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一氧化碳等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血浆中一氧化碳及间接胆红素(间胆)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11例OSA患者和30名正常人血浆一氧化碳和间胆水平。其中20例中,重度患者使用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ontinuous airway positive pressure,CPAP)呼吸机治疗30日,于治疗前,治疗第一日、治疗1个月后分别测定一氧化碳和间胆水平。结果:(1)OSA患者血浆中一氧化碳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重度组一氧化碳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组,OSA合并高血压组的一氧化碳水平亦显著高于无伴高血压组(均为P<0.05);(2)正常人血浆中间胆水平显著高于OSA患者;轻、中度组间胆水平显著高于重度组,OSA无伴高血压组血浆间胆显著高于合并高血压组;(3)20例OSA患者血浆一氧化碳于治疗1个月后显著降低,间胆则显著升高(均为P<0.05);(4)OSA患者血浆中一氧化碳与舒张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小于0.90占总睡眠时间比值均呈正相关,血间胆与动脉血氧饱和度小于0.90占总睡眠时间比值和呼吸暂停低吸气指数均呈负相关,一氧化碳与间胆呈负相关。结论:低血氧是引起OSA患者一氧化碳显著提高或间胆显著降低的原因,一氧化碳和间胆都可能参与了OSA的病理生理过程,患者血浆中一氧化碳和间胆水平可考虑作为考虑其是否有合并症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内皮源性心血管活性物质与心血管疾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内皮源性心血管活性物质是指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对心肌收缩力、心率、血管张力等有影响的物质,包括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ugⅡ)、缓激肽、前列环素(PGI2)、眼耷等。由于这些物质大多数在局部发挥作用,所以尤以心脏分泌的心血管活性物质更为重要。心脏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和心内膜内皮细胞均能分泌心血管活性物质。目前已知内皮分泌的心血管活性物质对心血管系统功能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并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对内皮分泌的心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及其与各种心血管疾患的关系等做一综述。1一氧…  相似文献   

3.
纳洛酮在院前急救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洛酮(naloxone)为羟二氢吗啡酮衍生物,是阿片受体的特异拮抗剂,与阿片受体的亲合力大于吗啡和脑啡肽,能竞争性阻断并取代阿片样物质与受体结合,阻断和逆转内源性阿片肽的毒性作用。近年来纳洛酮在院前急救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特别对于急性中毒(酒精、一氧化碳、催眠药、硫化氢等中毒)、昏迷、休克、呼吸衰竭、颅脑损伤、脑卒中、心绞痛等急危重病方面应用有了新进展,本文对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流行病学研究认为吸烟是缺血性心肌病、心肌梗塞、尤其是猝死的一种危险因素。吸烟产生的烟碱和一氧化碳是主要有害因素,其作用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Gvozdjakova等将体重为2500~3000克的雄兔放在一个50升的婴儿保温箱中,在箱内引出管子的外端有3支点燃的香烟,其烟雾依靠一种机械装置通过这根管子被抽入到保温箱,第一组动物在箱内吸入烟雾30分钟;第二组吸入3支香烟30分钟每天2次共2个星期;第三组每天2次共8个星期。对照组使用同样方法,吸入的是没烟雾的新鲜  相似文献   

5.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燊  宋阳  李玫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4):4732-4733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是化学成分研究进行比较深入的一种中草药。其味苦,性微寒,归心、肝二经。具有祛淤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是常用的活血化淤中药。有效成分主要为脂溶性丹参酮类和水溶性酚酸类物质等,丹参酮类包括若干个单体,其中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Ⅰ、羟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丹参甲酯等,均具有抑菌作用,丹参新醌酯对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为o.78g/ml)。其水溶性酚酸类有18种(原儿茶醛、丹参素、原儿茶酸、丹参酸乙、丹参酸丙及丹参酚酸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纳络酮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0例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络酮,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结果:中、重度中毒患者应用纳络酮治疗后均较对照组催醒时间缩短(P均〈0.05)。结论:纳络酮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有急救治疗作用,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血管内相关活性物质变化与合理调节综合治疗措施对迟发生脑病的预防作用。方法:对3组约物治疗病人进行血浆丙二醛(MDA)、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观察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Ⅰ、Ⅱ组昏迷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均P〈0.01),迟发性脑病发生率Ⅰ组下降较Ⅱ组和对照组明显(P〈0.05,P〈0.01)。3组CO中毒病人急性期血浆MDA、ET-1处于高水平,恢复期治疗Ⅰ组下降较Ⅱ组和对照组明显(P〈0.05,P〈0.01),发生迟发性脑病病人下降明显迟缓。结论:血管内活性物质检测对病情估计、指导用药及预后的预测有一定参考意义,根据病情变化合理选择药物与应用高压氧并适当延长观察治疗时间是预防迟发性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54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电图变化进行临床分析,探讨缺氧引起的心电图改变。方法:将我院近四年收治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急性期心电图改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4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电图有改变者50例,占92.4%,基本正常4例,占7.6%。结论: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中重度以上时心电图均有改变。  相似文献   

9.
急性CO中毒48例血清酶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速率法系统监测48例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的八种血清酶,探讨血清酶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时的变化及其意义。结果: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无升高,谷丙转氨酶(GP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丙酮酶激酶(PK)、谷草转氨酶(GOT)、磷酸肌酶激酶(CK)升高与中毒程度呈正相关。急性CO中毒患者有多组织器官损害,尤以骨骼肌、心、脑、肝脏损害较明显,监测六种酶对衡量病情,指导疗程,估价预后均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体液因子的变化与其发病机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体液因子的变化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对80例EHF患者和31例健康人血浆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EDLS)、肾素活性(RA)和血管紧张素Ⅱ(ATⅡ)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EHF患者体液因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EDLS以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升高最明显,RA和ATⅡ在各期均明显升高。测定中还发现它们的含量升高与病情变化程度有一定关系,EDLS与RA、ATⅡ均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这些体液因子均参与了EHF的发病过程,可能是引起EHF急性肾功能不全及内环境紊乱的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11.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预防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血管内相关活性物质变化与合理调节综合治疗措施对迟发生脑病的预防作用。方法:对3组药物治疗病人进行血浆丙二醛(MDA)、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观察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Ⅰ、Ⅱ组昏迷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均P<0.01),迟发性脑病发生率Ⅰ组下降较Ⅱ组和对照组明显(P<0.05,P<0.01),3组CO中毒病人急性期血浆MDA、ET-1处于高水平,恢复期治疗Ⅰ组下降较Ⅱ组和对照组明显(P<0.05,P<0.01),发生迟发性脑病病人下降明显迟缓。结论:血管内活性物质检测对病情估计,指导用药及预后的预测有一定参考意义,根据病情变化合理选择药物与应用高压氧并适当延长观察治疗时间是预防迟发性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是因吸入过多的一氧化碳(CO)而引起的全身中毒性疾病。CO是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日常生活中常因室内用煤炭火取暖、使用液化淋浴器不当、液化气泄漏等原因,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吸入过多的CO而造成中毒。CO有强大的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的功能而造成组织缺氧,  相似文献   

13.
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是主要由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多肽物质,由日本学者于1988年首先分离得出,是目前为止血管收缩作用最强的内源性物质。ET在人体内对心血管、呼吸、泌尿、消化等系统的多种脏器均有特殊的生化作用,这些作用包括调整斑管张力、血管平滑肌增殖、纤维化、心脏肥厚以及炎症改变等。另外,ET还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有关。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支气管狭窄、纤维化及肺动脉高压等。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婴幼儿血浆ET-1有明显变化。本文对ET-1在CHD患者中的变化及利用体外循环技术进行修补时ET-1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又称尿沉渣检查(examination of urinary sediments),是将新鲜尿液离心后,利用显微镜或尿沉渣分析仪对尿沉淀物进行的检查。在尿中可存在多种有形成分如细胞类、管型类、微生物类、结晶类等物质,这些有形成分的识别、鉴定及计数,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观察病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更为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为迟发性脑病患者的综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56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根据和病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两组均常规进行高压氧和药物治疗,综合组则辅以日常活动能力训练疗法和语言治疗,连续4疗程后,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包括临床症状、体征,CT、脑电图检查等。结果 综合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和高压氧综合治疗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康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即在一氧化碳(C0)中毒后,经过数天或数周的假愈期出现的神经精神综合征。收集我院2004/2008年DEACMP40例,均有明确的一氧化碳接触史,化验血清HbCO含量〉30%且排除脑血管病、脑炎等脑部急性病变。对此40例采取足量长程综合治疗,效果较好。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氧化碳中毒继发症(COFM)病人发生在一氧化碳中毒(ACOP)后。临床上出现智力减退、语言障碍、痴呆、木僵等症状,严重者发生死亡。一旦发病后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丧失工作能力。经药物、理疗治疗后,治愈率在国内报道仅为21.4%犤1犦。本文报道32例COFM病例,治愈者24例,有效者8例。1对象与方法32例COFM患者,男20例,女12例。均发生在重度ACOP后。平均年龄61.75(50~78)岁。接触一氧化碳时间平均在(8.9±4.3)h。ACOP出现昏迷时间平均(20.38±10.82)h。COFM出现在ACOP后…  相似文献   

18.
三种物质急性中毒患者血清β—内啡肽水平的测定和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三种物质急性中毒患者血清β-内啡肽(β-EP)浓度变化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5例三种物质急性中毒患者血清β-EP浓度并与25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酒精和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治疗前的β-EP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一氧化碳中毒治疗后24h持续较高水平(P<0.05),酒精中毒治疗后24hβ-EP水平明显下降(P<0.001)。镇静催眠药物中毒患者治疗前、后的β-EP并不增高(P>0.05)。结论 高水平β-EP可导致或参与中毒时脑组织缺血性障碍和脑组织损伤,致继发性脑组织损伤,并可能是酒精性脑病的病理机理之一。纳洛酮能拮抗急性酒精和一氧化碳中毒时高水平β-EP而解除β-EP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并阻断或逆转继发性脑组织损伤;而可能对镇静催眠药物中毒无疗效。  相似文献   

19.
P物质被主伙是传递痛信息的重要神经递质或调质。P物质(NL-1)受体非肽类拮抗剂的发展,使研究P物质(SP)及其受体有功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了生物学方法应用一SP(NK-1)受体和非肽类拮抗剂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哺乳动物NK-1受体的种族差异(species variation)属于同一受体的两个不同变种(two species veriants),而不是两上不同的NK-1受体亚型。该发现有  相似文献   

20.
在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都可产生一氧化碳,如不注意煤气管道的密闭和室内用煤取暖所产生的一氧化碳其环境的通风等措施,吸入过量一氧化碳后可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