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PTAS)治疗的效果。方法39例(男31例,女8例)经药物治疗无效、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有明显脑缺血症状的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后,行PTA或PTAS治疗。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治疗,DSA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进行影像学随访。结果39例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PTA或PTAS均获成功,术后残余狭窄程度均<20%,临床脑缺血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1例患者术中见对比剂外泄但无明显临床症状,且恢复良好,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临床随访无TIA或脑梗死再发,其中2例行DSA复查、19例行TCD复查,均无再狭窄发生。结论PTA或PTAS治疗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是可行、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孙鹏  彭军 《山东医药》2006,46(5):58-59
对7例外科高危的复杂型颅外血管阻塞性疾病患者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支架定位准确,4例患者血管狭窄完全消失.3例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减少90%,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3~23个月,均无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或脑梗死发生。提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外科高危复杂型颅外血管阻塞性疾病安全而有效的方法,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导致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血管狭窄导致的TIA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成联合治疗组(血管内支架形成术与药物联合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组。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TIA复发及卒中的发生率、治疗前后的血管狭窄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常规治疗组无明显差异,联合治疗组患者血管狭窄率明显降低[(73.31±12.76)%比(25.01±5.73)%],且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74.33±12.96)%,P均<0.01;在随访的12个月期间,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出现复发TIA(16.0%比2.0%)和脑卒中(12.0%比0)的比例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血管内支架形成术可以明显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患者的疗效,有效地改善预后,适宜在一定情况下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支架成形术及12例单纯药物治疗的老年症状性椎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支架成形术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期内两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再狭窄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脑缺血事件发生率等对比其疗效。结果临床随访73~104个月,平均(90.41±10.86)个月,支架成形术组患者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管狭窄率(82.50±9.17)%vs(79.83±6.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末支架成形术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9.00±15.85)%,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84.83±1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架成形术组有3例出现支架内狭窄,药物组有3例患者完全闭塞;随访期内支架成形术组患者总的缺血事件3例,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8例(P0.01)。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中重度狭窄有较好的长期效果,对预防后循环缺血事件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但仍需要更大样本量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5.
经皮血管内支架术治疗颅外脑动脉狭窄11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的疗效、安全性和并发症。方法选择11例伴随临床症状的颅外脑动脉狭窄患者实施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通过临床症状、经颅多普勒和全脑血管造影术评价其疗效,术后随访2~6个月。结果11例支架植入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即刻造影显示狭窄程度明显改善,狭窄率由术前的88.91%±5.92%,下降到术后的7.73%±4.67%,下降了91.32%±5.17%。术后随访2~6个月,未见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经颅多普勒复查未见再狭窄。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颅外脑动脉狭窄的一个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的疗效、安全性和并发症.方法 选择11例伴随临床症状的颅外脑动脉狭窄患者实施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通过临床症状、经颅多普勒和全脑血管造影术评价其疗效,术后随访2~6个月.结果 11例支架植入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即刻造影显示狭窄程度明显改善,狭窄率由术前的88.91%±5.92%,下降到术后的7.73%±4.67%,下降了91.32%±5.17%.术后随访2~6个月,未见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经颅多普勒复查未见再狭窄. 结论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颅外脑动脉狭窄的一个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西药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应用.方法 在中西药结合治疗基础上,对临床诊断分水岭脑梗死15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0例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发现大脑中动脉M1段存在不同程度狭窄,对狭窄段大脑中动脉行颅内支架成形术.结果 25例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均获得成功.大脑中动脉M1段平均直径狭窄程度从90.8 %降至10%~20%(P<0.01).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脑缺血事件发生.结论 采用中西药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有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3例临床诊断脑梗死和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发现大脑中动脉M1段存在不同程度狭窄,对狭窄段大脑中动脉行颅内支架成形术。结果6例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均获得成功。大脑中动脉M1段平均直径狭窄程度从92·8%降至6%(P<0·01)。1例患者在支架置入10min后出现急性血栓形成,术中经微导管注入尿激酶接触性溶栓,25min后血栓溶解。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脑缺血事件发生。结论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有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引起脑缺血的颅内、外段动脉狭窄的手术策略.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9月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血管狭窄患者109例,其中93例行单支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16例行多支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其中5例患者狭窄动脉病变远心端并存颅内动脉瘤.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94例患者得以随访,随访时间3~20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术前血管平均狭窄率为(79.2±13.4)%,术后为(18.1±9.20)%.平均随访时间(10.8±4.2)个月,129处狭窄病变术后9处(7.0%)发生轻度再狭窄,无重大脑卒中发生. 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颅内、外段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在并存多支血管狭窄病变或其他血管病变时应充分了解颅内血流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策略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45例,行经桡动脉途径椎动脉支架成形术,观察其手术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 45例患者中,椎动脉开口置入球扩式支架43枚,椎动脉颅内段置入自膨式支架2枚,术后即刻造影,残余狭窄<20%,技术成功率达100%。围术期未发生动脉夹层、支架内血栓形成、颅内出血等并发症。与术前比较,术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术后2~7d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P<0.01)。总有效率93.3%。术后随访3个月~4年,平均(24±8)个月,支架内再狭窄12例(26.7%),无与责任血管相关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后循环脑梗死发生。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的风险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治疗术的方法及其风险。方法本组收集84例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后,均采用经股动脉入路应用自膨式支架行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支架置入成功率98.8%(83/84),术后平均狭窄率由术前(77.0±15.3)%降至(8.2±8.7)%,临床脑缺血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术后发生消化道出血1例,脑出血2例(1例治愈,1例死亡)。随访2个月~3年,无脑缺血再发,其中11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复查,63例行多普勒超声复查,均无再狭窄发生。结论应用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具有简便、安全、有效的优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须采取综合性措施以降低手术风险及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通过长期随访评估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颅内椎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椎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患者40例。采用多模态影像指导下的支架成形术治疗方法。术后6个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明确支架再狭窄情况。随访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围术期任何脑卒中或死亡,随访期供血区脑卒中复发和支架再狭窄情况。结果 40例患者中,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前平均狭窄率为(82.3±9.6)%,术后平均狭窄率为(23.3±12.0)%。围术期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和死亡。随访3~64(34.9±18.5)个月。随访期内因支架内闭塞发生严重供血区缺血性脑卒中1例(2.5%)。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复查25例(62.5%),支架内再狭窄12例(48.0%),包括支架内闭塞3例。Enterprise支架内再狭窄率高于Wingspan支架及Apollo支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4%vs 38.5%、40.0%,P>0.05)。治疗后支架残余狭窄率>35%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率高于残余狭窄率<35%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0%vs 42.9%,P>0.05)。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颅内椎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对11例抖动型TIA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均表现为1侧肢体或单肢反复抖动发作,其中2例抖动发作时伴随抖动肢体不自主运动。MRI检查提示3例有大脑中动脉(MCA)分水岭区梗死。血管检查提示8例有抖动肢体对侧MCA中度狭窄,6例有抖动肢体对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的串联狭窄。CT灌注显像及MRI灌注成像显示抖动肢体对侧MCA区低灌注。脑电图检查未见癫痫波。患者经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或适当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抖动型TIA与颅内外动脉狭窄造成MCA分布区脑血流的低灌注有关,增加血流灌注可使发作减少或停止。  相似文献   

14.
邓倩 《山东医药》2008,48(38):55-56
采用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47例,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6~18个月,未发生新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影像学检查显示均无再狭窄.术中出现一过性心率缓慢、血压下降4例,颅内动脉远端血管痉挛2例;术后第2天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例,经治疗后症状均消失.提示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比较安全,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及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管病变特征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TIA患者128例,行头颈部CTA检查及ABCD2评分,分析狭窄血管的分布、狭窄程度及与ABCD2评分的关系。按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中高和低危组,中高危组中有44例患者行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 128例患者中,头颈动脉狭窄104例(81.25%),累及动脉298段,其中颅内动脉162段(54.36%),颅外动脉136段(45.64%)。低危组患者动脉狭窄以轻、中度为主,中高危组患者以中、重度为主(χ~2=9.621,P=0.008)。与血管支架成形术前的ABCD2评分(6.41±0.50)分相比,术后患者3、6、12个月评分明显降低,分别为(3.00±0.71)、(2.82±0.63)和(2.88±0.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D2评分联合头颈部CTA能有效评价TIA患者血管狭窄情况及介入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血管反应性(CVR)降低的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CVR的变化。方法纳入症状性单侧MCA M1段重度狭窄伴CVR下降的患者10例,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61~73(66.6±3.6)岁。在吸入5%CO_2及95%O2的混合气体前后,用CT灌注(CTP)测定患者局部脑血流量,评价其CVR,患者均予以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6个月再次相同方法测定CVR,并与术前CVR比较。结果 10例患者均完成了血管内治疗与随访,置入支架前狭窄率70%~95%,置入支架后残余狭窄20%,6个月复查残余狭窄50%。置入支架前CVR值为-14%~-29%,置入支架后CVR值-2%~24%,其中2例CVR仍未改善,8例患者CVR恢复正常。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可以改善单侧MCA M1段严重狭窄患者的CVR。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式支架治疗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合理的术后随访辅助检查手段。方法收集并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67例经球囊扩张式支架治疗的动脉粥样硬化性MCA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随访数据。结果球囊扩张式支架手术治疗技术成功率为98.51%(66/67)。症状性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48%(3/67)。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评价支架内情况的辅助检查方式为经颅多普勒(TCD)或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支架内再狭窄或闭塞发生率为8.96%(6/67),TCD对支架内再狭窄或闭塞的检查结果同DSA的符合率为75.00%,症状性支架内再狭窄或闭塞发生率为2.99%(2/67),另外发现2例虽有支架置入脑血管相关区域再发卒中但未发现支架内再狭窄,随访1年内支架相关区域症状性脑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10.44%(7/67)。结论球囊扩张式支架治疗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MCA狭窄临床效果较好,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支架相关区域脑卒中发生率低。TCD是进行大脑中动脉支架术后随访的有效方式,可以对支架内再狭窄起到早期发现的作用,并且同DSA的一致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Neuroform EZ支架置入治疗老年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2月~2018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介入中心住院治疗的伴有临床症状的MCA M1段重度狭窄患者52例,男性36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为(63.00±1.25)岁,全部行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明确存在MCA重度狭窄(70%~99%),并择期造影全麻下行Neuroform EZ支架置入治疗,术后21个月内不同时间段通过CT血管成像,DSA检查,以及电话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回顾性分析患者相关资料。结果 5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共置入支架53枚,手术成功率100%。术后临床症状好转29例,占55.8%。术后出现病情恶化或新添临床表现等并发症患者3例,占5.8%,其中术后第3天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造成支架内闭塞1例;术后48h出现高灌注出血1例;术后出现患侧再发小穿支脑梗死事件1例。完成随访43例,随访率82.7%。结论用Neuroform EZ支架介入治疗老年MCA重度狭窄患者的疗效满意及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有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有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3例临床诊断脑梗死和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发现大脑中动脉M1段存在不同程度狭窄,对狭窄段大脑中动脉行颅内支架成形术。结果:6例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均获得成功。大脑中动脉M1段平均直径狭窄程度从92.8%降至6%(P〈0.01)。1例患者在支架置入10min后出现急性血栓形成,术中经微导管注入尿激酶接触性溶栓,25min后血栓溶解。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脑缺血事件发生。结论: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有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 (≥ 70岁 )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PTAS)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等相关问题。方法 本组收集 16例老年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诊断后 ,均采用经股动脉入路应用自膨式支架行PTAS治疗。结果  16例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后狭窄段的直径较术前扩大 ,12例达到正常管径的 6 0 %以上 ,4例达到 4 0 % ,有症状的 14例术后临床脑缺血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全部患者无并发症发生。随访 2~ 2 4个月 ,全部患者均未再发生脑缺血 ,其中 2例行DSA复查、6例行多普勒超声复查 ,均无再狭窄发生。结论 PTAS是治疗老年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简便安全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