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溯程门雪医师与丁济万等创办《卫生报》的历史背景 ,介绍程氏长篇小说《医林外史》的创作动机 ,并赏析小说楔子的写作特点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医林绳墨》为明代名医方谷的代表作,全书共八卷,刊于1584年,论述多种常见病.方氏医论一本于临床实践,不拘泥于旧说,多有创新,治疗强调辨证求因,随证施方,因证加减,较全面地反映了方氏的学术观.兹就其主要思想作一浅探.  相似文献   

3.
杜勇 《河南中医》2001,21(2):66-66,77
笔者通过分析古代文献 ,发现《烟霞圣效方》与《医林方》这两部作者不明的著作 ,其作者可能是元代著名医学家韩仁。现将此二书的有关情况及韩仁的生平简要介绍如下。1 《烟霞圣效方》《烟霞圣效方》是一部失传已久的方书 ,卷数不详 ,朝鲜医家金礼蒙编《医方类聚》时 ,该书是主要参考书 ,所以该书的主要内容保留在《医方类聚》中。关于该书的作者 ,金礼蒙编书时已不可知 ,权威性的医学书目专著如《中国医籍考》、《中国医籍通考》等均认为该书作者佚名 ,但都认为出自元代医家之手。为了了解作者情况 ,首先应从现存的佚文中寻找线索。《烟霞…  相似文献   

4.
<正>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李鼎教授编著的《医林诗词合解》,是一本当代中医界诗词写作的选集和解说。中医界素来对古典诗词有特殊的爱好并有所创作,上海地区,名家辈出,如程门雪、秦伯未、张赞臣、裘沛然诸先生的诗词,一时都成为南北医家的  相似文献   

5.
温长路 《河南中医》2011,31(12):1449-1449
许敬生教授的《医林掌故》(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一书,在久久地期盼中终于与读者见面了。这才是"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勿作枝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王守仁《传习录》)点滴中终有厚积薄发;还有那"星霜几换,岁月悠悠,鸡声灯影,甘苦自知。"(《医林掌故》前言)漫长中透露精工细作。  相似文献   

6.
王汝琨 《河南中医》2012,32(1):132-133
不久前,许敬生教授赠我一本他的新作,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林掌故》.品读此书,感慨不已,浮想联翩.作为他的老同事,深知他著此书的艰辛,感动之余,已过古稀之年的我,竟萌发了要写写许教授的冲动和想法.  相似文献   

7.
《医林绳墨》一书是明代医家方谷与其弟子讲解医理时 ,由其子方隅整理编集 ,并经方谷校正和加按语而成。该书辨证详细 ,处方用药别具一格 ,尤善于用二陈汤治疗内科诸病。本文拟就方氏在书中用二陈汤治疗内科疾病的经验进行初步探讨。1 治痰  方氏认为 ,气道清顺 ,其痰不生 ,若气道窒塞 ,痰必壅盛。外感风、寒、暑、湿、热 ,内伤七情均可致气逆液浊 ,变生诸证。如痰聚于肺则为喘嗽 ;留于胃则积利下行 ;滞于经络为肿、毒 ;存于四肢麻痹不仁等。治疗主张“宜以豁痰为要 ,清气主之”。气顺则痰清 ,痰行则病去 ,告诫道“不可专治其痰 ,而不理…  相似文献   

8.
9.
费柏雄乃孟和河四大家之一。《医醇剩义》为其代表作品。书中费氏治疗劳伤最有特色 ,费氏治疗五劳时遵《难经》之旨 ,“损其肺者益其气 ,损其心者调其营卫 ,损其脾胃者调其饮食 ,适其寒温 ,损其肝者缓其中 ,损其肾者益其精。”费氏在此原则的基础上 ,特别看重脾胃 ,《校注医醇剩义》在五劳后有一虚劳最重脾肾论 ,注约 :“此一论二方论 ,乃先生晚年所作 ,同时补肾补脾 ,而与五劳脾肾两方不同 ,为吾家所珍藏 ,而未药刊布者。”我认为根据其前对五劳的阐述 ,谓之“自上而下者 ,过于胃则不可治 ,自下而上者 ,过于脾则不可治盖制知人身之气血 ,全…  相似文献   

10.
一个中医,要使自己的医疗技术有较快的提高,在实践中摸索学习固然必要,但借鉴前人的经验决不可少,这两方面都要努力,不可顾此失彼。这是我读《读医随笔》(清·周学海撰)后的感慨,此书就有不少宝贵经验,很值得吸取,过目难忘的便有如下3点。1 知常易,达变难,知常是一个层次,达变又是一个层次,且是较高的层次。每个临床医生都不会满足于知常而不求达变,因此,前人在达变中所取得的经验就更加可贵。例如数脉属热,法宜清散,这是“常”,而《数脉反不宜用清散说》就是立足于“变”了。作者指出不宜清散的数脉,“其情势应指即回,无充沛有余之意”,机理是元气不能安其宅,气浮于外。如  相似文献   

11.
明代医家赵献可在其著作《医贯》卷五中言:"昔汉武帝病渴,张仲景为此处方,至圣玄关,今犹可想,八味丸诚良方也。"[1]刘彻为西汉时第五位皇帝,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88年在位,而张仲  相似文献   

12.
本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室承担的“辨证论治古代献研究”内容之一。旨在对清代重要的医学探原之作——《医原》的辨证论治特色作一阐述和探究,俾有助于拓展临床辨证思路或补充施治方法。其中的一些见解不乏独到之处,如论燥、湿二邪,论药物的体质等等。  相似文献   

13.
<周易>发明了运用八卦预测信息的方法,是中国先贤们的智慧结晶及客观认识自然界的真实写照,尤其是贯穿于其中的宇宙观、方法论和哲学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黄帝内经>在论述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时,巧妙地将易学和医学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阴阳五行学说,用于指导中医学从理论到实践整个医疗实践过程之中.了解"医易同源"的道理,是正确理解中医学基本理论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文化》2011年第5期《亦医亦文刘草窗》(以下简称《亦文》)一文,作者据《列朝诗集》《明诗纪事》等文献资料,多有引发,令人耳目清新。笔者拜读后觉得尚有补充和修正,爰举如次。一、"痛泻要方"的名称及其流传  相似文献   

15.
王永南 《光明中医》2010,25(6):1083-1084
《医贯》是明代医家赵献可的代表作,是一部集中反映其学术思想的著作。赵献可对命门学说进行了充分发挥,在临证各科治疗中,处处从真阴真阳的偏盛偏衰着眼,善于用"八味丸"、"六味丸"两方以平调水火阴阳。  相似文献   

16.
何义霞 《国医论坛》2012,27(3):43-44
《周易》与《内经》关系密切,二者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吸纳.概括二者之间的起源关系,主要有“易医同源”说、“医源于易”说、“医先于易”说.无论是哪一种学说,都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内在核心思想与中国文化的外在呈现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武威汉代医简》的用字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2年,文物工作者在甘肃省武威旱滩坡汉墓发掘了一批汉人抄写的医简,出土的简帛书和同期传世古籍相比,在用字上的最大特点是通假字、俗字和讹字多.研究并说明这种现象,对了解汉字的发展规律,无疑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谈谈通假字的使用情况,并对原书中未考释或考释有误的词,重新考释,现分4种情况来说明.  相似文献   

18.
赵晴初(1823~1895年),字彦晖,晚号“存存老人”,会稽(浙江绍兴)人,为清末浙江名医。幼攻举业,20岁为秀才,兼长诗词六法。后因兵乱,家境中落,慈闱衰老,乃绝意进取仕途,务为有用之学,遂潜心精研医理而立身于杏林。赵氏天分过人,生平手不释卷,四方求治者日益众多,继则名噪南北。时与江苏马培之情谊尤深,与同里何廉臣、桐乡陆定圃常同邀会诊,商磋医理。花甲后修持净业,博阐医籍,著有《存存斋医话稿》、《药性辨微》、《医案》等10余种。  相似文献   

19.
试以燥湿论百病--解读石寿棠的《医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医家石寿棠所著《医原》,分上下卷,凡二十篇。篇幅不多,所涉却广,从阴阳五行到望闻问切,从外感内伤到女科儿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湿气”和“燥气”的二篇大论。燥湿二论始终贯穿于《医原》全书,论点新颖,不乏创见,读来令人印象深刻,感悟颇多。石氏认为“人禀天地之气以生,即感天地之气以病,亦必法天地之气以治”。故石氏的燥湿二论无不体现在他对病因、辨证、治法和方药的阐述之中。石氏对燥湿的系统论述和详细阐发,在中医文献中实不多见,弥足珍贵。以燥湿来感悟天地、推论病机、法则治疗,是石氏医学见解的精髓所在。阅读《医原…  相似文献   

20.
1972年甘肃武威旱滩坡发现了一批汉代医学简牍,被称为《武威汉代医简》。从时间上它晚于《五十二病方》,而早于《伤寒杂病论》,是中医药理论逐渐形成、遣药组方更加规范的过渡阶段的代表著作。与《五十二病方》比较,本书在药物学上有其自身特点:1 炮制《武威汉代医简》将炮制称为“冶合”,在内容上不及《五十二病方》炮制方法丰富,尤其是修治内容较少。但《武威汉代医简》所载药物多要炮制,具普遍性,实际要比《五十二病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