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雾化吸入治疗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雾化吸入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本文对吸入装置的类型及吸入药物的选择等方面进行总结,目的是提高和普及呼吸系统疾病的最新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雾化吸入治疗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雾化吸入治疗是将药物或水经吸入装置分散成雾粒或微粒悬浮于气体中 ,通过吸入的方法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 ,从而达到迅速有效的呼吸道局部治疗作用。1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文献报道雾化吸入水1h、3h后气道粘液的含水量分别增加14%和29% ,而痰液粘滞度分别下降30 %和37%。因此 ,长期和持续的雾化吸入治疗可增加气道粘液的含水量 ,起到湿化气道、稀释痰液的作用。药物经吸入装置雾化后可直接送达呼吸道患病部位 ,甚至可达到下呼吸道深部 ,作用迅速直接。雾化吸入治疗适用于多种呼吸道疾病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急性加…  相似文献   

3.
窦金霞 《职业与健康》2012,28(12):1529-1530,1533
<正>雾化吸入疗法是用雾化装置将药物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进入呼吸道及肺内,达到局部治疗的目的[1]。雾化吸入对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临床应用广泛,但院外治疗的重视不高,笔者就雾化吸入院外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98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对患儿进行分组,观察组49例,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儿实施超声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实施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炎性因子水平。结果:(1)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2)肺功能指标对比:观察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3)不良反应对比: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4)生活质量对比观察组患儿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5)炎性因子水平对比。观察组患儿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提高患儿临床疗效、改善患儿肺功能指标,提高对患儿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4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中药超声雾化治疗,20 min/次,3次/d;治疗组采用中药氧气雾化治疗,15 min/次,2次/d,两组均治疗一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心率、Sp O2变化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心率、Sp O2分别为(127.1±0.6)、(123.2±2.4)次/min、(98.2±0.8)%、(94.3±2.1)%,与治疗前的(115.1±1.8)、(114.8±0.8)次/min、(89.5±1.3)%、(89.6±1.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两组治疗后心率、Sp 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药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简便有效,是临床治愈本病的重要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共选取80例病例样本(均属于2014年11月~2015年8月本院就诊病例),根据入院时间的单双日期将8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行压缩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针对两组患儿疗效间差异加以对比。结果:结合统计可以发现,在不良反应连同整体疗效方面,观察组均存在显著优势(P<0.05)。结论:针对小儿呼吸系统病症,按照氧气雾化吸入的方式进行治疗,能有效保障对该部分患儿诊治效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系统的方法在临床上可以保证呼吸系统的不同作用,合理的雾化吸入临床操作手法,有效的药物治疗控制可以加深药物浓度的病灶针对性治疗,保证安全性高,毒副作用低的良好雾化效果,本文将针对临床中雾化吸入药物治疗的相关呼吸类系统疾病进行系统的介绍和分析,比较氧气压入式雾化、超雾化控制压缩控制治疗的方式和相关作用,从而分析未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雾化吸入药物治疗方法,从而加深医生研究工作者与患者对于雾化吸入方法治疗的研究性,保证相关系统的有效治疗过程,提高雾化吸入药物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用于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108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在治疗的同时给予一般护理,治疗组给予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3%显著高于对照组79.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大气污染、吸烟及工业经济发展导致的理化因子、生物因子吸入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使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肺动脉高压日益受到关注,肺部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及免疫低下性肺部感染等疾病目渐增多。从2002年年底以来.世界范围内暴发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由于多发生于中青年,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又缺乏针对性的药物,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而在多个国家出现的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病死率超过60%.其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内的主要靶器官也是肺部。这些都说明呼吸系统疾病对我国人民健康危害仍是很大的,其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0.
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雾化吸入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雾化吸入是利用气体射流原理,将药物或水经吸入装置分散成悬浮于气体中的雾粒或微粒,通过吸入的方式沉积于呼吸道和(或)肺部,从而达到呼吸道局部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6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组)33例和B组(普通常规雾化吸入组)33例,后将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肺功能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 A 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B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的效果要好于传统的雾化吸入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儿童哮喘治疗中分别应用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本院于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60例儿童哮喘患儿作为研究,采用信封法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30例,试验组实施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参照组实施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对比2组患儿各症状消退时长、入院时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常规雾化吸入法药物中加入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硫酸沙丁胺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将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在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超声雾化吸入药物中加入硫酸沙丁胺醇,治疗7d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肺功能检查指标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1%、观察组总有效率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雾化吸入法药物中加入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硫酸沙丁胺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好,能更加迅速地改善症状,提高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我院采用干扰素配合其它药物雾化吸入,同时使用抗生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取得明显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对174名患儿进行住院治疗,并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98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9%,明显高于对照组77.6%,P<0.05;观察组患儿肺部啰音、呼吸困难以及咳嗽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布地奈德加特布他林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方案和布地奈德加特布他林及异丙托溴铵间隔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方案治疗中度持续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州市南沙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中度持续哮喘患儿112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治疗组间隔雾化吸入特布他林(先)与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后),对照组同时雾化吸入特布他林和地奈德,观察期为12周。两组基础治疗均为急性吸氧,纠正电解质紊乱,合并感染者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比较两组症状体征、肺功能及生化指标、哮喘控制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气急、喘息、哮鸣音及PEF较对照组均显著改善(P<0. 05),观察组气急、喘息、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 05),观察组控制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未控制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夜间发作率(16. 07%)显著低于对照组(33. 93%)(P<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呼气流量峰值(PEF)%、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及血清嗜酸性粒细胞(EOS)、白细胞介素-4 (IL-4)、免疫球蛋白E (IgE)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间隔吸入布地奈德加特布他林及异丙托溴铵治疗中度持续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较佳,EOS、IL-4和Ig E可作为患儿哮喘诊断和疗效评估的客观生化标志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气动雾化吸入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临床应用的效果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支气管哮喘疾病应用气动雾化吸人沐舒坦、布地奈德、可必特最新药物的临床效果的观察。结果治疗7-14d,平均10d,患者一般状态明显改善(哮喘明显缓解、肺部哮鸣音减少、痰液明显减少利于排出、血氧饱合度明显升高)。结论氧气雾化吸入使痰液的分泌物稀释,咯出顺畅,使氧增加,提高血氧浓度,治疗效果明显,治疗方法易行,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有力地避免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缩短了病程,是完全可以信赖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谢京启  赵勇  陈志国 《医疗装备》2006,19(12):12-12
雾化吸入疗法,是目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常用的方法之一,且不经过人体各器官而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减少药物在胃肠及肝脏、肾等器官的分解,减轻了毒副作用。雾化疗法属于无创伤性治疗手段,疗程短、见效快,减轻了患者打针吃药的痛苦和不便,尤其是在流感、呼吸道疾病易发期,该疗法的预防作用是传统疗法不能比拟的。但在应急性治疗、救助或病人外出过程中,因功能、大小、使用、药物等问题常常使这一手段难以充分发挥,随时随地加以控制和治疗,减轻患者病痛。哮喘病人常常以起病急,伴随胸闷、胸憋、呼吸困难等症状,易使病人窒息、晕觉,造成不良后果。应急电子便携式雾化吸入器就是适应外出哮喘病人应急性治疗和救助而设想的。  相似文献   

19.
高永生 《工企医刊》2002,15(6):56-56
通过对172例小儿肺炎观察,探讨雾化吸入疗法在临床上的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172例小儿表现为咳嗽、发热、喘憋、气促、呼吸困难,符合《中国实用儿科学》中文气管肺炎诊断标准,年龄均小于6月,其中1月~2月者有18例,2月~4月89例,4月~6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呼吸道感染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1年9月—2012年9月于医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超声雾化吸入组)和观察组(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组),各60例,将两组患者治疗后3、5d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黏液纤毛清除速度及时间、症状体征改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3、5d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和98.33%,均高于对照组的78.33%和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5d的黏液纤毛清除速度及时间分别为(6.79±0.78)、(8.82±0.83) mm/min和(24.60±3.23)、(21.37±2.93) min,均优于对照组的(4.48±0.63)、(6.37±0.71)mm/min和(29.48±4.27)、(25.85±3.36)min、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好于超声雾化吸入,具有疗效好、显效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