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小学三年级的军军,因为学习成绩较差,在老师心目中是个“坏”孩子。而且他经常在班里扮鬼脸,做怪动作:不自主地眨眼、张口、缩鼻子、摇头扭胯,一天内反复出现,并且每天如此。有几次老师在黑板上写字,他却在下面耸肩、指手划脚、做怪相,惹得同学哄堂大笑,被老师罚站多次也不改正。当班主任将军军在校的反常表现告诉了他父母时,父母反映,军军上幼儿园时,小动作或怪动作就特别多,且注意力不集中。难道孩子真的有病?于是父母带军军到市儿童医院就诊,全面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请儿童精神科及心理学专家会诊后,诊断为抽动秽语综合…  相似文献   

2.
徐浙宁 《家庭健康》2004,(11):21-22
王小偶(化名),男.10岁.小学四年级,独生子女。父母均为公司职员,大专文化,家庭基本和睦,无老人同住。据王小偶父母讲述:孩子在学校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而且时常有动手现象发生,攻击性行为表现明显,因此同学关系紧张,很少参加团体性活动.显得不合群。与老师很疏远.见到老师不会主动打招呼,并且对老师的批评感到反感,在课堂上与老师争执。回到家中,与父母话很少,并且爱发脾气,不允许他人摸他的头,即使是亲戚们宠爱的表现,他也会生气。因  相似文献   

3.
攻击行为,是儿童体内的一种能量的外在表现。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有时表现出一种好斗的习性是正常的,如儿童之间的打打闹闹,推推搡搡。但如果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成了一种经常性的习惯,那就必须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了。 据国外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攻击性强的儿童难以忍受同伴的拒绝,当他们长大后与他人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儿童行为问题的攻击性与血清元素含量有关。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青少年存在较多的行为问题,在临床上也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尤其在其上网受到阻止时。为了解伴有攻击性网络成瘾(IAD)青少年的微量元素水平,探讨网络成瘾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本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城市小学留守儿童因留守时间的不同对儿童攻击性行为形成影响的差异,以及攻击性行为和社交焦虑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攻击性问卷和社交焦虑量表对当地223名留守儿童和128名非留守儿童进行分析.结果 留守儿童的敌意与社交焦虑水平高于非留守儿童,随着留守时间的延长,留守儿童在身体攻击、总的攻击性和社交焦虑水平增长.结论 减少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有助于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刘跃梅 《家庭医学》2005,(19):13-13
经常有一些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说孩子是不是患了多动症。不久前就有一个孩子,因为老师说他太淘气,请家长带孩子上医院进行诊治。男孩叫小强,今年6岁,上课没有一刻安静,不是拍拍左边的同学,就是揪揪右边的同学,掀起一片告状声。在家也这样,只要他呆上半小时,就像刚被“日本鬼子”扫荡过一样。教他学习,当时好像很快弄懂了,可转身就给忘了,“6”“9”都经常弄错。还特爱发脾气,情绪很不稳定,动不动就“哇哇”大哭。  相似文献   

7.
黄静 《家庭育儿》2006,(9):29-29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在他小时候,一次把母亲刚买回家的金表给摆弄坏了。母亲看到孩子搞破坏,就狠狠地揍了陶行知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老师。陶行知的老师听了这件事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陶行知的母亲很不理解,老师对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后来,老师给母亲找到了一个补救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经常有家长将各种品牌的维生素片带到幼儿园来,交给老师,请老师在班上给他的孩子喂服。有的孩子是短时间喂服,有的家长要求长期给孩子喂服。当老师问及这些家长为什么要长期给孩子喂服维生素时,大多数家长回答说维生素是营养素,摄入是“多多益善”。  相似文献   

9.
桂华 《家庭健康》2007,(7):22-23
一位母亲带着她8岁的儿子前来咨询,孩子上课时经常破坏课堂纪律,并经常骂人、与同学打架,老师批评、教育、罚站,父母训诫、责骂、殴打,他仍屡教不改,成了哪个老师都不愿教、哪个班主任都不想要的老大难学生。当问及孩子的优点时,母亲回答说没有可以称赞的优点。但在进一步的晤谈中我发现,孩子讲义气、乐于助人、劳动积极,也有不少优点。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哮喘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采用美国艾森伯格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对106例6 ̄11岁中、重度哮喘儿童进行了行为问题调查。结果哮喘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31.1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男孩表现为多动、体诉、分裂焦虑、抑郁及攻击性5个行为因子异常,而女孩表现为抑郁、体诉和社会退缩3个行为因子异常。表明哮喘患儿存在着明显的行为问题,控制哮喘症状和经常家庭咨询可预防和矫治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攻击性行为的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的攻击性行为分量表和自制的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调查表,对湖北省黄冈市487名学龄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总检出率为8.83%,男女学前儿童攻击行为分别为10.32%和6.80%,不同性别、年龄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检出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年级攻击性行为检出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攻击行为的检出率随着年级的上升而下降。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有玩具或图书数量多、睡前讲故事、单亲家庭,而喜欢玩仿制枪玩具、父母教育方法不一致、母子感情差、母亲孕期精神状态差等是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学龄前儿童攻击行为问题受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需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对她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只有她的儿子表现最差;唯有对她,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其他孩子的妈妈都非常羡慕你的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孩子在同学中的人缘并不好.因为经常“说谎”。譬如他捡到了一枚怪异的石头,他会对同学说;“这是一枚宝石,可能价值连城。”同学们当然哄堂大笑。可是他并不在意。久而久之,老师把他的问题反映到了孩子的父亲那里。父亲听了却不认为孩子是在撒谎,而是进行想像。父亲没有批评他,只是暗中观察孩子是否真的像老师说的那样在说谎。有一次,孩子在泥地里捡到了一枚硬币,他神秘兮兮拿给他的姐姐说:“这是一个古罗马造的硬币。”姐姐拿过来一看,却发现这只是枚十分普通的旧币,只是  相似文献   

14.
常听到家长说:“这孩子真任性!你不让他干的,他偏干!”“这孩子挺有个性的,上课时觉得老师说得不对就当面反驳。”而有的家长却说,这样做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不是个性。究竟谁说得对?又怎样来看待任性和个性呢?  相似文献   

15.
有位母亲,经常当着她孩子的面对别人说:我这孩子只爱听故事.不爱讲故事.爱乱画.不爱写字.胆子大得谁都不怕……果然.孩子上学后.不愿回答老师的提问.爱自己乱画而不愿写字,常常不顾老师的劝阻与批评破坏课堂纪律。老师和家长都以为他是个弱智儿童,  相似文献   

16.
孩子在学校总是被老师“特别关注”,爱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学习成绩下降、喜欢咬手指甲、具有攻击性……当你的孩子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先不要急着责骂他。而是需要注意,您的孩子有可能铅中毒了! 儿童集体铅中毒事件 2004年3月15日上午,某小学有数名小学生因闻到异味后出现恶心、头昏、腹痛等症状,并有患病人数增加的趋势。由于学校附近有铅冶炼企业,学生家长怀疑孩子们发生了集体铅中毒。16日,首批27名学生到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7.
陈福新 《家庭医学》2007,(22):24-24
日前,我接到一位热心读者的来信,他在来信中写到:“我儿子今年15岁,这孩子从小就让我们头痛,他性格顽皮,害欢恶作剧。上小学期间,他就不时打架闹事,欺侮小同学,不听老师的话。上初中后这种情况更突出,不服老师管教,经常顶撞老师,容易激动。有一次他与同学为一点小事而争吵,竟然将同学打伤住院,赔了不少医药费。现在,我们整天担心他又会惹出什么麻烦,面对整天惹是生非的孩子,我们真不知该昨办?”  相似文献   

18.
探讨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及其与健康状况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攻击分量表和一般情况问卷,对整群抽取的上海市10所幼儿园1 23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发生率为12.9%,男孩攻击性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女孩(P<0.05).目前健康状况好的儿童攻击性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健康状况一般或较差者,1岁内不适症状较多者攻击性行为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儿童,曾患疾病的儿童攻击性行为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曾患疾病者,儿童存在入睡困难也显著增加攻击性行为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健康状况较差、1岁内不适症状较多或曾患疾病等与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密切相关.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预防和减少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19.
经常有一些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说孩子是不是患了多动症。不久前就有一个孩子,因为老师说他太淘气,请家长带孩子上医院进行诊治。男孩叫小强,今年6岁,上课没有一刻安静,不是拍拍左边的同学, 就是揪揪右边的同学,掀起一片告状声。在家也这样,只要他呆上半小时,就像刚被“日本鬼子”扫荡过一样。教他学习,当时好像很快弄懂了,可转身就给忘了,“6”“9”都经常弄错。还特爱发脾气,情绪很不稳定,动不动就“哇哇”大哭。  相似文献   

20.
朋友的儿子小强读小学五年级,脑子确实很聪明,可就是专注力不强,思想经常开小差,你说这他却想着那。对任何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好喜新厌旧。开家长会时,朋友很诚恳地向班主任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老师说:“你这个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专心,上课四十五分钟,有多半时间心不在焉,所以成绩一直处于中下游。比如.有次我在上数学课时。再三强调这是重点。请大家注意听,却发现他在玩小镜子。唉……”朋友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学习不专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