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牙冠延长术对前牙残根的保存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90颗前牙残根行牙冠延长术,通过一年半的临床观察,观察患牙术前术后的茵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牙周探诊深度(PD)和松动度及龈缘位置的变化。结果患牙术后的PLI、BI、PD、松动度和龈缘位置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6周各指标保持相对稳定(P〉0.05)。结论牙冠延长术的成功实施有利于前牙残根的保存和修复。  相似文献   

2.
牙冠延长术保存残根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牙冠延长术对牙体缺损达龈下的残根修复的临床疗效,探讨牙冠延长术的适应症. 方法 对29颗缺损达龈下3 mm的残根行牙冠延长术,根据牙根长度分为A组(13颗患牙,根长≥1.5 cm)和B组(16颗患牙,1.2 cm≤根长<1.5 cm),于术后6周常规修复.比较术前、术后6周、修复后1月及3月的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和牙松动度(MD),以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 29颗患牙术后牙周状况良好,总有效率为86.21%.术后各时间点PD、SBI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但两组术后牙周指数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无松动,B组术后56.25%出现Ⅰ度松动. 结论 牙冠延长术有利于残根的保存和修复,但要注意适应症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王文瑜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35-36,39
目的观察牙冠延长术在前牙残根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7。2010年25例患者68颗牙体缺损达龈下的残根,采用牙冠延长术暴露龈下牙体断面,术后6~8周行桩冠修复。记录手术前后残根的菌斑指数(PLI)、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齿松动度及修复效果、Kay牙齿美学效果评价,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在术后1周牙龈有不同程度炎症表现,在术后6周牙体断端均暴露较好,牙龈正常。PD、SBI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经冠修复后残根残冠无松动,修复效果和美学效果满意,美观效果均达Kay牙齿美学分类ClassⅡ-Ⅰ(化妆)或ClassⅡ-Ⅰ标准。结论牙冠延长术有利于残根残冠的保存和修复,并有利于修复后牙龈的美观和健康。  相似文献   

4.
江长军  周健 《安徽医学》2010,31(6):607-609
目的观察3种不同治疗方法修复残冠残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患牙113颗,分别采用牙冠延长术、根牵引术和牙龈切除术完全显露断面,术后行桩核冠修复,通过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复查时的龈沟深度、龈沟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比较3种方法的修复效果。结果牙龈切除组预后较差,根牵引术组病例局限,治疗周期长,牙冠延长术组能提供一个快速、稳定的修复效果。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冠延长术是残冠残根修复的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5.
王海 《吉林医学》2015,(4):659-660
目的:分析全瓷冠加纤维桩修复前牙复杂冠根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诊治的前牙复杂冠根折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正畸牵引术加牙冠延长术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全瓷冠加纤维桩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牙周探诊深度、牙齿松动度、龈沟出血指数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牙周探诊深度、牙齿松动度、龈沟出血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瓷冠加纤维桩修复前牙复杂冠根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促进牙周探诊深度、牙齿松动度、龈沟出血指数改善,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不良冠修复体所致牙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不拆除修复体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及冠延长术,同时配合中药漱口,对比治疗前后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探诊深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前菌斑指数是(2.50±0.51),术后4周是(1.52±0.57);治疗前出血指数是(3.44±0.95),术后4周是(3.25±0.84);治疗前探诊深度是(3.89±2.01)mm,术后4周是(1.35±0.47)mm.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牙冠延长术在劈裂牙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2例患者共68颗劈裂牙,随机将其分为A、B2组各31例,A组劈裂牙36颗,B组劈裂牙32颗。A组予以牙龈切除术,B组予以牙冠延长术。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多时点患牙断端与龈缘情况,包括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牙齿松动度及修复效果等。结果:2组均按既定方案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各时间点牙周指数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2组间各时间点牙周指数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A组牙松动率为25.00%,B组未见松动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修复有效率均为100%,满意率A组为63.89%、B组为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冠延长术应用于劈裂牙修复治疗有较好临床效果,能改善、保持修复牙牙周组织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研究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体缺损牙冠延长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因牙体牙髓或修复治疗需要行牙冠延长术、远中面牙体缺损位于龈下≤3 mm的下颌第二磨牙21颗,分析术前和术后龈缘位置(position of gingival margin,PMG)、牙龈退缩(gingival recession,GR)、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松动度(tooth mobility,TM)等指标。结果术前牙体缺损边缘均位于龈下,术后1 w、2 w、4 w和6 w的牙体缺损边缘位于龈上,术后4 w和6wBI、PD均较理想,4 w和6 w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缺损位于龈下≤3 mm的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冠延长术可以有效暴露牙体缺损边缘,术后牙周临床指标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套筒联冠修复方式与高强纤维黏结方式对重度牙周炎松动牙齿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例重度牙周炎的患者,86颗患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套筒冠组和高强度纤维组,每组各10例,其中高强纤维黏接组需进行夹板修复的松动牙46颗;套筒冠组需进行夹板修复的松动牙40颗.在系统牙周治疗和根管治疗后,对松动牙制作套筒连冠和高强纤维黏结固定,保持每年2次牙周洁治,检查记录基牙探诊深度( probing depth PD)、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 SBI).结果 经过修复前及修复后6个月、1年、2年的观察,套筒冠组龈沟探诊深度分别为(4.38±0.52)、(3.32±0.34)、(2.62±0.37)、(2.58±0.41)mm,龈沟出血指数分别为1.32±0.21、1.22±0.41、1.34±0.37、1.35±0.41;高强纤维组龈沟探诊深度分别为4.26±0.46、3.44±0.32、2.76±0.39、2.75±0.79 mm,龈沟出血指数分别为1.46±0.27、1.49±0.88、1.69±0.49、1.75±0.83;2组修复后龈沟深度皆有减小,龈沟出血指数高强纤维黏结固定组修复1年后较套筒冠组为高(P<0.05).结论 套筒冠和高强纤维黏结固定夹板都对维持牙周健康有利,套筒冠固定夹板修复更有利于牙周卫生的保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牙冠过短或缺损达龈下的患牙行冠延长术后修复效果的观察。方法:选择64颗患牙,松动度≤1度、冠根比例协调的患牙,采用翻辩联合骨切除的方法行牙冠延长术,术后4周根据患者口腔情况常规修复,随访1a。分别记录手术前后的不同阶段的患牙的松动度、牙龈出血指数。结果:54颗患牙取得满意效果。总有效率为84.4%;牙(?)出血指数有明显改善,但个别患牙的松动度有增大趋势。结论:牙冠延长术能在保证生物学宽度的条件下对患牙有较好治疗效果。但因术后个别牙的松动度有增大趋势,且与术前患牙的缺损深浅有关,故选择适应证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牙冠延长术与牙龈切除术对牙体缺损达龈下患牙的牙龈修整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86颗松动度(MD)≤Ⅰ度、牙体缺损达龈下1.5~4.0mm的上颌前牙,按缺损最深位点处的探诊深度(PD)分为浅缺损组(94颗患牙,PD<2.5mm)和深缺损组(92颗患牙,PD 2.5~4mm).每组患牙均分,分别采用牙龈切除术和牙冠延长术进行牙龈修整术,术后2周常规修复,术后12个月回访.分别记录术前、术后2周及12个月后三个时点的PD、MD和龈沟出血指数(SBI),所得数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浅缺损组,二种术式均可显著降低PD和SBI(P<0.05),同时二种术式中MD均增加(P<0.05),但二种术式之间PD和SBI的降低和MD的增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深缺损组,牙冠延长术组PD和SBI的降低值均高于牙龈切除术组(P<0.05),但前者MD增加的数值较后者明显(P<0.05).结论 当牙体缺损位于龈下且不侵犯生物学宽度时,可采用牙龈切除术进行牙龈的修整;当牙体缺损位于龈下且侵犯生物学宽度时,采用牙冠延长术修整牙龈疗效较好,但因术后MD有增大趋势,故选择适应症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12.
张海燕  彭利伟  郭东晓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146-147,155
目的探讨冠延长术后的基牙在固定义齿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及相关问题。方法选取20例残冠残根达龈下和15例临床牙冠颌龈距过小且被选为固定义齿基牙的病例,行冠延长术,然后于6~8周后进行固定义齿修复。修复后3、6、12个月随访复诊,检查义齿咀嚼功能恢复情况、固位体边缘、龈沟深度、龈沟出血指数。结果固定义齿修复后3、6、12个月随访复诊,义齿咀嚼功能恢复理想,固位良好,边缘密合,牙龈无红肿。实验牙与对照牙的龈沟深度、龈沟出血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残冠残根及临床牙冠颌龈距过短者作为基牙,冠延长术是提高固定修复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牙根改形结合少量去骨:一种改良的牙冠延长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出一种改良的牙冠延长手术方法来形成修复所需要的的生物学宽度.方法:采用一种牙根改形结合少量去骨的方法来恢复丧失的生物学宽度.7颗要求修复的患牙,均因折断面位于牙槽嵴顶以下过多而属常规牙冠延长术的禁忌证.采用上述手术方法后2个月进行了修复,定期检查牙齿松动度、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和探诊深度,并追踪观察10个月以上.结果:7例患者追踪观察平均17个月(10~31个月)后术牙牙龈健康、美观、稳定.结论:牙根改形结合少量去骨的方法作为传统牙冠延长术的一种改良,扩大了牙冠延长术的适应证,保存了更多的残根、残冠.  相似文献   

14.
金爱萍  李海如 《吉林医学》2012,33(30):6499-6500
目的:比较牙冠延长术和牙龈切除术在残冠残根修复中的疗效。方法:选择因外伤或龋齿致患牙断面达龈下的患牙122颗,按照手术方式分成两组:牙冠延长组(A组,70颗患牙)及牙龈切除组(B组,52颗患牙)。比较两组修复后总有效率及术后龈袋深度、牙龈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结果:修复后6个月,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1个月及修复后6个月,A组龈袋深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修复后6个月,A组SBI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冠延长术能有效恢复患牙生物学宽度(Biologic width,BW),术后残根残冠修复效果明显优于牙龈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纯钛烤瓷冠与钴铬合金烤瓷冠在上颌前牙种植修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因单颗上颌前牙缺失行口腔种植修复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种植修复4~6个月后行烤瓷冠修复治疗,对照组采用钴铬合金烤瓷冠,观察组采用纯钛烤瓷冠。比较两组修复6个月后牙周指数[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及龈沟液(GCF)质量]、龈沟液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修复体美观度、患者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修复6个月后,观察组修复体周围GI、PD、GCF质量均小于对照组,龈沟液IL-1β、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牙体外形、色泽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钴铬合金烤瓷冠相比,纯钛烤瓷冠用于上颌前牙种植修复患者中效果较好,修复体周围牙周指数和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较低,且美观度、患者满意度较高,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颌前牙根管治疗术后聚瓷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口腔门诊患者145例294颗牙,一次法根管治疗术后。玻璃纤维桩树脂核全冠修复:实验组73例147颗牙Ceramage聚合瓷冠修复,对照组72例147颗牙金属烤瓷冠修复。观察其修复体的色泽、边缘适合性、耐磨性以及龈染、患者的满意度。结果Ceramage聚合瓷冠修复73例,失败2例,成功率为97.3%;金属烤瓷冠修复72例,失败10例,成功率为86.1%。实验组在色泽、边缘适合性、有无龈染、患者的满意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一次法根管治疗术后Ceramage聚合瓷冠修复上颌前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郭玲  周丽珍  杨丽俊 《海南医学》2010,21(19):26-28
目的评价前牙龈下残根牙冠延长术后纤维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6例23颗上前牙因外伤、重度龋坏等造成只剩龈下残根的患者,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采用牙冠延长术延长临床牙冠长度后再应用纤维桩系统进行桩核及烤瓷冠修复。通过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评估纤维桩核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随访12个月,16例患者的基牙无松动,未发生根折,纤维桩树脂核桩冠完好,无松动,无脱落,牙龈组织健康,牙槽骨无吸收,骨硬板连续一致。结论对于因外伤、重度龋坏等造成只剩龈下残根的病例,采用牙冠延长术和纤维桩核系统进行桩冠修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姜美鹏 《中外医疗》2016,(16):113-114
目的:探析种植体支持牙龈诱导在上颌前牙种植美学修复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群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85例上颌前牙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修复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行即刻佩戴临时冠塑形牙龈修复,研究组行种植体支持牙龈诱导成形修复,对比两组软组织红色美学评分(PES)﹑骨吸收评价(DBI)及龈乳头指数。结果研究组临时冠塑形后骨吸收评价(0.21±0.14)﹑红色美学评分(7.32±1.62)及永久修复后骨吸收评价(0.28±0.23)﹑红色美学评分(7.79±1.2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种植体支持牙龈诱导成形在上颌前牙区种植美学修复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良修复体致前牙区残根残冠患者的相关牙周手术治疗及美学再修复,阐明牙周手术治疗配合美学再修复在上前牙区的治疗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方法:患者上前牙修复后2年余,修复体松动,患牙咬物不适伴牙龈出血,上唇系带附着过高,左上侧切牙根尖区可见低密度影。经牙周、牙体牙髓病和修复等学科会诊,行根管再治疗,牙周基础治疗,并采用牙冠延长术联合系带修整术恢复生物学宽度,引导骨再生术(GBR)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修复根尖骨质缺损。术后1个月行暂时冠修复,术后3个月行永久冠修复。结果:术区牙龈及龈乳头形态恢复理想,与邻牙的牙龈高度协调性佳,上唇系带附着正常,中切牙未见明显缝隙;上前牙区修复体形态美观,功能良好;术后跟踪随访X线片显示术区骨密度同邻近骨质相似,已无明显界限。结论:涉及前牙区薄龈型牙龈生物型的美学修复,特别是再治疗的复杂病例,适当的牙周手术治疗手段介入,不但易于获得明显的短期效果,对远期疗效的稳定也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