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东利 《中外医疗》2009,28(20):30-30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临床表现不典型时,易发生误诊。常规脑CT扫描是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快速、安全、无创、阳性率高的方法,但脑CT检查阴性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也不少。  相似文献   

2.
腰穿及头颅CT在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腰穿及头颅CT在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上腔出血中的作用,方法:分析62例初诊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60例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为误诊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叶出血,1例为误诊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Jackson癫痫)的临床,要穿及CT检查,结果: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CSF异常在发病后10天内的阳性率为100%,11-15天为89%,21-30天为45%,CT检查的阳性率,发病48h内为100%,3-5天内的为80%,5天以后的阳性率很低,结论:腰穿与CT检查对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各有利弊,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的正确性和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的原因。方法 通过临床表现、脑CT检查及腰穿对误诊病例明确诊断。结果 分析24例误诊患者,误诊病种共8类,误诊原因涉及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CT检查和腰穿3个方面。结论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主要是由于临床表现了解不全面;未认识到CT检查的局限性;未做腰穿或未正确解释腰穿结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CT已成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诊断手段,但在临床工作运用中发现仍有缺陷,我院1991~1999年经CT扫描和腰穿证实且资料完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9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例CT检查阴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闫春雷 《疑难病杂志》2008,7(4):237-237
目前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误诊仍然很常见,CT扫描是诊断SAH快速、安全和阳性率较高的方法,CT检查阴性的SAH病例并不少见。笔者遇到10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CT与腰穿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CT与腰穿两种方法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发性SAH)的价值。方法:分析60例原发性SAH患者CT与腰穿检查结果。结果:60例患者中38例CT阳性,总阳性率为63.33%。不同时间内CT阳性率分别为:1天内86.67%,1~3天为70%,3天内为82.5%,4~6天为33.33%,7~12天为18.18%,4~12天为25%,3天内的CT阳性率高于4~12天(P<0.01)。原发性SAH12天内,腰穿阳性率为100%,腰穿阳性率高于CT(P<0.01)。结论:CT的阳性率无腰穿高,但其为无创性检查,可排除继发性SAH,临床怀疑原发性SAH时,应首选并及时行CT检查。CT阴性者不能排除原发性SAH,应做腰穿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腰穿及头颅CT在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作用。方法分析80例诊断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腰穿及CT检查。结果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穿脑脊液检查阳性率为100%;CT检查的阳性率,发病24小时内为85%,24小时以后的阳性率为62%。结论腰穿与CT检查对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各有利弊,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的正确性和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8.
曾桄伦  孙炽津  梁茜 《广东医学》2006,27(1):104-105
目的探讨头颅CT检查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的诊断及头颅CT检查阴性的原因。方法对12例头颅CT检查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例头颅CT检查均阴性.发病当日检查2例,第2,3天检查4例,3d后检查6例;CSF为均匀一致血性。结论CT诊断SAH的阳性率与距发病的时间、出血部位、出血量及CT诊断技术有关;临床医生不能单凭CT扫描未见异常而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应行腰穿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10.
CT与腰穿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腰穿及头颅CT在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作用。方法分析80例诊断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腰穿及CT检查。结果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穿脑脊液检查阳性率为100%;CT检查的阳性率,发病24h内为85%,24h以后的阳性率为62%。结论腰穿与CT检查对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各有利弊,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的正确性和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1.
CT与腰穿对原发性蛛网膜上腔出血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分析36例头颅CT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结果认为:短期内出现头痛、头晕、一过性意识障碍及不典型的全身症状,即使脑膜刺激征及CT阴性,不要轻易排除SAH。腰穿脑脊液黄变或血性仍是SAH的重要确诊手段。CT阴性SAH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60例的临床表现,总结出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头痛呕吐不明显,脑膜刺激征不典型,部份病例以“眩晕,精神障碍,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因而易误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与腰穿在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SAH的临床资料。结果:CT诊断SAH的阳性率在发病24h内为89%,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明显下降;临床高度怀疑SAH而CT阴性的病例,腰穿仍是主要诊断手段。结论:CT与腰穿诊断SAH各有优势与缺陷,可以互为补充;初诊首选CT,必要时结合腰穿,以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5%左右,好发于40—60岁。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很多,由于病因的不同,有一定的各自特点。因此采用一种及时的、合适的辅助检查手段,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预后判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伟奇  蓝博文 《广东医学》1995,16(7):482-483
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CT与脑脊液检查对比分析惠州市中心医院(516001)陈伟奇,蓝博文CT及脑脊液检查对于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由于两者各自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因此检查的阳性率会有差异。本文将我院1990年~1994年住院的32例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腰穿后先缓慢放出脑脊液3~5 ml,再用无菌生理盐水10~20 ml反复缓慢注射、吸出相同量的脑脊液3~5 ml,至脑脊液清亮后停止,每次总置换液体量控制在50 ml以内,最后用上述方法注射入地塞米松5 mg。结果治疗组3天内头痛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在预防并发症方面,治疗组的脑血管痉挛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脑脊液置换治疗SAH简便、安全、有效,是防止并发症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具有典型“三联症”(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血性脑积液)时诊断不难。但对症状轻,却不典型的SAH,由于其临床复杂,常延误诊治,特别是CT检查,也未能给出明确提示者,更容易延误诊治。本文总结了1995-2007年12年中,在症状不典型和头颅CT正常情况下,而延误诊治达4—9天的38例病人,就其临床表现,诊断失误作一分析,以便从中吸取教训,提高本病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6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两组,观察组30例行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另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观察组死亡率低,严重并发症少,脑血管痉挛(cvs)、再出血、正常颅压脑积水(NP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穿脑脊置换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可行性及有效性,选择124例SAH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人均给予降颅压、止血、止痛、镇静、预防并发症等治疗;治疗组62例腰穿放脑脊液,每次10~20mL,然后等量置换生理盐水10~20mL ,地塞米松5~10mg,每1~2d置换一次,共4~7次.对照组仅作诊断性腰穿.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和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在头痛缓解时间、脑脊液变清时间、头颅CT高密度影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均短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脑脊液置换治疗SAH,简便易行,疗效明显,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