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军  桑文翔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5):140-141
目的分析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方法对98例脑卒中复发病例进行病史调查和临床检查,包括血压测量、血糖及尿糖测定、血脂检测、CT扫描、心肝肾功能检测等。结果因复发性脑血管病住院的患者中,65.3%为首次复发者;3年内复发者占74.5%;缺血性脑血管病占72.4%。结论高血压是复发性脑血管病的独立的、最危险的因素,其次为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血脂症等。  相似文献   

2.
血压骤降后致缺血性脑血管病(附10例临床分析)解建波(临沂市人民医院)关键词高血压病;缺血性脑血管病;降压治疗近年来一致认为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合理降压治疗可预防脑卒中。但在降压治疗中,血压下降过快,可诱发缺血性脑血管病,本文就发病机理及...  相似文献   

3.
提高我国的高血压防治水平,是预防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病、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关键。研究证明,高血压和脑血管病与脑卒中和冠心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高血压是成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高血压发病率在我国每年都呈上升趋势尤其以我区升高明显,当血压升高到160mmHg时,发生脑血管病,脑卒中这一类疾病的危险程度比血压正常或血压低下者要超出20多倍,当血压上升到160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24h动态血压变化特点,探讨血压异常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方法】对4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复发组)和94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无复发组)进行3年前24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对两组患者的24h、日问、夜间血压平均值,血压负荷值,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性进行统计检验。【结果】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复发组)24h、日问、夜间收缩压(systolicblood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及SBP和DBP负荷值均明显高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无复发组),24hSBP和日问SBP及负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复发组)日间SBP变异性高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无复发组)[(16.44±3.19)mmHg(1mmHg=0.1333kPa)比(15.20±4.45)mmHg],SBP和DBP夜间下降率低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无复发组)[(5±3)%比(7±2)%,(4±2)%比(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平均值和血压负荷值增高对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影响,血压变异性及昼夜节律性消失与脑梗死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5.
血压、血糖、血脂与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薇  张茁 《北京医学》2007,29(6):339-34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与脑血管病复发的关系.方法 对1016例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336例为复发性卒中.采集后者此次发病时血压水平、血糖及血脂数据,并与同期入院的680例首次发病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水平进行比较,明确以上伴发疾病的控制对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作用.结果 复发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压、血糖、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控制不良明显高于首次发病者(P值分别为0.023、0.001、0.028),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但甘油三酯异常对复发脑血管病影响不大.结论 血压、血糖、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是脑血管病再发的最主要风险,应在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脑血管病患者动态血压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本研究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方法观察了 1 2 1例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化 ,旨在说明两组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的差异。方法 :组 1 :5 8例合并脑血管病患者 ;组 2 :63例无脑血管病患者。结果 :两组患者 2 4h收缩压均值、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均有显著差异。昼间两组收缩压负荷值有显著差异 ,夜间两组收缩压负荷值无显著差异 ,两组昼间和夜间舒张压负荷值均无显著差异。高血压脑血管病男女患者间动态血压参数无显著差异。结论 :2 4h血压平均水平升高特别是收缩压水平升高、血压波动明显 ,与脑血管病的发生有着直接关系 ,也是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效地控制 2 4h血压特别是夜间血压、老年人收缩期血压、减小血压波幅是防止和延缓脑血管病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心脑血管病与脉压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群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与不同脉压水平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1997年北京城市、农村自然人群高血压普查资料,共29 707例,平均随访2.1年.对在随访期间发生的心脑血管病事件进行登记,计算不同血压水平的脉压均值、标准差,心脑血管病事件标化发病率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结果①在血压正常人群和高血压人群中平均收缩压水平随着脉压的增高而增高;②血压正常人群脉压在45mmHg时,脑血管病和冠心病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高血压人群脉压越高脑血管病和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③脉压每增加10mmHg,男性高血压人群死于脑血管病的危险增加1.18倍.结论脉压是一个非常强的预测指标(在我国,尤其是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脑卒中病死率的下降和社会人口老龄化,脑卒中复发的危险正在增加。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再发性脑血管病的首要高危因素。不论出血性脑血管病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其再发率均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如何有效控制脑卒中复发,将是医务人员未来的主要课题之一。本课题组结合异地两所三级医院、一所卫生专业学校,在80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中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分别在情志和心理上给予综合、持续管理,有效稳定脑卒中后患者的血压,降低了脑卒中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更好地预防脑血管病发生。方法对2013年3月—2013年8月间我科收住41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急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居第1位,其次为吸烟、超重、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等。结论大部分脑血管病患者多种危险因素并存,而且年龄呈现年轻化,其中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肥胖所占比例较大。宣传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积极有效控制血压、血脂,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治疗达标率,对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生活上应首先做到低盐低脂、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也是高血压治疗的前提。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在于降低血压,尽量减少心、脑血管病风险。围绕这个原则,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较多,选择上有一定的灵活性,也有一定的原则性。  相似文献   

11.
按照MONICA的调查,北京地区脑血管病的复发率为30.1%,平均复发时间4.7年,累计5年的复发率为13.9%。复发性脑卒中比首次脑卒中更容易引起严重的残疾,预后更差。导致卒中发生或复发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血压,而卒中患者的血压管理与其他患者的血压管理存在些许区别。以下主要就一位卒中患者的血压管理进行介绍,以期对各级医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而血压的晨峰现象及血压变异性与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1]。有研究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晨峰越高,其发生脑血管病和脑卒中的概率越大[2]。因此,控制血压变异和减低晨峰程度成为降压治疗的新目标[3]。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最合理的服药方法是要根据不同个体的血压昼夜节律特点,选择适合的药物种类、剂量和给药时间,这样才能使药效与高血压发生的节律相一致,并能持续稳定控制血压,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溶血磷脂酸检测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溶血磷脂酸的检测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32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不同时间进行溶血磷脂酸(LPA)、酸性磷脂(AP)检测,同时检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测量血压。研究LPA、AP浓度的增减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及高血压、高血脂对LPA、AP检测的影响。结果 脑梗死和暂时性脑缺血患者在发病24h,48h.72h之内LPA、AP均高于正常,7d后LPA开始逐渐降低恢复正常,而AP一直高于正常,LPA、AP的升高或降低与高血压、高血脂和头颅CT是否有病灶无明显因果关系。结论 LPA、AP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时具有预警作用,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反应有无缺血性脑损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吲哒帕胺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2.6%。高血压是脑血管病和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呈连续性相关,因此有效控制血压,是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和病残危险的关键。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必须严格选择,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降压,还必须考虑降低血压波动性(BPV),增强压力感受反射敏感性(BRS),改善心率变异性(HRB)及血压昼夜节律,从而防治高血压并发症,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消退高血压危险因素。不仅要有效降压,而且长期服用必须安全且能耐受。本试验旨在评价吲哒帕胺在应用过程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高血压控制情况与脑出血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收住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高血压控制情况与发病年龄、病情的轻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未测血压组的发病年龄过于年轻,而血压控制组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病情较轻,预后较好。结论:加强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提高测压率,规则的抗高血压治疗,将血压控制理想,可以减少脑出血的发生、推迟脑出血的发病年龄、减轻脑出血后的病情,改善脑出血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高血压是内科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对患者的心、脑、肾等脏器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者可引起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控制血压在正常的范围是治疗的目标,轻度高血压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是非药物疗法,而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非药物治疗可减少用药剂量,从而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所以,消除引起血压增高和波动的情志因素,合理的饮食,适宜的运动等,对防治原发性高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心脑血管病与脉压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人群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与不同脉压水平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1997年北京城市、农村自然人群高血压普查资料,共29707例,平均随访2.1年,对在随访期间发生的心脑血管病事件进行登记,计算不同血压水平的脉压均值,标准差,心脑血管病事件标化发病率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结果①在血压正常人群和血高压人群平均收缩压水平随着脉压的增高而增高;②血压正常人群脉压在45mmgHg 时,脑血管病和冠心病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高血压压人群脉压越高脑血管病和冠心病率和死亡率越高;③脉压每增加10mmHg,男性高压人群死于脑血管病的危险增加1.18倍。结论脉压是一个非常强的预测指标(在我国,尤其是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凡血压持续增高,达到高血压标准而又不能排除症状性高血压者,即为高血压。当发生高血压时,应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在服用降压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急性脑血管病与起病前、后血压的变化,对128 例有高血压病史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 脑出血63 例,脑梗塞65 例) 起病前,起病时及起病后不同时间的血压进行记录并对其血压变化的数值进行统计学处理,脑出血及脑梗塞分组比较研究。结果:脑出血及脑梗塞组之间起病前血压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 0 .05) ,起病时与起病后血压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 0 .01 , P < 0 .05) 。脑梗塞患者在起病后较起病前的血压明显降低( P < 0 .01 , P < 0 .05) ,脑出血患者起病后在原高血压的基础上显著升高( P < 0 .01) 。提示:急性脑血管病与血压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应密切观察血压变化,防止血压过高增加病死率或加重病情;同时,防止血压过低加重脑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