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规正压机械通气需建立人工气道,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在气管导管的前端的外壁设有气囊,充气后可起到密闭气道防治漏气和防误吸作用。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机械通气指南建议,将人工气道套囊内压力保持在25~30cmH2O,可有效密闭气道,保证正压通气效果和口咽分泌物下行,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临床工作中发现,人工  相似文献   

2.
气管插管技术在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非常广泛,而气管插管指示气囊的管理则是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护理的重要内容。如护理不当或操作失误,导致内气囊压力过高,会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如缺血、坏死、溃疡和炎症,甚至发生食管气管瘘;而压力不足则易导致气道漏气,造成潮气量不足、误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严重的并发症。我科曾收治一名患者,在为患者更换衣物时误损伤指示气囊,我们积极采取补救措施,避免了重新插管,为患者赢得了抢救时间,同时减轻了患者痛苦,减少患者的费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气管插管术作为人工气道控制和通气最为安全、有效的办法,已常规应用于临床麻醉、重症医学、急诊医学等领域.而困难气管插管仍然是日常遇到的问题,若处理不当常导致严重的直接后果或并发症~([1]).在诸多困难气管插管处理工具中,弹性通气型引导管(boussigmc bougie,以下简称引导管)是一种简捷、安全、高效的器械.我们应用引导管引导插管法成功处理困难气管插管30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魏氏喷射气管导管用于患者气管插管术的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气管插管术患者102例,性别不限,年龄15~50岁,体重40~99 kg,ASA分级Ⅰ~Ⅲ级,Cormack&Lehane分级Ⅰ~Ⅳ级(Ⅰ或Ⅱ级为非困难气道,Ⅲ或Ⅳ级为困难气道).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51):常规导管组(C组)和魏氏喷射气管导管组(WJ组).2组根据Cormack&Lehane分级分为2个亚组:困难气道组(n=16)和非困难气道亚组(n=35).C组使用普通Kendall气管导管进行插管;WJ组使用相同内径的魏氏喷射气管导管,在喷射通气同时行气管插管.记录机械通气即刻PETCO2;记录首次气管插管成功情况及气管插管时间;记录气管导管拔除后24h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WJ组气管插管时间延长,困难气道患者气管插管首次成功率升高(P<0.01).与非困难气道患者比较,WJ组困难气道患者机械通气即刻PETCO2、气管插管时间和首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困难气道患者机械通气即刻PETCO2升高,气管插管首次成功率降低(P<0.01).WJ组未出现气胸、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等严重气压伤;2组喉痉挛、咽喉痛和胃胀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魏氏喷射气管导管不仅能安全有效地为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提供通气,还可提高困难气道气管插管成功几率.  相似文献   

5.
胸外科手术中进行双肺隔离时需要单肺通气.双腔支气管导管广泛应用于单肺通气,但由于其外径较粗,型号有限,仅适用于成年人,且困难气道病人插管成功率低;对于气管切开、张口困难或需经鼻气管插管的病人无法放置双腔支气管导管;术后需要长期机械通气的病人,必须更换为单腔支气管导管(单腔管).  相似文献   

6.
严重气道狭窄患者气管内治疗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严重气道狭窄患者气管内治疗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10例不同原因气道狭窄患者分别进行狭窄气道内支架置入术、支架或异物取出术或气管造口处“T”管置入术,分别于全身麻醉下采用气管插管、喉罩及高频喷射等不同的保障气道及通气的方法。结果:经气管导管或喉罩支气管镜下定位气道内支架成功放置7例;感染气管支架或异物取出失败各1例,但均清除部分坏死组织,解除部分气道梗阻;经气管导管手控呼吸及高频喷射通气下“T”型硅胶管成功放置1例。结论:严重气道狭窄患者气管内治疗的麻醉管理关键在于保障气道内操作时的气道通畅。气管插管、喉罩及高频喷射等可灵活应用于不同的病例,其选择主要取决于气道梗阻的部位、严重程度及治疗方法,医护人员的通力协作也是成功的保障之一,经喉罩通气下行气管内操作为可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全麻下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病人喉罩通气道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PDT)损伤小、操作简单、耗时短,已逐渐取代传统气管造口术。气管插管的病人行PDT时,穿刺前需要将气管导管拨至喉头人口处,这个过程易出现很多意外,如气管导管脱出、拔管长度不够、穿刺时刺破气囊、有时甚至会危及病人生命,且拔管时会诱发应激反应,对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病人尤为不利。单纯局麻下清醒病人PDT时会因为疼痛、呛咳、体动而增加手术风险。也会造成循环波动。本研究拟观察全麻下喉罩通气道(LMA)用于PDT病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气管插管型喉罩通气道(ILMA)是一种为引导盲探气管插管而特殊设计的新型喉罩通气道。不仅具有普通型喉罩通气道(LMA)的特性,还可引导气管导管进行盲探插管。本文报道本院使用的两种经ILMA引导气管插管方法在处理困难气道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容量、低压力(Hi-Lo)气囊一直被认为是比较安全的气囊,但许多的文献资料表明,在长时间插管后,Hi-Lo气囊也会发生类似于低容量、高压力气囊的并发症,究其原因是长时间插管时,Hi-Lo气囊不能持续保持较低的囊内压。Guyton分析认为减少气管损伤的理想方法应是不使用气囊。1994年Kolobow提出了一种无气囊的新型导管,该导管采用一组聚氨酯环形薄膜代替气囊,大大降低了对气道的压力。目前,此种导管还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但应该肯定,这种咽喉封闭的无压系统对避免气管损伤和误吸等较常规的Hi-Io气囊有很大的优点,是气管导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应用引导管芯更换气管内导管三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的气管插管患者,有时会发生导管套囊破裂漏气、导管割裂或导管严重阻塞,需紧急更换气管导管。作者于2001年6月至2003年4月应用引导管芯更换经口气管内导管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食管-气管双腔通气管的临床应用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管-气管双腔通气管是一种双腔气管内导管,在紧急情况或插管困难条件下即使插入食管也能令气道通畅。为了证实该导管插入食管时的通气效能,我们对20例患者进行了观察。资料和方法导管构造 该导管后端为白、蓝色两根管,前2/3合成一管,但管内两腔互不相通。白色导管直通至前端开口。蓝色导管前端封闭,通过中段数个侧孔与外界相通。侧孔的前、后端有两个气囊,充气后可分别堵塞食管(或气管)和咽部。操作时先经口徒手盲插,两囊充气。将呼吸器与蓝管连接,若闻两肺呼吸音良好,示导管“误”入食管,可继续进行通气;若未闻及呼吸音,示导管已进入气管…  相似文献   

12.
气管插管是抢救危重新生儿的一项基本且关键的措施,准确、及时的将气管导管置于气管内正确的位置至关重要.新生儿尤其早产儿从声门至气管分叉处距离较短,气管插管过深可影响两肺通气,还可导致气管损伤;气管插管过浅可导致脱管、漏气,影响通气.  相似文献   

13.
气管内肿瘤直接危及病人通气,其麻醉要求既能迅速建立安全有效的气道,又要防止因气管插管将肿瘤推落导致下气道梗阻而产生致命性后果。术中主要是在行部分气管切除时确保有效通气。2004年1月和3月我院完成2例气管内肿物切除术的麻醉,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喉通气导管(LT)及食管气管联合导管(ETC)是两种较新型的快速建立气道装置[1]。为探讨LT及ETC用于困难气管插管患者快速建立气道的临床效果,我们对此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1998年2月至2006年2月气管插管困难患者(即根据插管困难分级为Ⅲ级以上,  相似文献   

15.
气管支气管巨大症(tracheobronchomegaly, TBM)为罕见病, 多因肺部感染就诊发现, 胸部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 DR)或CT检查见气管和(或)支气管管径异常不均匀增宽, 气管镜检查亦可确诊本病。无症状患者行非胸部手术时往往不做胸部详细检查, 这将导致此类患者漏诊, 全麻后常规气管导管可能会无法有效堵塞增粗软化的气管, 这给麻醉带来风险。此病例在患者术前麻醉访视时未发现合并TBM, 麻醉后行常规气管插管发现漏气严重, 多次调整气管插管置入深度后最终有效堵塞气道并进行机械通气。总结此病例资料以期为麻醉医师提供警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圆柱形与锥形气囊气管导管对机械通气患者微误吸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机械通气≥48h的气管插管患者64例随机分为A组32例,采用圆柱形气囊气管导管;B组32例,采用锥形气囊气管导管。将机械通气≥48h的气管切开患者72例随机分为C组36例,采用圆柱形气囊气管导管;D组36例,采用锥形气囊气管导管。观察并记录四组患者VAP发生率和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痰液变化量、声门下分泌物变化量、脱机成功率。结果 B、D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A、C组;痰液变化量和声门下分泌物变化量显著多于A、C组(P0.05,P0.01)。四组机械通气时间、7d内脱机成功率、14d内脱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锥形气囊的气管导管可以更好地预防微误吸的发生,从而预防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修瑞霞 《护理学杂志》2004,19(21):14-14
气管导管套囊管断裂是机械通气中少见的并发症。临床上常需更换气管导管 ,但更换过程中易引起病人缺氧、机械性损伤 ,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我们采用一次性头皮针连接断裂的套囊管 ,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材料与方法 :取一次性 7号头皮针 ,将针尖斜面部和针柄部剪去 ,再将套囊管两断端剪齐 ,将头皮针剩余部分紧密连接套囊管两断端 ,用宽 1cm的医用护皮膜环绕固定。  优点 :材料易取 ,操作简单 ,连接紧密 ,避免重新插管 ,减少病人痛苦 ,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气管导管套囊管断裂的紧急处理$聊城市人民医院ICU!山东聊城252000@修…  相似文献   

18.
单肺通气技术主要有3种:单腔支气管导管通气,双腔支气管导管通气和支气管阻塞导管通气。单腔支气管导管目前已很少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由于具有插管操作相对耗时较短,常规操作不需要使用纤支镜,肺的萎陷速度较快的优点,为目前单肺通气的首选,但由于其外径较粗,支气管定位复杂,困难气道病人插管成功率低,术后需要长期通气的病人需更换导管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范围。支气管阻塞导管是一种新型的单肺通气技术,目前主要有四种导管可供临床使用,Univent导管和Cook导管在胸科手术应用较多。Cook导管具有可用于儿童,困难气道插管成功率高,术后不需更换导管及可实现CPAP通气模式等优点,和需要用纤支镜辅助,肺萎陷时间长,容易移位等缺点。双腔管和支气管阻塞导管优势互补,各自在其擅长的领域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时立霞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404-405
随着现代诊疗监护技术的发展,许多疾病及手术围术期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维持呼吸,机械通气是危重症患者重要的生命支持手段,是临床抢救治疗各种类型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为了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机械通气病人气道管理越来越受到关注,如果气道管理不当可致气管粘膜缺血损伤、局部充血、水肿、糜烂、肉芽组织增生,严重者可能发生出血、气管食管瘘、气道狭窄,甚至危及患  相似文献   

20.
气管内喷射通气是一种通过声门下置入喷射导管来进行通气的通气方式.其可以很好的用来处理困难气道及应用于喉部手术。尤其在出现面罩通气困难兼有困难气管插管的状况时,气管内喷射通气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将对气管内喷射通气的原理,适应症、实施方法及并发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