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细胞病理及分子机制十分复杂,有关的研究工作尚处于简单初步的水平.目前已知造成肝细胞完全恶性化的因素可能至少有4个:①细胞核原癌基因(如c-myc,c-fos,c-raf等家族);②质膜原癌基因(如ras,raf等家族);③抗癌基因的突变及失活:④多种自分泌或旁分泌的生长(如IGF-II,TGF-a,TGF-β,HGF)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HCC与HBV、HCV感染的关系 ,了解HCC中HBV、HCV感染的构成 ,我们对 38例HCC及46例非肝癌癌症患者进行了HBV、HCV感染状况的研究。HCC及非肝癌癌症患者的HBV感染率分别为 78.95 %(30/38)、13.04 % (6/46 ) ,χ2 =36.90 ,P 2 =4.5 ,P <0.05。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A(“大三阳”)、B(“小三阳”)及C(HBsAg兼HBcAb双阳性 )这三种模式的检出率分别为 15.79% ,28.5 9% ,26.32 % ,但这三种模式在非肝癌癌症患者中均未出现 ,两组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其中HBeAg均为阴性的检出率为 55.26%远高于HBeAg阳性者。HCC患者中 ,单纯乙肝感染者、单纯丙肝感染者、乙、丙肝混合感染者的构成分别为 41.18%、11.76%、47.06 %。以上结果提示 ,HCC的发生和HBV的感染有密切的关系 ;单纯HBV感染、HBV及HCV混合感染比单纯HCV感染者发生HCC的可能性大 ,但也并不说明单纯HCV感染者就没有发生HCC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丙型肝炎病毒(HCV)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关系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所证实,但HCV导致HCC的机理尚不清楚,本文从HCV的结构、功能、HCV与宿主免疫功能的相互作用以及HCV对基因的调控功能等方面对几年HCV及其与HCC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罹患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对70例有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史(B组,54例)及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史(C组,16例)的PHC患者的好发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及大体病理类型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与HCV感染的PHC患者比较,HBV感染的PHC患者的年龄较低[(54.86±9.82)vs(62.88±6.90)岁,P<0.01];大肝癌发生率较高(90.9%vs53.8%,P<0.01)。70例患者中获得病理结果者B组为28例,C组为16例;经秩和检验,HBV感染的PHC患者肿瘤分化程度(高分化60.7%,中分化39.3%,低分化0)高于HCV感染的PHC者(高分化37.5%,中分化25.0%,低分化37.5%)(P<0.05)。结论患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后导致肝硬化背景下的PHC在流行病学及病理基础方面存在差异,反映出不同病毒感染后PHC的发生、发展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5.
丙型肝炎病毒(HCV)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关系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所证实,但HCV导致HCC的机理尚不清楚,本文从HCV的结构、功能、HCV与宿主免疫功能的相互作用以及HCV对基因的调控功能等方面对近几年HCV及其与HCC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一种广泛存在的人类病原体,可引起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HBV感染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尤其以我国和东南亚国家为甚.慢性乙型肝炎和因慢性HBV感染而导致的HCC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仍是一个很具挑战性的课题.目前研究病毒性肝炎以及肝炎后肝硬化和HCC的发病机制和诊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动物模型,而良好的动物模型的选择是决定研究结论是否可靠的基础.土拨鼠是一种主要生活在北美大平原的动物,其个体和肝脏大小特征、携带的土拨鼠肝炎病毒(woodchuck hepatitis virus,WHV)的致病机制,疾病进展与人HBV相似性等因素很利于研究乙肝病毒性肝炎和HCC的发生和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因此,通过土拨鼠肝炎动物模型能更好地了解HBV与HCC的复杂关系并将促进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新策略的制定.本文就土拨鼠动物模型在乙型病毒性肝炎以及HCC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组织芯片(TMA)技术检测Survivin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Ki67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Survivin、Ki67在76例肝癌组织、53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肝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χ^2=129,P〈0.05);Survivin的表达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无相关关系(P〉0.05);Survivin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969,P〈0.05)。结论Survivin和Ki67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两者协同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两者检测对判定肝细胞癌的病因及预后可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胡成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1997,(5)
本文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肿瘤标志物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了与AFP联检应用价值肯定的指标,讨论了AFPmRNA在早期判HCC转移、复发中的应用前景及今后寻求HCC标志物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
邱耕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3(2):73-77
原发性肝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的恶性肿瘤,应用分子检测技术是筛查、诊断和预后监测这种肿瘤的重要手段,本文将把近阶段原发性肝癌标志物研究的新进展进行归纳整理. 相似文献
10.
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人群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人群中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4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各150名,提取血样,利用多重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法分别检测肝癌人群与体检健康者的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该肝癌人群中: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型别在病例和对照组研究对象中出现的频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GSTM1-null、GSTT1-null、GST01-Ala140Asp、GSTP1-Ile105Val的多态性情况与该地区已有的报道一致。结论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无明确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sonazoid超声造影(CEUS)枯否期图像构建预测肝细胞肝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影像组学术前预测模型,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于我院拟诊为肝恶性肿瘤并行术前sonazoid CEUS检查的患者,分别提取基于灰阶超声图像和CEUS枯否期静态图像的肿瘤区域(TR)、瘤周5 mm区域(PR)及肿瘤+瘤周5 mm区域(ER)的特征。应用支持向量机法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并评估其对MVI的预测效能。结果 最终纳入5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HCC患者(MVI阳性31例,MVI阴性19例),分别从灰阶图像和枯否期图像的TR、PR及ER提取并筛选出5个最具预测效力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预测模型,其中枯否期PR影像组学模型对MVI的独立预测效能最佳,其准确率为84%,敏感性为90.3%,特异性为73.7%。决策收益曲线分析显示当该模型预测MVI的概率阈值为0.05~0.85时,枯否期PR影像组学评分能提供更高的临床收益。结论 基于sonazoid CEUS枯否期图像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是术前无创预测HCC病灶MVI的潜在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肝癌中Survivin表达与PCNA和AFP的关系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urviv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PCNA和AFP的关系。方法 :采用Westernblot和RT -PCR检测 4 3例肝癌组织、2 0例癌旁组织和 11例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 (SP法 )检测Sur vivin、PCNA和AF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4 3例HCC标本中分别有 30例表达Survivin蛋白 (6 9.8% ) ,除 1例癌旁组织外 ,其它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未见Survivin蛋白表达。Survivin表达与肝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AFP的表达等无明显相关。Survivin表达与肝癌细胞增殖活性 (PCNA -LI)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Survivin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 ,提示Survivin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Survivin的表达与肝癌细胞增殖活性 (PCNA -LI)显著相关 ,提示Survivin可能促进肝癌细胞的恶性增殖 相似文献
13.
14.
Pain is a common feature of most human cancers, including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The reported frequency is quite variable, however, and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is not clear. In this report, we examine the incidence of pain in a large HCC database derived from unresectable patients whom we have treated and examine the prognostic and clinical correlates. We report that HCC patients with pain at presentation have a worse prognosis and adverse tumor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研究WIF-1基因在肝癌组织和血浆中的表达关系以及与肝癌发生、转移乃至复发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8年3月~2009年10月间48例肝细胞癌(HCC)、癌旁组织、对应血浆及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浆标本24例,诊断标准以病理诊断为标准.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对所有组织和血浆标本WIF-1基因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48例HCC患者临床标本中,25例WIF甲基化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2.08%;48例血浆中,15例WIF甲基化表达阳性,阳性率为31.25%,组织和血浆符合率为60%.癌旁组织以及健康对照组血浆中均未见WIF甲基化表达.WIF-1甲基化阳性与阴性患者中AFP、AFU表达均有明显差异(χ2=7.919,P<0.05;χ2=9.001 5,P<0.05);在与HBsAg关系中,发现WIF-1甲基化表达与HBsAg没有关系.15例血浆甲基化阳性的HCC患者中,10例复发或转移,占66.7%;33例非甲基化阳性者中,10例复发或转移,占30.3%,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差异(χ2=5.61,P<0.05).结论 甲基化阴性患者预后明显优于阳性患者,监测高危人群的肝癌组织和血浆中WIF-1基因表达对肝癌患者早期转移复发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临床上血浆中WIF-1表达检测可以代替组织中WIF-1基因表达,作为一种简便的方法易于临床推广应用,特别对AFP阴性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过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30例正常肝组织,30例肝硬化组织,30例肝癌组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X-2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蛋白水平,正常肝COX-2的阳性表达率(4/30,13.3%)显著低于肝硬化(18/30,60.O%)和肝癌组(20/30,66.7%)(P<0.05),而肝硬化与肝癌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mRNA水平,正常肝COX-2阳性表达率为50%(15/30),肝硬化和肝癌的表达率分别为56.7%(17/30)、66.7%(20/30),统计学检验三者无显著差异(P>0.05)。对COX-2表达与肝癌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COX-2的表达只与肝癌的分化程度有关,高分化肝癌COX-2的表达阳性率及强度显著高于中、低分化肝癌(P<0.01),而COX-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分期、AFP高低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 1.正常肝细胞COX-2的表达显著低于肝硬化组织和肝癌组织(P<0.05),COX-2的过表达可能与肝癌发生早期有关。2.COX-2表达与肝癌的分化程度有关,从高分化肝癌向低分化肝癌表达逐渐减弱,而与其它因素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Daniel Gnutzmann Nikolas Kortes Migle Sumkauskaite Anne Schmitz Karl-Heinz Weiss Boris Radeleff 《Minimally invasive therapy & allied technologies》2018,27(2):69-80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s the fifth most common cancer worldwide. Only 30–40% of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HCC are candidates for curative treatment options. The remaining majority of patients undergo local, regional or systemic palliative therapies. Transvascular therapy of HCC takes advantage of the fact that hypervascularized HCCs receive their main perfusion from the hepatic artery. In this context transvascular therapy describes different therapies: bland embolization (transarterial embolization, TAE), cTACE (conventional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DEB-TACE (TACE with drug-eluting beads, DEB) and SIRT (selective internal radiation therapy, radioembolization). cTACE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transvascular treatment and represents a combination of the intra-arterial use of a chemotherapeutic agent and embolization. There is no standardized regimen for cTACE. 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the intra-arterial application of a chemotherapeutic agent is definitely required, because bland embolization alone using very small spherical particles shows tumor necrosis comparable to cTACE. For DEB-TACE microparticles loaded with a chemotherapeutic drug combine the advantages of cTACE and bland emboliza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