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病,占子宫恶性肿瘤的90%以上,并有逐渐增加的趋势[1].本文通过抑癌基因蛋白(p16)和肺耐药蛋白(LRP)检测子宫内膜癌,探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耐药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青  张颖 《安徽医药》2023,27(4):641-644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其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代谢综合征具有明确相关性。近年来,以胰岛素抵抗和脂质代谢紊乱为代表的代谢综合征促进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关键分子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该研究综述了代谢综合征中关键分子调控通路在内膜癌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进展,有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子宫内膜癌相关代谢综合征的分子机制,为子宫内膜癌防控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3.
p16与LRP在30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继民  李亚冬  贺占国  陈静 《华北国防医药》2002,14(4):285-285,I002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病,占子宫恶性肿瘤的90%以上,并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本文通过抑癌基因蛋白(p16)和肺耐药蛋白(LRP)检测子宫内膜癌,探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耐药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主要目的是研究ERCC1、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检测ERCC1、Ki67在指导临床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On法检测33例子宫内膜癌中ERCC1与Ki67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之间以及与年龄、肿瘤类型的相关性。结果ERCC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率为66.67%,Ki67的表达率为57.58%,但子宫内膜癌中的ERCC1表达与Ki67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rs=-0.087,P=0.631)。结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均可有ERCC1、Ki67的异常表达,二者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不呈相关性,但结合二者的表达,可筛选合适的患者接受辅助化疗,有助于个体化治疗的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在子宫内膜增生症与子宫内膜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及子宫内膜癌中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的表达。结果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在正常子宫内膜无表达或表达弱,在子宫内膜增生症与子宫内膜癌表达增强。结论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促进子宫内膜增生症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发展,为选择细胞色素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和子宫内膜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抑癌基因的失活、突变与癌基因的异常激活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在一些家族性癌症综合征以及许多散发性肿瘤的分子病理形成中.均存在PTEN基因的突变与丢失,然而.在子宫内膜癌中PTEN基因的突变发生率最高.而且在已被认为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有关的基因中,也以PTEN基因的突变发生率最高。由此可见,PTEN基因的突变、丢失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关系甚为密切。  相似文献   

7.
<正>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上皮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逐渐趋于年轻化,目前认为多数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雌孕激素水平、肥胖、高血压等有关,但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已发现多数癌包括子宫内膜癌也是一种基因型疾病,基因的突变、失活、丢失、甲基化等是癌症发生的重要原因,深入研究子宫内膜癌肿瘤相关基因,对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评估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雌激素受体(ER)、C-erbB-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4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和C-erbB-2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探讨其意义。结果显示ER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率为100%,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ER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1.1%,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12.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C-erbB-2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与C-erbB-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 ER、C-erbB-2二者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联合检测ER与C-erbB-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其多发生于绝经后或围绝经期女性,但绝经前女性的发病率也占20%~25%,且1%~8%的患者为40岁以下的生育年龄女性[2].其中未生育的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很难接受失去生育机会及卵巢内分泌功能.因此,子宫内膜癌保留生理功能的治疗,包括保留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育功能或卵巢内分泌功能,及对手术治疗后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激素替代治疗,成为近年来较为关注的问题.此外,40岁以下子宫内膜癌常有分化好,分期早和预后好的特征,且孕激素治疗效果好[3,4].结合近十年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雌激素受体(ER)、C-erbB-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通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4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和C-erbB-2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探讨其意义.结果 显示ER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率为100%,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ER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1.1%,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12.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C-erbB-2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与C-erbB-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 ER、C-erbB-2二者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联合检测ER与C-erbB-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资料。结果绝经后子宫内膜癌以阴道出血为最突出表现,糖尿病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结论糖尿病是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雌激素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套式PCR扩增HPV DNA和HPV基因分型芯片技术,对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2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进行HPV基因亚型分析.结果: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石蜡包埋组织2例HPV DNA阳性,检出率为5.0%(2/40),均为HPV 6型感染;2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3例HPV DNA呈阳性,检出率为15.0%(3/20),分别为HPV 6型、HPV 11型及HPV 11型和HPV 6型混合感染;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无HPV DNA阳性表达,检出率为0(0/20).结论:子宫内膜组织中HPV感染较少,可能不是HPV复制、成熟的适宜宿主上皮,子宫内膜的癌前病变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HPV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Bcl-X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用RT-PCR方法、Western-blot方法检测3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Bcl-X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Bcl-XS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肌层浸润程度、病理分级无关,P均大于0.05;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而Bcl-XL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肌层浸润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与病理分级有关(P〈0.05)。结论Bcl-X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Bcl-XL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有关,Bcl-XS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癌近年发病率明显上升,其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及药物治疗。对于晚期或子宫内膜癌复发患者及要求保留生育能力的年轻患者,临床以激素治疗、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药物治疗为主。本文综述子宫内膜癌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手术病理分期以及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6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法、临床分期、手术病理分期及预后回顾性分析。结果 64例患者存活5年以上者49例,死亡15例,总生存率为76.6%。肌层浸润程度、手术病理分期、术后辅助治疗对预后有明显影。结论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估,以提高临床分期的准确性,正确地选择术式及术后治疗,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及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GSK3β蛋白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微波Eli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GSK3β蛋白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 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β-catenin蛋白表达正常,子宫内膜癌组织中β-catenin发生异位表达.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GSK3β和异位表达的β-catenin分别定位于细胞浆和细胞核,两者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两者的表达与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病理分期有关 (P<0.05);两者之间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P-GSK3β表达和β-catenin异位表达在子宫内膜癌呈高表达,且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临床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34例子宫内膜癌临床资料,记录临床分期、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及是否绝经、肌层浸润等。结果 34例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与手术分期符合率为91.18%,各种影响因素中绝经、孕产次对内膜癌的影响有临床意义。结论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估,以提高临床分期的准确性,以便正确地选择术式及指导术后的治疗,客观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KAI1/CD82、E-钙黏蛋白(cadherin)与β-连接蛋白(cateni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76例子宫内膜癌、15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2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KAI1/CD82、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并加以分析. 结果 与非典型增生内膜及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比较,KAI1/CD82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降低(P<0.01),E-cadherin与β-catenin在子宫内膜癌的异常表达增高(均P<0.01).KAI1/CD82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呈负相关(P<0.05);E-cadherin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组织学类型有关(P<0.01,P<0.05);β-catenin在子宫内膜癌的异常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手术-病理分期呈正相关(P<0.01,P<0.05).KAI1/CD82与E-cadherin、β-catenin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P<0.05). 结论 KAI1/CD82、E-cadherin和β-catenin表达改变与子宫内膜癌的进展有关;KAI1/CD82的表达下调与E-cadherin和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丙氨瑞林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对诊刮确诊的17例子宫内膜癌病人,予丙氨瑞林700μg,im,qd×7d,用药前后作性激素测定及组织学检查。结果:绝经妇女用药后血中FSH和LH下降(P<0.01和<0.05),雌二醇、孕酮及睾丸酮变化不明显。其中13例内膜样腺癌用药后有丝分裂指数明显下降(P<0.01),有丝分裂指数变化与癌周内膜之反应有关。呈增生反应癌周内膜癌组织有丝分裂指数下降值明显高于呈萎缩状态癌周内膜。结论:丙氨瑞林治疗子宫内膜癌后能降低FSH和LH水平,对子宫内膜癌尤其是雌激素依赖性内膜癌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0.
张智慧 《河北医药》2012,34(14):2091-2093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GSK3β蛋白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微波Eli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GSK3β蛋白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β-catenin蛋白表达正常,子宫内膜癌组织中β-catenin发生异位表达。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GSK3β和异位表达的β-catenin分别定位于细胞浆和细胞核,两者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两者的表达与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病理分期有关(P<0.05);两者之间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P-GSK3β表达和β-catenin异位表达在子宫内膜癌呈高表达,且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