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化脓性腮腺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致.患儿可有高热,腮腺部位红肿、压痛,且挤压后可见脓液自腮腺管口流出.周围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增加.因在就诊初期易误诊为"流行性腮腺炎",治疗时未选用适当的抗生素,部分患儿反复发作2~3次以上.笔者接诊2例化脓性腮腺炎患儿,均为第3次患腮腺炎而来就诊,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 郑某,男,49岁,因"左颊部疼痛、肿胀伴发热近1月"于2011年10月15日收住入院.1个月前,患者劳累后发现左颊部肿块,蚕豆大小,轻微疼痛,伴困乏,无发热.曾诊于普外科,予以青敷膏外敷后肿块减小,疼痛消失,自觉无明显不适.后因进食肥甘厚味及生冷海鲜后出现左颊部疼痛,肿胀,质硬,困乏,伴夜间发热、汗出,体温波动在38℃左右.就诊于急诊科,考虑"急性腮腺炎",予以头孢西丁钠、炎琥宁抗感染治疗3天后疼痛减轻,肿胀未见明显好转,仍有低热、多汗,未予重视继续治疗.后查腮腺B超:左侧腮腺肿大;左颈部淋巴结肿大.继而左颊部疼痛、肿胀加重,左面颌部弥漫性肿,波及左侧眼脸、耳后,压痛明显,皮色正常,皮温不高,张口重度受限,口内未见明显腮腺导管乳头.就诊口腔医院,查颌骨CT:左腮腺区肿大与颌骨无直接关联,考虑"腮腺咬肌区肿块性质待定",建议仍抗感染治疗.入院时:患者左颊部疼痛,肿胀,张口重度受限,伴夜间发热、汗出,体温波动在38℃左右,全身乏力,偶有咳嗽,进食少,寐差,二便尚调.否认牙齿疾患病史.门诊考虑"化脓性腮腺炎".  相似文献   

3.
柴胡、利巴韦林加紫金锭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以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和疼痛为特征。传染性极强 ,冬春季为流行高峰 ,儿童为高发群体 ,我们曾采用多种治疗方案进行对比 ,其中柴胡、利巴韦林加紫金锭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将 1998年 3月~ 2 0 0 1年 3月儿科门诊首诊流行腮腺炎患儿 87例 ,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47例 ,予柴胡 2mL肌注 ,每日 2次 ;利巴韦林口服 ,10~ 15mg/ (kg·d) ,分 3~ 4次口服 ;紫金锭调醋外涂患处至消肿为止 ,每日 2~ 3次 ;嘱注意休息 ,辅以物理降温及营养治疗。对照组 40例 ,静脉…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拟痄腮消剂外敷 ,结合大青叶合剂、板蓝根颗粒内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显著。1 治疗方法痄腮消剂组成 :白矾 6g ,冰片 1g ,大黄 9g ,栀子 9g。上 4味共研末 ,醋调成糊状 ,外敷患部。每日更换 1次 ,至腮腺肿消退停药 ,7d为 1个疗程。复方大青叶合剂口服 ,每次 15ml,每天 3次口服。板蓝根颗粒 9g ,每天 3次口服。 7d为 1个疗程。2 病案举例牟某 ,女 ,6岁 ,2 0 0 2年 5月 16日就诊。主证 :高热 ,一侧耳后腮腺蔓延肿大 ,伴胀、硬、痛 ,皮色稍明 ,局部温度灼热烫手 ,咀嚼时口难张 ,另一侧腮腺稍有胀痛不适感。查体 :体温 :39 5℃ ,咽红 …  相似文献   

5.
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16岁,平均11.5岁,诊断标准:(1)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2)多数有发热,头痛,咀嚼腮部疼痛,腮腺双侧或单侧肿胀(以耳重为中心漫肿),疼痛。(3)口颊内腮腺导管开上处可见红肿,按之有弹性,无脓液流出,表面有灼热感,有触痛。(4)血象正常或偏低,尿淀粉酸增高,淋巴细胞分类增多。  相似文献   

6.
我们自1988年以来采用大黄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26例,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 26例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3~13岁。发病时间30小时~3天。单侧腮腺肿胀2例、双侧肿胀者24例。发热18例,均无其它并发症。均除外急性化脓性腮腺炎、颈部或颌下淋巴结炎。治疗方法生大黄3~4 g,研细加食醋调成糊状,涂于纱布上。涂布范围同肿胀部位大小,敷于患处。外加一层塑料薄膜,以防药液外渗,每日敷1~2次。同时忌酸饮食。有高热者给以退热处理。所有病例均未用其它抗病毒等药物。结果疗效标准:痊愈:外敷3日腮腺肿胀、疼痛消失,体温正常;好转:外敷3日肿胀,疼痛减轻;无效:外敷3日无变化。结果:痊愈14例(占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  30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人 ,年龄 4~ 14岁 ,男17例 ,女 13例。其特征为腮腺肿胀、疼痛伴发热 ,病程为 1~3 d。治疗方法 内服中药消毒饮。药物组成 :黄芩 6 g,黄连3 g,牛蒡子 8g,连翘 10 g,薄荷 6 g,僵蚕 4g,玄参 6 g,桔梗6 g,柴胡 6 g,金银花 10 g,陈皮 10 g。水煎 16 0 m l分 2次口服 ,早晚各 1次 ,每日 1剂。煎后药渣于肿痛部位冷敷 ,早晚各 1次。治疗结果 治疗 4d进行疗效评定。痊愈 :用药后体温降至正常 ,肿胀疼痛消失 ;2 1例 (70 % )。有效 :用药后体温下降 1.5℃以上或降至正常 ,疼痛消失 ,仍有轻微肿胀 ;9例(30 % )。总有…  相似文献   

8.
口干症的病因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腔干燥症 (Xerostomia)指因唾液分泌减少 ,引起的口腔干燥状态或感觉。是一种多因素的口腔症状而不是独立性疾病 ,其由于大小涎腺分泌减少而致唾液减少 ,形成口腔干燥等症状和后果。笔者就可以引起的常见病因及诊断要点予以介绍。1 感染性疾病引发的口腔干燥症1 .1 唾液腺感染 :炎症引发的口干症主要是由细菌引起的急、慢性化脓性腮腺炎和急性化脓性颌下腺炎。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时 ,腮腺导管上皮肿胀 ,管腔狭窄 ,分泌物内的细菌、脓细胞及脱落的上皮细胞形成粘液栓子阻塞部分腺管。如急性期未 ,反复发作 ,腮腺导管周围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灯草灸角孙穴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994年 2月— 2 0 0 1年 12月 ,我科以灯草灸角孙穴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6 7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0 7例 ,符合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 ,即有腮腺炎接触史 ,一侧或双侧腮腺部肿大 ,张口咀嚼及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1 ] 。检查见一侧或双侧腮腺弥漫性肿胀 ,有弹性感 ,压痛 ,腮腺导管口轻微红肿 ,挤压腺体可见透明清亮分泌物自导管口流出 ,可伴发热 ,厌食 ,头疼 ,恶心等症。随机分为灯草灸穴位治疗组 6 7例中 ,男 4 0例 ,女 2 7例 ;年龄 5~ 2 4岁 ,平均 8 5岁 ;病程 2~ 12天。合并颌下腺炎 3例 ,合并舌下腺炎 1例 ,无…  相似文献   

10.
<正>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常常就诊于口腔科。1984年以来,我们用加减普济消毒饮治疗40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40例中男14例,女26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30岁,平均9岁。4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腮腺肿痛。其中两侧腮腺肿胀者26例,一侧腮腺肿胀者14例,同时伴有颌下腺肿胀者8例,其中并发胸骨前水肿4例,表现为胸骨前上方水肿,皮肤不红,有1例略感胸闷。体温在38℃以上者27例。诊断依据:一般有近期腮腺炎接触史。发热、腮腺肿大而疼痛,并在张口和咀嚼时加重。肿胀范围边缘不清,皮肤表面灼热,但多不红,触痛,无波动感,压迫腮腺导管口无脓性分泌物溢出。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90~1991年底先后治疗22例流行性腮腺炎,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文选择符合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的患者22例,年龄最大11岁,最小2岁;其中男性16例,女性6例;双侧18例,单侧4例。2 诊断标准①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②腮腺双侧或单侧肿胀、疼痛;③挤压腮腺,其导管无脓液流出;④血清淀粉酶增高。  相似文献   

12.
颐发案     
袁胜 《中国针灸》2002,22(9):37-45
贾X,男,45岁,1999年9月23日上午初诊。现病史:8天前因复发性口疮久治未愈,复于酒后乘车当风,次晨右腮颊部疼痛肿胀,口中酸咸不适,某院诊为“化脓性腮腺炎”,先后静滴青霉素、甲硝唑、头孢唑林等(剂量不详),数日无缓解。彩色多普勒检查提示:“右侧腮腺导管扩张,可见导管扩张达0.5cm,壁不规则,欠光滑……”求治于我科。查:右腮当颊车穴处明显肿胀约2.2cm×2.0cm大小,压痛,按压患处时口腔内颊粘膜腮腺导管开口处有白色液体溢出,体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舌暗红,苔黄腻,脉沉弦缓。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9.2×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83%,淋巴细胞17%。诊断:颐发(化脓性腮腺炎)。证属阳明湿热上攻,蕴结于颐。治则:利湿化痰解毒,疏风通络开窍。治法:取足太阴、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手少阳经穴,近部与循经远道取穴相结合。正当巳时,先取足三里提插平补平泻,次取颊车、天容、右侧翳风捻转泻法,后取支沟、阴陵泉、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化英 《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1):781-781
1临床资料本组5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25例,女25例,排除发生其他并发症者。全部病例均表现为耳垂为中心,不同程度弥漫性肿大,并伴有疼痛,挤压腮腺无脓液自腮腺口流出。就诊时双侧肿痛15例,一侧肿痛30例,在治疗过程中对侧再发者5例,合并颌下腺肿大者7例。2治疗方法治疗组:自制青仙膏(青黛15 g,冰片5 g,六神丸1个,研细末),采用新鲜多汁仙人掌,将其两面的表皮和刺用刀刮去捣碎,与以上细末均匀混合调成糊状外敷患部。口服清瘟败毒散(黄芩3~6 g,黄连3~6 g,牛蒡子3~9 g,连翘6~12 g,白僵蚕3~6 g,玄参6~9 g,马勃3~6 g,板蓝根6~10 g,桔梗6~9 g,升麻3~6 g…  相似文献   

14.
<正> 流行性腮腺炎又称“痄腮”,是由粘液病毒引起的急性、非化脓性、传染性的腮腺感染,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作者采用自拟的清温解毒汤,治疗流行性腮腺炎36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36例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16岁,平均9.5岁;发生于右侧11例,左侧14例,双侧同时发病11例。1.2基本处方:生地6g,生栀子3g,元参3g,牛蒡子5g,板兰根6g,银花5g,连翘3g,赤芍3g,黄芩3g,柴胡2g,升麻2g,竹叶子3g。处方加减:高热不退加生石膏10g,大便燥结加大黄2g。1.3 用药方法:以上处方每日1剂煎至200ml,分2~3次服用,连服5天。2疗效标准 治愈:服药5天后,体温正常,腮腺肿胀消退,疼痛消失,食欲恢复;好转:服药5天后体温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15.
<正> 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临床上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发热伴咀嚼受阻为特征。腮腺炎并发脑炎临床上少见,本病脑电图报道较少。现将确诊为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炎21例患者的临床和脑电图(EEG)检查结果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板蓝根不同制剂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笔者试用板蓝根针剂口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发现与板蓝根冲剂比较具有量少、效佳、价廉等优点,且更易为小儿患者所接受,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系1995年9月~1997年9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54例病例,全部符合以下诊断要点而确诊:病前三周左右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腮腺导管口可见红肿,发热,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增高,部份病例合并颌下腺肿大。排除化脓性腮腺炎、颈部及耳前淋巴结炎。本组病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24例。其中男32例,女22例,年龄3岁~10…  相似文献   

17.
<正>【症状】先见一侧耳下肿大,1~2天后对侧耳下亦见红肿,并伴疼痛,表面灼热,一触即痛,咀嚼食物时疼痛更加明显。腮腺肿胀4天以后逐渐消退。可伴随出现发热、乏力、头痛、食欲减退、结膜炎、咽炎等症状。【一招鲜】新鲜的仙人掌适量捣烂,用蛋清调成糊状,涂敷在患处,每日1~2次,能促进腮腺消肿。用于痄腮各期腮腺肿胀疼痛的小儿。  相似文献   

18.
无论腮腺炎初起或肿大疼痛之时,只要在足内踝尖直下,踝骨下缘的凹陷处照海穴上,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其疼痛立止,肿胀在24小时后消失或消减。严重者或两侧腮腺皆肿胀者,翌日再针1次,症状则基本消失而痊愈。今年春季,运用此法治疗腮腺炎33例,针一次痊愈者24例,针两次痊愈9例。  相似文献   

19.
中耳炎尤其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见于儿童,初起有耳区胀痛、听力下降以及发烧、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鼓膜穿孔后,可见脓液从耳中流出(此时症状反见减轻)。若急性期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不愈可转为慢性,不仅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可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急性中耳炎必须及时彻底治疗,除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去除病因以保持咽鼓管通畅外,还要注意休息、多饮水,给予软食,保持大小便通畅等。若能配合饮食疗法,则疗效更佳,以下方法可供参考。1.金银花12g,柴胡9g,鳖甲15g,苡仁18g,红糖适量。前3味煎汤后去渣,入苡仁、红糖煮粥吃,…  相似文献   

20.
泪道堵塞案     
胡柏 《中国针灸》2013,33(1):24
患者,女,33岁.初诊时间:2011年7月29日.主诉:右眼内眦胀痛伴右侧额颞部头痛10日.病史:患者独自抚养两幼儿,颇为辛劳,夜间休息甚少;且近半月来天气炎热,持续高温在36℃左右.10余日前感右眼内角胀痛不适,未予注意,3日后疼痛明显加重,自行口服芬必得止痛治疗并于某三甲医院五官科就诊,诊断为"泪道堵塞,急性结膜炎",先后给予泪道冲洗3次,右眼角局部鱼石脂外敷治疗5次,静脉滴注抗生素(药物不详)治疗7天.现疼痛剧烈,口服芬必得无效,尤以每日12时至14时及夜间胀痛为甚,严重影响生活和睡眠.查体:右额角近太阳穴处曲张静脉3支,右眼目内眦未见明显红肿,双眼含泪,表情痛苦,频频呻吟,尿赤,舌红、苔白黄,脉滑数.诊断:目痛(心肝火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