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按照围产期Ⅰ标准,对我院1992~2001年间71例住院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为11.10%,死亡原因排在前3位的是:脐带因素、畸形和早产,占同期围产儿死亡原因的49.29%;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常住人口。结论:加强区域围产期保健网的作用,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及时发现并治疗高危妊娠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赵优珍  王悦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8):173-174
目的分析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原因,为制定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取江北区2004年10月-2009年9月围产儿死亡病例及评审资料进行分析,对江北区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该期间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39.57‰,江北区户籍围产儿死亡率5.77‰,两类人群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47,P〈0.05)。围产儿死亡评审结果,可避免和创造条件可避免的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明显高于常住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结论江北区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显著高于常住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率,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逐年下降,但不明显。流动人口孕妇孕期保健覆盖率低。制定相应措施,加强流动人口孕期保健管理和健康宣教,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监测能力,向贫困流动人口孕妇提供基本的免费孕期保健服务,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香菊  张楚媛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1084-1085
目的 分析我院围产儿死亡原因及影响死因的相关因素,探讨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方法 回顾调查2001年1月-2005年12月底在我院分娩的76例围产儿死亡病例,对其死因及孕母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死胎34例,死产15例,早期新生儿死亡27例,死亡原因顺位依次为先天畸形、早产、脐带及胎盘因素、新生儿窒息及疾病。流动人口及偏远山区孕妇占73%,产检次数少于3次及未行产检占80%。结论 加强流动人口及偏远山区孕妇的管理,增强其保健意识,提高产科质量,可有效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57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牟尚敏(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30011)关键词:围产医学;围产保健;围产儿死亡中图法分类号:R714.71981年中华医学会全国围产医学专题学术会议规定:围产儿死亡是以死胎、死产及早期新生儿死亡进行统计。其围产儿标准是:...  相似文献   

5.
本文收集我院1991年1月至1994年10月住院分娩围产儿2578例,死亡90例,围产儿死亡率为34.91%。其中死胎占围产儿死亡的55.56%,新生儿死亡占42.22%,死产死亡占2.22%。提出本院围产儿主要死亡原因依次是死胎、畸形、早产和肺部疾患。认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加强和改进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围产儿产前诊断及处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462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刘彦群(广西贺县妇幼保健所)关键词围产儿;死亡率;死亡原因;围产保健围产儿死亡率是反映一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标志之一。为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现对我县1993年围产儿死亡情况总结分析如下:1资...  相似文献   

7.
612例围产儿死亡原因调查分析梁东(广西博白县妇幼保健院博白县543700)关键词围产儿死亡率;围产期保健;死亡原因为了改进围产保健工作,提高本地区围产儿产前诊断及处理水平,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现选择性地对我县1989~1990年围产儿死亡情况进...  相似文献   

8.
9.
<正> 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卫生状况重要的综合指标,也是反映妇幼保健水平的一项很灵敏的统计指标。为了了解我区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以及在妇幼保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现将1995~1999年间152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香菊  张楚媛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4):1084-1085
目的分析我院围产儿死亡原因及影响死因的相关因素,探讨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方法回顾调查2001年1月 ̄2005年12月底在我院分娩的76例围产儿死亡病例,对其死因及孕母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死胎34例,死产15例,早期新生儿死亡27例,死亡原因顺位依次为先天畸形、早产、脐带及胎盘因素、新生儿窒息及疾病。流动人口及偏远山区孕妇占73%,产检次数少于3次及未行产检占80%。结论加强流动人口及偏远山区孕妇的管理,增强其保健意识,提高产科质量,可有效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围产儿死亡545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期保健工作质量及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12年来围产儿死亡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年间围产儿死亡95例,占16.88‰,死胎64.84%,死产26.37%,新生儿死亡8.79%。围产儿死亡原因依次为早产、胎儿畸形、缺氧综合征、脐带因素、胎位异常、胎盘因素及妊娠并发症。新生儿死亡主要因早产、呼吸窘迫综合症(RDS)所致。结论 加强围产期监护,预防为主,提高产科质量,达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对192例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围产儿死亡与孕产次、围产儿体重、孕胎数、孕周及分娩方式有关。而与孕产妇年龄无关。围产儿第一死因是畸形,第二死因是早产,其次是脐带原因,通过围产儿死亡统计分析。为改进产科工作及围产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达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减少残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14.
149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及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方法:对1994年1月-2001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49例死亡围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为22.74‰,死胎率为9.77‰,死产率为3.36‰,早期新生儿死亡率为9.62‰,占42.28%。围产儿死亡原因:缺氧占47.65%,早产占21.15%,出生缺陷占12.08%。结论:加强孕期保健、规范系统产前检查及监护、积极预防治疗妊娠并发症、防治早产、实施正确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法、建立NICU等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临床和病理对照,分析围生儿死亡原因,为防止围生儿死亡提供参考。方法:对围生儿死亡病例进行尸体解剖及病理观察,并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其死亡原因。结果:125例死亡围生儿中,先天性畸形占36%,脐带及胎盘因素占20%,宫内缺氧和窒息占14.4%,母亲因素占12.8%,感染占7.2%,早产和低体重儿占5.6%,不明原因占2.4%,肿瘤2例,占1.6%。结论:围生儿死亡病例中先天畸形和胎盘脐带因素为主要死亡原因。加强孕期保健和产前诊断,防止妊娠并发症发生,尽早发现畸形儿并及时终止妊娠,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围生儿死亡的高危因素。方法 对近 7年来在我院分娩的围生儿死亡病例做回顾性分析 ,寻找围生儿死亡的致死因素。结果 围生儿的死亡多有孕妇的并发症。结论 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可以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围生儿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因素,对141例围生儿临床与尸检的病理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发现围生儿病理解剖前5位死因依次为致死性畸形、出血性疾病、肺透明膜病、感染性疾病、窒息;临床前5位死因依次为窒息、致死性畸形、感染性疾病、硬肿症、出血性疾病,临床与病理诊断顺位显著不一致(P<0.01)。孕龄<37周,体质量<2500 g的早产儿死因以窒息、肺透明膜病、颅内出血、肺出血为多;死胎死产的主要原因为致死性畸形和窒息。羊水过多胎儿畸形的发生率高,羊水过少窒息的发生率高。分析认为做好围生期管理,提高产前诊断,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优生优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王明飞 《华夏医学》2013,26(2):256-259
目的:了解疾病发展动态及死亡原因,为防病治病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的原则,利用Excel统计软件对701例住院死亡病例死亡原因、年龄、性别构成进行分析。结果:病死率中男性高于女性,前3位死因分别是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死亡的年龄阶段为50~79岁。结论:加强对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东明县婴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方法对2000年1月~2002年12月全县22个乡镇的活产婴儿数、死亡婴儿数及其原因,进行全面调查。结果东明县婴儿死亡率为19.40%,因新生儿窒息死亡者占49.66%,新生儿肺炎合并心衰占27.16%,闷热综合征占10.72%,其他死因占12.46%。死亡因素与分娩条件、新生儿访视率和儿童系统管理率有关。结论东明县新生儿窒息死亡占所有死亡率比例的首位。近3年来,该县儿童系统管理率(含新生儿访视)逐年上升,而婴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这说明,加强儿童系统管理也是降低婴儿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