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08年5月36例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愈34例,梗阻解除时间2~12d(平均6d);手术治疗2例,经治疗和及时合理的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区分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类型,对于选择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某医院78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中非手术治疗治愈61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系感染中毒性休克。手术治疗16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3例、切口裂开1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均经换药治愈。结论: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大部分非手术治疗可缓解,部分仍需手术治疗,掌握手术时机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次主要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护理提供重要依据,确保患者早日康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90例,根据患者入院的编号分为实验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有效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且有利于护患之间的融洽关系.  相似文献   

4.
李小明 《中国卫生产业》2013,(29):172-172,174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内科保守治愈34例(80.95%),手术治愈8例(19.05%),术后均获随访3个月~3年,随访过程中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早期诊断并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是降低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护理满意调查情况及随访18个月粘连性肠梗阻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粘连性肠梗阻复发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后产生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收集整理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我院救治的腹部手术后产生粘连性肠梗阻的病患122例,分析临床诊治资料。结果多数病例(93例)采取保守治疗,均治愈,29例实施手术进行治疗,28例治愈,总治愈率为99.2%,剩余1例产生小肠坏死不愿继续治疗。治疗中无肠瘘现象,无功能性障碍症状。结论临床上诊断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较多,可辅助CT、X线检查,通过对体征表现的判断以及有无腹部手术经历进行确诊。可采用多种治疗方法,其中以保守治疗的应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降低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0月行腹部手术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4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腹部术后患者,能够有效降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是一种效果好、实用性强的护理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 对腹部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43例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多数发生于术后5d~1个月内,死亡1例,占2.33%。结论 认为术后要加强病情观察,能及时发现肠梗阻性质,而对粘连性肠梗阻采取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炎、纠正水电解质失衡、配合中药等治疗,能解除梗阻症状。并强调术后早期要协助患者进行床上适应雎活动,开塞露刺激肛门、温水泡足等方法,能促进肠蠕动的尽早恢复,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发生。  相似文献   

9.
张娟 《现代养生》2023,(22):1720-1722
目的 观察分析粘连性肠梗阻(AIO)腹部手术患者的综合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医院行腹部手术治疗且发生AIO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干预条件开展综合护理干预。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估,包括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以及精神健康(MH)8个评分项。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指标、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及进食恢复平均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PF、RP、BP、GH、VT、SF、RE和MH等SF-36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各评分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肠梗阻发生的原因和相应护理措施,对预防术后肠梗阻的意义。方法选取腹部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腹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术后发生肠梗阻的原因,实施相应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和术后12个月内,肠梗阻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发生术后肠梗阻1例,发病率2.50%,对照组发生9例,发病率2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肠梗阻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对患者腹部手术后发生肠梗阻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病例52例进行分析。结果多数发生在术后5d~1个月。保守治疗痊愈31例,占59.62%;手术治疗21例,其中肠绞窄12例,坏死穿孔3例,全部治愈。结论术后要加强病情观察,采取心理护理,有效胃肠减压,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抗炎治疗。中药治疗及进行术后早期活动等方法能使肠蠕动尽早恢复,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最常见的病症,占术后肠梗阻总数的80%以上。因此,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本文仅就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因及治疗进行初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系统整理我院收住因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病人4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性32 例,女性8例;年龄32-76岁,平均52岁。病史为28 天-3.5年。全部病历均有腹部手术史,其中阑尾切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围术期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行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50例,收治时间为2013年8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并将行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行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总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行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P<0.05)。结论:给予行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围术期采用护理干预,不仅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增加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腹部手术治疗后早期阶段出现炎性肠梗阻症状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鹰潭市人民医院2012-03/2014-03住院部90例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炎性肠梗阻症状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腹部手术护理模式实施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实施护理。结果经不同的护理方式护理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595 5,P〈0.05);腹部手术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和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比较,观察组(11.62±2.18;8.06±2.09)明显比对照组(15.19±3.05;12.06±2.57)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87 9,P〈0.05;t=8.100 3,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接受腹部手术治疗后的早期阶段出现炎性肠梗阻症状的患者实施护理,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5.
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病,丁雄和刘长安报道1049例急性肠梗阻,最常见的病因为肠粘连,占60.2%。本病通常有腹部手术史,根据症状、体征及腹部平片,诊断多不困难。在明确诊断后,首要的问题是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其关键是判断是否有肠缺血或肠坏死的存在,若处理不当,会导致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感染中毒性休克死亡。现就我院1995年1月-2003年12月间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92例,对其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以探讨本病的手术治疗时机及指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2015你那7月到2016年7月期间于我院行胃肠道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与试验组患者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患者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5月57例粘连性肠梗阻护理方法和效果。结果:本组经保守治疗痊愈45例(78.95%),手术治疗痊愈12例(21.05%),其中肠绞窄10例,坏死穿孔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有效的护理能提高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愈率,保证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12年10月诊治的53例粘连性肠梗阻的资料.结果 53例粘连性肠梗阻有腹部手术病史51例,无腹部手术病史2例,其中1例曾有肺结核致结核性腹膜炎病史,1例曾有子宫颈癌放疗病史.多次肠梗阻发作病史41例,首次发作12例.53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抗炎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保守治疗成功38例.手术治疗15例,其中简单行粘连带切断松解6例,肠坏死切除吻合5例,因肠袢紧密粘连成团,无法切除,作梗阻部分近远端肠侧-侧吻合的短路手术2例,部分升结肠被束带压迫呈紫黑色,行回盲部造口1例,采用Child术式作长针和丝线穿透摺叠排列小肠系膜,松松结扎固定1例.术后13例治愈出院,1例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给予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肠梗阻,保守治疗大都有效.如保守治疗无效,出现绞窄性肠梗阻症状时,应积极手术治疗,根据术中探查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方法:对1999年1月-2007年12月桐庐县第二人民医院外科手术治疗的5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急诊剖腹探查18例,经24~48h保守治疗症状加重而手术21例,经4~7d保守治疗症状暂时缓解后又再加重而手术13例。治愈46例占88.46%,好转5例,死亡1例。结论: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掌握手术时机非常重要,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是改善绞窄性肠梗阻预后、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20例行腹部手术治疗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两组患者均实施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腹部手术后护理措施.结果:在两组实施不同方式的护理之后,实验组的护理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的护理治疗总有效率为77.6%,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手术治疗总时间及肠道功能恢复至正常的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较好,通过实施有效综合护理,也使得临床效果得到显著提高,促进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