间过长,影响病员的饮食摄入。近年来随着颌面部骨折固定技术的不断完善改进  相似文献   

4.
内固定技术在颧骨颧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究内固定技术在颧骨、颧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资料完整的130例颧骨、颧弓骨进行了分类,对不同类型骨折的治疗方法,固定方式、效果等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 Ⅲ类骨折颧颌缝区和颧额缝区两处固定,Ⅳ、Ⅴ、Ⅵ类骨折颌缝区、颧额和眶下缘区三处固定可获得优良的复位效果。结论 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固定部位与固定方式,两处以上内固定可使Ⅲ-Ⅳ类型骨折复位获得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沈海平 《上海口腔医学》1997,6(2):111-111,121
以往对颌骨骨折,尤其是下颌骨骨折,是采用经典的开放整复钢丝内固定或闭合整复辅以颌间固定的方法治疗。但由于骨间钢丝固定达不到三维稳定,也不能建立足够的骨间压力,满足不了维持骨折区绝对稳定,促进骨折愈合,术后即时张口并行使功能的目的[1]。现在,随着坚固内固定的临床应用,提高了骨折固定的稳定性及骨折愈合的速度,消除颌间固定,即时恢复功能。本文对我科37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对象性别与年龄:37例系本院92~95年住院病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7例。年龄范围7~62岁,平均36.5岁。损伤…  相似文献   

6.
正颌手术中使用坚固内固定的利和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坚固内固定是治疗骨折的有效方法,近年来,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正颌手术中骨段间的固定,本文介绍并分析了正颌手术中使用坚固内固定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6例下颌骨骨折患者行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其中64例单发骨折者,单纯骨内固定59例,骨内固定辅以颌间牵引5例;42例下颌骨多发性骨折行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复位术加颌间牵引。结果 106例下颌骨骨折均获得良好的疗效,恢复正常咬合功能。结论 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单发性骨折大都能达到良好复位作用;下颌骨多发性骨折在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后辅以颌间牵引同样能恢复正常咬合功能。  相似文献   

8.
小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112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小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下颌骨骨折患者112例,将骨折解剖复位后,用1~2块小钛板行骨断端坚固内固定,其中40例多发性或粉碎性骨折辅以1~2周颌间固定牵引。观察骨折段复位、咬合关系、颌面形态恢复情况。结果112例患者术后均无感染,术后3个月X线检查骨折端复位良好,骨痂形成,颌面外形满意,咬合功能良好。结论小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疗效可靠,是较为理想的颌骨骨折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面中部骨折的手术治疗,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钛板内固定与颌问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59例疗效分析,25例额上颌复合体骨折诊治方法的探讨,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技术在颏部骨折中的应用,颈部大血管损伤的临床处理探讨  相似文献   

10.
1084例颌骨骨折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目的 总结分析颌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4例颌面骨折发生的年龄、性别、原因、全身损伤、骨折类型、治疗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颌骨骨折男性多发,20~40岁为好发年龄段;原因以交通事故伤为最多,占49.2%,19%的病例伴有全身损伤。下颌运动受限、咬合紊乱和颜面畸形是颌骨骨折的三个主要体征。85.5%的骨折行手术复位和坚固内固定。5.1%的病例术后发生感染。结论 颌骨骨折中年轻男性多见,交通事故伤是其最主要原因。直接复位和固定、截骨以及植骨是骨折治疗的有效方法,颌间牵引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坚固内固定技术促进了颌骨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下颌骨骨折口内进路坚强内固定12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应用坚强内固定原理治疗下颌骨骨折,探索口内进路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口内进路暴露下颌骨骨折部位(除升支及髁状突骨折),恢复咬合关系后,用小型钛夹板作单层骨皮质固定,术后不行颌间结扎。结果 11例伤口一期愈合,1例伤口二期愈合,全部病例咬合关系正常,无异常动度,无并发症。结论 下颌骨骨折(除升支及髁状突骨折)应采用日内进路的单层骨皮质坚强内固定,术后不需颌间结扎。  相似文献   

12.
不同固定方法对下颌骨骨折治疗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评价下颌骨骨折不同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探讨各种骨折固定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l1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单纯颌间结扎、颌间结扎加钢丝骨内固定、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对其术后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骨折严重程度与固定方法及并发症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三种不同的骨折治疗方法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同,其中骨折的严重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度相关。单纯颌间结扎治疗下颌骨骨折方法简单,但限制开口时间长,功能恢复慢,产生的并发症多;颌间结扎加钢丝骨内固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固定的稳定性,但口外切口增加了面神经下颌缘支误伤的可能性,限制开口时间长;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方法对牙周及颞下颌关节影响小,不限制开口或早期就开始下颌骨运动,功能恢复快;但如钛板放置不当,会导致牙根或下牙槽神经的损伤及术后咬合紊乱的发生。结论 小型仗板坚固内固定方法治疗下颌骨骨折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且口内切口隐蔽无损伤面神经的风险,疗效明显好于单纯颌间结扎或颌间结扎加钢丝骨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下颌角不利型骨折小型钛板内固定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评价下颌角不利型骨折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稳定性,为下颌角骨折坚固内固定提供生物力学的理论支持.方法:建立下颌角不利型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按照下颌角小型钛板外斜线单块钛板固定及下方增加一块钛板固定,分别模拟切牙咬合及健、患侧磨牙咬合,得出骨折段的相对位移情况.结果:下颌角不利型骨折,切牙功能咬合时,骨断端位移在150μm内,但在健侧及患侧磨牙功能咬合情况下,骨断端位移较大.2块小钛板固定时,骨断端相对位移量较大,需要降低咬合力至80 N,1块钛板固定,骨断端相对位移量大,不能保证骨折顺利愈合.结论:下颌角不利型骨折2块小钛板固定稳定性不足,需要降低咬合力;1块小钛板张力带固定不够稳定,需要严格选择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感染颌骨骨折的坚强内固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对感染颌骨骨折在清创同期进行坚强内固定的疗效调查,探讨坚强内固定技术在感染颌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989-1999年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收治的感染颌骨骨折在清创同期行钛板植入坚强内固定者14例,根据术前、术后临床及X线检查结果,分析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除1例未随诊外,其余13例均发生正常骨愈合。术后出现并发症者4例,其中3例再次感染,1例下齿槽神经麻木。结论:感染的颌骨骨折在清创的同期进行坚强内固定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可吸收内固定材料SR-PGA在颌面部骨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可吸收内固定材料自身增强聚丙交酯(SR-PGA)治疗颌面部骨折的临床观察。方法:20例颌面部骨折应用可吸收内固定材料(SR-PGA)做坚固内固定,3-12个月后复查咬合关系、伤口愈合情况、面部外形、骨折愈合情况及软组织、神经损伤等。结果:除1例下颌骨颏部骨折出现移位,其余病例均恢复较好咬合关系,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X线检查未见骨愈合不良。结论:可吸收内固定材料SR-PGA由于生物相容性好,具有一定强度,可降解、吸收,是较理想的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6.
拉力螺钉内固定技术及在颌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立强 《口腔医学》1998,18(2):108-109
拉力螺钉即“LagScrew”,作为一种骨折内固定技术由北欧“AO”学派首倡并加以推广,初始应用于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现在欧美等国已成功应用于颌骨骨折及其它一些颌骨手术;它根据在两个骨断端设计并预备一定形态的钉道并拧入拉力螺钉而固定骨断端并可在骨断端间产生强大而有效的加压力,该内固定技术在斜形骨折及颌骨这样的不规则的骨折固定方面有着独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单颌结扎加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下颌骨骨折(下颌正中区、体部骨折)患者54例,将骨折解剖复位后单颌牙弓夹板结扎固定,再用一块钛板行骨断端坚固内固定,观察骨折段复位、咬合关系、颌面形态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X线检查骨折端复位良好,骨痂形成,颌面外形满意,咬合功能良好,成功率为98.15%。结论单颌结扎加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手术简便,创伤小,固定稳定可靠,可早期进行颌骨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8.
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评价下颌骨骨折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稳定性,为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提供生物力学的理论支持。方法建立下颌骨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按照Champy的下颌骨骨折理想固定线进行小型钛板固定,分别模拟切牙咬合及健、患侧磨牙咬舍,得出骨折段的相对位移情况。结果下颌骨正中联合及下颌体骨折的坚固内固定,在功能咬合时,骨断端相对位移均在150μm内;下颌角骨折,切牙咬舍时,骨断端位移也在150μm内,但在健侧及患侧磨牙咬合情况下,骨断端位移较大。在同样的咬合力下,下颌体及下颌角处一块小夹板固定时,骨断端相对位移量不能保证骨折顺利愈合。结论两块小型钛板下颌骨正中联合或下颌体骨折坚固内固定,骨折段稳定,但在下颌角处并不能提供足够的稳定支持。下颌角和下颌体骨折一块小夹板张力带固定不够稳定,需选择合适的适应症及术后辅助固定或减小咬合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颏部骨折应用皮质骨螺钉内固定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12例颏部单线骨折采用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后观察3-6个月。结果:12例患者中,10例应用1枚螺钉同定,2例应用2枚螺钉固定。术后伤151均一期愈合,咬合关系良好,张口运动正常。结论:颏部骨折应用皮质骨螺钉固定,可达到较为理想的加压和稳定效果。皮质骨螺钉技术简单,操作方便,术中避免了弯制接骨板以适应复杂的下颌骨外形的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并可在骨折线上产生压应力,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0.
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颌面部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43例各型颌面部骨折,观察术中、术后固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吸收情况。结果:43例中,1例发生术后感染,1例发生后期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所有病例骨折愈合良好,无骨愈合延迟或骨断端明显移位。术后吸收时间为1.5~3a不等,部分患者颧眶区未能完全吸收。结论: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系统能为颌面部骨折提供良好的内固定,并有其自身的优点;其缺点是螺钉易折断,不同的个体其降解时间不一致,部分病例不能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